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书给米线听
2024-10-22修红宇
姐姐养了一只柴犬,取名米线。米线不喜欢出门,只喜欢趴在房间里发呆。我觉得是名字影响了性格。若叫“光线”或“快线”,它定会喜欢在户外奔跑。叫“米线”,它当然要伏在餐桌下。
不过,爱静的狗,都是读书人的良伴。像小说《车轮上的诗坛》里的书商,便和他的梗犬“薄伽丘”一起读了许多莎士比亚的作品。他还用包书盒为它做了个卡内基图书馆模样的狗窝,将它培养成“书生气十足的狗”。
因此,我建议姐姐念书给米线听,并为它列了一份书单。书单上的书分户外、经典、情感和诗歌几个系列——总有一“碗”,能满足米线的味蕾。
多年来,哲学家马克·罗兰兹带着他的狗一起跑步,他们都因此变得更好,希望他的书会让米线喜欢上《跑着思考》。
作家斯坦贝克在晚年带着爱犬查理一起《横越美国》。即使这本游记没能让米线爱上远方,也会让它爱上查理的招牌动作,“像教授摇着铅笔一样摇尾巴”。
曾被赫胥黎、福斯特等作家盛赞的《我的小狗郁金香》,也要读给米线听。听到作者说,狗撒尿只是“在用签名的方式来认可这些美好的事情,就像当我们读书时会用下划线标识强调一样”,米线一定会用汪汪声“画”出强调线。
虽然《阿弗小传》是爱狗一族的必读书,但读时要绕过这一段:阿弗生气时,会“冲进大丽花的花丛,踩烂鲜艳的、燃烧似的红玫瑰与黄玫瑰”,在姐姐的花园里,那些花正在盛放。
我之所以会萌生“为狗狗读书”的念头,是因为在《我的朋友阿波罗》里读到,当主人公为大丹犬读里尔克的《给青年诗人的信》时,它“露出了半张着嘴的笑容”。事实也许如《念书的孩子》里的开开爸所说,“狗听不懂复杂的课文,它只是喜欢听你的声音”。
留守儿童开开每晚都给爷爷和狗狗小胆儿念书。爷爷病逝后,爸妈将开开接到城里生活,将小胆儿留在了家乡。开开捡废品攒钱买电话卡,每天给收养了小胆儿的邻居打电话,在电话里给小胆儿念课文。后来,回到开开身边的小胆儿被车撞伤,在开开的念书声中死去。小胆儿曾是可怜的流浪狗,但有开开为它念书,它又是幸福的。
我没有将《念书的孩子》列在书单上,因为太过悲伤,只将《你就这样几小时地听着雨声》列在书单最后。这本诗集里的每一首诗都美好而轻盈。我尤其喜欢那一首,“幸福像只听话的狗/你一喊,它就来轻轻地舔你的手……”
姐姐开始给米线读书。她说米线会安静地伏在桌边不远处,似听非听。但若听到她撕食品袋的声音,会起身凑到她身旁,讨吃食。有时桌上的书都会被米线拱落到地上。
(编辑·谢奇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