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技术和关键问题的体育课堂教学问题链设计

2024-10-22陈钦梳董海红

体育教学 2024年9期

摘 要:通过核心技术和关键问题的梳理,结合体育课堂教学实践,进行体育教学问题化的设计,旨在解决运动技能发展过程中核心技术把握不当、关键问题拿捏不准的问题,形成具有完整性的体育课堂教学问题链设计策略,为当下体育课堂教学的问题链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核心技术;关键问题;问题链;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09-0008-03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任务化和问题化全面推进,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面对核心任务下的问题化教学,课堂教学设计问题链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如何设计体育课堂教学问题?问题设计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如何使问题设计更为精准?将是当下体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问题链设计的依据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课程学习主体是“运动技能学习和体能练习”,提出以身体练习为载体,发展学生运动技能,掌握技能方法,落实学科素养的课程指导思想,凸显了发展运动技能的重要性,可见发展运动技能已成为贯穿课堂教学的主线。以往发展运动技能教学策略中有教学内容的重点泛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难点指在学习重要内容过程中较难掌握的内容。前者指向教材,后者指向学生。教材内容的重点可理解为教材内容核心要点,从技能角度可理解为构成技能的核心技术;而学习教材内容的难点,可理解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遇见的,必须突破的问题,从学习技能角度上可理解为技能关键问题的突破。由此体育课堂教学问题链可从针对教材的核心技术把握和关键问题提炼进行大胆的尝试。

二、核心技术的把握

(一)核心技术

将核心技术引入操作性运动技能,逻辑起点在于发展运动技能,也需要精准把握和精细操作,同样需要对运动技术、运动认知、运动能力内在关键要素进行选择与把握,精准提炼运动技能关键元素,才能实现运动技能高效操作与有效学习。运动技能的核心技术指掌握运动技能最为关键的方法、技能和手段的总和。

(二)核心技术提炼

根据核心技术的关键内容,从运动原理视角、运动项目视角和运动技能视角以及学生“学会”的标准等方面开展核心技术教学内容的提炼(表1)。

1.立足于项目视角

运动项目特征是指一个项目或项群区别于其他项目或项群的显著标志与典型表现。这些标志与典型表现从不同侧面反映该项目或项群的本质属性,如羽毛球运动特征可根据对手技战术的变化,隔网变化击打对抗、快速变向移动、控制球的挥拍击打。羽毛球运动可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反应、协调等,具有培养学生应变能力、顽强拼搏、不断创新的价值。羽毛球教学内容可从不同方向移动、移动中击打球、发展快速移动力量、连续各种形式的击球。如采用“米”字形不同方向的多次握拍移动、移动击球、负重移动来提高学生移动能力和移动中的应变能力,采用不同路线快速击打不同落点球回中位,就能体现羽毛球的价值。

2.立足于运动技能视角

运动技战术包括动作技术和战术内容,动作技术包括单一技术和组合技术,技战术运用指单一战术和多个战术运用,专项体能指针对专项特点的体能。如篮球单手肩上投篮可从持球、协调用力、用力方向角度等单一技术的核心技术进行提炼;行进间变向运球接单手肩上投篮的组合技术,可从变向突破、摆脱接球、跳起投篮方面提炼组合的核心技术;传切接急停跳投可从传切、切入、跳起、投篮的时机、路线、投篮方面提炼组合技术运用的核心技术;篮球体能可从快速起动、变向、纵跳、持续变速跑、对抗力量等方面发展专项体能。

(三)核心技术实施要点

如何将核心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是关键。从运动教学规律和学生“会”的标准来开展教学,是核心技术在教学中有效实施的保证(表2)。

1.立足于原理视角

运动技能掌握是认知、技战术、运用、体能等多要素融合的系统工程。它与运动技能形成规律、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运动生理生化原理、运动生物力学原理等紧密相关。核心技术实施要建立在以上原理和规律基础上提炼核心技术。如中长跑教学,在技术教学上,跑的技术、跑的节奏、跑的能力要遵循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分化、自动化规律;在安排运动量和强度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安排符合年龄特征的运动量和强度;需要根据运动生理生化原理,把握中长跑运动的供能特点,为安排合理的间歇时间和负荷强度提供科学依据;要根据运动生物力学原理,有效判断学生跑的技术在重心轨迹、空间、时间上存在的问题,从而设计相应的个体化纠错手段。

2.立足于学生“会”的标准视角

核心技术提炼需要对学情有充分的了解,要建立在学生能“会”的标准之上。如高中挺身式跳远后期教学中的助跑与起跳衔接的核心技术提炼,如一开始教学就强调学生采用全程助跑完成快速起跳,学生大多数无法在高速助跑状态下完成起跳,原因是快速助跑和起跳衔接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跑跳技术和腿部支撑能力才能完成。所以教学中需先强调从4~8步的、“有节奏”的、逐渐增加跑速的去达成快速“滚动”起跳核心技术“会”的标准,教学过程需循序渐进,核心技术要把握清晰,让学生掌握快速起跳的核心技术,同时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协调等能力,才能开展有效教学,达成教学任务。

三、关键问题的梳理

关键问题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遇到的学习问题以及教师面对学生出现问题的应对方法的问题。

(一)学生在“学”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挺身式跳远时,会在起跳技术、空中技术、助跑速度的水平位移等方面遇到困难。如挺身式跳远本质是水平高速位移下完成斜抛运动的项目,可学生认为跳远不就是“跳”吗?就会在跑跳结合阶段过于制动完成起跳,导致水平速度下降而影响了跳远远度,在完成起跳之后未能延续跑的动作顺势做挺身动作,而是刻意完成挺身动作,从而破坏了空中飞行轨迹,影响到落地技术。又如在助跑时一味注重助跑频率,而忽视了助跑时与地面产生反作用力效果,大大降低了助跑的向前性,从而影响了助跑效果。

(二)教师在“教”中面临的问题

教师如何破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首先从学情实际出发,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对教材内容有正确的理解,清楚“教什么”,如起跳正确的技术是怎样的?由哪些动作要素组成?于是相对应“学什么”就比较清晰了。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怎么去教”,要有好的观察力,有分析技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生用脚尖着地起跳的错误动作,是对起跳技术的用力顺序和动作结构的错误理解所导致的。

四、基于核心技术和关键问题的问题链设计

以挺身式跳远教学内容为例,在单元视角下以跑跳基础练习小单元教学问题链设计说明(表3)。

(一)指向学情和核心技术的问题链设计

1.基于核心技术的问题设计

挺身式跳远技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等动作技术组成,是快速水平位移下的斜抛运动,是有节奏、可控制的最大速度助跑下完成快速起跳的闭合性运动项目,是速度爆发性类项目。掌握该项技能需要发展学生的跑跳技术、支撑、速度、力量、空中平衡及灵敏协调等能力。由此提炼出挺身式跳远核心技术为:学会以髋为核心的跑跳基础技术,建立具有清晰节奏和可控的助跑,养成快速助跑快速起跳习惯,空中具有放腿挺髋的“挺身”动作,掌握收腹举腿的落地技术等核心技术,同时需要快速爆发力、速度、灵敏协调以及支撑能力等专项体能。由此展开跑跳技术和跑跳能力发展的问题链设计,如怎么跑才能轻松又快速?跑动中怎样才能跳得又远又快等问题设计。

2.基于学情的问题链设计

基于学情问题链需要建立在学生身心特点、兴趣爱好、体能状况、技术起点、能力基础、认知意识等学情的前提下开展设计。学生跳跃基础差,初中阶段学过蹲踞式跳远,但对跳远运动项目技术认识不清晰。基于学生“学会”的标准设计“可学习、能学习、会学习”的学练内容,以及单元和课时问题链设计,如跑跳基础动作教学,强化基础跑跳技术,发展髋关节驱动能力,提高学生跑跳能力和掌握跑跳结合技术,如跑中怎样抬腿?手臂和大腿之间是怎样摆动配合关系?怎样跑得有节奏等问题的设计。在解决学生不会跳的问题上,提出“跳起来是怎样的感觉”的问题设计。只有对学生学习存在的困难有了充分了解,才能有效设计,把握问题链的关键。

(二)基于关键问题进行问题链设计

1.从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设计

助跑节奏不清晰、起跳“跳不起来”“跳不远”等是学习挺身式跳远常见的问题,教师可从技术结构、运动原理、运动技能角度和“学会”的技术学练标准等方面去寻找问题。如起跳“跳不起来”,从技术结构和原理来看“跳不起来”,可能是存在前脚尖“搓着跳”,如“跳不远”可能是后几步助跑制动导致缺乏速度或力量不足。要求学生理解决定斜抛运动的远度要素是什么,学生就会在助跑的最后几步有意识地加快助跑节奏,教师如果提示学生起跳时“滚动着地”和“脚尖搓着”哪个完成起跳时间少?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有意识地去改进起跳技术。又如助跑节奏不清晰,如何做到助跑速度叠加?学生就知道了不断速度叠加是跑跳结合的关键技术。

2.从教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设计

结合动作原理和学情实际,就能够清晰梳理出学生遇到问题关键。如挺身式教学跑跳结合内容,多数学生都会降速起跳,导致降速起跳有迈大步起跳或倒小步起跳两种原因。导致两种技术错误的关键问题在于学生起跳技术概念模糊和跑跳结合能力不足。前者是学生不会全脚掌滚动起跳和跑的重心太低,后者是学生支撑能力和跑跳结合意识不足。由此提出,跑动中怎样才能跳起来?跳起来脚怎样落地?怎样跑跳才能又轻又远等问题链设计,就能快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三)教师设计问题链的相关问题

1.问题设计的要点

设计要点先决条件是教师对教材的重难点有正确的认识,能精准提炼核心技术,会带领学生开展“会什么、不会什么、想会什么、将会什么、为何想会、为何不会”等开展问题设计。如学习挺身式跳远,“会什么”,指初中学过蹲踞式跳远;“不会什么”,指尚未掌握助跑节奏、快速的助跑起跳、挺身式空中动作、良好的落地技术等;“想会什么”,指能够掌握舒展流畅、具有一定远度的挺身式跳远技术;“将会什么”,指教师制定的标准和要求;“为何不会”,指在学生学习中遇到问题的原因,比如跳不起来的原因;“为何想会”,指对学生对项目的认知、学习动机和能力。其次是梳理出学生学习可能存在的问题,问题链设计要有阶梯性,循序渐进,从易到难、逐步引导推进的思路。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当教师不能精准发现学生的问题时,需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水平,提升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教学中学生的“问题”素材库,要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学生出现的错误动作大多是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力量、动作速率、动作节奏等方面,技术结构上是动作结构和技术组合存在问题,技战术上是“人和物”“人和人”“人和人和物”“人和物和人”等把握不准的问题。如挺身式跳远教学过程中,在学习空中收腹举腿技术时,多数学生存在举不起腿的现象,问题的关键在于缺乏收腹举腿的技术概念和动作认知,可提醒学生早晨起床穿裤子的感觉等同于收腹举腿的感觉,学生就能很快解决问题。只要抓住关键技术、生活体验和错误关键点,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