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2024-10-18洪清浅展康平徐琬婷马海荣
摘 要: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当前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首先对当前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对传统教学方法过度依赖、课程设计不合理、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片面等。之后,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策略,包括逐步减少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依赖、重新设计课程、优化学生评价机制,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
一、引言
以轻轨、地铁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交通方式,其运营和管理对从业人员提出了迫切要求,专业英语技能在保障运营安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必不可少,这一技能对于应对紧急情况、调度运营以及维护设备至关重要。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对传统教学方法过度依赖、课程设计不合理、评价机制不全面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和该专业高质量发展。因此,对城市轨道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显得尤为紧迫。
二、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
传统的讲授法和示范法,过分注重课堂讲授,忽视学生参与互动,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传统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使其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等方面存在明显弊病,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对于知识的深化理解和实际应用至关重要。然而,传统课堂中学生难以有效互动,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分享观点、讨论问题的机会,从而限制了他们综合素养的发展。
(二)教学资源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教学资源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部分高校购置了车控室紧急操控实训单元、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实训单元等实训设备,但这远远无法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如跨座式单轨模拟车厢、行车调度员仿真实训室等这类更贴近实际使用场景的设备对于大部分开设城轨专业的高校来说仍是短时间内难以配备的。具体到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学生掌握的多是书本知识,而在实际运营和维修中会用到的专业术语和应急沟通技巧,较难通过现有教学资源来学习。另外,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术语专业性较高,与一般实用英语或日常口语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借助定制化的教学资源来学习。综上所述,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仍需改进和提升,以满足专业高质量发展及人才培养要求。
三、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依赖传统教学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凸显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系列问题。首要问题在于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过度依赖。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授课和作业反馈,而缺乏对学生实际英语应用能力的深层次培养。这一教学倾向使得学习过程过于抽象,难以使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往往未能有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这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表现尤为显著,因为学生需要掌握既专业又实用的英语技能以适应未来的职业要求。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强调英语在实际环境中的运用,而传统教学方式未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际应用场景。在实际的轻轨或地铁运行和维修中使用英语,学生需要具备更强的语言应用能力,而传统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积累经验,制约了他们英语应用水平的提升。这种局限性阻碍了教学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不利于学生对专业英语的深层次理解。因此,为了提升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的质量,有必要创新教学方法,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并鼓励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英语,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二)课程设计不合理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中,课程设计存在一系列问题,首要问题是对现有教材过度依赖。现有教材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维修为目的,与机械相关的教材,另一种是以日常运行为目的,以轻轨站或地铁站为使用场景设置内容的教材。这两种教材分别存在不同的问题。第一种教材只强调专业性,忽视了英语课程的实用性。教材中有大量专业性单词及缩写,例如AFC(Auto Fare Collection,自动售检票系统)、BAS(Brake Assist System,制动辅助系统)等,但学生只会在考试时写出英文单词所对应的中文释义,无法在实际检修中用英语与外国专家交流检修问题,甚至在看到该英文单词所对应实物时无法将所学单词与实物相对接。第二种教材中,对话的设计机械且缺乏实用性,书中有不少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
另外,教师设计课程时对学生的接受程度考量不足,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目前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城市轨道运营管理、城市轨道机电技术、城市轨道车辆应用等专业的学生通常在大二年级开始学习专业英语。这些学生在此之前所接受的英语教学是全校统一的公共外语或者实用英语课程。这两种英语课程之间的跨度较大,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英语学习难度陡增。为了提升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的质量,亟需相关教师对课程设计进行深入反思和调整,强调实践性、渐进性、多样化,并更好地整合实际环境因素,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各方面能力。
(三)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片面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评价也存在问题。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的考核形式仍以卷面考试为主,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套书面试题。试卷题型包括名词解释、选词填空、汉英翻译和论述题等。这种考核形式往往仅限于评价学生的书面表达和记忆能力,未能全面评价学生在口头表达、实际操作以及综合应用等多个方面的英语能力。此外,卷面考试具有应试性质,其设计和答题过程往往使得学生更加关注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熟练应对考试要求,而非深度理解所学知识。这种偏向于应试技能的考核形式难以全面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另外,卷面考试可能无法全面测评学生的创新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考核形式往往强调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但却较难有效衡量学生是否具备独立思考、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的实际使用场景中,课本上的标准对话或者专业词汇可能导致沟通过于繁琐,而且可能出现课本未涵盖的内容法表达的情况。卷面考试无法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对新颖问题的反应能力,这可能限制他们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应变能力。
四、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改进策略
(一)逐渐减少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依赖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对传统教学方法过度倚赖的问题,教师应积极探索更具互动性和实践性的教学途径。“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更注重互动与实践对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与传统的讲授法相比,示范法,讨论法和情境模拟法等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中,通过模拟真实场景中会发生的对话,可让学生将掌握的英语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这些实践性教学方式被认为是学生深度理解知识并掌握语言应用方式的重要途径。逐渐减弱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依赖还有助于教师更好地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协助学生探索新知识。不再一对多地给出普适性的见解,而是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
(二)重新设计课程,使之更符合现实需求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亟需调整课程设计,摆脱对现有教材的过度依赖。新的教材必须突显实用性,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将英语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从而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专业性教材的重新设计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避免过度强调单纯记忆专业术语,而是通过互动式教学手段,例如模拟检修场景,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此同时,日常英语教学设计也需要进行优化。对话设计应注重实用性和真实场景还原,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英语课程难度的提升,可引入线上过渡课程,逐步提升学生对专业英语的接受程度。此外,应强化教学资源和环境的丰富性,包括引入多样的网络资源和实物资源,以及创设更贴近实际环cS8XZp3YvKWVcM83QHMahw==境的教学场景,提高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为有效实施这些改革,迫切需要强化教师培训,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教学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提升整体教学效果。通过这些系统性措施,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使其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未来工作的挑战。
(三)优化学生评价机制,使之更加客观
针对评价学生的方式较为单一或片面的情况,可引入多元化的评估手段,包括口头表达、实际操作和综合应用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这样的评估方式体现出城市轨道行业对人才实际技能和应用能力的需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此外,减少对卷面考试的过分依赖,引入更开放、灵活的评估形式,更注重学生的深度理解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弥补传统考试难以评估学生创新思维的不足。同时应关注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设计具有实际场景的考核内容。比如增设过程化考核,通过模拟城市轨道环境、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英语,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能力。还应推动课程设计的更新,使课程内容更贴近实际应用,避免过度强调课本知识,引导学生有效应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实际工作场景中的复杂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而言,通过引入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减少对传统考核形式的过度依赖、关注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更新课程设计,可以全面提升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优化学生评价机制是解决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问题的重要对策。通过更公正、客观的评价机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五、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亟待改革。逐步减弱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依赖,通过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重新设计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还要优化学生评价机制,引入多元评估手段,这些都是提升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通过系统性改革,高校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工作的挑战。这一系列措施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也符合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专业英语教育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晴,刘桂芳,徐莹晖. 城市轨道专业英语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研究: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50-53.
[2]崔久余.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文化融合方法研究[J].海外英语,2023(8):194-196.
[3]吴文明.任务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客运服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3(1):267-268.
[4]赵书田.基于OBE理念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方案及实践[J].海外英语,2022(17):238-240.
[5]牛玫.城市轨道交通职业英语教育与应用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2(8):258-259.
[6]张杨.城市轨道交通职业英语教育与应用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2(4):14-15.
作者简介:洪清浅(1994-),女,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展康平,徐琬婷,马海荣,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示范课(课堂革命)“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安徽省中国特色学徒制项目“交通技术装备群现代学徒制”(项目编号:2021xdxtz07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