APP下载

山地校园的在地性实践

2024-10-27张倩戴维

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 2024年9期

摘 要:山地地貌复杂,区别于平原、丘陵等其他建筑环境,山地建筑的功能要求高,给建筑空间设计和总体布局带来诸多挑战。山地校园建筑的规划建设受制于城市用地、交通等条件限制,需要依据在地特征来进行实践和理论的不断探索。基于荆门职业学院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总结山地校园建筑的在地设计策略,为相似环境条件下的建筑设计提供实践经验的补充。

关键词:山地校园;教育建筑;在地实践;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4)09-0111-03

收稿日期:2024-03-25

作者简介:张倩(1985—),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研究方向:教育建筑、会展建筑。

0 引言

校园建筑的规划建设受制于城市用地、交通、规模等因素影响,对环境与布局规划的要求相对较高。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的今天,校园建筑由最开始的大规模建设转而向高品质、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校园与城市紧密相关,宜通过显性及隐性的空间设计要素来对城市文脉做出积极反馈[1]。在山地地形条件下,校园建筑因其地貌的多样和高差的变化,会对建筑空间设计及功能规划有更高的要求,其对于环境的敏感性也更强,注重最大化地利用原始地貌[2]。在山地地形条件下有效解决校园建筑的人性化设计需求,需要实践和理论的不断探索。

荆门职业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高等专科院校,位于荆门高铁新城车桥湖东西两侧,自然环境极为优越,场地内部高差变化复杂。本文基于荆门职教城方案设计中对山地校园建筑的要求,总结山地校园建筑的在地设计策略,为同类型地形条件下的校园建筑设计提供经验参考。项目鸟瞰图如图1所示。

1 顺势而为,有机统筹

基地地形丘壑纵横,高程变化复杂,场地内部高程最高处高程约144.0 m,最低处为110.0 m,高差约34 m。如全部挖填成平地处理,则土方量巨大。因此,设计力求在扩展可建设用地和保留原始场地特征中达到平衡。

先对原始地形的竖向关系进行梳理,将基地分成若干高程平台,再根据土地利用价值和周边环境因素决定是否留用。保留一部分山谷林木,用于有效隔绝外部不利因素,其余则改造为若干阶梯台地用于建设。

校园内保留用地也为未来发展预留了腾挪空间。遵循“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前期建设区域可独立运营和展示。后期建设与前期有机协调,自然扩展。

2 引线串珠,多区整合

荆门职教城规模巨大,1 800亩用地被国铁、站前东路、仙女路、车桥湖水库分为东西展开的四个校区。根据区位环境赋予它们不同的主题和功能:一号用地位于国铁西侧,交通不便噪声大,作为理工科集中实训场地。车桥湖两侧的二、三号用地,景观最好面积较大,作为学校一、二期专科本科的主体校园用地。四号用地位于仙女路东侧,相对独立交通便利,作为职校对外交流和实训基地。项目分区示意图如图2所示。

校园整体布局向水而生,以车桥湖为中心、图书综合楼、教学综合楼和文化交流中心为空间节点,形成串联四大地块的礼序主轴线。二、三号用地临湖一线布置教学组团,形成校园入口区横向展开的空间序列,开阔恢宏。其后依次布置生活组团和运动组团,组团间通过慢行体系穿引联系,形成校内快捷的功能动线,以及联通湖景自然,丰富多样的校内生活动线。

校园中开放空间设计是师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对校园文化表达及活力提升上具有重要意义[3]。在临湖一KUl3Yd+FdUSrgt5CgNxVXIUFo4BuiL0hXjFjnaqGcMU=线布置教学组团,形成校园入口区横向展开的空间序列,开阔恢宏。其后依次布置生活组团和运动组团。组团间通过慢行体系穿引联系,形成校内快捷的功能动线,以及联通湖景自然,丰富多样的校内生活动线。整个校区通过礼仪直轴和功能曲轴编织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形成正奇相合,礼乐相成的组团式空间格局。区域轴线设计如图3所示。

3 以人为本,生态优先

在传统的教育空间模式中,各功能都是相对独立的,学生常遵循两点一线的枯燥生活,通过封闭的课堂教学单向输出书本知识,缺乏实践的交互。理想的教育空间应该充分与实践相结合,将教育与景观空间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实践、教育、环境的交叉灌输。因此,在校园功能空间规划中,主张以人为本的生态校园主题设计,打造各功能组团有机结合的地景校园。

校园景观设计旨在平衡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生态化策略创造多层次的景观文化空间[4]。考虑校园尺度较大,因此打造了300 m步行生活圈。各区域组团都是一个功能完备的小单元,均衡配置教学、住宿、食堂、运动等设施,实现学院功能5 min高效通勤。校园生活圈设计如图4所示。

校园环境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在保留和修整了原地貌的丘、湖、林、谷的同时,设计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亭、台、阶、廊。丰富的场所和体验,能激发人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校园成为教学空间的延展,促进学生在知识、人格、身心、视野等方面综合素养的提升。建筑与环境共生,体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也让学习和交流无处不在。

4 因地制宜,传文表意

春秋时荆门为楚郢都近郊,钟祥为郊郢,为楚国陪都,是重要的楚文化发源地。校园规划采用典型的书院式场所空间,主校区主轴线依次连接校大门、文化墙广场、行政楼、校史馆、图书馆主体建筑群,拾级而上近20 m,形成气势恢宏、登高求索的空间礼仪序列,是春秋时期高台建筑的隐喻。文化基因设计如图5所示。

核心区建筑为单坡檐斜向出挑,是诗经中“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再现,寓意有凤来仪、筑巢引凤。凤栖梧桐,高台飞檐,设计力图再现千年前楚文化的神采和气韵,打造荆门独有的文化名片。图书馆效果图如图6所示。

5 先行致远,长期发展

设计尊重自然,以被动优先、主动优化为原则,遵循地域性、低成本的技术路线,打造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生态低碳的校园环境。设计营造智慧校园平台,以物联网为基础,将教学、科研、管理等充分融合在一起,结合BIM技术,贯穿前期策划、设计、建造、后期运维的建筑全周期,实现精细化、智慧化、一体化控制。设计尊重自然,以被动优先、主动优化为原则,遵循地域性、低成本的技术路线,打造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生态低碳的校园环境。

6 结束语

荆门职业学院按设计倡导自然、人文、科技的结合,以城市文化基因为底,打造诗情画意的山水校园,与自然共生的生态型校园,饱含场所精神的人文型校园,融入科技应用的智慧型校园。作为荆门高铁新城的核心启动区,项目的建成同时响应了城市发展的需要,对校园建设的创新实验是很好的参考样本,也为在地城市发展带来全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吴佳泽,左力.基于校园文脉传承的山地高校更新策略研究[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都市人民政府.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1:12.

[2] 栗亚明,铁磊,孟龙君,等.山地教育建筑设计分析:以綦江中学迁建工程为例[J].重庆建筑,2021,20(S1):89-92.

[3] 刘宣晟.基于地域适应性的海绵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1.

[4] 林晓嵩.基于生态文明的绿色学校文化空间规划设计研究:以未来城紫阳学校设计为例[J].福建建筑,2021(5):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