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场景”的吴门集锦
2024-10-18陶瑾
惠民实用的小广场、温馨美好的日照中心、宽阔舒适的锻炼场地、赏心悦目的共享花园、儿童友好的游乐空间……处处洋溢着居民们的笑脸。社区里一个个新建的配套设施,一幕幕“家门口”的幸福场景,都在解锁着吴门桥街道的“民生温度”和“幸福刻度”。
海棠红·幸福里建设,是今年吴门桥街道深入推进的“重头戏”。打造幸福场景,办好幸福小事,强化基层组织,优化服务资源,别看那微微一“改”,却承载着居民们大大的期盼。
完善功能,从“居民小家”步入“社区大家”
每天清晨,住在南环新村的陈阿姨从家出发,穿过新南环健康广场,步行十来分钟,来到附近的农贸市场买菜,再去南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药,结束后再回到广场,和邻居们聊聊天,在健身器材上活络一下筋骨,或是享受一下惠民理发。
吴门桥街道南环第一社区下辖南环新村和汇邻公馆。南环新村占地面积不大,而密度很大,整个南环新村有一个新南环健康广场,也称惠美南环广场。社区就坐落在广场东北角,社区所有功能性服务和活动空间的打造,基本围绕这个广场而展开。
“在打造了‘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基础上,社区开始思考便民生活、智慧服务的实现。于是,社区围绕居民每天必经的惠美南环广场‘做文章’。今年对广场东侧做了规划,打造诸多幸福场景。利用广场上闲置的亭子,增设eDWZkWqHYtsHz28gUFp3vw==了便民服务设施,比如设置24小时图书借阅柜、24小时医保自助机、惠民小铺和共享亭。社区挖掘居民志愿者,在惠民小铺提供理发、磨刀、量血压、配钥匙、水电等服务。而共享亭里,白天可免费借用轮椅、拐杖、五金工具等。到了晚上,为了方便居民24小时借用,街道组织人事局帮助链接资源,即将为社区提供一台自助共享柜,今后可以扫码借用轮椅、折叠梯、儿童运动器材等。”南环第一社区党委书记李春霞介绍。
来到广场西侧的休闲健身区域,居民们有的在锻炼,有的跟着体育指导员学习太极和八段锦。最近,社区五组团居民提出健身器材可否往东侧延伸,于是社区在五组团内也造了健身场地。四组团居民则提出,希望居民楼下的共享花园得到修缮。社区立马对长廊顶部进行重新铺设,加了长椅,并对周边草地进行复绿,重新做了花卉布置。
南一社区属于动迁安置社区,回迁后原有的邻里关系被打破,加上新住户和租户的进入,邻里关系愈发“陌生”。手工编织队的出现是一个好的契机,用兴趣将居民的心凝聚在一起。谈笑间,一件件用彩绳编织的中国结、荷花、小鱼等栩栩如生的手工艺品出炉,邻里关系也在一次次活动中升温。
来到焕然一新的南一社区,其中的氛围和便民服务细节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李春霞指了指工作站的墙面,说道:“这是社区宣传阵地,实时更新内容。墙上张贴了常用软件App使用方法,方便老年居民一目了然地进行学习操作。另外还展示着‘一老一小’的服务、活动、兴趣小组等。原先居民走进社区,光秃秃的墙面给人的感觉是冷冰冰的,没有归属感,经过一番美化后,居民办事的心情也好了,细小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老新村治理有妙招,“美美与共”的和谐生活
在湄长社区的星火睦邻坊,老人食堂、儿童活动室、图书角、星火邻里议事间、红色业委会民情站、老兵活动室、便民休憩厅等幸福场景一应俱全,老年人对于休闲娱乐、膳食供应、心理疏导等需求在这里都能得到满足。
湄长社区是典型的老新村社区,社区所在地,位于吴门桥街道最东面,与吴中区接壤。由于辖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社区在基层治理上下的功夫很大。“今年社区围绕海棠红·幸福里建设,重点打造湄长新村南小区。小区的活动和功能阵地目前集中于日间照料中心,即星火睦邻坊。很多老年居民大清早就拎着杯子来到星火睦邻坊,吃饭、喝茶、聊天、下棋、参加活动,经常会呆上一整天。周边小区的居民,也喜欢结伴而来消磨时间。如今,社区的葫芦丝队、拉丁舞队、二胡队、拳操队等兴趣小组也把排练活动阵地往这儿移。”湄长社区党委书记李萍说。
微小的细节处处透着暖意。星火睦邻坊内,设有便民共享柜,提供手电筒、雨伞、健康诊疗设备、梯子等,方便居民登记使用。一些年纪大的老人上楼比较吃力,于是这里还加装了扶手。在湄长新村南小区的传达室边上,最近新挂了一块晴雨小站牌,每天有专人手动更新当日的天气情况,方便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查天气的老年居民。在李萍看来,社区不能用一贯的思维去打造幸福场景,而要根据居民所需去打造真正适合的场景和服务。
勤走勤访听民声,用心用力办实事。李萍分享起治理心得:“居民的幸福生活,依托社区、业委会、物业多方协作跑出‘幸福加速度’。十多年来社区‘摸着石头过河’,从刚开始无物业管理、环境脏乱差,到现在5个小区成立业委会,并引进物业。湄长新村北小区新建的小游园是多方合力推动的一个项目。湄长新村北小区27幢和30幢之间原是一片荒地,经过提议、讨论,决定将荒地改为小游园。在项目推进中,由社区、业委会、物业三方代表组成的红色管家队伍全过程征集改造意见、监督项目实施。如今,小游园成了居民议事、休闲、娱乐的多功能空间。”
从湄长社区出来,来到福星社区。跟着福星社区党委书记钱怡,参观了怡乐居会客厅、日间照料中心、福星园议事廊、星聚荟海棠便民集市、初心港民情收集站等幸福场景。福星社区共有6个小区,包含老新村、商品房、动迁安置小区和别墅区。福星一村小区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是典型的老新村小区。怡乐居会客厅在福星一村内,原是居民活动室,今年升级后,成为居民打乒乓、看报、阅读、书画的阵地,也是街道推出的“海棠红·幸福里”首批幸福场景之一。
福星一村现有党员124人,社区将福星一村小区划区分片,建立4个实体党支部和12个楼栋党小组,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业主党员”组织体系。同时成立华庭物业福星一村项目党支部、福星一村业委会党小组,每月开展协商议事,推动物业解决休闲座椅增设、树木修剪、车库漏水处置、路面修补、亭子翻新等问题。而福星社区其他几个小区的幸福场景建设,也在陆续推进中。
后记:吴门“幸福里”持续上新
让便利“入圈”,方能幸福“出圈”。街道力争在3年时间实现辖区174个小区“海棠红·幸福里”建设的全域覆盖,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居民幸福生活共同体和基层治理新格局。
最近,吴门桥街道“家门口”的幸福场景加速上新。解放社区作为典型的老新村社区,场地资源有限,社区依托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将小区一块空地升级成了巴里园。友联一村42幢西北侧绿地,杂草丛生,且有居民毁绿种菜。这处绿地正巧在花爷爷家旁边,花爷爷是小区种花达人,社区在和他商量花园改造计划后,“花爷爷的共享花园”项目应运而生。小区“蝶变新生”,幸福“原地升级”,如此美好的场景,正在辖区成为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