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创设优化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践
2024-10-18沈燕飞
摘 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生对词汇的掌握是形成有效英语沟通能力的基础。本文针对词汇教学乏味单一、无法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现状,基于教学实践,通过创设直观化情境、实践化情境和生活化情境,旨在将词汇学习融入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词汇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情境创设;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元素,是构成语句和段落的基石,是理解使用语言的基础。初中阶段是学生词汇积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词汇基础将对学生后续英语学习产生深远影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词汇指语言中所有单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词汇中的任何词语都是通过一定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与其他词语建立联系的,并在语境中传递信息。词汇学习不只是记忆单词的音、形、义,还包括了解一定的构词法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语篇中通过听、说、读、看、写等活动,理解和表达与各种主题相关的信息和观点。初中英语词汇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石,对学生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词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一)忽视教学的灵活性,缺乏直观化情境
在词汇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直接照单词表讲解每个单词的用法,以讲解代替运用,有些则采用“领读-背诵-听写”的词汇教学模式。单一的词汇教学模式 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体验,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学生难以在词汇和实物及现象之间建立起联系,难以直接用英语思维去理解英语词汇。
(二)忽视学生的能动性,缺失实践化情境
词汇教学片面强调机械记忆和操练,一些教师把背诵词汇作为早读任务,课后用各种词汇练习来检测学生的词汇巩固情况。这种单纯的记忆方式虽然在短时间内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词汇,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单纯的记忆无法促使学生对词汇有深入理解,从而限制了学生在语言表达时的灵活性。死记硬背容易导致词汇的快速遗忘,这种短期记忆往往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忽视主题情境的意义性,缺少针对性情境
一些教师创设的情境偏离主题意义,导致学生无法在主题意义探究中整合理解词汇的形式、功能和意义,难以基于主题准确、得体地运用词汇知识,更无法在新情境中有效迁移运用词汇知识。
基于此,笔者尝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创设情境,以提高词汇教学实效。
二、基于情境创设优化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
(一) 创设直观化情境,促进词汇学习和理解
在直观化情境中,教师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使学生获得多种感官体验,让学生有效投入到词汇学习中。这样不仅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性,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1.实物直观情境。实物直观情境的导入,主要是将真实的物品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使得词汇的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相结合,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能够更好地理解词汇,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与词汇之间的情感连接。
案例1:在教学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时,教师可以带来banana、milk、blender、knife等,用以制作香蕉奶昔。通过直观的实物演示,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目标词汇,呈现新单词和短语,如peel the banana、cut the banana into pieces、pour the milk into the blender、turn on the blender等。教师演示之后,让学生亲手制作奶昔,边操作边用英语讲解步骤。通过视觉、触觉、味觉感知,学生将词汇与实际动作相联系,能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目标词汇。
2.模象直观情境。模象直观情境通过展示图片、图表、幻灯片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概念,让学生深入理解词汇的具体含义。在语言教学中,模象直观情境可以用来呈现单词的意义、语法结构、运用场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言知识。
案例2: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的主题是学校郊游,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对这个话题颇感兴趣。教师可事先搜集学生参加郊游的照片,在上课时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呈现出来,激发他们谈论照片内容的欲望。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词汇障碍,教师顺势引出climb a mountain、visit a museum、ride a horse、milk a cow、 feed chickens、 take some photos、 buy some gifts等动词词块以及expensive、 excellent 、exciting等描述性形容词。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直观的图片被调动起来,主动投入词汇学习中,提高了词汇学习的有效性。通过视觉感知,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动词和描述性形容词,能将这些词汇运用到实际描述中。
3.声音直观情境。声音直观情境通过调动学生的听觉感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更专注于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案例3:在教学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时,教师把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插入幻灯片中。在和学生谈论“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时,教师可以通过声音和图片来目标词汇 take the bus、 take the car、take the subway、ride a bike等。通过图片和声音,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使学生对所学词汇印象深刻。在课堂上播放相关声音,让学生获得感性体验,体现了词汇教学的直观性、情境性和趣味性。
4.体态语直观情境。体态语作为非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信息和情感,可以为词汇学习提供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语境支撑。通过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等来表现词汇的含义,传递思想和个人情感,相较于传统的讲解和板书,这种动态的教学方式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4:在教学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1 “What's the matter?”时,教师根据新授的目标词汇,创设体态语情境。具体操作如下:教师让一学生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将所提供词汇表达出来,其余学生运用“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Do you have a headache? Do you have a sore throat?”等句型询问,表演的学生用“I'm not feeling well, I have a ...”来回答。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体态语传达信息,在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英语的魅力,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较好地巩固了所学目标词汇。
(二)创设实践化情境,促进词汇内化和应用
教师围绕主题创设整合、联结的实践化情境,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图表等梳理词汇,将碎片化的词汇关联起来。同时,教师遵循语言互动性原则,创设交流、分享的实践化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化情境中运用新词汇,将其纳入自己的语言和认知体系中,巩固并内化结构化新知。
1.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避免与主题无关。教师应充分研读语篇,结合单元主题分析语篇主题意义,进而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讨论、分析、推理问题时,通过不断尝试修正,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同时教师要增强诊断性评价意识,观察学生积累的主题词汇及其运用情况,及时反馈并合理调整教学目标。
案例5:在教学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 Unit7 SectionA 中的“ Qomolangma—the Most Dangerous Mountain in the World?”时,在学生细读文本之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Qomolangma? Why is it dangerous to climb Qomolangma? Why do so many climbers risk their lives? What does the spirit of the climbers tell us?”。 学生借助文本中的主题词汇rise the highest、the most famous、thick clouds、cover the top、freezing weather conditions、take in air、challenge themselves、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ies、 never give up、achieve dreams等展开小组讨论,激活与该主题相关的词汇储备。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对目标词汇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教师运用问题情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互动体验,这有助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习得关键词汇。
2.创设游戏情境。初中学生处于成长关键期,有较强的好奇心。面对众多词汇,教师一味地说教会增加学生的厌烦心理。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游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并掌握词汇。
案例7:在教学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 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时,正值“双十一”购物节。教师事先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服装图片,并贴上价格标签。游戏开始,让学生自由选购商品加入“购物车”,完成之后让学生向全班分享 “购物车”里的商品及价格。学生运用 “I choose a red sweater, it is thirty yuan. A pair of green socks is five yuan.”等句型来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有效巩固了本单元有关服装和数字的目标词汇。
3.创设语义网情境。新课标指出,词汇学习更重要的是在语篇中理解和表达与各种主题相关的信息和观点。教师要围绕主题创设与主题相关的词汇语义网情境,实现词汇知识的学习和内化。
案例8:在教学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一册 Unit 4 Section A 中的“From shy girl to pop star”时,教师研读语篇后发现文本围绕“主人公从害羞到成名的背景,成名对她生活的影响,她对年轻人的建议”展开。教师基于语篇主题和核心词汇梳理设计如下词汇语义网:
学生细读语篇,根据主题词块,梳理、整合文本细节信息,感知核心词汇的形式和功能,凭借上下文语境推断关键词汇的意思,进而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初步填写画线部分所缺词汇,在全班交流和师生问答中进一步完善表格,构建较为全面的主题词汇语义网。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促进词汇迁移运用
创设生活化情境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迁移运用目标词汇,得体准确地表达观点。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便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和任务情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词汇解决问题,合理表达观点,从而体会所学词汇的实用性,增强学习效能感,全面、准确地掌握词汇用法。
1.创设表达性生活化情境。教师基于单元主题意义和单元核心词汇,依托现实生活背景创设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在表达中迁移运用目标词汇。开放性话题为学生创设了表达的空间,也为学生运用语言搭建了平台。
案例9: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一册 Unit 13 “We'r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的主题是污染及环境保护,教师可基于主题语境创设以下生活化情境:杭州亚运会即将举办,学校组织 “我为杭州蓝天作贡献” 的主题活动。请以 “Build a Green City”为题,完成一篇作文。教师可引导学生迁移使用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同时鼓励学生拓展与主题相关的词汇,使学生可以有效迁移创新。
2.创设体验式生活化情境。体验式生活化情境中,学生亲身参与解决问题,感受和体验到知识的实际运用场景,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相较于传统的抽象概念讲解,体验式情境教学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效果。
案例10: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 Unit 8 “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的主题是问路和指路,基于这个主题,教师可创设如下情境:下周日你打算在家举办birthday party,邀请同学参加,但同学们不知道怎么找到你家。鉴于此,请你draw a map of your neighborhood, 借助地图给同学们指路。在画小区地图和指路的过程中,学生迁移运用“go straight along...”“turn right/left at the ...crossing”“walk past .... across from”等单元核心词汇。学生自行创作,在真实的情境中实践所学,从而加深对目标词汇的记忆。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真实地体验英语的魅力和实用性。
3.创设扮演式生活化情境。教师创设扮演式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使用核心词汇进行交流,身临其境地迁移运用词汇。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目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更加深刻、扎实,同时学生的表现力和理解力得到增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表演和鉴赏的机会,在观赏别组表演时,猜测、推理、验证别组运用的词汇,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案例11:在教学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 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时,教师创设周末一家人去餐馆就餐的情境。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表演在餐馆点餐的场景。一人扮演waiter/waitress,课前让其写好一份menu,另外三人扮演customers。在学生演绎角色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本单元核心词汇的迁移运用情况。
4.创设调查式生活化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学生被置于一个具体的场景中。学生在实际操作、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来建构知识。
案例12: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 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的教学中,为了巩固并迁移运用“以不同交通方式到达某地”的主题词汇,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调查不同对象出行的交通方式并生成report。调查对象包括班级同学、老师、朋友的家庭成员等。在调查以及生成report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地迁移运用了take the car to school、 go to school by car、go to school in my father's car、ride the bike to school、go to school by bike、go to school on the bike等本单元核心词汇。
三、结语
基于情境创设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为初中英语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知识,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不同的学生对特定情境的理解和熟悉程度不同,有些学生会感到陌生,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需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确保情境对于所有学生来说都是有意义且易于理解的。情境创设需要有机结合课程内容,而不能只为了创设情境而生硬地联系。教师应创设与课程主题相关的情境,确保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词汇,而不是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唐丽芳.基于语境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实践探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4):68-70.
[3]张灵桢.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记忆和运用词汇的能力[J].学园,2022(8):40-42.
[4]江婷.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初探[J].校园英语,2021(30):139-140.
[5]张玉福.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探究[J].中学生英语,2021(18):4.
作者简介:沈燕飞,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第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