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这对姐妹花 用艺术对话世界
2024-10-18大疋吗扎
一对玲珑剔透的双胞胎姐妹花,带着共同的梦想一起从苏州到美国求学,再从美国回到苏州,十年间,她们从设计“小白”变成两个在艺术领域中闪闪发光的追梦人。她们是谁?她们有什么故事值得我们发现?今天,《现代苏州》杂志记者走进位于姑苏区的纳迦艺术工作室,和这对姐妹花聊聊艺术,聊聊当代苏州青年的理想。
小试牛刀,小有成就
进门顺着阶梯走上二楼,推开一扇玻璃门,一股清新自然的香气掺杂着各类材料独有的气味迎面而来。环顾四周,工作室里摆放着许多艺术装置,《云端之上》(Above The Cloud)系列临窗而立,《分离与融合》(Substract And Divide)彩色水球漂浮在玻璃杯里,在阳光下,数不清有多少个彩色玻璃杯折射着光彩……还有几个未完成的作品倚靠在工作台旁。我们到访时,纳迦艺术的主理人包娜娜正在为即将落地天津的大型项目做整体空间设计方案。
纳迦艺术工作室(以下简称“纳迦艺术”)成立于2020年,那时姐姐包娜娜刚从旧金山回国定居,妹妹仍留在美国继续深造。两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在某天闲聊时,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创立一家缩近苏州艺术和世界距离的工作室,将苏州本土文化用更容易被世界理解的方式传播,以展现苏州文化的双面性:传统性和世界性。充分分析了国内文化创意行业发展的现状后,结合她们所拥有的文化艺术方面的国际资源优势,她们决定在苏州成立纳迦艺术。
据包娜娜介绍,纳迦艺术在创立与发展初期阶段受到了多位业内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支持。她告诉记者:“作为创业青年我们是幸运的,因为纳迦艺术的成立在一开始就被寄予了厚望,也得到了许多预想之外的扶持。”她们先后在Nick Cave( 美国雕塑艺术家)、Kathleen (旧金山艺术大学室内建筑与设计系主任)、Jesse Mangerson (美国艺术社区与绘画研讨活动发起人)、Tetsuya Sato(著名日本建筑设计师)等大师的帮助下,完成了发展方式、发展途径以及未来定位的初创准备。
姐妹俩对纳迦艺术的构想是将纳迦艺术打造成一个具有跨领域、多方面发展的艺术工作室。“当代艺术+N”的核心理念即“探索当代艺术的多形式呈现的可能性”是工作室的发展模式。包娜娜解释道:“从横向理解N,纳迦艺术提供多业态产品,例如举办个展、城市更新EPC项目、室内设计等。纵向来看,纳迦艺术作为内容策划方服务于高校、企业、艺术家和大型艺术项目组等,内容策划包含设计、策划和执行落地主题性项目。”这样整合型、多方面发展的艺术工作室才能进入市场后真正地适应市场,迎接各种挑战并拉近艺术与人的距离。
基于以上模式,纳迦艺术完成了许多类型的合作。姐妹俩经手的项目从室内设计延伸至公共空间设计,身份从艺术品创作者到展陈设计者,无论是整体空间的设计能力或是空间内容的运用,纳迦艺术展现出的一份履历表是由多变的“线条”和“色彩”组成的。
成立四年来,纳迦艺术为天津大型城市更新项目提供公共空间及室内艺术设计的策划方案,为无锡湖滨喜马拉雅酒店进行了室内艺术升级。2021年她们与苏州刺绣研究所合作,在这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技艺”项目唯一的责任保护单位举办了“纳迦艺术&苏州刺绣研究所纤维主题当代艺术展”。在此之前,纳迦艺术成为苏州国际设计周深度合作机构,以展览策划者和艺术家的双重身份设计、策划并执行在沧浪亭举办的《无语看波澜 新园林故事》当代艺术展。该展览获得了包括CCTV外语频道在内的几十家主流媒体的报道,同时也开启了苏州古典园林当代展的热潮。她们还为宝坻垃圾发电厂教育展厅制作了大型悬挂式纤维艺术装置,设计了城市伴手礼文创系列,实现“艺术经济”创收。
据悉,目前纳迦艺术已经发展了一批国内外的合作伙伴,并获得了来自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和亚洲协会纽约总部的合作意向。在短短4年里,她们小试牛刀,小有成就。
讲苏州之美,与世界对话
包娜娜告诉记者,纳迦艺术取“娜”和“佳”的同音,这个名字在中国佛学中寓意着“包含世间一切美好的声音”。这个名字不仅代表了她们,更代表着她们的美好愿望,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她们在美国留学期间就在为之努力。
温软的江南文化土壤能滋养出丰盈的灵魂以及文化的自信。2014年,姐妹俩从苏州中学毕业后,漂洋过海一起去到美国旧金山艺术大学开始本科学习,毕业后妹妹包佳佳选择去到芝加哥艺术学院继续深造,而姐姐包娜娜则回到苏州,成为了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第一届文化与创意产业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回顾多年海外留学的经历,她们感慨家乡文化带给她们的给养和影响远比预想的更多。故乡馈赠的文化素养和无限灵感,让她们在西方艺术高校找到了立足的根本。在校期间,她们被国外同学笑称“苏州最佳代言人。”原因是无论大大小小的创作,她们的作品的灵感和概念大多源于苏州传统文化元素,说得多了,同学们愈发了解苏州这座城市,也越发对这座千年古城的美丽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在老师和同学眼里,她们的作品有自成一派的自然和独特,因为作品背后蕴藏的文化是从骨血里生长出来的。也正因为讲述“苏州故事”,在留学期间她们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观众的好评和认可,影像作品《乒乓》《114,我和乔治亚》《云端之上》《分离与融合》《平面 立体》先后在芝加哥艺术学院艺术画廊以及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展出。作品收获的评价和深度探讨让她们在彷徨的学习生涯里找寻到了坚定的奋斗目标——立江南之本,扬艺术之美,讲苏州之美,与世界对话。
回国后姐妹俩牢记导师尼克·凯夫曾对她们说的一句评价:“你们做的事情不仅仅是发扬苏州文化,更是在西方艺术中为苏州传统艺术建构新形象。”对此,这对姐妹花说:“我们俩有一个共同的理想,虽然我们专业不同,但艺术是相通的,我们融合彼此在不同领域中的所学、所想,结合西方设计逻辑,表现东方传统文化的精粹。通过抓住中西文化中的冲突点,用被国际视野所能理解的‘语言’来传递中国文化中鲜被西方真正理解的特质。”这也正是纳迦艺术创立的初衷。
推动艺术发展,当仁不让
近日,在2024年度“中国·苏州”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本地青年赛中,纳迦艺术在一众科技型创业佼佼者中脱颖而出,作为唯一的文化机构,一路冲进决赛,荣获三等奖。事实上,自2022年后纳迦艺术刻意放慢了前进的脚步,姐妹俩花了很多时间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才是有价值且值得做的项目?为此她们投入了许多精力做走访及调研工作。2年后,她们带着答案——“ 1M2 KIOSK”(“1平米”艺术空间)出现在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上,回归大众视野。
据了解,“ 1M2 KIOSK”项目本质是在老巷或口袋公园建立流动的展示空间。在姐妹俩的预设中, “1M2 KIOSK”不仅可以成为青年艺术家们交流、展示平台,还能作为艺术项目孵化平台,为青年艺术家提供“WE WORK”共创空间。包娜娜解释说:“这个项目是基于我们对苏州这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之都的认知。我们希望把艺术文化的需求、发展和展示放在一个更灵动的空间内发生,拉近人与艺术的距离,打破文化艺术行业原有的供需模式,将文化项目的实施、落地变得更灵活、高效且具有联动性。”
在苏州构建“青年发展型城市”之际,纳迦艺术的姐妹俩火力全开。她们立志将“1M2 KIOSK”打造成一个以苏州为圆心的世界性文化艺术项目。她们正在号召来自全球各地的艺术爱好青年加入其中,联动线上和线下平台,灵活利用城市脉络,增强城市活力与特性,展现文化“硬”实力并实现经济创收。目前,她们正在和苏州各个街道办事处建立沟通和合作,在不久之后,她们致力构建的“ 1M2 KIOSK”将首次亮相于苏州的特色街道。
青年应该勇敢,勇敢就是属于这个群体的智慧和对话世界的能力。姐妹俩说:“苏州滋养长大的年轻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集结苏州青年力量来推动苏州乃至全国的公共文化与艺术发展,当仁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