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以学习者为中心”理念下课堂活动构建路径

2024-10-17胡丹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4年10期

摘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关注学习者主体地位和培养学习者关键能力的一种教学认识论,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活动式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是该理念的现实诉求。在此基础上,转变传统课堂形态和教学方式,构建适宜的学习活动是活动教学的关键。课堂活动构建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活动内容要指向明确、难易适中;二是活动组织要明确边界、收放自如;三是活动形式要契合文本,立足课型,从而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关键词:双减;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以学定教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主张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的创设等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重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学习者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来。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是传授知识,而是重视学习者学习过程的体验,促使学习者得到发展。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强调素养立意的语文教学,提出“要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1]。根据新课标的理念,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方式发生改变,不再以教师、文本、知识为中心,不把知识训练作为课堂的基本任务,而是在任务的驱动下,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带着任务进行探究式学习,从做中学,在体验中获取新知,实现课堂到学堂的转变。

一、活动内容要指向明确、难易适中

新课标指出,“应设计阅读、讨论、探究、演讲、写作等多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发现、思考、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2]。在学习活动构建的课堂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同时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在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深谙活动对学习建构的意义,每个活动的教学落点都应该指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如笔者在《美丽的颜色》这一课的教学中,创设了三个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活动一:以居里夫人工作室讲解员的身份向游客介绍居里夫人当年工作的情况。活动二:采访居里夫人,感知她的苦与乐。活动三: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撰写颁奖词。教师设计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意在引导学生涵咏品读“美丽的颜色”的丰富内涵,读出居里夫人对镭的期待与对科学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感受到她在艰苦环境下的乐观精神以及内心的恬淡。情境化的设计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程度,避免了类似碎问碎答,促进了学生情感的深切体悟与思维的多向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提倡学生的多元发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采访活动致力于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学习,在采访过程中,学生均有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撰写颁奖词将读写融合,以读促写,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师应设计有梯度的学习活动,且指向明确。此外,学习活动要符合学生学科学段特点和心智发展规律,难度适宜。若太容易,不利于学生展开思维活动,提升思维能力;若太难,就不能面向群体学生,容易扼杀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更影响课堂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学习活动实际上是我们抵达阅读彼岸的桥梁,活动本身的难度应该小于活动所要达成的难度,优化课堂必须擅长做减法,将无关的旁枝末节进行删减。

一节课的思维含量和学习活动内容的选择密切相关,尽量将一望而知的问题删去,引导学生探究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指向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咏雪》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微辩论、雪景共咏、情景剧演读等活动,试图再现文本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品析咏雪句,在比较中学生感知到一个精妙的比喻不仅要形似、神似,还要符合情境,同时还可以自己写出“蒲英纷飞亦可比”“鹅毛飘飞亦可比”等句,学以致用。在情景剧创设和演读这个活动中教师给学生搭建支架,引导学生以编剧的身份展开合理想象,根据自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补充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获得情感体验。学生在演读过程中通过对语气、停顿、节奏、重音的推敲来揣摩人物情态的个性化特点,在文本中获得情感体验。

微情景剧《咏雪》剧本设计

(不一会儿雪下得很急,最靠近窗户的小侄惊呼一声,大家循声望去,争相涌向窗口)

谢太傅(端起茶杯)说: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朗(急忙站起,脱口而出)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道韫(仰望天空、舒展手臂)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太傅大笑,说:吾家后辈有人啊!/吾家人才辈出啊!

要求:展开合理想象,根据你对人物性格的理解,补充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

学习活动的创设不能偏离语文本位,要想行之有效,必须紧扣语文学科的基本功能和核心素养的基本价值,其基本定位应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根本目的”[3]。

二、活动组织要明确边界、收放自如

当下语文课堂教学缺乏思维的观照,单一的问答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对话。只有丰富的学习活动才能激活课堂,实现师生之间的共同生长。

学习活动既要能“放”得出去,也要能“收”得回来,这是教师在组织学习活动时应遵循的辩证法。若只收不放,问题设置单一,答案指向过于明确,学生的思维容易受到禁锢;若只放不收,学习活动就不能够聚焦到课堂的核心问题。所谓核心问题,就是“阅读教学中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欣赏的重要的提问”[4]。核心问题对学习活动具有统领作用,是课堂教学的抓手,它串联起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换言之,学习活动的创设要围绕核心问题展开。如《智取生辰纲》一课可以设置情境,让学生化身为小侦探开展四个活动:整理案情卷宗、案情聚焦、案情追责、案情反转。

这四个活动的核心问题是“生辰纲之失谁之过”,以此作为课堂的抓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第一个辩题为“酒之过”还是“人之过”?吴用等人是通过在酒中下药迷倒众人,让学生联想到《水浒传》中的多个酒局,如大闹五台山、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浔阳楼题反诗等,都与酒有关,此处活动的延伸是基于整本书阅读的视角,“放”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意识,但是“放”应该适度,在这一单篇文本的教学中点到为止即可,想深入研究《水浒传》中的酒局可以另设专题进行探究,要及时回到课堂的核心问题上来,避免旁逸斜出。学习活动应该是有边界的,它的设计应该基于学情,也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点。这个兴趣点不仅是有趣,还应该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突破口,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活动的创设时有明确的价值边界意识。

当然,在核心问题的探讨上,应该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因为,学习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学生的思维活动。生辰纲之所以会丢失是吴用一方智谋太高还是杨志一方太容易中计呢?在这一辩题中,学生从很多细节都可以看出吴用一方之“智”,但是往往会忽略杨志之谨慎,此时教师可以追问“如果是李逵押送生辰纲,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吴用还需要用此计谋吗?”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视野下分析杨志的人生际遇,发现杨志作为将门之后一心想得到重用,可惜命运多舛,先是失陷花石纲,被高俅赶出,又因怒杀牛二惹了官司,好不容易遇到了看中他的梁中书。在这样的探究之下,学生可以禀了解之同情,理解杨志急功近利、谨慎小心的深层原因。这个思辨活动可以有效引发教师、学生、文本的多向度的对话交流,形成研讨式的学习氛围,文本的内涵被进一步挖掘。至此,问题探究进入了理性的层面,学生借助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了对整本书的理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好的学习活动应该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会什么,更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习得具体的方法。

三、活动形式要契合文本、立足课型

语文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的参与度、注重过程、关注体验,通过一系列言语实践过程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正如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

学习情境是构成学生学习的条件,文本、活动、主体和条件要统一起来,即主体在情境中基于文本进行活动。但是文本类型不同,活动的创设也要因文而异。情境性的学习活动,不仅是要依据情境创设活动,更应该注重的是活动带给学生情境中的真实语言对话、情感体验和思想共振。如笔者曾在我校观摩过公开课《湖心亭看雪》,执教者从“走进作者——制定旅游攻略——欣赏西湖美景——分析旅途奇遇”四个环节设计学习活动,层层推进。但是仔细推敲,是否每一篇文章第一步都是介绍作者和文体呢?这种静态的知识传授学生未必能记住多少。第二个活动让人眼前一亮,但是细想与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不符。执教者是这样进行表述的:“张岱在出行前会怎样制定他的旅游攻略呢?”品味文章,张岱能够在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寒冬独自赏雪,是雅兴使然,而不是刻意为之,因此这个活动与人物心理不符,偏离了文本所传达出的情趣。

笔者认为这篇课文可以将“痴”字作为课眼,所有教学活动围绕“痴”字展开。介于文本的特点,活动创设不宜过于理性,应该在读中品,品中读,披文入情,见微知著,读懂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奥秘。例如“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与“天、云、山、水,上下一白”“天,云,山,水,上下一白”“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在表情达意上有怎样的不同?在朗读比较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天地之辽阔,人与物的渺小,也能体会到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从而提高语言的感受性,这就不需要用一些类似公众号策划、朋友圈设计、插图配乐选择等新颖的学习活动,因为朗读本身就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且行之有效的学习活动。文学作品的语言需要反复咀嚼,于幽微处探真意,才能体会绵长的滋味。

学习活动的设计一定要立足于文体特点和课型的要求。王君老师将文本分为主题型文本、语用型文本、诵读型文本、写作型文本、思辨型文本、拓展型文本。关注文本特点,才能帮助教师找到文本的核心价值。不同的文本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需要的学习活动类型也不同,比如《皇帝的新装》作为童话,故事性比较强,就可以设计侦破诈骗案的情境,这种趣味性比较强的活动用任务倒“逼”学生进行探究,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敬业与乐业》作为一篇议论文对于初中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如果像传统的议论文教学一样干瘪地进行论点、论据、论证等知识点的教授,学生未必会感兴趣,笔者在这一课教学时设置了“小挥”这样一个无所事事、挥霍时光的人物,将说服小挥作为基本任务贯穿课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然而然就被调动起来。但是像《饮酒》这样的古诗则适合沉浸文本,咂摸诗歌字里行间的情韵,慢慢品读,细细鉴赏,若设计一些华而不实的看似新颖的活动,反而容易破坏诗境,学生无法深入体验景之宁静和人之悠然。此外还要关注课型要求,如《女娲造人》《灯笼》等作为自读课文,要设计便于学生“自读”的学习活动,关注它的旁批和阅读提示、课后练习等。学习活动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品质,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学习活动,最终目的是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在活动中提升学科素养。

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师“教”的设计为学生“学”的设计,变提问回答式课堂为能力培养的活动式课堂。有效的学习活动,必须要立足于学情,正所谓要以学定教。学生在活动中读懂课文,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在做中学。

课堂气氛活跃只是表象,学习活动真正激活的是学生的思维。在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语文课堂中,实现了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探究和表达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也逐渐地学会了表达,言语实践能力和思维品质得到切实提高。

注释: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31.

[3]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7.

[4]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11.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专项课题“课堂——学堂: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活动教学构建研究”(课题编号:C-c/2021/02/6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胡丹,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春申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