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言入文,言文共生
2024-10-17肖良
文言文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学教学的重难点。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驱动,不少教师只关注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落实,致使学生能力层级长期在识记和理解层面徘徊;也有部分教师按照一般现代文的教法教学文言文,让学生在还没有读懂文本的情况下完成梳理、概括、鉴赏等任务。忽视文言文文本特点、无视班级学生学情、轻视古为今用立场,以至于教学始终在低层次上重复,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成为无本之木,学生的文言知识储备和关键语言能力也无法得到逐步扩充和提升。
遵循“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四文合一的设计理念,可有效助力文言文教学实现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认知与能力进阶。在解决字、词、句等文言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思考作者修辞技巧、分析文本结构、感受作者情感变化、把握文章思想内涵、探究创作意图,而后探索古为今用的可能性。不仅如此,“四文合一”理念要适应整体教学要求,还需关注课文所在单元的学习要求和单元中其他课文的特点,找到贯通多篇的“锚点”进行整体设计,用大任务和大概念统领,设置进阶性的序列小任务。“四文合一”理念还需结合班级学情精准落实,要努力站稳学生立场,用精彩设计将学生带入学习活动,引导他们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中积累知识、提升能力、锻造素养。本文以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赤壁赋》教学设计为例,谈一谈如何实现进阶式教学设计。
文言层面的学习设计
文言文因其时代久远、语言古奥,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经验相去甚远,而突破语言障碍、积累文言知识是学好文言文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文言文学习起步阶段,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文下注释和工具书,刺破文本语言外壳,进入文本里层内核。
小组合作,整理归纳文言知识。按照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和重要文化常识等顺序,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归纳整理。比如在《赤壁赋》这一课,“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两句中的“舞”和“泣”是动词的使动用法,需要学生整理到笔记本上。
为重要文言现象“找朋友”。如本课中的“客有吹洞箫者”是定语后置句,需要学生从学过的初、高中篇目中,至少找出一句和此句结构相同的特殊句式,以加深学生对文言知识的印象、比较和思考。
我问你答,小组大PK。在学生系统学习《赤壁赋》之前,引导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学,整理文言知识;在课堂上,开展小组竞赛,以“我问你答”的方式调动课堂氛围。竞赛规则可设置为:每组有一个提问机会,教师可以点任意小组中任意一名学生回答,并将回答结果计入小组评分考核。针对小组学习中遇到的较难解决或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解决。对一些重要语言现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并强调,将其补充进语言学习材料中,帮助学生进行拓展式理解。
文章层面的学习设计
章法结构是文本层面需要关注的要素之一。当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和小组合作,完成对语言形式层面的破解时,就进入了文本理解层面。此时,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情感脉络、谋篇布局技巧等问题。苏轼的《赤壁赋》是文赋的重要代表之一,“主客问答”是其谋篇布局的主要特点:第一段,月下美景静谧美好,让人生出“羽化登仙”的错觉;二、三两段,从“饮酒乐甚”到“苏子愀然”再到“托遗响于悲风”,由乐转悲,表达人生虚无之慨;四、五两段,作者围绕“水”“月”“风”等自然界中的意象议论说理,为客人答疑解惑,最终让客人心满意足,是以“喜而笑”。主与客的交流也是作者与另一个自己对话。思想的疏离与统一、歧见的出现与弥合就在“水与月”的观照下融合无间,使得文章首尾呼应,形成文脉贯通之美。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明确文章所言之志和所载之道。
设计任务参考如下:其一,请学生梳理文中作者情感起伏变化的脉络,结合背景探究作者情感起伏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其二,请学生结合贯穿全文的“水”与“月”的意象,分析其作用;其三,引导学生选择性探究本文作者情感脉络与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异同。
文学层面的学习设计
《赤壁赋》是文学史上的名篇,作者借赤壁夜游和水月之变阐发人生思考,表达千古哲思。教师可以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比如本文中特征明显的写景角度、情理结合手法和文辞凝练表达等方面。语言鉴赏层面,要让学生体会炼字炼句的艺术,比如句法上由铺陈、排比形成的整饬之美,骈散相间形成的参差之美,比喻、反问等构成的情感表达之美等。
课堂设计任务参考如下:其一,请学生谈谈后人对《赤壁赋》的“‘画意、诗情与理趣’的完美统一”之评价;其二,请学生完成一篇《赤壁赋》语言鉴赏小论文;其三,请学生在学完《赤壁赋》之后,选择性发一条不少于150字的微信朋友圈,向同学和朋友介绍学习成果;其四,请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取文中的一个片段,由小组合作拟写视频拍摄脚本,并挑选合适的音乐和场景,制作一个短视频。
文化层面的学习设计
学习文言文,最终的落点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通过本文的学习不仅可以体会民族审美心理、提升文学欣赏品味,也能够领会厄运中的豁达与自信、乐观与积极等人生哲理,培养文化理解与传承的重要素养。
活动设计参考如下:其一,引导学生集中阅读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作品,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赤壁赋》《后赤壁赋》等,探讨苏东坡在黄州如何实现突围;其二,搜集一些描写赤壁的诗文,请学生选择性探讨历代文人寄托在赤壁上的不同情思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其三,请学生选择性探究单元文本中“我”与景物的关系,品味其中情与理的差异。
贯通单元的整体设计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说:“在确定教学内容的时候,着重考虑学生需要学什么;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着重考虑学生怎样学才能学得好。”苏轼在黄州期间写了不少诗文,“两赋一词”中的《赤壁赋》更是后世津津乐道的名作。教师需要理解其独特性,对比其与苏轼同时期的其他篇章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同与异。与此同时,立足篇章所在单元,聚焦“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郁达夫、朱自清、史铁生和姚鼐从不同的角度描写自然、抒发情志,向读者展现了人格化的自然、文学化的自然和文化视域中的自然等多侧面的“自然”。再在大单元背景下,理解苏轼的“这一篇”与本单元的“这一类”作品在内容书写和情志表达方面的同与异。
关注学情的教学设计
追求进阶的课堂教学设计还必须关注学情特点。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情,设置必选和自选任务,力争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且有所获、有所进。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年龄特点,将小组合作学习与班级展示交流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并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学生评价相结合;重视贯通设计读与写,引导学生用写的方式表达读的成效、记录思的成果,用多种形式的写促进读的深入和升华;注重联系并指导学生的生活,比如苏轼面对逆境的圆融态度和处理方式值得学生学习借鉴,其超越苦难的精神境界更值得学生继承发扬。
《赤壁赋》是文学史上的名篇,从“言”到“文”每一环节都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在教学中需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通过读与背的形式深刻感受并透彻理解文章各个层面的知识,积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素养,并结合学生个性化学习情况对接单元教学的整体需求。在文言文中,“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位一体、相辅相成,能共同助力文言阅读素养的进阶;在教学设计中,单元整体要求和学生学情也是教师需要考虑的现实,其能助力文言文教学落到实处、精准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