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的语篇研读策略

2024-10-18倪颖

校园英语·月末 2024年1期

摘 要:语篇承载着基于主题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文体素材,语篇研读是有效开展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因此,在加强单元教学整体性的大背景下,强化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的语篇研读策略研究是教师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开展高效教学活动、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课例提出了“使用WWH模式,厘清研读思路”“把握单元主题,突显语篇关联”“立足语篇特色,抓准细节信息”“关注个人成长,借助团队力量”等基本策略,以期为语篇研读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语篇研读;策略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和“语篇研读”的概念为教师所关注。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通过“深入解读和分析单元内各语篇及相关教学资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和生活经验,对单元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或重组,建立单元内各语篇内容及语篇育人功能之间的联系”。要“深入开展语篇研读”,“充分认识语篇在传递文化意涵,引领价值取向,促进思维发展,服务语言学习、意义理解与表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对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理念下的语篇研读策略进行研究是教师践行新课标的重要路径,也是英语学科发展的大势所趋。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备课过程中,笔者深刻感受到语篇研读的重要性。只有透彻研读语篇才能够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一节课结束之后,在进行教学反思时,笔者经常会发现自己教学中的很多亮点和不足是由语篇研读到位与否决定的。总而言之,对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理念下的语篇研读策略进行研究亦是笔者个人专业发展的需求。

二、研究意义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开展一项研究的立足点一定是教学本身。从“教”的角度来说,正如新课标所言,“教师要以语篇研读为逻辑起点开展有效教学设计”。一方面,充分而深入的语篇研读是教师更好地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只有做好对单元内各个语篇的分析和解读,教师才能够准确把握教学主线,实现“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有效的语篇研读能够帮助教师从单个课时的语篇中提炼结构化知识,挖掘语篇蕴含的育人价值,设计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活动,进而引导学生在单元主题意义探究的过程中完成语言学习与意义探究的一体化学习过程。从“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做好语篇研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单课时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高效把握学习重点,发展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提高课堂学习成效。

三、基本策略

(一)使用WWH模式,厘清研读思路

模式指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因其标准化且有效,人们在进行研究时向来热衷于使用某种模式。《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建议教师在研读语篇时尝试使用WWH模式,很多教师积极实践这种模式,但是对这种模式的使用是否到位,以及为何要使用这种模式,很多时候教师是缺乏思考的。

想要高效使用WWH模式完成语篇研读,首先要准确理解什么是WWH模式。对于这个问题,高中英语新课标已经给出了详细的解答。即:第一,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即What 的问题。第二,语篇传递的意义是什么,即Why 的问题。不论口语语篇还是书面语篇都有其特定的交际目的或传递的主题意义,也就是作者或说话人的意图、情感态度或价值取向等。第三,语篇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如果语篇配有图片或表格,其传递何种意义或具有何种功能,即How 的问题。那么使用这一模式的意义何在?笔者认为这样的三维语篇研读角度恰恰对应课程内容的组成。对What这一问题的回答指向主题意义的探究,对Why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对文化知识的总结,对How这一问题的回答则是对语言知识的提炼,并指明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教学重点,同时也让核心素养培养有据可依。在语篇研读基础上建立起的教材内容与课标之间的连接能够帮助教师更加准确地设定教学目标(示例见下表)。

通过“信息沟”活动梳理文本信息,提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归纳总结竞选演讲稿的结构和语言特征,形成结构化知识,并结合自身实际撰写演讲稿。

总之,清晰理解WWH的内在含义和逻辑是进行语篇研读的基础。

(二)把握单元主题,突显语篇关联

WWH模式能够帮助教师完成对单个语篇的系统性分析,但如果止步于此,就难以达成单元整体教学。因此在完成单个语篇的研读之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梳理单元内各语篇之间的关联,提炼单元大观念、总结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能够准确把握整个单元的重难点,充分发挥每个语篇在单元教学中的作用,做到详略得当,有的放矢。

(三)立足语篇特色,抓准细节信息

合理使用WWH模式进行单个语篇研读,进而分析单元内各语篇,这样能够让教师的备课充分而有效,但从备课到课堂落实,教师还需要认真思考可以使用的教学抓手,从而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的教学活动。想要实现这一点,笔者认为可以在语篇研读时,有意识地根据语篇特征,从学习策略或体现语篇特色的细节信息出发,做到教学有抓手,学习有重点,让学习过程有支撑点,助力学生学以致用。

以外研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Module1 Unit1的教学为例。在听听力材料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单上填写40000、1700、100、2000、2300、185、15等数字,训练学生听数字的能力。填写结束后,让学生进一步讨论这些数字分别用来描述名胜古迹的什么方面,从而总结介绍名胜古迹的角度(size、history、features等)。课后作业为让学生查找资料,根据课上总结的角度,利用数据,介绍中国的一个man-made wonder或natural wonder。

再以外研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Module10 Unit2的教学为例。在语篇第二段中挑出“aborigine”这个词,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其意思,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定语从句对于词义推测的作用。紧跟着再用本段中的“spirit”一词再次进行利用定语从句推测词义的训练,最后引导学生利用本段所给信息写一句关于“Ayers Rock”的定语从句来解释这是一个怎样的景点。通过对语篇中细节信息的分析,一方面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定语从句的用法,另一方面学生能够掌握根据定语从句进行词义推测的阅读策略,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能够利用定语从句去定义、解释、说明自己想要表述的事物。

以上这些扎实且实施性较强的教学活动一定是建立在前期细致的语篇研读基础之上的。教师需要在研读语篇时有意识去关注“小词”、关注细节,这些细节信息可以是基于语篇的语言技能训练,也可以是基于语篇内容的思维品质提升,这是让学习有深度、教学有特色的“捷径”。

(四)关注个人成长,借助团队力量

有效而精准的语篇研读一定是基于教师深厚的专业功底的。教师作为非母语者去解读英文语篇,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对不同文化的认知、开阔的眼界、敏锐的洞察力、广博的知识储备、紧跟时代的学习力等也是必备要素,而想具备这些,持续不断的学习和自我修炼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应该在关注个人成长的同时,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开展语篇共读、集体备课,集体的智慧往往可以带来超出个人认知习惯的全新角度,教师开展互动交流可碰撞出更多思维的火花。

四、结语

以上为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关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的语篇研读策略的一些经验和思考。教师只有在备课过程中切实做好语篇研读,整合单元教学资源,统筹教学设计,才能够真正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和英语学习活动观,从而推动新课标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王蔷,钱小芳,周敏.英语教学中语篇研读的意义与方法[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9(2):40-47,92.

[5]罗敏江.初中英语语篇研读策略研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3(Z1):35-40.

作者简介:倪颖,合肥世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