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基层博物馆做好藏品管理工作的策略研究

2024-10-26安凯武夫强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18期

摘 要:基层博物馆作为地方性中小型文博单位,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藏品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博物馆陈列展览、文物修复、社会教育、文创研发、学术研究等其他业务工作能否有效开展,是博物馆职能发挥及整体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的持续革新,基层博物馆在藏品管理方面面临着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亟须革新理念、创新工作方法,持续提升藏品管理水平。

关键词:基层博物馆;藏品管理;策略;研究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8.015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与社会变革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党和国家对博物馆事业的高度重视,公众对博物馆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到博物馆去业已成为社会新风尚,基层博物馆也因此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机遇与挑战。藏品是博物馆的核心资源,做好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承诺。这要求基层博物馆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创新工作模式,提升藏品管理水平,为博物馆陈列展览、文物修复、社会教育、文创研发、学术研究等职能的发挥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1 基层博物馆做好藏品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1 藏品的概念

藏品是指博物馆依据自身性质、任务和社会需要搜集并经过鉴选符合入藏标准,完成登记、编目等入藏手续的文物和自然标本。其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科技及经济价值,是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开展的基础,也是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凭借。

1.2 藏品的特征

藏品作为博物馆的基础支撑,具有显著的特征。

1.2.1 历史性

藏品既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代表着不同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烙印着时代的印记,是研究和梳理历史发展脉络的关键依据。

1.2.2 物质性

藏品都是具体的物质实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采用了独特的工艺制作,在材质、外观等方面呈现显著差异。

1.2.3 不可再生性

藏品代表着原始的物质资料,无法再次制作,也无法替代。即使采用现代技术进行复制,藏品内所包含的重要文化和时代信息也无法保留。复制品虽能做到外形相似,但失去了原物的固有意义与价值,凸显了藏品的不可再生性。

1.2.4 广博性

博物馆藏品种类繁多,囊括了各个时期的文物、自然标本、科技成果以及工农产品等,不仅展现了历史变迁,也呈现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复杂多样。随着社会的快速演变,博物馆收藏范畴早已超越了传统定义,不再局限于古老物品,而是在信息化、数字化的推动下不断拓展外延,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1.3 藏品的多重价值

1.3.1 艺术价值

艺术价值是藏品固有的审美、观赏魅力,表现为对美术史和艺术史的学术研究意义。其既能启迪人心,赏心悦目,又能为艺术创作提供灵感和素材。

1.3.2 科学价值

藏品的科学价值涵盖技术、工艺等多方面。藏品制作技术揭示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社会发展,通过分析彰显藏品的科学价值。

1.3.3 学术研究与社会教育价值

藏品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同时,藏品本身蕴藏的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天人合一的朴素自然观、清正廉洁的思想寄寓等,都具有重要的社会教育价值。

1.4 博物馆藏品管理的意义

基层博物馆有效实施藏品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员遵循博物馆管理流程,妥善管理和维护珍贵文物等藏品,以确保其外观和结构完整,防止出现裂缝和破损,使藏品的艺术性、时代性能够得到充分彰显。

1.4.1 历史见证与文化传承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增长。作为历史文化的亲历者和珍贵财富,博物馆藏品是数千年历史文明的见证,在文化事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科学有效的藏品管理,降低藏品磨损,保障其安全和文化价值,可为充分发挥藏品的社会功能、经济效益和教育功能积极赋能。

1.4.2 塑造卓越的文化形象

全国多数博物馆虽为非营利性机构,但可以通过联合研发、授权研发、自主研发等方式,推进博物馆文创产品研发、销售。此举不仅可以增加博物馆经济收入,用于加强藏品管理与保护,也可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进一步拓展博物馆的市场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塑造更加卓越的博物馆文化形象。

1.4.3 提供艺术享受与思维启迪

博物馆藏品展示不仅反映着历史,更为观众带来艺术享受和思维启迪。这些藏品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体现不同历史阶段的技术和工艺,观众在欣赏这些藏品时,不仅获得文化和艺术的体验,还能够启发思维,深切感受其中所凝结的工匠情感和艺术内涵。

2 基层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

2.1 藏品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基层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有待健全,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及规范性至关重要。藏品管理工作必须严谨细致,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对于确保藏品安全必不可少。藏品管理制度涉及多方面,如出入库管理、展览陈列规章和工作人员培训考核等,这些制度需要不断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新需求,但现行制度仍存在较多不足。部分博物馆未充分认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藏品管理人员流动频繁且素质参差不齐,人员变动时缺乏交接程序,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藏品档案不完备,对藏品清查停留于表面阶段。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藏品管理工作的不规范,对藏品保护构成潜在威胁。

2.2 藏品保管硬件设施不完善

2.2.1 库房环境不达标

基层博物馆的库房设备技术落后,防尘、恒温恒湿、防紫外线等设备未得到有效应用,温湿度控制不当,防虫防潮措施不完善,采光不足。此外,随着社会发展,藏品数量增加,而库房建筑年代久远、空间狭小,存储压力大增,已难以满足藏品保护需求。

2.2.2 展厅环境简陋

基层博物馆的展厅环境简陋,缺乏现代化管理系统,展柜湿度和密封性不符合要求。这些不利因素都会对藏品造成损害,缩短其保存时间。

2.2.3 外部环境影响

受建筑物老化、局部面积狭小和展厅简陋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基层博物馆难以有效落实环境保护工作,加剧了藏品受损的风险,影响博物馆形象塑造及文旅产业发展。

2.3 藏品管理人员能力素质不足

新时期对博物馆藏品管理人员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熟练掌握藏品保护、修复和管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对文博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但现在基层博物馆藏品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能力素质不足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 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随着老一辈专业藏品管理人员退休,基层博物馆面临人才青黄不接、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的困局。现有藏品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且资历和责任感不如年长人员,导致藏品管理队伍专业技术力量薄弱。

2.3.2 专业知识和技能欠缺

部分藏品管理人员缺乏藏品保护、修复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藏品的特性、保存环境要求和保护措施了解不足,难以胜任藏品管理工作。

2.3.3 工作缺乏热情

受社会竞争加剧的影响,部分藏品管理人员对基层博物馆工作缺乏热情,认为基层工作没有发展前景。这种消极的工作态度既不利于藏品管理工作的开展,更严重阻碍了基层建设的发展。

3 做好基层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策略

藏品管理是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时期提高基层博物馆藏品管理水平需要从完善管理体系、创建合适保护环境、妥善管理入库藏品、加强日常管理、建立专业管理队伍等方面积极加强。

3.1 完善基层博物馆藏品管理体系

完善基层博物馆藏品管理体系是确保藏品安全、提升藏品价值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关键环节。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基层博物馆藏品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适应新需求,基层博物馆必须构建一个系统化、科学化、现代化的藏品管理体系。

①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来制定藏品管理工作规章制度,涵盖各个环节,明确操作规范流程,确保藏品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定期修订和完善现有制度,使其符合国家藏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建立健全藏品档案管理制度,确保藏品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藏品管理和研究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定期开展藏品清查和盘点,及时发现并解决藏品管理中的问题,确保藏品安全。

②通过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藏品管理体系。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藏品信息数据库,实现藏品信息的数字化管理,有效提升藏品管理工作质量及效率。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藏品环境的智能监控,确保保存环境的稳定与安全。借助大数据技术,为藏品保护和管理提供精细化、科学化的决策支持。

③建立协作机制,与上级文旅局、相关博物馆、文物保护机构加强沟通与合作,形成信息共享、资源互补、技术互助的良好局面,共同提升基层博物馆藏品管理水平。主动参与行业协会和专业委员会,交流经验,取长补短。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协同、社会参与的藏品管理新格局。

3.2 创建合适的保护环境

3.2.1 库房环境优化升级

基层博物馆应升级藏品库房设备,做到布局合理、设备完善、环境适宜,尤其需要提前预留无障碍运输通道、水管道和用于消毒、清洁(风淋)、修复、周转的库外工作间。库房内需配备风淋和消毒、电和照明、喷淋和气体灭火、监控和报警、通风和空气净化、恒温恒湿、防紫外线等设备,确保其能够达到恒温恒湿条件,有效防虫、防潮,并增强采光效果,以延长藏品的寿命。针对不同类型的藏品,还应采用适宜的包装材料,如布囊锦套、木匣、无纺布、无酸纸等,以实现更好的保护效果。随着藏品数量的增长,适时考虑库房的扩建或重新规划,以满足持续增长的藏品保护需求。

3.2.2 展厅环境提升改造

基层博物馆应更新展厅环境,引入现代化管理系统,改善展柜的密封性和湿度控制,确保藏品长期安全保存。通过提升展厅环境条件,延长藏品的展示时间,提升观众的体验质量。

3.2.3 加强外部环境控制

基层博物馆需重视建筑维护和外部环境改善工作,以解决建筑老化和面积狭小等问题。通过改善外部环境,如在库房周围种植具有净化空气、吸附粉尘作用的绿植等,避免灰尘、废气污染藏品,降低藏品受损风险,提升博物馆整体形象,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3.3 妥善管理入库藏品

妥善管理入库藏品关乎藏品安全和此后的管理使用,应做好总账、妥善存放。

在藏品的管理工作中,登记总账尤为关键。藏品总账包括对藏品入馆、入藏的各种常态登记与藏品出馆、出库、使用、研究、保护中的各种动态监控与记录。按照国家文物局规定的统一格式,藏品总登记账应精准对应实物藏品,不得遗失或随意调用,需实行专人分管并遵守账物分离管理原则。在入库时,以“入库凭证”为主要依据,核对实物与卡片后进行登记,确保准确无误,适时进行复核及处理注销等工作,并对记账凭证进行集中装订管理。

在进行藏品入库放置时须切实落实多方面措施。首先,严格依据相关规定放置藏品;其次,确保库房环境安全适宜,包括温湿度、空气质量和防火防盗安全等方面;再次,进行定期检查以寻找潜在环境问题和藏品保护隐患,尤其对易受损的藏品要特别关注,根据藏品不同质地分类管理以延长寿命;从次,有序放置藏品,既便于取用又能有效防损伤,可以按质地、时间、艺术性质等分类,遵循一定的摆放原则,如上轻下重、前低后高、高卧矮立,间隔距离不能过紧,上、下不能重叠;最后,需在总账、卡片和电子账上标注存放位置,以便检查、提取和归位操作。

3.4 加强藏品的日常管理工作

3.4.1 完善制度体系,明确职责分工

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确保藏品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系统化;明确各部门职能,清晰划分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确保岗位人员之间协同工作,避免因职责不明产生的管理漏洞或隐患,防止藏品损坏或丢失。

3.4.2 合理分配资金,保障藏品安全

基层博物馆应立足实际,科学规划资金使用,确保资金都用在刀刃上。要优先保障藏品管理所需费用,如购买防虫防潮防尘用品和恒温恒湿设备等,维护库房环境,以确保藏品得到安全的保养和修复,降低自然损害风险,最大限度地延长藏品寿命。

3.4.3 加强藏品研究,释放社会价值

应充分挖掘藏品蕴含的多重价值,尤其是其社会公益价值,不仅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更有助于释放藏品的社会公益效益,推动博物馆稳定与持续发展。

3.5 建立专业的藏品管理队伍

3.5.1 提升人员素质,增强责任意识

藏品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直接影响藏品管理工作的质量。基层博物馆应注重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提升管理人员对藏品价值的认知,增强事业心、使命感,使其具备高度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藏品保护意识,真正热爱和尊重藏品管理工作,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履职尽责。

3.5.2 加强专业能力,提升管理水平

藏品管理工作涵盖诸多流程与细节,管理人员需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基层博物馆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其管理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使其熟练掌握藏品保护和管理技术,并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一定的信息化水平,能够熟练操作和使用专业设备。此外,基层博物馆还可积极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增强内部人才队伍的专业能力。

3.5.3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保障人才储备

人才是第一资源,对提升博物馆藏品管理效率至关重要。基层博物馆应树立高度的人才战略意识,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为藏品管理队伍提供持续的人才补充和培养。博物馆可与高校、企业深度合作,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战略,为学生实习和实训提供“实景化”支持,提升人才质量,确保高质量人才输入,为藏品管理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博物馆还应定期组织多样化培训和交流活动,邀请行业权威人士和资深专家参与,共享经验,鼓励创新,提升整体素质,制定最佳管理方案,提升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4 结语

藏品既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国家和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对现代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文化产业发展等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基层博物馆作为藏品的管理者,只有做好藏品管理工作,才能够使藏品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给予参观者、研究者更好的观感体验、研究体验。目前基层博物馆在藏品管理工作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为进一步提高藏品管理工作水平,还需从思想意识上明确藏品管理工作的必要性,进而结合当前藏品管理的情况,加强管理体系的完善、保护环境的优化、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等,以全面提升藏品管理工作质量,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参考文献

[1]苏飒.现代博物馆藏品管理保护方法的创新:以梧州市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1):97-99.

[2]郑晓春.我的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以张掖市博物馆新馆陈展为例[J].风景名胜,2019(10):195-196.

[3]马希桂,董继平.社会的发展与博物馆的教育职能[J].中国博物馆,1994(4):51-56.

[4]郑晓瑛.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现状与完善措施的策略研究[J].进展:科学视界,2021(1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