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贩卖明星个人信息案

2024-10-21姚安珂

检察风云 2024年15期
关键词:钱某黄某追星

2024年4月,静安区人民检察院就两起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向区法院依法提起公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4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私生饭”(网络用语中指侵犯明星私生活及工作的粉丝)利用以非法方式获取的明星航班号、身份证件信息跟拍、围堵甚至电话骚扰明星,严重影响了公民应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这种向他人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贩卖个人信息的“微商”们

“想搞点上海hb的。”“sjh vx有吗?”这些看上去让人一头雾水的话术,其实是一场涉及明星个人信息的“暗网交易”。“追星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存在滋生了如“倒卖黄牛票”“贩卖明星身份证件号码、航班号”等黑灰产业链。它们于暗处生根、发芽,最后蔓延,侵犯的是法律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

95后的黄某是个追星族。2022年9月在一次追星体验中,她无意间看到了微博超话里某条不起眼的留言:“ 有没有?”这是追星人的内部行话,意思就是:明星的航班信息有没有?因为如果直接打航班就极有可能会被用户举报或平台屏蔽。

在好奇心驱使下,她添加了留言里的微信号,并在其朋友圈看到了一众明星信息的贩卖情况。而且对方售卖的不仅仅有航班信息,高铁行程信息、演出票、身份证件号码、手机号等个人信息都赫然在列。“我后来以5~10元不等的价格从对方处购买了数个明星的信息。”

这种掌握他人私隐的感觉逐渐让黄某上头。初尝甜头后,她做起了转手的生意。5块钱买来的信息5块钱再转卖出去,不花一分钱就可以掌握明星动态,去机场追星。“我多次购买以后上家给我的信息价格就变成了3元一条,我继续以5元一条的价格卖出。”

黄某有一个追星“搭子”是她的室友张某,她们常常互相分享掌握的个人信息,一方面供自己追星,一方面“补贴家用”。这些信息的真实性二人都没有核实过,只是与卖家买家各取所需。

无独有偶。2024年1月,警方接到报案,大学生李某举报有人在网上贩卖明星的公民个人信息,贩卖的内容包括明星的证件、手机号、微信、航班行程等。“我要什么对方就给我发来了,我越想越不对劲……”

经侦查,向李某贩卖个人信息的微信号背后是一家“夫妻店”,由一对85后夫妻钱某夫妇运营。2021年,他们以倒卖演唱会门票为业,半年后开始有客户向他们咨询关于明星航班等行程信息。“问的人变多了,我就想这也是个赚钱的路子。”钱某便动起了脑筋:他先是通过网络平台以60元的打包价获得了几百个明星身份证件号码,又以100元的价格买到了查询航班的链接,计划从中转卖赚取差价牟利。

夫妻二人互相配合运营,钱某手上的“资源”都会同步给妻子项某,他们通过各类社交平台发布广告,没想到,客源越来越多,每条价格5元的明星行程平均每月就能卖出上百条。他们卖出的信息一部分来源于网络上添加的上家,另一部分钱某也会利用已经获取的身份证件号码登录航空公司网站直接搜索航班信息。

从此,他们便开始专职贩卖明星的个人信息。

不仅负刑责,还要道歉

随着黄某、张某和钱某夫妇到案,摆在检察官面前的是上百个明星证件号码。很难想象,仅需几元或打包几十元的价格就能让这条黑灰产业链源源不断向外输送明星私隐。到案后,张某说:“我一开始不知道获取航班号等公民个人信息是违法的,在2023年12月看到相关新闻报道之后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

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检察官根据上述规定,认定案件中所涉及贩卖的航班行程信息即可视为该司法解释中的“行踪轨迹”信息。

经审查,2021年8月至案发,钱某夫妇共同非法出售明星身份证件号码及航班行程等公民个人信息获利1.2万余元。2023年,黄某非法出售、提供明星身份证件号码及航班行程等公民个人信息获利2万余元,张某获利1万余元。2024年4月,静安区人民检察院以黄某、张某和钱某夫妇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向区法院依法提起公诉。

随着案件审查办理,这一类特殊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引起了公益诉讼检察官的注意:行为人不仅对公民个人信息造成侵害,而且由于侵害对象的不特定性,导致公共利益受损。如何从公共利益守护者的视角体现司法价值引领?考虑到该案目前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为通过推动一案办理形成社会警示效果,公益诉讼检察官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判令各被告人分别按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获利进行赔偿,永久删除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数据,并在国家级新闻媒体上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公开赔礼道歉。

这一做法不仅追究了侵权者的法律责任,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也通过警示教育、支付公益损害赔偿金等方式,实现了刑事追责和公益诉讼协同发力,强化公民个人信息全方位司法保护。

案件审理期间,在检察官和法官耐心充分的释法说理下,被告人退缴了全部违法所得,并支付了相应的公益损害赔偿金。

2024年5月,静安区人民法院对钱某夫妇作出一审判决,采纳检察院量刑建议,判处钱某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7000元;判处钱某妻子项某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7000元。2024年6月,静安区法院对黄某、张某作出一审判决,判处黄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5000元;判处张某有期徒刑2年4个月,缓刑2年4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5000元。4人均未提出上诉。

贩卖明星身份证件号码、航班号等黑灰产业链,侵犯的是法律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图文无关)"

法律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和个人信息自由。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都遭遇过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带来的骚扰,无论是明星还是普通公众,个人信息保护都至关重要。我们不应该成为推动贩卖个人信息产业链上的一环,能够接触、收集、处理个人身份信息的相关从业员工也应负有严格履行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及防止外泄的义务,从源头遏制个人信息沦为他人获利的工具。

作为法律监督机关,静安区人民检察院将进一步加大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办案力度,依法从严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加强对信息采集、提供、倒卖等环节犯罪行为的全链条打击,协同推进个人信息保护刑事检察和公益诉讼检察一体化办案,运用法治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编辑:沈析宇" " 175556274@qq.com

猜你喜欢

钱某黄某追星
简简单单的追星时光
一口唾沫引发互殴:是正当防卫还是故意伤害
我们班的追星风
编辑部追星日常
消费者明知商品有缺陷还购买,造成人身伤害后能否要求销售者加倍赔偿
女子向纠缠示爱男子扔砖头致人死亡 被诉故意伤害罪
学生校园受伤 侵权人和学校均担责
欠债期间,可以无偿转让自己的财产吗
黄某的行为是包养情妇还是通奸?
我追星的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