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为地球“测体温”

2024-10-24

文萃报·周五版 2024年40期

1994年9月,在位于青海海拔3816米的瓦里关山,我国建成了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以下简称“瓦里关本底站”),开始了为地球“测温”的历程,这也是世界气象组织唯一设立在欧亚大陆腹地的全球大气本底站。

大气本底是指全球或区域尺度范围内大气成分及其相关特性的平均状态,这也tO1Y1wvIU16EVrEeRA3Fs3jod5RUpIzOZ45bc6MvDBE=意味着测量的大气成分既要相对稳定,又要混合均匀。因此,大气本底站的观测除了基础要素外,也基本围绕大气成分展开,其主要观测内容包括温室气体、气溶胶、反应性气体、大气臭氧柱总量、太阳辐射、大气沉降(酸雨和降水化学)等要素。

早期,大气成分观测设备主要依靠国外进口。近年来,随着中国气象局观测自动化工作不断深入,国产仪器快速发展,部分数据指标略优于进口设备。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在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建设了3个区域大气本底站,对酸雨、飘尘(PM10)和大气混浊度等进行观测; 90年代初,通过选址、科学试验论证等,着手建设瓦里关本底站。本底站建站30周年之际,一些国际组织、外国机构等相关官员、专家纷纷对本底站取得的显著成绩表达由衷祝贺。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有力支撑——“瓦里关曲线”为全球大气环境观测作出了中国贡献。“‘瓦里关曲线’为全球气候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丹麦驻华大使孔墨客表示肯定和赞赏。

(摘自《人民政协报》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