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基础教育英语教师培训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024-10-18樊梦舒郭继荣
摘 要:教师培训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保障。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调研及访谈等方式了解到陕西省县域基础教育英语教师培训现状不容乐观,结合教师自我发展需求,分析当前县域英语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以及培训形式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对策。
关键词:县域英语教师;教师培训;问卷调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建设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教师培训是高质量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县域英语教师队伍质量与城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西部地区。以陕西省为例,陕西省县域英语教师队伍质量远低于城区。首先,县域英语教师学历普遍低于城区英语教师;其次,县域英语教师的英语学业水平远低于城区英语教师,以蓝田县为例,英语教师专八通过率仅为25.7%;再次,县域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与城区英语教师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全面了解基础教育阶段县域英语教师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全面推进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对于提高县域英语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县域英语教师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研究人员通过网络平台问卷星向陕西省范围内十四个区县(包括市区及周边县域)的初高中英语教师发放问卷,就英语教师个人基本情况、专业技能情况、教学教研情况、培训情况及需求等方面进行调查。此外,还展开了实地调研与访谈,相关材料有力地支撑了调研数据的分析。
对城区与县域英语教师进行比对分析可发现,陕西省县域英语教师队伍与城区相比,存在如下问题:县域英语教师队伍存在年龄结构失衡的问题,中年教师占比过大,青年教师较少;拥有高学历和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较低;教师对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术等掌握不足,教学观念与认识欠科学,教学方式亟待改进,教育理念亟需更新。因此,对县域基础教育英语教师开展全员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十分有必要。
近年来,我国各地的中小学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教师培训,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规模与质量不断提高。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县域英语师参加过各种级别的培训。其中,72.7%以上的教师参加过市级以上的培训,41%的教师参加过省级培训,26%的教师参加过国家级培训。但遗憾的是,受访教师表示,这些培训本身并不是提高自己专业能力的主要途径,主要原因是这些培训并不能够令参训教师满意。因此,对教师培训现状以及对教师培训需求的调研就十分有必要。调研发现,当前县域英语教师培训呈现如下特点。
1.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难以适应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需求。培训内容是实现教师培训目标的载体,是决定培训质量的关键。调查结果显示,以往的英语教师培训课程老化滞后,缺乏新理念、新思想,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缺乏对教师专业发展现实需要的足够关注,难以满足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双专业”的特性,即英语教师注重英语专业素养与教育专业素养的双重提升。但以往的培训课程主要围绕课程标准(60%)、教材(45%)及通识培训(40%)三方面内容设置,对英语教师亟需提高的英语专业素养如外语专项技能与教学能力未予以足够重视。同时,受访教师表示,迫切希望提高以口语交际技能与写作技能为代表的外语专项技能。这说明培训组织方缺乏对参训教师的了解,培训内容脱离教师实际需求,未能实现培训的真正目的。
2.培训形式单一,不重视教师经验,教师参与机会少。以往的教师培训形式较为单一,以大规模的集中培训为主,集中培训的主要形式之一是短期专家报告(90%)。调研中,大部分教师表示短期专家报告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意义不大。专家缺乏一线教师的授课经验,偏重理论讲解,脱离教学实践。而随着网络的发展,远程学习(64%)也是集中培训的形式之一。对于远程学习,受访教师表示,培训的网络化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但远程学习基本上是形式重于内容,收效甚微。现场观摩(78%)是较受欢迎的培训形式,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受访教师表示,在实际操作中,观摩授课多是作秀而非真实的课堂环境,所展示的教学设计和方法并不能有效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即便是真实课堂环境的现场观摩,由于跟踪时间短,无法内化所观察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设计,且所观摩学校基本集中于省内,缺少到南方发达地区观摩的机会。
3.优质培训资源有限,出国进修机会少。教师培训资源匮乏是制约县域教师培训质量的主要因素,也是开展校本培训的难点。长期以来,优质培训资源相对匮乏,绝大多数县域教师几乎未曾接触过高水平培训师资,组织或承担大面积培训重任的多是区县一级教研部门。县域教师以往所参加的培训多为校本培训与市级培训(72.7%),参与省级培训(41%)与国家级培训(26%)的机会较少,几乎没有出国进修的机会。但是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却问题频出。 首先,学校对教师的发展和在职培训缺乏整体规划,培训经费也十分短缺,而县域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这导致校本培训经常无法落到实处。此外,培训没有紧贴教师的需求和缺乏优秀培训教师也是校本培训的突出问题,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前面提到的以往培训内容大多不切实际,未能满足教师所需。相对于市级、省级培训,县域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的机会较少。但现实情况是,我国东西部地区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教师队伍质量具有明显的差异,东部地区高而西部地区低,因此与东部发达地区教师交流学习、参加国家级培训就十分必要。同时,县域教师出国进修机会少。调研发现,陕西省城区教师出国进修的人员屈指可数,而县域教师几乎没有出国进修的机会。出国进修是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培训方式。一方面,出国进修能有效促进英语教师转变专业理念、教学理念,提升个人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实现英语专业素养与教育专业素养的双重提升;另一方面,出国进修有助于教师进一步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树立国际视野,并厚植家国情怀。
调研结果显示,当前陕西省基础教育阶段县域英语教师培训效果不容乐观,培训课程存在诸多问题。课程内容针对性较弱,培训内容与教师自身需求不相符;英语教师培训的形式与手段比较单一传统,忽视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优质培训资源有限,不能够满足一线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对此,我们提出了几点改进对策,希望有助于提升县域英语教师培训的质量与效果。
二、县域英语教师培训改进对策
培训需求分析是教师培训工作的逻辑起点,关涉教师培训的效果,是有效把握教师参训目的、需求和期望的重要方式,能够为培训内容的设计提供实践指导。因此,需求分析成为设计和改进教师培训工作重要的切入点。本研究将在教师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培训课程,从培训课程内容、培训形式等方面提出改进对策,以期更好地满足县域英语教师的发展需求,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培训课程是决定培训质量的关键。本研究将按照 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原则来设计基础教育阶段县域英语教师培训课程。根据ESP原则,在开发设计课程时,需要充分考虑培训对象特征及其培训目标,明确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方式。
(一)培训目标
调查结果显示,陕西省基础教育阶段县域英语教师的年龄段分布均匀,职称状况接近正态分布,拥有高学历和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偏低,非师范类专业出身的教师比例偏高,非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比例偏高,而非英语专业学科背景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县域英语教师的英语学业水平普遍偏低,大多数县域英语教师持有的是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等公共英语考试证书。语言技能自我认知情况方面,县域英语教师普遍对自身口语技能信心不足,这也在关于教师能否用全英文授课的调查中得到了印证,县域英语教师能以全英文授课的占比极低(1.6%),这说明县域英语教师的英语专业素养有待提升。而教育专业素养也有待提升。调查结果显示,30%的教师表示系统学习过普通语言学、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法方面的专业知识,17.4%的教师系统学习过教育研究方法,11.9%的教师系统学习过教育技术方面的知识。
县域英语教师参加培训的自主意愿是十分强烈的。其参加培训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为了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技能(80.6%);其次是为了进行教育改革(44.8%)以及增强竞争力以求发展(37.9%);再次是为了职称晋升(20.6%)。因此,大多数教师希望通过培训切实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并未将培训看作一种负担。考虑到参培教师的切身需要,可以将培训目标明确为促进教师英语专业素养与教育专业素养的提升,满足教师自我发展需求。
(二)培训内容
通过调查了解到,教师对于培训内容的需求集中在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方面,分别有76.6%、49%、39.3%的教师在培训内容方面选择了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国内外最新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研究方法。部分教师表示有提高科研能力的需求,但并未将其放到相对重要的位置。这说明,一方面,基础教育阶段的县域英语教师普遍认为教学是教师的主要工作,因此想要提高与教学相关的能力;另一方面,县域英语教师还未认识到科研对教学的反哺作用。除却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外,教师对提高自身语言运用能力也有强烈的愿望,迫切希望提高口语交际技能与写作技能。同时,由于当下陕西省县域英语教师中非师范专业出身的教师比例很高,以英语课堂教学技术、英语语言学与教育心理学为代表的学科专业知识也是教师想要学习的内容。根据参培教师的切身需求,培训内容应包含教学理论与方法、语言技能、科研能力以及学科专业知识。这其中, 教学理论与方法、语言技能是基础教育阶段县域英语教师培训的重点内容。
(三)培训形式
调查发现,受访教师普遍认为最能提高教学能力的活动依次为“观摩优秀教师课堂教学”(78.2%)和“带专家点评的视频案例”(52.7%)以及“个人反思和经验积累”。在对培训形式的调查中,最受教师欢迎的培训形式为“观摩教学(听课、评课、议课)” 与“名师引领”,相对应的,教师最希望担任培训教师的人员为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82.6%)或是名师、特级教师(68.7%)。为使教师培训摆脱以往单纯的讲授形式,引入多种灵活的互动形式,让参培教师更多地参与,充分尊重参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参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本研究认为教师培训应采用任务驱动式培训形式。任务驱动式教师培训是指教师培训的设计和实施以真实的任务为明线,以培养教师的知识与技能为暗线,使教师在自主探索和协同互助中完成任务,并在此过程中整合所学知识和原有经验,通过任务的驱动达成具体学习目标,包括发布任务、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学习、评价提升等环节。培训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学习社区围绕授课内容设置讨论题目,并将讨论内容纳入评价考核,以鼓励参培教师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与讨论交流;实践操作方面,结合教学技能实训环节,并通过汇报课的方式对参培教师进行考核。任务驱动式的培训形式,既能有效提升教师的参培积极性,又能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三、结语
县域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县域基础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县域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加强县域教师培训有助于县域教育发展。因此县域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和接受培训,而教育主管部门和培训机构必须深入了解和掌握一线教师的真实情况和需求,改进教师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基础教育阶段县域英语教师的英语专业素养与教育专业素养。本次调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县域英语教师培训的现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由于调研地域范围的局限性,以及缺少对培训需求的动态分析,可能导致提出的改进对策缺乏普适性。
作者简介:樊梦舒(1995-),女,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郭继荣(1967-),男,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陕西省县域基础教育外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课题编号:SGH21Y040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