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洋:追光逐梦,向阳生长

2024-10-22云中

新青年 2024年10期

哈尔滨市南岗区邮政街副434号,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这是依托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立起来的A类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是科技部、教育部首批确立的15家试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在这洋溢青春气息的园区里,具有哈工大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高效运转,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正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硕果累累。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我们见到了周洋。身为哈工大电气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哈工大特色“双创”教育生态体系重点孵化的科技创业企业云境科技创始人,周洋一身运动装束,青春阳光。

305房间,是周洋他们团队的办公地点,周洋和他的小伙伴早早地备好PPT,热情地向我们介绍,创新实干的激情回荡在四周。

梦想的种子会发芽

生于宁夏的周洋,少年时便满脑子奇思妙想,他喜爱发明创造,探索新鲜事物。好学的他在2018年如愿考上哈工大,在这里,他学业精进,接触的广博科学知识更是燃起了他发明创造的热情。

虽然看起来身体单薄,但周洋最大的业余爱好却是登山。进入哈工大后,他就报名参加了登山社,不久前刚刚登上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

登山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户外运动,其中装备更是重中之重,像登山鞋、登山杖、魔术头巾、排汗内衣等都不可或缺。登山大都在气候严寒之地,如果穿一件普通的棉线衣服,出汗以后不容易干,风再一吹,人体就可能发生失温,这时速干衣便显得尤为重要。周洋当时想,能不能做一套能加热的可穿戴设备,随时控制温度。作为电气学院的高材生,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用电热代替羽绒保暖。

这个想法得到了他当时的指导老师王盼宝的肯定,也坚定了他把梦想变成现实的信心。经过不懈努力,他携此项目参加了学校“祖光杯”创意创新创业大赛,第一次参加比赛就获得了校赛银奖。此后他不断深化研究此项目,拓展应用,一做就坚持了6年。

在周洋的公司里面,他的创业小伙伴在大屏幕上展示着PPT,详细地介绍着智能温控服装的研发和应用。这个项目从小小的学校走向全国,又走向世界,它曾在国际顶点设计大赛上战胜国外项目斩获金奖,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青年的创造力。

今冬,他们团队打算用自主研发的集“冰雪服饰+哈工大技术+新锐设计”元素为一体的智能温控服装及智能穿戴设备,助推冬季旅游,帮助解决冬季“游客怕冷不敢来”和赏冰乐雪过程中衣服太厚“体验感不佳”的行业痛点。希望这些紧扣我省冬季旅游市场实际需求而推出的原创性创新产品,让更多来黑龙江的游客受益。面对即将到来的亚冬会,周洋和他的团队也希望能有机会为亚冬会贡献哈工大“00”后科研团队的力量,为体育盛事赋能。把从头到脚“时刻被爱包裹”的幸福感,通过他们的智能温控服装传递给每一个人。

梦想像一粒种子,一旦生根发芽,就会迸发出不可思议的力量。

梦想之光照进现实

周洋说:“我一直认为,创新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与改善人民生活。”基于此,他和他的团队自主创业,组建公司,入驻了哈工大科技园。他牵头设计的低压快热系统可用于户外运动、新能源车、卫星电池管理等多领域,是他们的主打项目。此外,他们还将竞赛成果转化为实用产品,筹划了“新神农”乡村振兴项目。对接乡镇,科技助农,牵头开发的智能锂电蚯蚓机等产品,用科技手段解决了远程水产养殖、田地蚯蚓泛滥等难题。通过努力,周洋获得“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特等奖等各类科技奖项及荣誉称号,获得了14项国家专利,这些不仅证明了他在学术研究上的能力,更体现了他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

周洋对此深有体会,他说:“百年哈工大积淀了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科研条件,优秀的导师为我们传道授业、答疑解惑,优良的科研环境为我们的学术研究插上有力的翅膀。我一直期望可以将自己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在上大二时,周洋就加入了哈工大智能车创新俱乐部,决心在学科竞赛中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层层选拔,他最终成为哈工大紫丁香车队的正式队员,代表学校参加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准备比赛的几个月里,他和队友每天朝九晚十,甚至有时要到凌晨三四点才能回宿舍休息。在这个队伍里,周洋负责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并承担方案推进与撰写的任务,最终,他们没有辜负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期待,获得了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二等奖和赛区一等奖。

此后,周洋又主持了基于Cat.1技术的船式鱼塘助理机器人、基于图像识别的模块化电力巡检无人机等多项科技创新项目,在国内外赛场上斩金夺银,获得了“互联网+”全国金奖,“挑战杯”全国特等奖、可再生能源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二等奖在内的各类科技奖项和荣誉。

作为一名工科生,周洋非常自豪,他说:“工科连接着科学与技术,在挑战中创新,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面对从求学到创业的人生经历,周洋更是有自己的见解,“从昔日的烛火微光到今日的智能辉煌,科技的力量已经深深地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用我们的知识和头脑创造出更好的产品服务社会,服务人类。”

逐梦少年展翅高飞。科技之光照亮前程,更照亮新时代哈工大青年学子的雄心和壮志。

梦想与时代同频共振

在周洋的身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家国情怀。在周洋的桌前摆放着一张照片,一群年轻人围坐着,神采奕奕。周洋说:“那是本科毕业典礼过后,我们一起做科创项目的团队成员们计划用一种特殊的方式纪念自己的大学四年。于是我们把团队成员大学期间所获得的二百多项荣誉证书拿出来,摆出母校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英文缩写HIT,借此感谢四年来母校对我们的栽培之恩。”

“哈工大培养了我,我更要把哈工大人无私奉献,报效祖国的精神传承下去。”双创路上,周洋用创新传承哈工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国家能源寒地新型电力系统重点实验室平台进行攻关,以第一作者发表了SCI、EI检索论文,申请国家专利,牵头组织撰写的论文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优秀学术论文奖”。并前往漠河市潮满林场开展技术论证,利用风光柴储多能互补智能微电网技术推进寒地交直流混联系统设计,着力突破寒地新型电网瓶颈问题,解决了我国偏远寒地林区44年无持续用电的难题。

让周洋津津乐道的还有一次上电视的难忘经历,他说:“2019年,我的科创事迹被CCTV-13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周洋: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为题,进行了4分钟的系列报道。对我来说,这是莫大的荣誉,更是对我们青年一代科创的肯定,展示了我们‘00’后大学生的风采。这让我们有信心执着地走下去,让我们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面对如何理解“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周洋深思熟虑:“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工科是一门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学科。它是一座桥梁,连接着科学与技术。从两千年前人类第一次记录看到的哈雷彗星,到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我们人类一次次探索未知,用工科连接着科学与技术,在挑战中创新,去追寻我们仰望星空的梦想。”

2023年,周洋获得哈工大团员最高荣誉:哈工大学生五四青年奖章。面对荣誉,他有清醒的认识:“荣誉是对我们付出的认可,也是对我们前行的激励。我们始终是逐梦的少年,初心不改,投身新时代,我们就要做最好的哈工大人,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哈工大格物楼通宵的灯火,电机楼前彻夜的月明,映照着一群群像周洋这样的青年。怀揣梦想,砥砺前行,科技梦、创业梦、产业梦,也是共圆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