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链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4-10-18贡伟浩
摘 要:问题链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教师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应用。在问题链中,每个问题都与前一个问题相关联。问题链将问题情境与教学目标紧紧链接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促进学生深度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创新思维。本文从问题链教学法的概念入手,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 3 “Celebrations ”Lesson 3为例,探究问题链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问题链教学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一、问题链教学法的背景和概念
问题链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理解文本内容,提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用问题链教学法将知识转化为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教师注重将技能的培养融入问题解决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问题链教学法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欲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二、问题链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3“Celebrations”Lesson3 Memories of Christmas”为例
(一)单元整体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涉及的主题群为: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与传统节日,跨文化沟通,包容和合作,社会交往。本单元从中西方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春节、圣诞节的庆祝活动,到庆祝生日、参加party的建议等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庆祝活动背后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增强学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本单元围绕着celebrations这一主题展开,本单元教学结构图如下:
由本单元教学结构图可知,本单元主要分为了解西方节日、探索中国传统节日、比较中西方节日异同三部分。本课为了解西方节日部分的第二课时。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及春节期间的美食,了解了传统手工艺剪纸及其文化内涵,也学习了参加西方派对的礼仪,因此对本单元的主题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前几课的学习为本课的学习进行了充分铺垫。同时,本课也为后面的写作部分和最后的单元大任务——比较中西节日方异同,制作中西节日对比手册作了铺垫。因此,本课在本单元是不可或缺的。
(二)文本内容分析
What:奶奶陪家人度过最后一个圣诞节,给作者留下美好而感人的记忆。在那个圣诞节期间,奶奶克服身体不适,温柔慈祥、爱意满满地陪家人和孙女进行各种各样的圣诞节活动,留给了作者无限的回忆和爱,也让作者在之后每年的圣诞节都会用实际行动纪念奶奶,延续和传承奶奶的爱。
Why: 通过对与奶奶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的描述,呈现奶奶浓浓的爱及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突出圣诞节的真正内涵——不仅是各种传统活动和美食,更是亲情的表达与传递。除此之外,作者不是沉浸在对奶奶的回忆中,而是带着奶奶的爱积极生活。
How:本文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故事,结构清晰,明暗两条线推进情节发展,生动感人。从叙述手段来看,语言简单,但描写细腻,生动形象,多处运用了对比衬托。一方面,作者借用天气、环境描写来烘托外冷内暖的家庭和节日氛围。另一方面,对奶奶的身体和行为的描述很好地体现出奶奶的性格特征以及其对作者的爱。
(三)学情分析
为了确保教学的有效性,从高一学生现状入手分析学情,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1.话题背景知识。学生对春节民俗和各类庆典活动,对中国传统节日有较多了解和体验;但对西方传统节日,如圣诞节等只有浅层次了解,比如吃火鸡、装饰圣诞树等。
2.知识技能储备。学生了解一些基本阅读技巧,比如prediction、skimming等,能够通过阅读把握文章大意和基本结构,但是通过文本分析人物性格和深层次文化内涵的能力还比较欠缺。
3.学习发展需求。学生对圣诞节的各类庆典和美食有浓厚兴趣;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特别是如何用英语去呈现和表达中国传统文化是比较大的挑战。
4.困难及预设处理方法。本文篇幅较长,且文化内涵丰富,一定程度上会给学生带来阅读压力。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阅读时间,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与焦虑。
(四)学习目标设定
1. 通过prediction和第一遍阅读,概括故事大意,理解文章结构。
2. 通过第二遍细读文本,梳理关于奶奶的一系列回忆,找出与奶奶相关的细节并分析奶奶的性格特点。
3. 通过讨论,分析这个圣诞节是否如作者所说充满魔力,并阐明原因。
4. 借助所学习的语言和结构支架,写一篇文章,回忆你记忆中的一个充满魔力的节日。
(五)关键问题链设计
基于学生学情和学习目标,本节课的关键问题链设计如下:
1. 感知与注意:圣诞节在你的记忆中有什么庆祝活动?
2. 获取与梳理:文章大意是什么?这篇文章是以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圣诞节前后作者经历了哪些活动?跟奶奶相关的细节有哪些?
3. 描述与阐释: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奶奶的性格特点有哪些?你是否认为这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圣诞节?为什么?
4. 想象与创造:能否根据所学分享一个自己认为的充满魔力的节日?
(六)课堂环节设计
基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关键问题链,本节课的课堂环节设计如下:
1. 听歌识图,“导”出课前趣味。活动层级:学习理解类(感知与注意)。一节课只有40分钟,而英语教学任务较多,教师应当有效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包括预备铃到正式上课的两分钟时间。在本节课开始前,教师播放圣诞节歌曲Jingle Bells,并向学生提问“What festival is this song singing about?”。 通过Jingle Bells这首歌曲可以让学生感受圣诞节的欢快气氛,迅速进入情境,学生也能够通过听歌猜出圣诞节的主题。
在完成歌曲环节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圣诞节相关的背景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词汇云的方式提问“What do people in the West do to celebrate Christmas?”,让学生说出一些与圣诞节相关的词汇短语,例如to make Christmas pudding、to decorate the house、to put up a Christmas tree、to hang a stocking等,激活他们关于圣诞节的图式,并为下面的阅读环节作铺垫。
2. 通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活动层级:学习理解类(感知与注意)。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张图片和文章题目,让他们预测文章大意,学生可能会谈到“memories of a little girl spending Christmas with her Granny”。此时引导学生第一遍阅读文章,并提示他们检验自己的预测是否准确。同时提问“What kind of memory is it? In what order is the text organized? How many parts can the text be divided into?”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表示时间的提示词,引导他们将文章分为Before Christmas (Para. 1-3);During Christmas (Para. 4-16);After Christmas (Para. 17)三部分。由于文章比较长,需要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全文。
3. 再读全文,体会文章情感。活动层级:学习理解类(获取与梳理)、应用实践类(描述与阐释)。这一部分是本课的核心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第二遍认真阅读文章,同时提问“ Which detail touch you most and why? Can you summarize Granny's personality? ”。这次阅读时,学生要画出所有关于奶奶的细节,同时说出哪个细节最让自己感动,并通过这些细节总结奶奶的性格特点。
本部分问题链设计如下:
Q1: When did Granny move in? Why can I remember the weather so clearly?
Q2: Did I know that granny was sick? And why? How do we understand the three “too”?
Q3: Where did Granny spend most of her time? Why?
Q4: Why does the writer use “seemed happy” here?
Q5: What does the description “made an effort”, “slightly shaky” show to us?
Q6: Check whether you have underlined all these memories and add more words to describe Granny's personality.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第二遍认真阅读文章,依据问题链,进一步理清文章的发展脉络和作者的情感脉络,尤其注意连续三个“too”和“seem”等词的运用,能够说明哪个细节最让自己感动并结合细节分析奶奶的性格特点。由于文章很长,部分学生可能会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所以教师先通过问题链帮助学生完成第一部分的梳理,再让学生自己梳理后面的两个部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关于奶奶的点滴细节,感知奶奶的爱,与作者共情。这个部分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重点锻炼学生梳理归纳信息并进行有逻辑的表达的能力。同时这种层层提问的教学方式,能够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以便学生更好地分析文章细节,理解作者的情感。
4.深入思考,升华文章主题。活动层级:应用实践类(描述与阐释)。在深入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同时提问“Do you think it is a magical Christmas? Why or why not?”。 学生在思考后作出回答“Because this is the last Christmas that my grandmother spent with her family, she endured physical discomfort, was gentle, kind, and full of love, and accompanied her family and granddaughter in various Christmas activities, leaving infinite memories and love for the author.”。 教师继续提问“Besides love and miss, can you summarize the last key word of this text? ”。学生可能对“inherit”这个词不太熟悉,但是至少能够通过阅读文章最后一句说出其中意思。此时教师可以教授本节课最后一个关键词“inherit”(传承)并让学生大声朗读。教师最后总结文章主旨“We love, we miss, wen become.”。
5.结束教学,分层布置作业。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堂任务,这不单单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散学生的思维,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反向思维。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制作带有个人鲜明特色的圣诞节小卡片,还可以让学生写一篇介绍圣诞节的英语小短文,并借助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互评。在学生互评结束后,教师将最终的评价结果收集上来,选出优秀作品,与学生一同找出优秀作品中的语法运用妙处和优美句子。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促进学生将知识与技能相统一,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在课堂任务完成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分层布置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实现知识迁移和创新。
1.Can you describe another festival which you believe is magical? You can include the activities and your feeling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festival.
2. (Optional) For more understanding of Christmas spirits, read “ A Christmas Carol ” in 2. Literature Spot (P71) and finish the exercises.
写作是本节课的必做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实现知识迁移和创新。教师点评、学生互评不但能够更好地检验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还能促进学生将知识与技能相统一,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阅读作业供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选做,通过经典小说阅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圣诞节的文化内涵,升华本节课的育人价值。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小组合作作业。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每个小组布置一个与圣诞节相关的主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作业。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链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欲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实践问题链教学法,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作者简介:贡伟浩(1985-),男,河北衡水人,北京第二中学朝阳学校,一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