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这是苏州的记忆
2024-10-18
又听寒山寺的钟声,又见古镇的安宁,又登上狮子林的假山,又乘上帆船在金鸡湖飘摇。城市的记忆不该被遗忘,应让当代人试图用另一种方式去留存、去叙述。苏州园林,若由着性子走,大可一览景致,亭外翠绿亭内闲风,也是一等一的快哉。倘若有一点传统文化的准备,掌握历史典故,了解造园时期的画风书风,这样就可以具体地步入园林。记得当年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树下,风在林梢鸟儿在叫,梦里花落知多少。天凉好个秋,美好的九月,让想念的人都有相逢,让迷茫的人都有归处。(编辑:陶瑾)
《红尘有梦苏州来》
[新加坡]蓉子/著
古吴轩出版社,2024年5月,36.00元
本书收录了30篇文章,均为作者在新加坡和苏州两地的生活与工作印记,在地的书写映射出作者眼前与心里的苏州和新加坡。通过此书,读者可以从不同侧面认识苏州与新加坡,不论是生活、旅游、文化,还是经商、工作、环境。值此苏州工业园区30周年之际,推出这本两地社会观察与记录的小书,是重走,亦是新知;是审视,亦是宣传;是柔情绵绵,亦是深情款款。
【选读】
中新合作30周年,苏州启动一系列庆祝节目,江南十分景,苏州带了八分来,雅韵满狮城。第一场美食盛宴,在新加坡大酒店吃苏州菜,对我这个苏州老居民来说,只有捏把冷汗。食材难运送,大师难入厨,不容易啊!饮食可以不入味,文化却能留记忆,若来个盖碗喝新茶,瓷盅温老酒,岂不挺江南?话梅几颗,姜丝一碟,黄酒添香,南洋几曾见?新鲜感印心头,下次回苏州去试试。幸有两场表演助兴,牡丹天鹅,艺术到家,秀色更可餐。特别喜欢开幕式上的展览,苏绣、丝绸、玉雕……创新思维,苏州不吃老本,尽管其艺术水平已经高到“没朋友”,仍然别出心裁,不固守老祖宗的非凡成就,超新颖,赶时尚,引领时代……
小辰光——沈鹰摄影作品集
(1976—1986)
沈鹰/著
古吴轩出版社,2021年6月,88.00元
本书是苏州著名摄影师沈鹰的摄影作品集,收录了其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苏州市沧浪区少年宫任摄影教师时拍摄的作品,记录了当时少年宫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瞬间。这些老照片有着独特的时代烙印,真实反映了当时少年儿童的精神面貌及兴趣爱好。四十年之后的今天,照片中的主人公都已长大成人,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专长,有的成了大学老师,有的是科技人员……本书是很多人童年的一次珍贵记录,也承载着一代人的幸福和快乐回忆,更是苏州一段历史的影像记录,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和珍藏价值。
【作者心声】
沈鹰老师拍摄的老照片中,许多天真可爱的小朋友如今都成为各行各业的人才与社会的栋梁。令沈鹰感到欣喜地是,通过整理老照片、出版影集与办摄影展,他相继寻找到几十位图片中的“小朋友”,听当年少年宫的“小朋友”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令沈鹰老师感到非常开心。他以自己“小辰光”的两大爱好——绘画和集邮切入,讲述《小辰光》这本书的内容,“希望大家翻开《小辰光》,就能够听到童年时代的‘书声’‘笑声’和‘歌声’。”
《诗画狮子林》
杨旭辉 张婕/编
古吴轩出版社,2024年7月,98.00元
本书包括上编诗画狮林历史(狮子林的创立与诗文书画题写的盛况,诗画盛宴后的衰落及重建、重兴,乾隆帝垂青苏州狮子林,二十世纪以来的传承与保护)和下编诗画狮林园景(山水之境,建筑之美,禅意文化和儒家文化)两部分,既厘清了狮子林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文化属性和艺术特征,也不缺乏与其他园林的横向对比,揭示了狮子林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特色。
【作者感言】
苏州古典园林绝不仅仅是一座花园,现在人们习惯于把中国的园林翻译成“garden”,这样理解中国古典园林,无疑是简单粗暴的,是把苏州园林理解成一个经过精心构图、营造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在笔者的理解中,始终认为园林的物理空间中,更有一个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的文化精神空间,园林是园主人精心构结的精神家园和心灵绿洲。诗文书画的创作、歌咏,是这一精神活动的艺术表现形态和物质外化。狮子林风雨走过六百多年,一次次的文人雅集,无数篇诗文题咏,大量的书画丹青,无不为之增色。苏州各大园林中的风雅聚会,无论次数、规模、规格、作品数量,还是影响力,都几乎难出狮子林雅集之右。至今依然存世的狮子林诗文书画作品,尤为完整而丰富。透过这些艺术作品,我们不仅可以追溯园林的历史,遥想狮子林每一次艺术风雅中“胜友如云”“高朋满座”的盛况,更可借此来探究一代代园主及其友朋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深邃的哲理思辨和人生思考。
《云步》
葛芳/著
中国言实出版社,2022年5月,
62.00元
云间漫步,为文化塑形
此书包括《山月照》《垂钓声音》《归去来》等五卷。以苏州的人文历史为框架,古镇水乡的脉络为肌理,太湖古村落为原型,山水田园风光为依托,融入非遗元素的特色,在宣传苏州的传统文化和江南水乡格局的同时,也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升认知,提高审美意趣。小说以同玄镇为背景,讲述了萧岚、司文育、林平山等人对评弹、昆剧、古琴等江南吴地文化的传承、执着、保护,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追求,以及家庭生活中的日常琐事,恰到好处地表现人们的生活理念和道德信仰。本部作品文笔细腻,情感真挚,将人们的迷失与出走,觉醒与归来,自我的再造与实现徐徐勾勒出来。
【选读】
阳光普照,冰雪消融。稻桩露出来,参差不齐,镰刀收割过的痕迹依然可见。凹陷处,仍有薄冰,清水流淌。麦苗湿漉漉、乱糟糟,从雪被中冒出头来,如顽皮的孩子疯玩疾步跑回到家时的状态。树林间的风柔和吹,林平山深吸一口,仿佛已闻到春天的气息。麻雀最噪,吵个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