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的水道

2024-10-18丁丁

现代苏州 2024年17期

在北方,脸若是养护不到位,半天下来,手摸就是灰沙沙的,外灰内干。在苏州就大不同了。一整天下来都皮肤水润,也没那么多灰。不只是脸。苏州人的一天都“水露露”的,从外表到肠胃。当然,过了头也是可能的,向着“潮搭搭”“淌淌渧”的走势发展。江南的潮湿就像一剂催化剂,佐料其他气候到了极致,不是开玩笑的。

苏州人有一个词“心潮”,与“心潮澎湃”里不平静的心情、思绪完全不搭界,说的是“心”,指的却是“胃”,肠胃里过于水,没有油,极容易饿的意思。解决方法就是补油水,来一份上好五花肉做的红烧肉,诸如此类。

过去那些老头,凌晨一睁眼就烧水泡茶,屏到清晨,早饭里的主食便是水泡饭。这样的老头现在还是有的。至于澡堂子里水包皮的事儿就不说了,也没见什么还留下的澡堂子。

说起来,那时很多菜场都有埠头直通河浜,到晚了,船上的货来不及卸,或者看着哪边人多,干脆靠岸直接叫卖的情形很常见。船上找一块搭板,架在船头与驳岸之间,就可以做生意。我有时觉得走木板要保持平衡也是绝活。

我们这一代人也没见过“姑苏城外寒山寺”这样的夜行航船。但从前苏州人家里,水八仙吃得挺多。连带还有“三白”、大闸蟹、塘鳢鱼、昂刺鱼、鲞鱼等水生动物。

苏州古城的形状挺方正。卧龙街笔直一条穿城而过。不过咱们古城还是小,四边横跨的长度距离和沿途万千气象那种,都差了那么点儿意思。但既然是2500多年历史的中国古城,那自然得有点儿东西。首推当是独一无二的城内水道。

像现在的小孩不知道电话为什么要“挂”,很多人没经历过苏州标志性的小桥流水人家式生活,更没有多少与之相关的记忆。或许,只在谢友苏先生的《平江岁月图》里,看到过水岸人家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欢乐有窘迫的动人生活场景。我们离水道生活很远。我们有很多疑问。

然而在水陆双棋盘格局中,水路盘对苏州古城太重要了,它是孕育古城文化的滋养之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水滋养生命、洗涤万物。水巷人家每天睁眼就看着水道,与水打交道,从水中获取人生的灵感与智慧,性格也似水而不争,水孕育了苏州文化中的兼容并包与豁达大度。回首来时路,不断地温故而知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创新出更多崭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