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曲《夜深沉》的艺术特点与演奏风格分析
2024-10-23许远东
古筝作为古典乐器的代表,旋律极具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古筝曲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优美的旋律建构出充满意境的画面,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能令人产生强烈的喜爱之情。《夜深沉》作为经典古筝曲目之一,其深沉内敛的艺术特点以及独特的表演风格,将古筝音乐的魅力进行了全面展现。本文将对古筝曲《夜深沉》的艺术特点和演奏风格进行具体分析,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古筝曲,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这一瑰宝继续传承和弘扬。
一、古筝曲《夜深沉》的前世今生
古筝曲《夜深沉》是由京剧《夜深沉》演变而来的,原为京胡独奏,后被著名古筝演奏家王中山改编,成为如今的古筝曲《夜深沉》。京剧《夜深沉》以昆曲《思凡》中“风吹荷叶煞”曲牌为基础,经过京剧琴师的加工,形成以首句唱词为名的《夜深沉》。京剧舞台上,《夜深沉》以深沉悲壮的旋律,描绘了古代战士征战沙场的壮烈景象。而被著名古筝演奏者王中山改编成古筝曲之后的《夜深沉》,则通过古筝乐器典雅、悠扬和意境深远的曲调,演绎成了壮烈而不失优雅、悲壮而不失婉约、感伤而不失犀利的曲风。尤其在独特的演奏形式 下,更将古筝艺术具有的独特魅力进行了充分展现。这种演变形式上的变化,不仅是音乐创作形式上的创新,更是对传统音乐文化内涵的继承与弘扬,是推动中国音乐艺术走向辉煌的重要力量。
二、古筝曲《夜深沉》的艺术特点
古筝曲《夜深沉》着力表现了历史典故“霸王别姬”的场景,通过古筝与大鼓的巧妙配合,将楚汉相争背景下英雄项羽和美人虞姬的悲壮故事进行了充分演绎,感伤而不失优美,尤其是古筝按滑技巧和极具颗粒感的快速弹奏的交替使用,使乐曲的层次更加突出,意境更加深邃,且情感更加真切。古筝曲《夜深沉》按照音乐结构可分为引子、慢板、快板和急板四个部分。以下结合此四部分对古筝曲《夜深沉》具有的艺术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一)引子
引子即古筝曲前奏部分,是整首曲目曲调的引出部分,也是情感表现定调的关键。古筝曲《夜深沉》总共有 144个小节,其中引子部分有6个小节。这6个小节将《夜深沉》的悲壮氛围悄然铺开,从低音部分切入,配合大鼓 的声音,将低沉、厚重的氛围烘托出来。而后节奏由慢到快,强弱不断变化,在短促且强有力的节奏中营造出战场的紧张感。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并没有展示过多的古筝弹奏技巧,而是将古筝独有的音乐韵味与大鼓巧妙配合,通过极为简洁的形式,为整首曲目奠定了悲壮深沉的情感基调。
(二)慢板
慢板在整个古筝曲中占据了大量篇幅,第7—64小节为慢板部分。慢板部分是整首曲目表现的关键部分,是曲目故事内容、故事情感以及故事画面营造的主体。在这一部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古筝弹奏按滑技巧。从第7小节起,作者先后运用上滑音、下滑音等按滑技巧,将曲目中悲凉与哀婉的情愫进行了细腻刻画。从饱满的两组琶音sol-do到空灵的下滑音la-do,整首曲目旋律不断上扬,情感表现力愈发饱满,强弱变化间,对虞姬月下独舞的凄美画面进行了生动展现。大鼓的适时介入,与古筝音色完美融合,将这种凄婉、悲壮的情绪烘托到了极点。在慢板中间部分,即第29—31小节处,作者进行了过渡处理,由四分音符、二分音符转变为时值较短的音符,将整首曲目紧张和悲壮的情绪进行了再次加强,层次更加突出,节奏更加鲜明,为曲目快板部分的引出奠定了基础。
(三)快板
同慢板部分一样,快板部分同样在整首曲 目中占据了大量篇幅,第65—123小节为快板部分。如果引子和慢板部分是曲目情感的定调和铺垫,那快板部分就是整首曲目的高潮。与慢板部分相比,快板部分节奏和旋律都要更加激昂。古筝曲《夜深沉》的快板部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与慢板部分的衔接部分,在第65—72小节,此部分旋律节奏由慢板部分缓缓过渡到快板部分,旋律、节奏由缓到急,在 表现过程中运用了古筝的快速弹奏技巧,如扫弦、滚奏等。左手的三和弦作为重音,后接轮指与鼓乐,使情绪、速度、气势快速提升,仿佛再现了楚汉交战、金戈铁马的激烈场面。第二部分从第73小节开始,到第 123小节结束,作者先是在第73—92小节进行古筝独奏,将音 律从角音转向为羽音,并配合古筝演奏的快速指序将音乐情感进一步加强。随后,在第93—108小节,再次运用大鼓,配合古筝的快速滑音和颤音,将这种情感再度提升。第 109—123小节,这种快速的节奏逐渐缓慢,但整个旋律依然保持激昂的情绪,作者将旋律进行重音处理,虽减少了快节奏,但整个曲调和旋律再无间歇,将这种凄凉、悲壮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四)急板
急板部分是曲目的尾声部分,虽在整首曲目中占比较少,但作为曲目情感的收尾部分,对整首曲目的最终表现效果起到了关键影响。古筝曲《夜深沉》的急板部分为第 124—144小节。在急板部分,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古筝扫弦和滚奏技巧,再加上大鼓的配合,将曲目以激昂、悲壮的情绪收尾,旋律上衔接快板部分,呈现由急到缓的特点。在第 135—138小节,运用古筝滑音和颤音,将曲目旋律进行最后的升华,第 139小节旋律趋缓,古筝弹奏力度逐渐减弱,大鼓节奏也逐渐减缓,将战士征战沙场英勇无畏又充满哀愁的情绪推向了高潮。在结尾处的第144小节,曲目旋律再次加强,配合双手的刮奏和右手快速滚奏,最后以一记深沉的古筝低音和大鼓的重击收尾,似战士最后的怒吼,是他们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的具体表达,留给人无尽回味。
三、古筝曲《夜深沉》演奏风格分析
《夜深沉》作为一首讲述民族历史的音乐 曲目,由京剧曲目演变成古筝曲目,在创作中实现了发展创新,其演奏风格也在发展和创新 中得到了丰富诠释。
(一)京剧演奏风格
创作者在对京剧《夜深沉》曲目进行古筝曲改编过程中,尽量以古筝演奏的形式还原了京剧《夜深沉》的表现形式,既体现了对传统音乐的尊重,也体现了对音乐艺术的创新。在演奏过程中,借助古筝滑音的演奏形式表现出京剧腔调,使这首曲目在表现上既富有古筝的古典艺术魅力,又富有京剧艺术戏曲的趣味。为了以古筝的演奏形式将《夜深沉》曲目中的京剧元素表现出来,创作者在进行改编的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古筝滑音演奏技巧,弹奏过程中通过左手和右手按弦力度和速度的变化,模拟出京剧音乐特色。在右手弹弦时,左手在适当时机进行按弦和弹弦,并通过左右手的巧妙配合,运用颤、按、滑、揉等技法,模拟出京胡的韵味和力度,使得乐曲在古筝的音色中流淌出京剧的精髓。这种独特的演奏方式,使得古筝曲《夜深沉》在保持古筝原有韵味的同时,融入了京剧的戏剧性和表现力,仿佛在琴弦间演绎出了一场无声的戏曲。
(二)古筝演奏风格
作为一首由京剧曲目改编而来的古筝曲目,在演奏过程中自然少不了古筝演奏风格。在《夜深沉》这首曲目中,古筝演奏的滑指、轮指、快速指序和摇指等技法得到了充分运用。滑指是古筝曲《夜深沉》中运用较多的弹奏技法,在整首曲目中均有体现。轮指在曲目演奏中的运用也较为明显,比如在第73—92小节的古筝独奏部分就体现了对轮指弹奏技法的运用。轮指弹奏技法的运用,将曲目中的情感、情绪以及画面进行了生动描绘,使得乐曲
在流畅中透露出深沉的韵味。快速指序也在这首曲目中得到了大量运用,比如在曲目第93—108小节就有快速指序的运用。但与传统古筝曲快速指序弹奏不同的是,古筝曲《夜深沉》充分发挥了每个手指的作用,由原来的单调中指、拇指的八度演奏进化为四指、中指、食指、拇指的交替演奏,不仅提高了演奏速度,而且使旋律更加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感。摇指弹奏技 法的运用表现在曲目的第109—120小节,通过摇指的快速连续弹奏,模拟出京剧鼓点的效果,增强了乐曲的节奏感和戏剧张力。为使摇指弹奏技法能够准确表达曲目的情感,创作者对传统技法进行了创新处理。一般古筝曲的摇指技法是通过右手拇指和食指快速交替弹奏来完成,但在《夜深沉》中,作者巧妙地加入了左手的按弦配合,使得摇指的弹奏更加饱满有力,也使整首曲目的情绪和情感更加饱满,更具冲击力和感染力。
四、结语
古筝曲《夜深沉》作为一首极具民族特色 的音乐曲目,在创作中既保留了京剧曲目的表现形式,又实现了与现代音乐艺术的完美融合,使曲目情感更加饱满,独特的演奏形式的加入,使其富有现代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对于学习和演奏这首曲目的古筝爱好者来说,应遵循理解曲目内涵、掌握曲目弹奏技法、完成情感表达的程序,全面把握古筝曲《夜深沉》的演奏风格,将其讲述的民族故事、传递的情感观念淋漓尽致地展现给听众。
[作者简介]许远东,女,汉族,河南信阳人,信阳艺术职业学院助理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为古筝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