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地基开挖与支护技术分析
2024-10-27顾立江
摘 要: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地基工程是建筑工程项目开展的基础工程。建筑工程地基开挖过程中对于开挖与地基支护要求很高,提升地基开挖技术与支护技术的效果,是工程项目开展的基础,因此结合工程项目实例,详细探讨建筑工程地基开挖技术与支护技术的实际运用要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开挖;支护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4)09-0030-03
收稿日期:2024-03-21
作者简介:顾立江(1996—),男,浙江绍兴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施工。
0 引言
随着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普遍建设,基坑开挖的深度不断增大,对施工技术要求也不断提高。建筑工程地基基坑开挖环节面积比较大,开挖深度较深,特别是遇到较为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加上城市内部场地空间比较狭小。高层建筑周边分布着大量的建筑物,使得基坑开挖施工难度较大,稳定性比较差,对整个项目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大危害。基坑开挖支护的环节,尤其是深基坑工作过程中,展开支护、降水、土方开挖、桩体施工、基坑监测、试验等,包含内容比较多,各项工作对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存在直接影响。分析当前建筑工程地基支护与开挖施工技术,落实各项施工措施,有利于确保基坑支护效果达到要求[1]。
1 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6万㎡,该项目主体34层,裙房3层,2层地下室,基础结构采用的是人工挖孔灌注桩、柱下独立基础以及墙下条基。基坑结构开挖环节采用的是矩形截面形式,平面尺寸100 m×74 m。
2 建筑工程地基支护技术
2.1 本工程的特点
对本工程基坑形状、面积、深度、地质条件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其具备如下特点:①本工程项目基坑开挖深度大、平面尺寸大,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且现场施工场地空间有限,容易造成结构损坏等严重问题。为了确保基坑施工效果合格,需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降低变形发生概率,保证基坑以及建筑工程运行的安全性。②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复杂度较高,西侧填土厚度大,处置不均匀,基于此,施工人员需选择合理的支护措施,确保支护结构的质量以及性能达标。
2.2 支护方案
分析本项目基坑开挖支护的具体要求,落实各项施工措施。经过综合性的分析,确定如下2种施工方案可供选择:①内部支撑采用灌注桩基础形式。该基坑的开挖环节周边位移小、施工周期长、复杂性高、成本高。选择使用灌注桩施工形式,不需要设置支撑结构,现场施工环节工期较长,成本比较高,综合效益提升并不明显。②土钉墙护方案选择该方案时,内部不需要设置支撑结构,开挖的同时开展支护作业,施工周期短、成本低。但是施工环节土钉墙结构需要设置预应力锚杆,以防止出现土体位移情况。
经过综合性分析上述各方面因素,在保证建筑工程基坑安全性的基础上,为确保现场施工顺利完成,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最终选择使用土钉墙预应力锚杆施工技术。西北方向使用人工灌排桩,顶部采用钢管支撑以及复合支护结构。
3 围护体系具体做法
3.1 基坑止水措施
本工程现场施工环节地下基岩裂隙水比较多,存在于全风化、强风化岩石层中。经过技术人员的勘察,会同多方面单位共同研究分析,对边坡侧壁使用高压注浆方式封闭处理,以提高地基结构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止水的效果[2]。
3.2 压密注浆施工
3.2.1 场地普查及修整
技术人员勘察现场障碍物类型、分布以及深度等参数,及时清理障碍物,以免影响后续施工作业。勘察基坑周边的管线分布状况,采取合理的防护处理措施,且保证原有管线不会给土钉墙支护作业造成影响。
3.2.2 基坑压密注浆流程
压密注浆施工环节采用梅花型孔位设置方式,间隔距离为1 m。注浆作业开始之前,制作合适的浆液,水灰比为1:0.5。注浆压力是重要技术参数,对提高施工效果有重要意义,将压力设定在1~3 MPa。现场做好清理工作,确保没有任何影响施工作业效果的杂物,且按照设计方案测量定位。监理工程师复核检测,合格后再开展现场压密注浆施工。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3.3 沉管
根据本工程施工要求,沉管环节选择使用1.50 m管口,和压浆泵管道连接,使用高压胶管作为连接部件。连接的环节采用振动沉管器,将其安装到规定部位,达到设计标高。
3.4 制备浆液
浆液制作按照设计方案要求,重视配合比检测。按照该工程施工要求,水灰比为0.5,并且施工之前检测各项参数,每项指标合格后再投入应用。
3.5 压浆施工
工程人员根据压浆施工要求准备压浆管道,安装好球阀,并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开启压浆泵,开展、输浆,并保证工作压力达到要求。压浆作业环节提高压浆压力,将浆液注入到注浆管内,并根据现场情况调节压力、流量等参数,以确保压浆效果合格。每完成一个压浆段之后,检测现场施工效果,预估压浆量参数,并做好质量检测以及记录工作。压浆完成后,持续灌注浆液保持20 min,再将注浆管提升50 cm。压浆环节,确保压浆压力达到要求且稳定完成压浆作业。
3.6 拔管
每一孔位灌浆工作结束之后将注浆管提升50 cm,经过一段时间静置后继续压浆作业。拔管之前,注浆作业的同时将注浆管球阀关闭并拔出注浆管。该环节施工中要随时关注现场注浆施工效果,特别重视现场的空隙等部位,填充合格的材料,以保证现场施工作业顺利完成,压浆效果达到工程标准。
3.7 注浆
压密注浆作业阶段应用机械设备打孔,按照本工程要求打孔进入到强风化层,深度在2 m以上,确保压浆作业的质量符合要求,结构强度达标。
选用32.5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并检测水泥材料质量。水灰比为0.5,注浆压力1~3 MPa。按照本工程施工要求,水泥材料使用量为70 kg/m³,并重视该参数检测。
注浆作业环节,随时监控注浆效果,防止相邻孔位出现返浆、串浆等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现场施工阶段采取间隔注浆施工方式。
注浆环节做好现场各项记录工作,尤其掌握压力、注浆量等参数,同时避免出现异常情况,如冒浆、返浆等。注浆作业阶段规避影响注浆效果的因素,落实质量监督检查措施[3]。重视计量技术资料的整理分析,掌握各项参数,确保注浆效果合格。随时监控地下管线以及周边建筑物的情况,一旦存在任何问题,立即采取抢修处理措施。
4 基坑开挖及施工
4.1 第一阶段土方开挖
第一阶段开挖作业的环节,工作人员监控开挖深度,保证开挖项目合格。按照工艺方案的要求,首先开挖1.7 m的深度并开展边坡修整,然后安装第一道土钉。再开挖1.5 m的深度,并安装第二道土钉。以上工作结束之后,在基坑的边坡位置挂网作业,调整边坡形状以及钢筋网的状态,检测合格后开始混凝土的喷射施工。根据工程的要求,对现场的搅拌桩、支护桩、冠梁等结构检测,结构强度合格后开展第二阶段的开挖作业。
4.2 第二阶段土方开挖
第二阶段土方开挖环节,先开挖1.2 m的深度,在底部高程达到-5.8 m时,安装第三道土钉。然后开挖1.2 m高,在高程为-7.0 m时,安装第四道土钉。再开挖1.2 m,在高程达到-8.2 m时,安装第五道土钉。随后开挖1.2 m,在高程达到-9.4 m时,安装第六道土钉。最后开挖1.2 m,在高程达到-10.6 m时,安装第七道土钉。上述各阶段开挖结束之后,边坡的位置砌筑砖墙,保证边坡结构的稳定性,防止出现稳定性偏差等影响施工效果。
4.3 基坑土方开挖
基坑土方开挖作业开始之前,由技术人员测量放样,确定开挖作业的位置,并撒白灰标记。开挖环节使用专业机械设备,确保开挖作业的效果和速度合格。开挖前对基坑周边全面勘察,了解影响基坑开挖的因素,并保证现场不会存在任何管线影响开挖施工。
开挖阶段基坑顶部设置300 mm×200 mm的截水沟,使雨水进入沟内,避免因为雨水量过大而影响基坑稳定性。如果开挖作业的阶段出现地下水渗出量较大的情况,于现场开挖集水坑以及盲沟,保证排水效果合格。
开挖作业前现场安装有必要的排水设备,电力能源供应充足,排水效果达到施工标准。工作人员开挖作业的阶段随时关注开挖标高,深度全面监控,确保开挖效果合格,且不会给周边土体造成过大的扰动影响。开挖环节随时了解现场的坡道坡度,将其设定在16%以内,且宽度为7.5 m。
开挖环节随时了解开挖施工效果,分析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并采取人工联合机械方式开挖施工。将开挖的土体及时运出到规定部位,以免边坡表面不能堆载过大而影响边坡结构的稳定性。开挖到规定深度后,由管理人员会同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共同监督检测,符合要求后再开展后续施工作业[4]。
4.4 观测和监控基坑的变形、位移
本工程项目开挖作业深度比较大,现场影响开挖效果的因素较多,重视现场基坑的变形、位移监测,是提高基坑结构稳定性以及建筑工程基坑施工质量的关键。
根据当前基坑开挖监测的要求,选择合理的观测点位,随时了解沉降量以及周边建筑物位移的情况。观测点位的设置遵循醒目、牢固、可靠的原则,随时掌握现场具体情况,并采取维护处理措施,以保证观测点位正常使用。如果施工环节出现观测点位破坏的情况,及时组织人员修复处理,防止影响后续观测数据精度。观测过程中,了解基坑状态。该工作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尤其基坑开挖达到规定深度后,持续观测一个月时间。对各项数据信息总结分析,保证不会给后续的施工作业造成任何影响。
5 相关技术控制
5.1 接力式挖土要求
现场准备第一台挖掘机,该设备从原地面向下挖掘一定的深度,并且开挖长度超过10 m,形成第一节台阶。然后由第二台挖掘机进入到现场,放置在第一节台阶中,向下持续开挖作业。整个开挖的环节现场配置自卸车,将开挖后的土体运输到规定部位,避免现场堆载过大而影响后续的开挖施工。第二节台阶开挖完成后,现场配置第三台挖掘机向下开挖作业。按照上述工艺方案,一层一层向下开挖施工,直到最后开挖深度达到设计标准要求为止。
采用分级开挖的方式,相邻两层之间不受任何影响,且设备同时作业,现场施工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开挖的深度、宽度、长度等方面都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并且支护环节提高支护的强度,确保基坑结构的稳定性合格。而基坑开挖环节,如果停留的时间在24 h以上或者地质、天气条件等影响,台阶开挖距离可以适当的缩短,从而保证支护效果合格。
5.2 对支撑梁的保护措施
挖掘机进入现场开挖作业时,不能直接安装到支撑梁上开挖作业,且禁止挖掘机、运土车辆在支撑梁上行走,否则会造成结构的损坏。挖掘机进入现场时,保证其基础的稳定性,有完善的支撑结构装置,并且承载力达到工程要求。对于现场施工环节影响安全性的因素较为严重时,应考虑到现场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免造成安全事故。
支撑梁部位开挖作业阶段,按照对称开挖的方式,从外到内逐步开挖完成。支撑梁结构受力对称,并使用小型挖掘机向下开挖施工,确保整个支撑梁结构受力稳定,符合安全性要求[5]。
支撑梁系统运行的环节,随时监控其运行的状态,禁止堆载过大造成结构损坏而引发安全事故。
6 结束语
建筑工程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们生活以及社会发展。当前建筑领域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建筑施工过程中基坑开挖深度不断增大,对施工技术以及管理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建筑基坑施工的阶段,开挖以及支护作业非常重要,落实各项技术措施,确保开挖施工效果合格,满足基坑施工的要求。基坑支护阶段选择合理支护方案,随时监控基坑的状态,确保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达标。由此可见,建筑工程地基支护与开挖技术非常重要,全面落实各项技术措施,保证基坑施工效果合格,符合基坑施工标准要求。
参考文献
[1] 徐宏庆.房屋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控制技术[J].价值工程,2024,43(6):134-136.
[2] 林涌标.房屋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术要点及应用措施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2,7(19):55-57.
[3] 戴志超.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广东建材,2023,39(12):94-96.
[4] 高慧广.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 2021,6(24):50-52.
[5] 王艺明.房建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砖瓦, 2021(12):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