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德育的创变与突围

2024-10-17鲁江

教育家 2024年37期

当前,我们正步入一个崭新的数字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强烈冲击,学校德育正处在大变革之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亟需创变和突围。

从线下到线上,推动德育的数字化赋能。长期以来,学校德育更多发生在校园这个物理空间,当学生走出校门后,德育效果可能又被“打回原形”。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世界已然成为当代学生常态化的生活学习空间,这为德育提供了一个校园之外的重要育人场域。学校德育应突破客观物理场域的窠臼,探究虚拟世界的育人规律,依托数字化手段,推动德育场域的时空延展,着力构建一个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全景式、多维度、交互性、沉浸式的德育环境,打造虚实结合、人机互动、实时共享、群智开放、沉浸体验的全新德育场景,促进德育在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物理空间与思想空间、社会空间与个人空间实现多线性延展。

为此,我们建设了虚拟学校——海豚学院,组织教师录制了7000多节微课,包括大量德育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同时将这些微课向全国免费开放,其播放量已达350万。借助互联网,学校德育可以触达全国各地,德育的时空边界被打开,学生时时可学、处处可学,构建了一个实体学校和虚拟学校相互融合且更为开放的德育新时空。

从校内到校外,整合德育的社会化资源。传统德育主体单一,学校孤军奋战。数字时代,万物互联、边界消融,建设“无围墙学校”变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们与深圳的头部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创建了各类创新实验室,共同开发了丰富多彩的创新课程。学生在这些实验室里接触前沿科技,感受民族企业的伟大成就,认识到制约经济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在发明创造、社会调查、课题研究中提高科学探究的学术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比如,在“关于在深圳建设生物通道的设想”的小课题项目研究中,师生们研究了大量国内外有关生物通道建设的案例,借助百度地图的全景功能,经过多番讨论和实地调研,最终敲定了建设位置并精心绘制了设计图。今年深圳刚建成的连接梅林山、银湖山的绿色通道——鲲鹏径一号桥,选址和基本构型与当初我校师生的设计如出一辙,他们的设想和努力成了现实。类似的小课题研究数以千计,师生们在广阔天地中学习、探究和实践,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创造,像艺术家一样设计,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责任意识等德育目标在润物无声、育人无痕中自然达成。

从尺度到温度,促进德育的人文化渗透。现代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数字化转型的内核力。越是在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越要坚守教育的初心,保持育人的温度。我们坚持主体性德育原则,变说教式、灌输式德育为体验式、实践式、活动式德育,在坚守尺度的基础上大大增强德育的温度,让教师不再被动地扮演警察和消防员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让民主意识、法治观念、财商思维、劳动技能等在体验、实践和活动过程中自然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比如,建立学生议事会、学生仲裁庭、海豚银行、开心农场、传媒公司等学生社团,让学生自主制定规章制度,自主管理自己的生活,自己调解人际矛盾,自主裁决违纪行为;把零散活动课程归类整合,重组为体育季、艺术季、创新季、人文季等四个“课程域”,为学生精心打造高品质活动课程,让校园“四季分明”,让活动滋养学生心灵;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前往国内外各地领略不同地域文化,开展沉浸式研学体验。

总之,数字时代的德育要把世界变成学生的全部教材,而不是让教材成为学生的全部世界,要让学生通过所见所闻生成所感所想,自觉达成生命意识的共鸣和觉醒,探索面向未来的智能化、社会化、人文化的德育变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