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PP项目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

2024-10-23黎军

今日财富 2024年30期

PPP项目属于综合预算管理模式项目,它可以实现对项目工程全过程资金的统筹,同时还能有效降低资金流转风险。本文对PPP项目预算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PPP项目预算应用对策,以供相关方面参考。

PPP项目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发展相互合作的项目建设运营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在满足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的前提下,有效防范财务风险,能够清晰划分各参与方的工作职责,全面落实项目开发周期的预算控制工作,并保障PPP项目顺利实现预期竣工目标。PPP项目预算管理能够提高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能力,保障各参与主体履行责任,同时也能对财政资金有效控制,避免出现财务纠纷,顺利达成合作共赢目标。另外,发挥预算绩效评估功能,保障各项资金流向的合理性,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以此保障PPP项目预算管理工作良好运行。

一、PPP项目预算管理的应用价值

(一)实现项目预算管理风险控制目标

由于PPP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同时还涉及多方利益,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带来诸多变化,增加额外的财政支出。目前,我国在完善财政制度方面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实现了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目标,并将PPP项目有效融入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当中,继而实现全过程资金有效控制,有效提高资金利用率,同时将财政资金风险控制作用有效发挥出来,实现项目预算管理风险控制目标。

(二)全面控制预算管理红线

PPP项目预算管理模式可以满足公共设施建设需求,作为一种政府与社会资本协同发展模式,可以实现对预算管理红线的有效控制,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财政支出压力,将公益性特征有效发挥出来。对此,政府作为项目的重要参与方,需要将自身资本控制效能有效发挥出来,并积极落实国家提出的财政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政策。

(三)提高财务抗风险能力

PPP项目预算管理模式能够提高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财务抗风险能力,并能有效满足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不仅如此,还能全面控制财政资金,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财务纠纷,实现合作双方共赢目标,有效提高政府的公信力。除此之外,还能有效发挥预算绩效评价效能,全面反映实际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并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积极落实各项优化工作,从而积极促进PPP项目预算管理工作良好发展。

二、我国政府部门针对PPP项目出台的预算文件梳理

(一)纳入政府中期预算

依照我国财政部印发的《政府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规定,对政府涉及的合同,需要纳入政府中期预算规划当中,严格核定合同内容,并把PPP项目预算管理有效纳入财政预算范畴中。不仅如此,还需要严格依照公共服务领域相关规定,明确PPP项目预算管理工作的经营费用以及其他费用,制定完善的年度财政规划方案,制定详细的财务报告,并及时向人大汇报。

(二)财政引导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需要详细划分工作责任,积极提高财政资金引导能力,并能积极落实好财政能力评估工作。通过对PPP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及时了解年度全过程财政支出情况,并能为后续预算管理活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不仅如此,PPP项目预算文件还能监督政府全面履行合同义务,依照预期时间完成资金投入计划,以此保障PPP项目可以良好运行。

(三)预算审批与资金使用标准

PPP项目预算管理需要积极落实财政预算审批要求,并需要进一步提高财政预算支出审核能力,结合实际财政支出情况,对全过程预算审批与资金使用标准进行综合评价。不仅如此,还需要严格依照政府采购规定,积极落实审批预算工作,采用公开招标方式,严格依照采购标准,积极完成PPP项目采购预算目标。

(四)支出信息披露

首先,在项目支出明细方面。明确PPP项目支出要求,并详细提出资金用途、支出金额等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其次,支出安全以及计划方面。积极落实PPP项目各项支出安全以及计划的披露工作,并依照实际支出完成各项任务。同时还需要落实支出效果评估工作,结合实际情况,获得有效反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社会效益,还能落实项目进展监督工作,积极促进PPP项目预算管理工作良好运行发展。在财政支出责任以及监管方面,明确提出各参与方需要积极落实监管责任,将PPP项目预算管理效能有效发挥出来,对资金违规使用行为追究责任。政府部门需要公开PPP项目资金使用信息,将信息上传到公众查询平台,为公众获取有效信息提供便捷服务,实现PPP项目财务预算管理透明、公正的目标,保障资金使用更加合规,提高公众的实际参与度,将监督效能切实发挥出来,强化对政府的问责力度,使PPP项目预算管理有序运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良好发展。

三、PPP项目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缺乏价值性

由于部分PPP项目预算编制缺乏价值,涉及的财政预算方案并不具备较强的效益增强价值。主要原因在于PPP项目预算编制环节未能综合考虑资金实际的使用效益价值,再加之缺乏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导致经济效益无法最大化。还可能存在预算失衡问题,导致在短期内无法实现预算编制目标。

(二)各方参与主体战略目标不统一

PPP项目预算管理需要各方参与,并确保主要战略目标统一,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资金损失。但是在实际过程中,由于存在沟通不及时问题,导致战略目标无法统一,效率低下,无法保障社会资本获得应有的投资收益。

(三)市场预测和过程控制难度大

由于PPP项目预算管理周期较长,加大了市场预算和过程的控制难度,需要制定精细化长期预算目标,才能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运行。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如政策变化以及技术等因素,导致实际执行过程与预期目标出现偏差,加大了实际预算控制难度,无法发挥出良好的预算控制作用。

(四)预算绩效考评机制不健全

由于PPP项目预算管理模式中的考核环节存在考核对象单一等问题,无法进行综合分析,再加之考核指标模糊,没有严格依照规定标准落实监督工作,继而导致预算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没有将预算管理效能正常发挥出来。

四、PPP项目预算管理的应用对策

(一)统一各投资主体的战略目标

PPP项目预算管理需要统一各投资主体的战略目标,并明确战略导向,详细制定发展计划,综合考虑各参与主体诉求,达成意见共识,积极落实各项资源合理配置工作。政府需要给予大力支持,技术部门需要提高自身能力,积极落实财政预算工作,才能有效降低项目建设成本,顺利达成预期建设目标。与此同时,还需要明确各方职责,结合实际情况,落实绩效考核工作,并制定配套的奖励机制,将监督以及约束效能有效发挥出来,以此促进PPP项目预算管理良好运行发展。

(二)建立预算组织机构

各参与主体需要积极落实PPP项目预算管理原则,构建全面预算组织机构,为顺利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奠定扎实基础。首先,需要对组织结构进行合理设置,明确各方主体职责,并能严格执行各项预算管理标准;其次,需要依据投资决策,明确各部门预算编制标准,发挥协调功能,落实预算编制优化调整工作。不仅如此,还需要加大对PPP项目预算管理控制力度,在保障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基础上,对项目建设成本进行全面控制,提高项目建设质量监督能力,顺利开展运营成本控制工作。除此之外,收支中心需要科学制定税务计划,严格依照文件要求进行财务预算编制,以此提高PPP项目预算控制能力。同时还需要优化考核机制,强化各参与主体的合同履行意识。

(三)以现金流为核心编制预算

PPP项目预算管理需要发挥出良好的资金流向作用,尤其是在项目筹备阶段,政府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做好事前巩固工作,重点围绕社会资本方投资能力是否满足投资标准,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加强对同类别项目的综合分析,预测现金流方向,依据预测数据,反映出项目预期收益水平。在项目采购阶段,需要进行论证认可,依照PPP项目预算管理内容,科学制定现金流编制方案,安排社会资本方落实好预算,并能及时优化调整。除此之外,还需要以动态市场变化为导向,对目标售价进行合理评估,发挥目标成本测算效能,保障各参与主体的经济利润,确保成本控制的合理性。

(四)基于KPI法开展预算绩效考核

KPI法可以保证PPP项目战略目标顺利达成,提高项目建设价值。该方法以战略目标为发展导向,构建绩效指标体系,将绩效与战略目标相结合,以此发挥PPP项目预算管理效能。不仅如此,在绩效指标设置环节,需要依据设置标准,统一构建考核指标,对项目全生命周期进行分析,以此精准反映实际运作情况,有效提高PPP项目预算管理工作效率。除此之外,科学制定绩效考核机制,可以顺利完成年度预算考核目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发挥监督效能,顺利达成PPP项目预算管理目标。

(五)加强预算执行与控制

PPP项目预算管理需要加强各参与主体预算执行与控制力度,详细制定施工计划,严格依照预算指标落实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提高各单位的执行力。不仅如此,完成全过程成本控制目标,还需要简化业务流程,规范业务行为,将PPP项目预算管理效能充分发挥出来。除此之外,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制定PPP项目预算责任指标,科学构建预算机制,定期开展各岗位考核工作,以此保障各阶段预算计划能够顺利落实,积极促进PPP项目预算管理工作良好运行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PPP项目预算管理作为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合作运营项目的模式,能够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同时也能提高项目建设质量水平与公共服务效率,还能实现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资源浪费,提高资金利用率,实现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保障PPP项目持续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