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的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实践研究
2024-10-18涂志云
摘 要:翻转课堂为英语专业口译教学融入了新的元素,其中涌现出的多种现代化教学技术与丰富的教学内容能够有效推进口译教学效果的提升,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日渐深入以及教学背景的变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英语专业教师应用。英语专业教师在口译教学模式中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有效激发学生的口译学习兴趣,精准把握教学重难点,并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其口译能力。因此英语教师要突出口译教学这一重点,积极引导学生充分锻炼口译技巧,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英语专业教师将翻转课堂积极引入到口译课程中,能够让学生的语言能力更上一层楼,同时学生在灵活掌握口译技能后,自身的语言素质可以得到明显提升,在未来的英语学习中能够掌握更多的口译学习技巧,从而提升英语口译能力。
关键词:翻转课堂;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实践
口译教学是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推动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以及语言运用能力提升,英语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与实际英语口译水平为立足点,深入分析教学特点与教育结构,对教育体系进行完善,从多方面入手,对互联网资源进行了充分挖掘与利用,并在教学中加入创新性的元素,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口译学习积极性与自主能动性,有效解决了口译教学中的问题,实现了高效英语口译教学。
一、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现状
(一)口译教学内容与地方文化衔接不足
英语专业口译课程为高年级的选修课程,预备课程包括中英文口译、英美报刊杂志选读、口译作品鉴赏等。口译教材往往以“旅游与休闲”“环境与气候”“企业与管理”等单元主题为主,与当地文化联系不紧密。学生面对当地的口译任务时,仍然感到无助,无法满足企业客户的需求。在输出导向的驱动下,口译教师会有意识地融入本地文化素材,但大部分材料来自外宣材料。学生的口译水平和质量由教师和学生来评价,比较主观,无法实现客观评价。
(二)口译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口译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方式,以输出导向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方式。课前教师创设输出场景,在学习平台上上传口译材料和相关音频视频,支持学生课前预习和小组合作完成口译作业。课前对学生预习效果进行评估,课后继续提供口译学习资料,带动下一轮输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面对的只有教师和同学,缺乏应对突发事件和现实交际场景的能力。同时,口译材料多为课前准备,无法锻炼学生的现场适应能力,实用性不强。学生分析口译材料时,仍然是逐字、逐句、逐句地翻译材料。
(三)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不强
许多教师在口译教学前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和训练,口译课程作为选修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的编写、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评价等都不规范,未能有效提高学生口译实践能力。针对上述口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实际项目带动口译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将趋向本土化和具体化,真实有效,评价由受众和教师共同参与。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真实的口译服务效果,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对学生的口译学习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四)英语教师对于口译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英语教师在口译教学中,并没有进行创新,而依然沿袭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与应试教育理念,过于注重向学生讲授应试方法与技巧,这就造成学生的口译实践能力无法真正得到提升,教学效果不佳。除此之外,教师没有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只是引导学生对英语句子进行口译并为学生讲解口译技巧,并且教学范围局限在教材内容中,没有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拓展与延伸,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往往不能够达到预期目标,长期下去,将会影响口译教学改革发展的进程。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措施
(一)应用翻转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现阶段很多教师在英语专业口译教学中仍旧普遍采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由教师根据英语教材机械地讲授英语知识要点,然后再以习题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这种枯燥、乏味的口译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学生对口译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的专注力不够集中,从而导致口译教学效果不理想。对此,英语专业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创设英语教学情境。这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其实就是给学生创设生动、轻松的学习场景,把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而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时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实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英语专业口译教学中,知识本身呈现杂、多、散的特点,教师单一的讲解导致学生难以掌握英语语言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而在随后的口译实践中,他们可能会犯很多错误,严重影响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的形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顺应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口译的重点知识内容进行重组,运用翻转课堂,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学习,使学生充分理解口译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在后续的口译实践中,学生可以避免很多错误,增强口译学习意识。例如,教师在开展英语专业口译实践教学时,教师先为学生呈现本次英语口译的相关内容,一位学生在初步了解后,教师说中文,学生进行口译,将教师的话语传达给另一个学生,而另一个学生要深思这位学生的翻译是否存在用词不当、句子搭配等问题。学生在英语口译实践的过程中,对英语口译的认知更加深刻,能够切实感受到口译中情感词汇运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译能力。教师要注重建设高效的英语口译教学课堂,促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技巧都得到显著发展,为学生之后开展英语专业口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转变学科教学思维,灵活利用现代技术
英语专业教师需要认识到,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和教学改革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有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实现翻转课堂与英语口译教学的有效融合,不断增强现代技术利用能力,并根据新课改对学科教学的要求进行有机调整,促进学生英语口译水平的有效提高。教师需要注重学生核心学科能力的培养,夯实其口译基础。英语专业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口译方法和技巧的过程当中,需要进一步转变自己的教学思维,提高自身的口译教学能力。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度学习和自主探索。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英语口译水平自由结组。然后,小组成员可以就教学内容进行深入交流。也可以为学生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平台上与他人进行在线交流,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加强对英语词汇和语法的应用能力。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帮助,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英语口译的学习热情。习俗和文化的差异也可能导致语言表达的差异。例如,西方人认为猫头鹰是智慧的象征,因此有“as wise as an owl”的表达。西方人将狗视为“朋友”或者“家人”,所以用“A lucky dog”表达“幸运儿”。还有颜色表达也存在显著的文化差异,如“白色”在西方文化当中象征纯洁、清白,所以“善意的谎言”可以意义成为“white lie”。在口译课堂上,教师可以围绕以上内容教授学生在进行文化口译应注意的事项,鼓励学生参与文化交流,集思广益,了解更多和文化相关的表达,使学生能够注意到文化差异对于口译结果的影响,提高口译的准确性。
(三)完善模糊语言学视角下精准语言定位筛选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促进英语口译教学形式的创新,优化课堂结构,丰富英语教学资源。所以,教师要善于选择、巧妙设计、恰当运用教学资源,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情境,对英语口译课堂教学进行优化,最终实现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兴趣是学生口译学习的动力,为此教师需采取有效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口译教学质量的提升。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可将教材中的内容以视频、图片、声音等多种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对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增强其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其英语学习水平的提升。对于词汇的翻译要注重文化背景的影响,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含义会大相径庭,在口译过程中,要根据文化适应性原则准确翻译出原文的深刻含义,努力让文化信息处于等值状态,促进双方和谐沟通。此外,在对一些术语进行解释时,首先要明确模糊语言学的语境范围,在同一语言范围内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替换,从模糊语言学的角度保证英语口译的准确性,促进英语口译突破模糊语言学对某些语言概念应用的局限,更好地为学术和语言研究提供英语口译协助。
三、结语
综上分析,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改要求,侧重对学生口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其喜好和课堂表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锻炼学生的口译能力,提高英语专业口译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浪.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转课堂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8(1):128-129.
[2]刘豪杰.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 WebQuest 教学模式在英语专业口译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外语教育,2019(4):56-62.
[3]林梅.基于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海外英语,2023(8):138-139.
[4]朱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海外英语,2023(24):159-160.
[5]曹瑞瑶.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41-43.
[6]张丽萍.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40):130-131.
[7]盛争娟.浅析“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2023(16):154-155.
[8]张瑶.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海外英语,2023(13):145-146,165.
[9]乔冠亚.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山西青年,2023(12):67-68.
作者简介:涂志云(1983-),女,江西南昌人,南昌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南昌理工学院校人文社科课题(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在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NLSK-23-0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