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景理论下盐城市特色街区的建构与感知研究

2024-10-23王旭

今日财富 2024年30期

近年来,国内民众在休闲文化生活层面的消费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衍生了一些消费名词如“夜经济”“地摊经济”等,各地各具特色的街区成为承担这些消费潮流的主要空间,受到了民众的欢迎。本文基于场景理论,以盐城市欧风花街为例,实地调研和分析研究了其发展情况。研究表明:一方面,欧风花街的独特风格促进了盐城市的经济发展,提升了消费者的体验;另一方面,欧风花街的消费局限性也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居民的消费理念不断升级,民众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特色街区”应运而生。特色街区作为一种开放式街区,能够满足人们休闲、购物、餐饮、旅游、娱乐等多种需求,同时也承载着城市历史、地域、自然等方面的特色。特色空间不仅能够激发城市活力,带动城市消费,还能够提升城市品质。例如:武汉的楚河汉街、重庆磁器口街区、上海愚园街区等,都是我国知名的特色街区,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逐渐演变成了城市地标,彰显着城市文化特色。

近年来,盐城市也在不断致力于推动城市文化和旅游消费,打造能够同时满足群众丰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城市空间,欧风花街便是其代表作之一。欧风花街又称欧洲风情街,2017年对外开放,集休闲、美食、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整个街区总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以威尼斯风格为主,以“花”为媒介,呈现出“一轴二心五区”(以摩恩河为轴心线,西段威尼斯广场和东段威尼斯港湾为两心,建设意式、法式、中式、北美和土耳其五个特色餐饮休闲游乐区)的空间布局,2023年入围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单位。

本文探索盐城市欧风花街的发展现状,基于场景理论,从“地点”“文化形式”和“人”三个角度分析欧风花街的发展模式,并且依靠受众感知数据,了解欧风花街的建设成效,为其未来发展出谋划策,推动盐城市的旅游发展。

二、场景理论

场景理论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Terry Clark团队,以城市社会学为学科背景,将城市空间视为一个具备社会功能的集物质空间、社会活动、文化景观、媒体传播、消费实践等属性的综合体,具有整体性、多元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场景理论下,城市文化空间是由邻里、舒适物、活动、价值观和人群五部分构成的,将空间要素、物质结构要素、参与主体要素、行为要素和内驱力五大要素结合在一起,推动城市的更新和发展。

三、研究结果

本文利用网友在“大众点评”这一平台上关于“欧风花街”的文本评论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发现结果如下。

(一)地点

在场景理论中,地点可以将之理解为舒适物设施,消费者通过消费地点设施以及其提供的服务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本文通过现场调研欧风花街沿河两岸的消费空间,根据消费物的内容进行分类汇总,得到结果如表1所示。除去夜晚不定期摆放摊位的商户,欧风花街目前对外经营的固体建筑物空间共分为5类,分别是美食、住宿、零售便利、景观和服务中心。通过表1可以发现,美食类地点在欧风花街整体空间中占比最多,其中又以小吃和特色餐饮为主,并且这些小吃和特色餐饮能够体现我国不同地域文化的餐饮特色,呈现多元化特征,其中部分店铺如Tims炒酸奶、严胜利馄饨铺等更是成为盐城地方的网红店铺。此外,还有不少店铺如小淮娘鸭血粉丝汤、解忧炸货铺等,开拓了线上外卖等经营方式以扩大销售;其次就是景观类地点,主要包括文化景观和其他景观,文化景观中的淮剧有声书屋以盐城地域戏剧淮剧为主要呈现对象,宣传地方文化特色,而其他景观中的爱心锁桥、喷泉、花卉景观等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是属于欧风花街的特色景观,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拍照。

(二)文化形式

文化形式主要指在特定空间内的相关活动,目的是将消费者的身份从“参观者”变为“参与者”。本文为了更全面了解欧风花街的文化形式,一共进行了4次现场调研,分别是在工作日的白天和夜晚以及周末的白天和夜晚。调研发现,欧风花街白天相关文化活动较少,主要集中在夜晚人流量高峰期,尤其是在周末。从形式上来看,欧风花街的文化活动主要以表演为主,包括花船乐队表演、糖画表演等,夏季播放夜间电影和球赛,此前也曾提供马车游览活动。由此可以发现,欧风花街目前可真正提供消费者参与的活动种类和形式都较少,多数人群主要以散步休闲和消费美食等为主,真正关注这些活动的主要是儿童、老人等特定群众。

(三)人物

1.消费者空间感知

在对756条大众点评消费者数据进行词频分析后,结果如表2所示。

1.实体空间感知

消费者对实体空间的感知一般是从空间的建筑风格、布局、灯光等场景元素得来的,在消费者点评中,从“威尼斯”“花街”“灯光”等高频词可以发现,欧风花街的威尼斯风格以及花卉景观深得消费者喜爱,不同于盐城水街、珠溪古镇等其他景点,欧式风格的特色街道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在重要节日如国庆节、万圣节等,欧风花街的夜景吸引力和人流量远远高于平时。此外,“城南”“聚龙湖”等词汇也是消费者对欧风花街的区位感知,欧风花街地处盐南高新区、聚龙湖畔,周边不仅有居民小区,形成了稳定的客流来源,还有商场、饭店等经营场所,具有较高的辨识度。

2.文化空间感知

在文化空间感知中,消费者对盐城欧风花街的体验感知主要由餐饮和表演两部分组成。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特色街区应当充分发挥宣扬地方文化元素的功能,彰显自己的特色,“小吃”“酒吧”“餐饮”“唱歌”等词正体现了这一点,即欧风花街将美食文化和艺术表演作为最主要的吸引物,给消费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结合表1来看,小吃、特色餐饮等场所虽然数量不少,却与欧风花街本身的定位存在偏差,并且存在相关表演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

3.空间主体感知

空间主体感知能够帮助消费者强化对自己身份的认同。从表2来看,欧风花街的主体认知主要是消费者对活动体验的感知,如“浪漫”“好看”等词。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同行的同伴感知也较为重视,“朋友”“情侣”是欧风花街消费者的重要群体之一,再加上欧风花街空间的“免费”性质,更加提升了消费者的游玩效果。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些都是他们对欧风花街体验活动的一个认知结果,主体需求和吸引物匹配度不高,也就导致消费者在欧风花街游玩的过程中无法实现身份认同。

由此可见,在欧风花街游览的过程中,消费者对该场景的感知主要来自独特的威尼斯式建筑风格、别样的欧式景观组成的实体空间。其次是能够提供休闲娱乐活动的消费者感知空间,如拍照、散步、逛街等。最后是体现欧风花街不同文化活动的文化空间感知。这反映出欧风花街提供给消费者的仍是一个较为浅显、文化性不高的体验,从而也影响了民众在这里的消费意愿和消费体验。

四、结论与建议

(一)小结

在面临国内消费不断转型升级的情境下,如何更好地满足民众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至关重要。特色街区作为一种兼具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存在,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文对盐城市欧风花街的调研基于场景理论展开,对其消费空间以及消费者感知做了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欧风花街的独特风格促进了盐城市的经济发展。盐城市在城市化及文旅融合的进程中,主要以地方文化和生态资源为宣传重点,欧风花街这种区别于本土文化的威尼斯街区式的发展对象鲜少,无论是从名称还是实际空间来看都格外吸引民众的注意力。由于其兼具消费和休闲的功能,对盐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增加了消费活力。

第二,欧风花街的多元空间提升了消费者的体验。从欧风花街的消费空间以及民众感知下的实体空间、文化空间等可以看出,它主要是以美食餐饮、表演活动来增强民众的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借助花卉、小桥、花船等打造了西式浪漫的环境,给予消费者更大的活动自由度和更舒适的体验感。

第三,欧风花街的消费局限性影响了空间的深层次发展。从2017年对外开放至今,结合消费者的点评数据来看,欧风花街近年来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涉及该场景的消费内容单一(餐饮是主要消费内容)、消费空间构成与定位存在偏差(“欧风”仅体现在建筑设计上)、活动形式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难以突破唱歌表演等形式),大大影响了欧风花街的深度发展,也不利于消费者的重游体验,与周边社区居民的关系协调也存在一定问题。

(二)建议

1.结合定位扩大招商宣传。欧风花街目前的消费空间仍存在一定余量,尚未完全饱和,因此可以结合其独特的街区定位扩大招商,引进一些更具知名度、更能体现欧风的商户,而不是纯粹以小吃和饭店为主。例如,威尼斯作为一座水上之城,海鲜构成了威尼斯的美食特色,如鳕鱼泥、醋渍沙丁鱼、墨鱼面等都是典型的威尼斯特色菜肴,因此欧风花街可以利用盐城市位于黄海之滨的地理优势,复刻威尼斯美食,吸引消费者注意,扩大消费人群。

2.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民众体验。当前民众在欧风花街的消费体验仍属于中低层次的消费,还是以餐饮消费和免费欣赏游览为主,可以借鉴主打怀旧的文化街和古色古香的东关街等特色空间,创新花街的活动形式,结合节庆、自身定位增加一些体验感强、能够给民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活动。例如,在中国传统节庆日来临之际,借助欧风花街的主题元素“花”举办一系列体验活动。

3.提升完善设计空间整体性。欧风花街的“欧风”二字不是仅仅体现在外部的建筑风格设计上,还可以通过进一步提升设计完善空间分区规划,明确区域功能,提高空间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在西段威尼斯广场处,完善聚龙湖和电视塔景观,夜间可以利用电视塔进行灯光秀,利用聚龙湖进行水上秀或者水上表演。在东段威尼斯港湾即渔人码头处,提升商户店铺美观性。

(作者单位: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简介:王旭,1996年12月出生,女,汉族,江苏人,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城市管理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目的地形象、游客满意度。

基金项目:

本文系盐城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3skA216)。

202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非遗+旅游”背景下江苏传统戏剧类非遗活化路径构建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SJYB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