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育融合发展研究

2024-10-23赵延科王瑜陈李军

时代汽车 2024年20期

摘 要:论文阐述了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学生具备工匠精神、职业素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的紧迫性;通过调研说明以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中新能源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为研究载体的依据;介绍了我校汽车专业教学课程思政建设现状,简述我院汽修专业的课程思政落实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的原因;提出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研究实践中,深度结合课程内容,开发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素养 学科教育 融合发展

0 引言

自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1]。学校现阶段的思政教学仍然存在表面化、专业思政教师缺少、先进的教学理念匮乏,创新性教学手段缺乏等问题,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2]。鉴于此教学背景,新能源汽车检测维修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要积极转变观念,顺应新时代下新能源汽车”新四化“的发展趋势,以新时期学生的特点为出发点,不断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科教育中的地位,促进思政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发展。本文以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和教学现状入手,以我校车辆工程系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新能源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开展课程思政为例进行探讨。

1 研究背景

1.1 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指在当今教学改革的局势之下,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方式和方法,在全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发挥课程的育化功能,实现全课程、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落地见效的主阵地是课堂,如何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是当前课程思政育人的关键点[3-5]。

1.2 以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作为研究载体的依据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在推行“低碳生活”目标后,新能源智能化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急速上升。院校需要为行业迅速培养出具备高素质、应用型、数字技能型的汽车人才,只注重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培养,会造成学生难以具备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强化课程思政建设,通过学科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实现协同育人尤为重要,落实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三全育人”机制体制建设[6]。

1.3 我校汽车专业教学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作为专业课教师及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中不难发现,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培养略显落后,但是由于制度建设不完善与教师思政水平普遍不高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我校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课程思政落实与预期存在较大的差距。

1.3.1 课程思政理解不够深刻

教师普遍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存在不足,理解存在偏差,在实施过程中又缺乏创新,存在“为了思政而思政”的现象。通常情况下仅仅是在教学过程中播放一段视频,就作为课程思政的内容,既达不到课程思政的要求,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职业院校本身看重学生的就业率,普遍认为,学生具备就业所需技能最重要,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反而并不紧迫,导致思政教育难以有效地开展。

1.3.2 思政元素开发不足

要发挥思政教育在专业学科教育中的价值,不能生搬硬套,需要开发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元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深挖专业当中蕴含的人文元素,例如: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给中国汽车制造向世界顶级汽车制造跨进的重要节点。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对潜在的文化精神都会有所提升,学生学习动机,积极性也会发生改变。

1.3.3 育人措施落实不到位

在课程育人上,教学理念的落后以及教学方法的单调,导致课程的开展依然延续老套路,无法做到思政内容与学科的有机融合;实践育人方面,校外实践与校内实践中,思政内容没有融入实践中去;服务育人方面,教学特色不突显,软硬件建设不足;管理育人上,“重技术、轻思政”,应该建立可持续性发展的课程思政体系[7]。

2 行业企业调研

2022年8月,我校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评为工学一体化第一阶段建设院校,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被评为工学一体化第一阶段建设专业。为顺利完成学院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建设,我系委派教师对在当地产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典型企业、院校、协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在调研过程中,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了解人才需求的现状,同时也了解学院培养的学生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育融合提供依据。

2.1 岗位调研

针对企业一线技术骨干或基层管理人员发出调研问卷,调研范围包括南京、镇江、淮安、泰州。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护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是主要从事的岗位,具体岗位占比见图1。

2.2 常规素养

从事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护技术技能人员,需要具备职业素质主要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感,挚爱汽车维修、较强的钻研精神、精益精神、攻关精神等,调研结果见图2。

2.3 职业素养

从事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护技术技能人员,应具备的 8 个最重要的职业素养的调研中统计,统计结果见图3。

2.4 核心素养

访谈企业一线技术骨干或基层管理人员13人,收回问卷13份,中级工的职业素养主要集中在学习能力,主动性与责任心,吃苦耐劳,安全生产,质量意识等方面。高级工的职业素养主要集中在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学习能力以及主动性和责任心,精益求精的精神。技师主要的职业素养能力体现在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计划与组织能力,精益求精,创新能力和攻关精神。

3 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

3.1 强化理论武装和价值引领,实施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工程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教师党员应坚定“四个自信”,将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制定理论学习计划,定期举办研讨班、座谈会,开展爱国主题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一起来。切实加强学生优良学风和良好习惯培养、日常行为管理引导学生明德、励学、精技、笃行。

(2)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选树典型,开展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学生等评选表彰活动,举办“身边榜样、前行力量”主题教育活动,发挥榜样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

3.2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师德师风铸魂工程

(1)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完善教师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加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严格落实教师校外企业实践制度。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学术道德教育,健全师德师风监督管理机制,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3.3 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实施以文育人工程

(1)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积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讲座、“长山大讲堂”等活动,邀请全国人大代表、优秀企业家等进校园。

(2)强化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积极申报项目,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立校企合作产业学院,校企深度合作,为学生参加校内和校外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推进创新创业建设,开展学生创新创业培训,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共建等协同育人模式。

(3)在服务引导中加强思想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生涯规划和学业指导、就业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创业观。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监督与辅导机制,促进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康全面发展。

(4)创新“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强校园网等专题网站以及“两微一端”等建设,拓展网络教育和服务功能。制作传播贴近学生特点和需求的新媒体内容产品,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与吸引力。

4 以新能源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为载体的课程思政融合实践

4.1 人才培养方案(2023级-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高级工)

参考人社部关于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高级工层次国家标准,结合院校实际情况编写人才培养方案。

4.2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中明确在课程内容开发过程中注重把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注重课内与课外融为一体,基本原理与最新发展技术融为一体,课程内容与要求中,添加思政元素。

4.3 教案

教案编写时,教学过程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深挖与教学内容融合度高的思政素材,学生接受度高,能引发共鸣,从而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4.4 工作页

工作页设计,注重实用性,将技能知识与职业素养培养融合起来,全方位培养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多元化,对学生的学习成果采取多维度认定。

4.5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思政过程中,突破理念和能力的瓶颈,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校内外广阔的网络资源,如哔哩哔哩、学习强国等网站,有大量的优质资源可以应用。

5 总结

本文以新能源汽车维护一体化课程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育融合发展的研究,通过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工学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与专业建设基础,了解从业人员的综合职业素养的需求,为学校学科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提供依据,也为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研究实践中,确定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理论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融为一体的课程标准;编写达到思政教育目的的教案;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成果采取多维度认定的工作页,充分利用校内外广阔的网络资源,做到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融合。

研究时间较短,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5.1 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

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是理论学习的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较差,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效果甚微。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时存在形式化,表面化,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知度不高,理解不深入,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需要。

5.2 思政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学校思政教育教学师资力量也存在问题。系部教师主要以汽车专业教师为主,缺乏思政研究为主的教师团队,欠缺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

5.3 思政教育缺乏创新性

学院非常重视课程思政与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也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指导方案,例如规范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实施方案中思政元素的关联性提取及课程思政内容融入的要求。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上还很难得到落实。教师缺乏创新性教学的认知和实践,缺少相关的培训和实践指导。

5.4 研究样本缺乏对比

研究期间授课的班级虽然不少,但同样的专业课程内容中融入思政教育,缺乏对比,研究的有效性和成果难以评价,需要长期的积累,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将不足补齐。

基金项目: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 2022-2024 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T2022YB069。

参考文献:

[1]朱益明.推进课程思政[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2(08):18-19.

[2]姜静.中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路径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24):139-141.

[3]封小霞.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为载体的课程思政教学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2022(2):8-19.

[4]张丽芳,程晔.关于课程思政与工程教育认证融合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22,31(1):181-185.

[5]雷刚,王文乐,蒋长根,等.专业认证背景下引入课程思政的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22(2):4-8.

[6]徐坤,徐回忆,吴才章.“光电检测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03):36-40.

[7]孙小林.探析中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J].新课程,2022(44):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