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下学习目标精准设定与高效达成的策略

2024-10-22向宏钊陈晓玲

体育教学 2024年9期

摘 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后,体育教师如何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目标的构建和达成,成为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主要通过学习目标的精准设定和高效达成两个方面,围绕学生学会与运用的角度,进行目标的精准设定与高效达成研究,让新课标落地实施。教师要以目标引领内容,打造高效的课堂,实现目标设定和达成的双向精准。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习目标;设定;达成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09-0041-04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版)》]确立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育人的价值。面对即将迎来的新课程挑战,体育教师如何在课程目标下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目标的构建和达成,成为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目标的达成体现在学生是否能在课堂中学会和运用,落实到课堂中就是学习目标的分解。通过目标分解设定,用学生的学会和运用来检验学习目标的达成。一节课,从备课、上课的各个环节都紧密围绕着学习目标的设定与达成开展工作。

一、学习目标的精准设定是学生学会与运用的切入点和出发点

教师对教材的把控、对学生学情的定位、对学习目标可操作的设定,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制定学习目标的依据,更是学生学会与运用的方向。学习目标科学合理的设定尤为重要,要具体、可操作、可检测,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会与运用。

(一)有效分析教材是设定学习目标的关键,是学生学会与运用的方向

体育课堂教学是通过教授相应的运动技能,让学生能够掌握技能并加以运用,但正因为有技能的教学,很多体育教师简单地将竞技运动的规则、场地、器材、技术等方面的内容,生硬地移植到体育教学中,像运动员训练一样进行教学。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教师没有抓住备课环节的实效性,没有制订出可操作和可达成的具体学习目标,也没有创设对学生有足够吸引力的练习手段。教师要善于在备课环节通过分析教材,抓住教材关联特点,设定较精准的学习目标,实现学生真正学会与运用,体现学习目标的核心作用。下面以三年级《多种方式接力跑及体能练习游戏》一课来说明教材分析对目标精准设定的重要性。

首先分析小学阶段整个跑的教材,找到动作主要和共性特点,明确技能学习方向。分析如下:跑是人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是各项运动的基础,也是三、四年级学生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跑的教材具有发展学生速度、耐力、力量和灵敏等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奔跑能力的健身价值。经常参加跑的锻炼,在培养学生敢于竞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及学生合作意识等方面具有较好的育人价值。通过对整个跑教材的分析,教师能清晰地把控跑教材的主要特点,明确技能教学目标和蕴涵的德育教育目标,找到动作共性特点。

然后分析水平段跑的教材,直观明确各水平段跑教材的具体学习内容,使教材逐渐向教学内容转化,也使学习目标真正向学生倾斜。分析如下:在小学水平一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自然直线快速跑、多种方式起跑、迎面接力跑、短距离快速跑等内容,初步具备直线跑、快速启动、快速加速等跑的基本能力。水平二跑的内容主要包括快速跑、耐力跑、接力跑和障碍跑等内容形式,学生快速跑和耐力跑能力得到提高和巩固。水平三阶段跑的内容以快速跑和耐久跑为主,接力跑和障碍跑为辅,让学生掌握途中跑技术和呼吸方法。从对水平段的跑教材分析,教师可对任教年级确定合适的跑的教材,使教材逐渐向教学内容转化,真正能做到“以学定教”。

最后分析本课接力跑教材特点,明确教材在跑教材中的定位和技术动作,教师可以把“定位”转化为可供操作的具体教学内容,使教学方向性和标准性清晰起来,对学习目标的设定就具有可操作、可检验性。分析如下:本课教材是水平一、二、三都有的接力跑内容,那么合理分配接力跑内容教学的侧重点就很关键。在处理该教材时,教师把水平一定位于以直线迎面接力形式为主,掌握交接棒方法,初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练习形式多以简单迎面与往返接力方式进行。水平二定位于障碍跑接力形式为主,掌握多种方式交接方法,初步培养团队创新意识,练习形式多以变化交接物和跑动路线方式进行。水平三定位于同向交接形式为主,掌握上挑或下压式交接棒方法,初步培养团队比赛意识,练习形式多以同向接力方式进行。本课接力跑突出多种方式,可以采用顺位跑、蹲起跑、坐姿跑、跑投等组合形式,从中发现与传统接力跑明显不同的创新性,而这种创新性更能增加练习的兴趣,发展快速跑和快速启动的跑的技能。

依据上述分析,本课学习目标就可以精准设定为:①运动能力:在多种接力跑游戏活动中明确接力方法和游戏比赛规则,运用蹲、坐姿势启动,做出左侧跑出,右侧绕障碍往返,交接后从左侧跑回队伍的快速接力跑。在游戏和体能练习中发展速度和协调、灵敏及支撑力量能力。②健康行为:积极参与游戏活动,通过换位、交接、争先等配合方式,能在交接方式中培养安全意识、团结协作意识。③体育品德:游戏中能做到有序跑出,遵守交接规则,能正确对待比赛胜负。

分析教材,使学习目标设定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是实现课堂学生学会的有力保障。学生在课堂中的真正学会,才能真正体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清晰表述目标是精准设定的关键,是学生学会与运用的标准

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方向,在目标设定环节,应该落实目标的可观察性、可表现性,便于检验目标的达成与完成情况以及教学效果。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目标的清晰度决定了教学流程设计的合理度和教学效果的达成度,使学生真正的学会与运用。在目标表述部分要使用不同层次的表现性行为动词,不能存在表述模糊、主观、不可量化操作等问题。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应包括“条件”(在什么情境中)、“行为与表现”(做什么和怎么做)和“结果”(做到什么程度)三个部分,从学生角度出发来设定学习目标,使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表1)。

表达每一条目标都要做到按照“条件、行为、标准(结果)”方式表达。以前面举例的《多种方式接力跑及体能练习游戏》目标进一步说明:目标1,“条件”是通过多种接力跑,“行为”是在练习中运用蹲、坐姿势启动,“标准”是做出左侧跑出,右侧绕障碍往返,交接后从左侧跑回队伍的快速接力跑,发展速度和协调、灵敏及支撑力量能力。目标2,“条件”是通过多种方式接力跑练习,“行为”是积极参与游戏活动,通过换位、交接、争先等配合方式,“标准”是能在交接方式中培养安全意识,团结协作意识。目标3,“条件”是游戏方式,“行为”是有序跑出,遵守交接规则,“标准”是能正确对待比赛胜负。所以,学习目标清晰明确的表述,让学生学习有标准指向,教师教学有标准操作,学生学会有标准检测,学习目标的设定才能做到精准,学习目标的高效达成才具有保障性。

二、学习目标的高效达成是学生学会与运用的终点和高点

《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真正转变。因此,在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该从实施策略的角度出发,进一步为其目标的高效达成提供必要的支持。

(一)运用大单元教学,基于核心素养建构和实施结构化学习目标

大单元整体目标引领是可以从预期学习目标逆向进行思维设计的。依据目标设计的框架,从单元目标设计,找到达成目标所需要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因素,从而进行技能的分解与组合,能力的提升和品德的养成。这样的大单元教学改变了传统从第1堂课开始的目标,到第2堂课的目标递进方式,改变了没有一个总的目标指引,做到哪一步算哪一步的现象。只有通过建立总目标引领下的单元分层目标构建,形成系统的各课时目标,才能使学习目标达成最优化。

以三年级田径大单元构建为例来谈学习目标的达成。依照逆向目标设计思路,首先设计大单元的总体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学生会用跑跳投组合动作完成多种情境游戏。教师结合电影《长津湖》,学生要能运用田径的跑跳投基本技能,来展现创设的战役情境。然后设计知识技能的学练。从技能学习、运用技能、行为培养、品德塑造四条线来设计学、练、赛,从中把技能和健康行为、品德培养进行融合,教师的教学就不再单一化,而是与核心素养目标培养有了关联,目标的达成就更全面、更有实效(图1)。

(二)运用“教会、勤练、常赛”教学思路,基于有效教学达成学习目标

“教会”,要教会学生健康知识、运动技能,教会的程度是依据学习目标的设定而确立的。学生依据目标学会单个动作技能,比赛中运用简单组合动作,最终能在日常生活或比赛中灵活自如地运用。“勤练”,不仅仅指课堂外的练习,更多的是在课堂中依据目标结构化练习,把课堂绝大部分时间交予学生,从而熟悉、巩固、运用,练习时间越多,目标达成效果越好。“常赛”,依然立足于课堂,教师创设更多真实情境,学生由单一的技术学习到多种技术的组合学习,都用赛的方式去运用。从表2可以看出,课堂中“学、练、赛”做到了一体性,学生容易学会技能,并能在练和赛中运用技能,目标的达成就非常高效。

(三)运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基于创新教学达成学习目标

创新性地运用游戏手段,让学生乐于参与,积极实践,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有助于目标的达成。采用游戏化教学,能让学生明确锻炼知识,掌握锻炼方法,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同时能在竞争中培养体育品德。所以,沿着核心素养的指引方向,体育课堂进行游戏化教学是高效的,这种技能创新处理为游戏化教学赋予了更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学习目标达成就不再是许诺的“空头支票”。

技能动作学习采用游戏形式进行,学生在不断体验游戏的过程中掌握要领,学得开心又有实效,学习目标达成就更轻松。如“篮球直线运球”一课,教师紧紧围绕本课学习目标,从“直线”上进行学习步骤设计,分三个环节达成学习目标。第一个环节进行“运球达人游戏”,利用场地中已有的各种直线,学生自主沿直线听音乐节奏运球,并结合原地运球,体验两种运球方式按拍球的不同,产生技能知识点的共识。第二个环节运用已达成的共识来进行游戏“沿线运球”。该游戏巧用直线引导学生进行“人在线上,球在线外”“人在线外,球在线上”“人球分线”三个游戏的练习,仅仅通过一条直线,通过脚和球在线的变化,让学生自然做出“球落侧前方的动作”。第三个环节在直线运球基础上设置比赛情境,融入实战,使技能教学更具有实效性[3]。多个游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解决本课的重点,有效达成学习目标。

(四)创设多种复杂的运动情境,基于结构化教学达成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课堂教学要创设复杂的运动情境,引导学生在对抗练习、体育展示或比赛等真实、复杂的运动情境中,获得丰富的运动体验和认知,提高技战术水平和体能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

1.通过内容结构化设置进阶情境,发现差异,突破难点

每一个人所产生的每一个观点,都生成于一个具体的情境之中,只有具体的情境才能够触发思想。水平一非移动性技能“瓦片上的平衡”一课,教师通过巧妙的情境创设和器材运用,把一个简单的动作丰富化,展现新课标下情境创设的巧妙作用。游戏“鸠占鹊巢”,创设动态情境,学生在不同“鹊巢”中移动,由静态平衡向动态平衡发展;游戏“踏石过河”,创设移动情境和生活化教学内容,让教学凸显了趣味和精巧。这样的情境设置,充分体现了体育课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理念和运动能力发展的核心要求。

2.通过整合、重组、开发,设置跨学科融合情境,实现以体育人

《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课堂教学可以通过整合、重组、开发的方法,让体育技能学习与其他学科融合,使“学会”表现更突出。放风筝活动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放入课堂中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形成感受自然环境的情境。把体育与语文学科融合,引入所学的古诗《村居》,让学生边朗诵诗,边模仿做出诗表现出的意境动作,引出“放纸鸢(放风筝)”主题,创设人与自然相融情境。把体育与美术学科融合,设计制作风筝情境。通过跑动中翻转地上胶垫,寻找藏于各处的制作风筝的六个提示贴,完成后到小组制作台动手制作简易风筝。制作好后自主沿着场地四周逆时针跑动试飞。体育与科学学科融合,提出科学问题“风筝的放飞与跑的速度是否有关”,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放飞中寻找答案。教师播放关于“放风筝的速度和空气阻力”的科学解释,让学生明确风筝快速飞起与跑的速度的关系,风筝平稳飞与空气阻力有关的科学知识。这样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就是运动情境整合、重组的过程。

3.通过创设真实运动情境,达成简化技能学习难度的目的

真实的情境学习可以帮助实现技能难度降低的效果,使教学难点有效突破。如“8字跳长绳”课中,学生进出长绳的时机是一个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难点设计了三个与通过时机有关的游戏情境。第一个“自动闸门”游戏情境,教师用手持短棍模仿匀速上下起闸和落闸开门动作,让学生在不断找准时机迅速通过的练习中,建立动作时机概念和通过的技巧方法。第二个“卷帘门”游戏情境,把短棍的上下起闸开门变为卷动开门方式,与长绳的摇绳和进绳动作接近,使学生不断巩固和提高对进绳时机和路线的掌握。第三个“过拱门”游戏情境,器材变成了真正的绳体,把跳长绳变为跑长绳,更提升了跳长绳进绳时机的把控能力。这样的情境设计,解决了进绳却怕被绳打到的恐惧心理,使长绳练习难度降低,效果更佳。

有效达成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重中之重,目标不达成,教师就难以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虽然达成目标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学校的软硬件条件等,但深入理解教材,特别重视学习目标的设定,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教学是实现目标达成最优化的关键。教师要以目标引领内容,打造高效课堂,实现目标设定和达成的双向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