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分析

2024-10-23常洁莹

今日财富 2024年30期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步入调整期,建筑市场逐步收缩,建筑施工企业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对建筑企业而言,经济预算和成本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每一个环节,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一、建筑工程数据分析

建筑企业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合同成本与实际支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明确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总结出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需要遵循的原则,并且针对性地制定出合理的优化策略。

本研究选取了以下十个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并明确了其合同成本和实际支出成本(数据来源:珠海智采项目咨询有限公司内部数据),通过对合同总成本和实际支出总成本进行比较,发现实际支出的总成本高于合同总成本,由此发现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成本控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个项目:住宅楼建设,合同成本(500万元)、实际支出(520万元);第二个项目:学校教学楼建设,合同成本(300万元)、实际支出(310万元);第三个项目:体育馆建设,合同成本(600万元)、实际支出(510万元);第四个项目:商业综合体建设,合同成本(800万元)、实际支出(850万元);第五个项目:办公楼建设,合同成本(450万元)、实际支出(460万元);第六个项目:医院扩建,合同成本(700万元)、实际支出(680万元);第七个项目:酒店建设,合同成本(350万元)、实际支出(370万元);第八个项目:公共交通站点建设,合同成本(250万元)、实际支出(260万元);第九个项目:购物中心建设,合同成本(900万元)、实际支出(880万元);第十个项目:公园改造建设,合同成本(400万元)、实际支出(420万元)。以上每个项目的数据覆盖了从开工到竣工的整个项目周期(工程设计、材料采购、施工过程以及最终完工验收等)。十个项目实际支出成本比合同成本平均高了18万元,也就是说,虽然成本控制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成本控制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通过分析建筑工程经济预算和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探索出更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经济预算及成本控制策略,做好经济预算和成本控制工作,可以确保项目按照计划控制成本,以提升建筑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实际工程效益。

二、建筑工程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一)促进各项资源优化配置

建筑企业要树立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意识,有效减少预算和成本偏高的情况,以防工程经济成本过高导致停工等现象发生。工程施工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只有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优化配置,才可以有效控制资源与成本投入,使工程造价变得更为合理。此外,建筑企业还可从整体的视角,通过加强施工过程成本管控,最大限度将经济预算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且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建筑企业的成本通常由材料、人工、直接费用三个部分构成,每一个部分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细化,使人力、材料、机械等都得到优化配置。

(二)保证工程进度与质量

城市化进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较大,所占比重较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要保证工程的质量,还要减少成本的消耗,让经济预算和成本控制更加精确。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需重视过程管控,做好经济审核工作,不仅要保证工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工,还要保证建筑质量,保证经济效益和成本的均衡。建筑企业要想将工程成本控制在经济预算范围内,就要对施工各个环节进行成本控制,细致考虑和优化设计施工各环节费用内容,为后续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整个工程施工更加有序高效地展开,使工程按预期的计划完工。

(三)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要想保证工程建设效益最大化,不仅要保证预算的精准性,还要考虑到其他方面的经济效益。建筑企业开展工程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工作,本质就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在建筑工程不同的环节所需要的材料、人工、设备等都各不相同,如果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导致成本增加。建筑企业通过加强施工过程的成本管控,不仅可以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成本变更的情况,还可以防止工期延期等,不仅可以减少成本投入,还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四)提高工程管控水平

工程施工本身涉及内容众多,稍微偏差都会导致预算增长,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在工程造价管控方面,做好该项工作可以减少施工成本,并提高项目整体管理水平。工程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向成本要效益,通过采取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加强工程成本控制、降低消耗、提高效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才是工程管控的重点。

三、建筑工程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遵循的原则

(一)全过程原则

在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领域较多,不仅会涉及物资管理、人力资源及设备的管理,还会涉及到其他方面的工作管理与落实,还有与管理费、税费等有关的内容,分项较为细致。建筑工程成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利润、税金。直接费用→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直接工程费→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间接费→规费和企业管理费。这些细分的环节中,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最终预算的精确度。建筑项目从开始计划,一直到最后完工,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到经济预算和成本控制。其中,较为重要的就是物资采购、施工合理安排、财务管理等环节的精确化管理与控制,只有这些重点环节做好以后,才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为以后工程的顺利交付打下基础。

(二)全员参与原则

建筑工程相关人员要结合现实的需要,在人力分配、物资采购、设备维护、财务管理、施工计划等方面进行科学管理。此外,建筑工程施工还要做好培训考核工作,以提升管理人员、工程建设人员的思想认识与业务能力,统一和提高全体人员的认知,形成合力。从本质上看,想要实现建筑工程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目标,不是一个人或者是一个部门可以完成的,需要全体工程建设人员参与其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重视成本控制,开展科学全面的成本管理,落实具体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方案。提高工程项目利润,保障项目质量。

(三)综合性原则

建筑工程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建筑工程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的综合性在很大层面上包含了多样化的要求,不仅要考虑施工技术的应用,还要考虑经济综合性管理内容。此外,相关人员还要秉承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调查市场,对工程资料、后期施工情况等进行计算与预测,这样才可以避免预算偏高或者偏低的情况出现,最大限度将经济预算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相关管控人员也要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例如,经济师、注册建造师、造价工程师、评估师等,都要用薪酬福利鼓励大家,开展不同专业的培训,细化各项成本责任指标,在综合性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四、建筑工程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优化措施

(一)全面考虑成本预算

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还要考虑到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的复杂性,例如,材料价格的波动、不可抗力因素等都属于动态变化的因素,在进行经济预算的时候,这些动态的因素都要纳入考虑范围。此时,就需要相关人员秉承科学理念,全面考虑成本预算,通过明确岗位职责、开展工作业绩考核等措施,细化项目各项环节,如人工、材料、设备等的预算。加强预算成本管理,科学编制施工方案,使建筑工程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加强成本预测,可以对招投标成本、施工消耗材料、人力设备成本、行政管理成本、施工风险成本等进行有效预测,建立责任制度,保证材料、机械、施工方法的使用有序合理。

(二)科学编制预算方案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应根据施工总体进度要求和施工现场实际具体情况,考虑各方面风险因素,随时调整工期计划,科学编制预算方案。相关人员要熟悉施工图和有关资料,明确工程总长度,复核混凝土构件、钢筋下料长度等,按照分项工程量的名称、规格、计量单位等内容要求,计算出不同项目的工程量。如果设计图纸与定额单价特征存在较大区别的时候,就要编制补充单位估价表和补充定额,有效满足现实需要。相关人员还要结合材料的实际用量,对间接费用、利润和税金进行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计算机、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进行辅助预算。通过构建信息化财务系统,方便查询、统计、核对,缩小实际施工花费与经济预算的差距。例如,通过BIM技术建模,可随工程进度检验预算和成本控制方案的合理性。

(三)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建筑施工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要求与建筑规范进行,并且发挥好经济杠杆的作用,制定一套内部的经济承包责任制度。每一项工作都要按照计划实施,一旦发生变故,就要及时上报,保证主体管控不偏离,有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建筑工程要完善责任体系,把成本考核与每个人的利益挂钩,建立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让大家深切感受到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是所有员工共同的责任与义务。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不是单个项目经理的责任和义务,更不只是财务部的职责,更多是靠全体人员同心协力。需要增强不同部门之间的联动性,避免推诿扯皮事件发生。完善责任体系,责任到人,使各职能部门各尽其责,将成本控制工作落到实处。

(四)加强施工成本控制

建筑工程经济预算与成本控Z3QWAFdxOkWBbUPgQ5fueA==制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组织保证,从源头上积极主动制定措施,谋求长远发展。

1.施工阶段

首先,需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避免采购环节出现问题,对材料采购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当然经济消耗的部分也要考虑到其中,并且做好检查工作,避免浪费。根据项目所处的环境,充分考虑项目的各项工程,分阶段、分专业分解成各个核算部分(如进场临设、基础部分、主体封顶、内外装饰等),从而合理精准预测成本目标。其次,还要加强工程机械和人员技术的成本管理,这部分内容所占工程总成本的比例是10%~25%。充分考虑作业面、施工强度,避免潜在问题出现。最后,还要考虑到合同管理。建筑工程相关人员通过加强合同管理的方式,降低建设成本,保证工程质量,平衡经济效益。例如,变更、价格、签证、索赔等内容,都要另外加以说明,要有明文规定,如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偏离,将如何应对,如何才能实现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2.竣工验收阶段

首先,需要完成竣工结算。一旦工程开始施工,就要根据工程建设实际需要,按照时间顺序,编制适合不同阶段相关经济技术文件等资料。这样不仅可以按照计划进行落实,即使出现问题,也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解决,从而提高竣工结算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其次,要做好成本的对比和分析工作。相关人员要对人力、材料、工程量等的消耗与预算成本进行综合对比,在动态的变化中,掌握成本偏差规律,进行深入探究,找到问题的成因,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成本控制工作。最后,需要做好成本评估工作。相关人员要按照成本控制责任制的相关内容,全面掌握成本计划,落实奖惩制度,把控竣工验收成果,最终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建筑施工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工程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影响着工程质量与进度,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细致分析,做好全面预算成本管理工作,科学编制预算方案,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强施工成本控制,更好地实现工程项目成本目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建筑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