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地标全过程高质量建设的探究

2024-10-27陈强田敬学邓梓晖李宏庆

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 2024年9期

摘 要:海心桥作为广州市第一座跨江人行桥,为广州市打造的又一座城市地标建筑,其地处城市中心要害,且建设标准高、工期紧,建设难度极高。基于此,从建设单位角度,从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高质量管理3个方面总结分析海心桥的建设经验,对后续高标准建设同类工程有较高的借鉴参考价值。

关键词:跨江人行桥;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高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4;U4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4)09-0126-03

收稿日期:2024-03-25

作者简介:陈强(1977—),男,广东湛江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等。

1 项目简介

海心桥建成于2021年6月,是广州首座飞架珠江两岸的斜拱曲梁人行桥,也是世界上跨度最大、宽度最宽的曲梁斜拱人行桥。桥形设计植根岭南文化,造型概念来自“琴鸣绢舞·岭南花舟”。桥梁位于广州珠江新城CBD核心区,北接二沙岛艺术公园,南连广州塔,完美地融入广州新中轴线步行系统。主桥全长488 m,采用中承式钢拱桥,拱向东倾斜10°,拱跨198.152 m,主梁为曲线梁,中跨桥面宽15 m,桥面东侧步道全长503.474 m,西侧步道全长273.149 m[1]。实景如图1。

海心桥建成后迅速成为广州市新的城市地标和网红打卡点,成为珠江两岸经济、商务、旅游、文化发展的新纽带,为市民游客提供了独一无二的通行和观景新体验。该桥先后斩获2023年“世界人行桥奖”金奖、2022年亚洲照明设计奖、全球杰出人行桥入围奖等大奖,成为精品工程建设的典范。

2 高标准设计方案

建设单位发挥高效协同,从规划选址、方案设计、精雕细节、融入先进技术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的高标准设计,为打造精品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2.1 反复推敲桥梁基础条件

建设单位承接任务后,第一时间组织现场查勘,结合桥梁建成后的人流量分析、桥梁施工与运营地铁线路影响、桥梁利用率、江面宽度、花城广场-海心沙-广州塔景观带充分衔接等因素,从东、中、西3个方案中选定西线桥位方案。此后对西移0 m、40 m、60 m、100 m等方案反复论证,最终敲定桥位西移100 m选址。

与港务、海事部门提前沟通、协调,在满足通航要求前提下,极力争取最小通航高度和跨度。为保证桥梁造型灵动、通透,经组织专家论证后桥宽由18 m调整为15 m,使桥梁更加轻巧、协调。桥梁基础条件和边界的确定,为后续桥型设计和工程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公开征集桥梁设计方案

为打造精品地标,建设单位采用公开征集方案的方式,邀请国内外知名机构和设计团队集思广益,共征集9个设计方案。为保证方案落地效果,建设单位邀请院士、大师团队、国内知名专家进行研讨、座谈,历经两次深化设计和三次专家评审,结合项目定位、广州人文和周边景观,最终选定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岭南花舟”设计方案,方案如图2。桥形曲线吸取粤曲“水袖飘绢”的形态特征,桥拱融入“岭南古琴”的造型元素,在现代形态中融入岭南文化元素。

2.3 惠民思维融入功能设计

为适应通行和观景的不同需求,海心桥设置了东、西两个步道,以满足不同的过江需求。东侧步道较长,为主要休闲观景区,可满足休闲漫步、旅游观光,甚至小型表演等多种活动,适合市民日常休闲。西侧步道较短,为快速通行区,可满足快速通过、跑步运动、自行车推行等多种交通需求。沿步道设置连续的遮阳雨篷,以应对广州炎热多雨的气候,营造人性化行走体验。创新性地实现堤岸和桥梁“平接”,适宜所有人上下。通过细致入微的匠心巧思,让海心桥真正成为便民惠民的“民心桥”。

2.4 技术引领精雕细节设计

为应对风力、水蚀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项目团队发扬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积极打造新时代“科技桥”。在我国桥梁建设史上首次运用150 MPa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新材料,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江水对拱脚的侵蚀。采用主墩基础抗剪锚固型钢体系新技术,确保结构稳定。通过光伏雨棚、隔热地板、清凉喷雾等新技术的有机结合,营造出适应岭南气候特征的人行桥,设计细节图如图3。

3 高质量管理控制

海心桥地处广州新中轴线的城市核心地段,周边均为城市建成区,建设单位通过组织体系保障、优化建设模式、多方协同和样板先行等措施,推动桥梁的高水平建设。

3.1 加强组织体系保障

建设单位从建设初期就充分预测工程重要性和建设难度,成立建设专班,涵盖计划、工程、造价等相关专业部门和人才队伍,并委托下属有丰富桥梁建设经验的建设管理单位全权负责项目建设。

3.2 采用EPC方式加快建设

面对项目工期紧、标准高的建设要求,建设单位在方案确定后,立即明确采用EPC建设模式开展工程实施。一方面大力优化招标节奏,缩短招标周期,为工程施工预留足够的工期。另一方面加强组织,充分协调联动设计、施工单位,发挥组织者、协调者和裁决者等建设单位主体身份,在实施过程中将设计理念贯彻到现场施工,在现场施工中不断优化设计,充分保障项目的高水平建设。

3.3 多方协调高效推动

建设单位积极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保持良好沟通,合规高效开展各项工程报批报建,仅用2个月时间,就同步办理各项规划、水上施工许可、通航论证、施工许可证、占道手续等。通过精心策划、广泛的沟通,取得各项手续的最短审批时间,超常规完成各项前期手续。在桥梁建设期间,为保障建设景观效果和建成后运维安全,持续对接协调,在开通前完成了周边码头拆除、有轨电车停运等多项外部影响。在灯光照明设计时,充分征询周边建筑和运营单位意见,以打造一体化协调的景观照明效果,照明实景如图4。

3.4 样板先行保障建设品质

项目现场按桥梁实际宽度,打造横断面1:1样板段(10 m长)。为满足实际效果,附属结构材料历时约两个月对国内外知名材料品牌进行摸查及打样比选,并邀请院士、大师和专家现场指导,最终敲定照明、涂装、木材等材料选型和工艺工法,有效保障了桥梁整体呈现效果,样板段如图5。

4 高水平施工建设

建设单位通过强化管控、多地联动、优化工艺、理论建模、运营提前介入等手段,充分保障了建设计划,实现了建设和运营无缝对接,实现了高质量管理成效。

4.1 强化组织狠抓落实

建设单位通过高标准配置项目团队、全面落实参建各方主体责任,驻场协调现场调配各类资源,解决现场设计问题。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协同奋进调动参建单位主体作用等方式,在短短13个月内实现从无到有,一道长虹完美挂江。施工实景如图6。

4.2 多地联动高效协同

因现场实施条件有限,采用异地加工等方式解决桩基钢护筒和钢筋笼加工、拱肋和钢梁工厂化节段预制,钢箱梁加工如图7。采用日常协调例会统筹加工场地和现场进度匹配,动态协调、及时纠偏,满足项目总体工期计划要求。

4.3 优化工艺以降低风险

为减少对航道的环境污染,桩基施工期间采用泥浆船外运桩基成孔泥浆、组合桩承台钢围堰等工艺保障文明施工。为减少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对珠江航道的影响,缩短拱肋和钢梁吊装、拼接时间跨度,积极协调海事水务部门,引进600 t浮吊开进珠江前航道,通过水上支架方法,分别将拱肋和钢梁在工厂组合成大节段运至现场吊装,极大缩减现场作业时间和实施风险[2]。钢箱梁、拱肋施工如图8。

4.4 充分运用理论建模

联动设计、咨询、施工单位,对桥梁建立BIM模型,充分模拟拱肋、钢梁吊装时的就位姿态和支架变形情况,提供吊装机械、钢丝绳长度、结构预抬坐标等参数,实现现场精准吊装。BIM模型如图9。

4.5 提前运筹保障运营

在建设完成前半年,建设单位结合企业自身特色,委托广州塔公司负责海心桥建成后的运营管理。提前介入,和建设管理单位高效协同,加设智慧化监控设置、组织专业管理团队、提前储备运营设备,同步开展验收整改等多项工作,实现建设和运营无缝对接,建成即同步实现对广大市民顺利开放,桥上活动如图10。

5 结束语

在工期紧、任务重、外部条件复杂的客观实际下,建设单位通过卓有成效的组织、精心部署、科学管理,内外资源联动,用足绣花功夫,将海心桥当成城市工艺品来精雕细刻,最终如期完美呈现。在工程建设的同时,也培育了一批设计、施工、管理的建设人才,大大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勇,胡会勇,乐小刚,等.广州海心桥主桥设计[J].桥梁建设,2023,53(06):119-126.

[2] 陈杨.大跨度景观桥斜拱曲梁架设关键技术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3,50(01):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