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
2024-10-18洪丽眠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倡导完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处理好教、学、评的关系,并且强调评价应聚焦并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在梳理“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案例阐述如何以语篇为依托,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地将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在“教—学—评”一体化中落实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读后续写;“教—学—评”一体化
一、引言
读后续写是新高考英语试卷中的新题型。该题型提供的语篇词数在350词以内,要求考生在理解语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所提供的两个段落的首句,展开合理想象,在原文基础上续写一篇150词左右的短文。评分时主要考查以下几方面:续写内容的完整性、逻辑性以及与原文情境的融洽度;所使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恰当性和多样性;语句的衔接和意义的连贯性。
读后续写是融合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的题型,不但考查学生对所给文本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还考查学生的想象演绎、逻辑思维、谋篇布局及语言表达能力。笔者认为,“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读后续写能力,提高读后续写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
新课标指出,完整的教学活动应包含教、学、评三个方面,三者融合统一。“教”是教师以学科育人目标为导向实施有效的课内外教学活动,“学”是学生为了发展自身核心素养主动参与各项语言实践活动,“评”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完成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评价活动,以此检测教与学的效果。教、学、评三者有相同的目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课堂活动应当融教、学、评于一体。教师在课堂上应把评价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以检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实现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课堂。
三、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实践
现以一篇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素材为例,探究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评”一体化的具体教学实践。
(一)文本分析
这篇文章讲述了Aiden和“我”用积攒了几周的钱为母亲买了个玻璃花瓶作为母亲节礼物。但是在“我”从店里取回礼物回家的路上,被一小男孩撞倒,玻璃花瓶破碎。由于手头拮据,不可能再买一个花瓶,“我们”决定快速想出一个方法。文本的故事到此结束。故事围绕着孩子给母亲送母亲节礼物这一线索展开,展现了浓浓的亲情。该语篇体裁为记叙文。在语言上,作者使用了较多的简短对话形式,并且使用了不少描写动作、刻画情绪、描写环境的描述性语言,为续写提供了范例和言语支架。
(二)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普通高中二类学校高三学生。学生对读后续写题型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训练,对该题型较为熟悉。总体来说,学生基本能够独立梳理文本的记叙要素,对主题的把握较为准确,对语篇所承载意义的理解比较到位。在知识技能方面,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由于词汇较为匮乏、语料储备不足,因此,学生的语言表达比较单一,续写内容较为空洞。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阅读并分析文本,获取文章主旨大意,梳理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的情节线和人物的情感线,预测故事的情节发展走向;
2.感知文本中的描述性语言,通过分解动作和添加符合情OsONig1I0ILQ02LSF5lIJQ==境的细节描写提升描述性语言的表达效果;
3.作品评析,依托评价量表对习作进行多样化评价。
(四)教学重难点
1. 解析文本,梳理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情感变化;
2. 通过分解动作和添加符合情境的细节描写提升描述性语言的表达效果;
3. 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理清续写部分的情节走向和人物情感变化;
4. 依据评价量表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反向进行文章修改润色。
(五)“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笔者设计了一系列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研读文本,梳理故事情节发展,提升描述性语言的表达效果,下笔成文,依据评价量表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在“教—学—评”一体化的学习活动中发展语言技能、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能力。
1.文本解读与线索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弄清文章大意。学生从故事情节线和情感线对语篇进行分析,自主合作梳理出故事的情节发展,分析作者和Aiden的情感变化,并且根据文本故事的高潮,结合提供的段首句,从关键词、主旨大意等方面感知文章内在逻辑的连贯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提问题的方式推理续写部分的后续发展,为续文语句的衔接及意义的连贯做好铺垫。首先,故事情节线分析。“Background: Aiden and I hurried home with a gift——the drinking glasses for mom. Rising action: The glasses were broken when I was crashed by a boy. We had no money to buy another gift. Climax: We decided to think of something else to give mom for Mother's Day. ”这一条线介绍了故事的背景和情节走向,为续写作铺垫。其次,人物情感线分析。在故事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对人物动作、表情、心理的刻画以及对环境的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情感变化走向。再次,推理续写情节变化发展。教师引导学生以提问题的形式自主推理故事可能的发展走向,明确故事情节发展的内在逻辑性和连贯性。根据文本故事的情节发展以及续写部分第一段的首句“Suddenly, an idea was starting to form in my head”,引导学生提出以下有关故事情节发展的问题:“What was the idea? What were our feelings when we came up with the idea? What did Aiden and I do next?”。紧接着学生根据续写部分第二段的首句“The next morning, Aiden and I, tired but excited, pulled Mom from her bedroom into the kitchen.”推断第一段描写了作者和Aiden在厨房亲手为母亲做好了礼物,从而明确第一段的故事情节设置,教师针对第二段的续写提出以下问题:“What gift did we present to mom? What was mom's reaction in face of the gift? What's the ending of the story? ”。
2.感知、提升描述性语言。教师引导学生感知、分析文本的语言特点,特别是描述性语言的特点。分析文本是如何从动作的描写、表情的刻画、环境的描写等方面来体现人物情感变化的,学会从分解动作、添加符合情境的细节描写,例如对动作、神态、声音、环境、对话、心理等的描写可提升描述性语言的表达效果及语句的衔接度。例如,由文本中“Suddenly, a boy ran around the corner and crashed into me before I could jump out of the way. ”这句话推断“What happened next?”,引导学生运用描述性语言表达“Suddenly, a boy ran around hard and crashed into me before I could jump out of the way. The boy fell hard to the ground and I, crying ‘Ouch!’, knelt down with my hand on my stomach. The gift flew out of my hands and, banged against the street floor. I could even hear the glasses inside crack into pieces.”。通过引导学生对细节进行刻画,提升描述性语言的表达效果,增强续写部分语句的连贯性和语言的丰富性。
3.下笔成文。学生在上述学习活动的基础上,根据对故事情节的推断以及储备的语料,于规定时间内独立进行迁移创新,下笔行文,完成一篇故事情节完整,逻辑清晰、连贯,语言得体、丰富,意义连贯的读后续写作文。
4.作品评价。在学生完成续写后,教师提供写作评价量表,从content、 logic、 structure and language、energetic theme、clear handwriting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同时,对这五个方面进行细化分项,具体如下:
Content: be complete in plot(3points); be integrated to the original text(3points); be around in the word count(1points);
Logic: be coherent in context(3points); be consistent in person and tense(3points); use linking words and transitional words(2points);
Structure and language: use vivid and proper description(3points); be accurate in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3points);
Energetic theme: create a correct and meaningful theme(2points);
Clear handwriting: tidy and clear(2points).
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依托评价量表进行自评、互评,根据量表对各项进行量化打分并且留下自我反思及同伴的描述性评语,然后在讲台上进行展示。教师最后补充点评,肯定习作的亮点,提出可以改进的具体细节。学生在课后根据评价反馈自主进行习作的修改润色。
5.教学反思。本节课对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技能进行了有效训练,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整体阅读、分析文本线索,把握文本的主题意义,增强故事情节的逻辑性与连贯性,同时重视提升描述性语言的表达效果。评价反馈形式多样,依托评价量表实现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可视化。学生在各环节的活动中锻炼语言能力,提高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四、结语
读后续写是对学生理解性技能与表达性技能的有效训练,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目的。教师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学—评”一体化,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读后续写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王蔷,李亮.推动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意义、理论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9(5):114-120.
[3]许娜.高中英语读写结合课的“教学评一体化”实践:以人教版新教材B1U1Reading and Writing板块(建议信书写)为例[J].校园英语,2022(25):124-126.
[4]谢芷希.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探究[J].校园英语,2023(4):114-116.
[5]王凌.基于核心素养下语言能力培养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23(48):91-95.
[6]刘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基于读后续写教学提升高中生思辨能力的策略[J].校园英语,2023(31):103-105.
[7]刘筱琳.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评价对高中英语的反拨作用:以读后续写题为例[J].中学生英语,2023(40):89-90.
[8]张月萍.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实践能力:读后续写活动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开展策略[J].校园英语,2023(12):121-123.
[9]陈玉玲.基于PCK理论的高中英语教师读后续写教学知识调查研究[D].重庆三峡学院,2023.
作者简介:洪丽眠,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基金项目:本文系厦门市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市管区培”项目课题“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研究”(课题批准号:XMXDTA20230101016)、2023年度福建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课题《课程思政视角下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创新路径研究》 (课题批准号JSZJ23086)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