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的 实施路径与教学要素探析
2024-10-22方勤才华
摘 要: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助推剂,以五育融合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本研究基于“双新”理念,以“争做小劳模”主题学习为例,构建“主题建构→融合推进→整合突破→深度对话→星级评价”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路径,提炼出“链接课程→制定目标→优化结构→学科联动→单元进阶→任务支撑→情境创设→问题导学→终结评定→拓展教学”十个要素,有效提升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的效果,为小学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路径;教学要素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09-0051-05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具体要求[1]。《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要立足于核心素养,结合课程目标体系,与德育、劳育、美育、智育和国防教育等多学科设置交叉相容的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中新增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程内容,并以范例进行详细说明。教师可以参照标准创设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并加以实践”[2]。本研究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体育教学中优化内容形式、教学方式、评价样式,建构学习场域,将运动能力迁移,拓展学习空间,在不同学科之间或相通学科之间开展内容整合的教学活动,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完善评价体系,以上文件的颁布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小学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路径与要素建构
华东师范大学吴刚平教授在《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一书中指出,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在三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内容组织形态上的突破,二是教学方式上的突破,三是减负增效提质上的突破。
基于此,笔者认为跨学科主题学习首先要整合课程资源,充分挖掘体育教材,将知识技能和劳动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素材。其次可以利用学习场域建构进行课堂实践探究,通过情境课堂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最后及时评价反馈,激励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应围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大核心素养,坚持“健康第一”和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课程理念。注重“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因此,小学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应强调确定合理目标、优化教学结构,关注学、练、赛、评的融合推进。根据学生技能掌握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链接课程,建构问题导向的主题内容,落实内容组织形态上的突破,提升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技能学习实践性和健康教育实用性的特点,创设丰富、有趣、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师生课堂深度对话驱动任务,运用问题进阶导向的自我述评、组内互评、集体师评等评价方式,解决“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方式上的突破;跨学科主题学习是直观的学科联动,规避单一学科的知识结构短板,结合各自学科的长处,以体育融其他四育带动学科融合,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进而实现减负增效提质上的突破。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整合课程资源,充分挖掘体育教材,将体育知识技能与国防教育、道德与法制教育、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学科内容相结合,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素材;第二,利用学习场域建构进行课堂实践探究,通过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第三,及时评价反馈,激励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提升课堂学习效果。这三个阶段可以通过“主题建构→融合推进→整合突破→深度对话→星级评价”五个实施路径和“链接课程→制定目标→优化结构→学科联动→单元进阶→任务支撑→情境创设→问题导学→终结评定→拓展教学”十个要素来落实(图1)。
二、小学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路径与要素分析
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路径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整合多学科的知识点,优化教学方式、组织形式、评价反馈等教学要素,注重学生真实情景中的学习与体验、问题与探究、技术与应用,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本文将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路径归纳为五个方面,包括10个教学要素。
(一)主题建构:链接课程,制定目标
要素1:链接课程
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价值。三年级下册《劳动》(浙教版)项目四的学习内容为吃苦耐劳勤耕种,教导我们从小就要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磨炼意志、锻炼自己。基于此,我们确立本研究小学体育与健康跨学科教学主题为“争做小劳模”,开展主题教学实践。
要素2:制定目标
“争做小劳模”跨学科主题确立后,对标核心素养,制定学科融合特征和“知行合一”的学习目标。运动能力目标:在争做小劳模的情景运用中做出折返动作,侧身、降重心的急停和转身蹬地,发展灵敏性和协调性;健康行为目标:在设定的路线上,运用正确的跑步姿势练习,避免碰撞导致运动损伤,提高安全意识;体育品德目标:设置互探、互学、互助、共闯、共创教学环节,体会劳动中同学互助的力量和快乐。以上目标强调了“互”“共”两字,学习形式从两人合作学习到多人小组合作学习,以能力培育为抓手,让目标可测可评。
(二)融合推进:优化结构,学科联动
要素3:优化结构
“争做小劳模”主题学习中折返跑动作学习设计跨学科破冰、探索、迁移、应用、分享五进阶教学结构,让学生的学习在融合预设中发挥引导作用,让课堂深度学习真实发生(表1)。
要素4:学科联动
学科联动即依据学科属性细化跨学科教学设计,发挥各个学科在教学行进中的作用形成教学合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图2)。
(三)整合突破:单元进阶,任务支撑
要素5:单元进阶
在“争做小劳模”单元教学中根据学生技能形成规律,融合劳动教育,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构建“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2)。
要素6:任务支撑
“争做小劳模”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转化为任务单,构建“任务链”,达成教学目标的任务支架,以便教学目标的落实有所依凭(表3)。
“任务链”构建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挑战学习,学生在合作挑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关键技能要领。通过任务驱动、闯关挑战,提升课堂趣味性,并在攻克连续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收获成长。
(四)深度对话:情境创设,问题导学
要素7:情境创设
“争做小劳模”跨学科主题单元教学以劳动课程为依托,创设“我是耕地小能手”“我是插秧小能手”等丰富多彩的趣味情境,精研每堂课的具体劳动情境,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图3)。
要素8:问题导学
“争做小劳模”课堂推进过程中搭建“问题串”,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问题串”由N个小问题串联,每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串”给学生预设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解决问题的支架,培养学生形成科学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图4)。
(五)星级评价:终结评定,拓展教学
要素9:终结评定
以“争做小劳模”主题教学为例,我们为五个教学环节设定了星级评价标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星级进行挑战,通过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技能学习和素养培育成果可见,教师通过星级评价对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并与学生进行反思和互动,有效达成育人目标(表4)。
要素10:拓展教学
我们期待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过程中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将学习由课内延伸至课外。“争做小劳模”为主题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将劳动技能和习惯融入日常生活(图5)。
三、结语
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形态,给中小学教育教学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给体育教师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在构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路径、精制跨学科育人目标、预设问题串、制定任务链和多元评价等方面,给大家诸多思考与启发,关于体育课锻炼效果的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如何保证、跨学科学习中信息的加工以及学习结果的应用输出能否有效转化、跨学科内容10%课时量如何保证,学科系统构建和课程群的建设与开发如何跟进等,都是未来研究和探讨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吴刚平,安桂清,周文叶,等.新方案.新课标.新征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