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藤·诗的协奏

2024-10-16李琳杨晓昇梁志豪武秀军赵洪满

城市设计 2024年3期

摘 要 阜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核心商业区,原为封闭低效的空地,通过拆除围墙、增设生态景观和艺术元素,该项目不仅在美化城市环境方面起到了显著效果,也促进了周边商业活动与社区间的互动。项目采纳了生态低干扰设计策略,保留现有植被,并引入了多样化的植物种类,以及在改造过程中使用生态材料,重点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通过鼓励公众参与和构建多方合作机制,阜园的改造不仅实现了社区的共建共享,还显著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并有效带动了周边商业与社区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城市环境与社区活力的同步提升。

关键词:城市更新;社区参与;绿色空间;文化融合;环境艺术

1 基本情况

该项目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阜荣街中心位置,连通望京小街与新世界百货两大商圈,同时紧邻首个落户中国的非营利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竹藤组织,园区占地面积1hm2(图1)。园区改造前为望京小街西高墙环绕的空地,开放性不足,可达性较弱,景观层次单一,特色不足。本次改造提升拆除边界围墙,在“竹”与“藤”的设计主题下,设置六大诗意景点,以生态手法进行林下空间微更新,并对公园进行整体人文艺术性设计,以匹配望京站位和国际人才社区定位,服务国际竹藤组织、周边商圈和社区,提升区域景观环境和人居生活品质。

2 实施成效

阜园的建设充分利用了生态性、文化性、景观性等策略,满足周边人群的需求,完善公园的综合功能,全面提升公园的绿化景观品质,成为三季有花、开放宜人、市民友好的高品质街心公园。本项目通过拆除场地原有围墙,联通周边各类型公共空间,衔接望京小街和新世界百货商圈,提升整体营商环境,拉动商圈销售额增长,促进商业繁荣,带动周边写字楼租金提升,在望京小街商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更广泛的知名度,并进一步带动了阜荣街周边约5.4 hm2 范围的更新改造。项目主要涉及阜荣街及望京小街南端,改善了商务办公沿街区域形象展示性不足、区域辨识度不高、公共空间功能缺失等现状问题,提高了新世界商业沿街区域及居住小区周边的环境品质。因此,阜园项目的实施不仅为该地区提供了周边商业配套及人居生活的高品质户外自然活动空间,而且带动周边和商圈进一步发生综合性的联动效应,促使周边更大范围的城市更新改造。

3 创新经验

3.1 坚持规划引领,统筹片区发展,服务配套用地

项目通过对园区所处区域环境的全方位分析,精准定位园区改造方向,开展综合性改造提升工作。园区靠近望京中部核心区域,环绕于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生活居住等功能空间,处于功能高度混合的片区之中,是职住平衡区域内多功能复合的珍贵“绿心”,且处于新世界百货( 地铁口设置点) 与望京小街两大商圈之间,是片区内重要的商业及生活交通联通段,但现状景观层次较低且被围墙包围,成为一片被城市遗忘的闲置绿地。阜园的建设,一方面能够打通片区内两大商圈之间联系,服务周边多功能业态和社区,另一方面匹配规划定位,响应上位规划,建设公园城区及打造美丽乐享的游憩绿地体系,完善公园绿地功能,提供更多游憩活动场所,是一次利用存量绿地设计推动城市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尝试,为全国建设让群众满意的“口袋公园”提供有益经验。

3.2 倡导多元参与规划,注重整体有机更新,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机制

在建设前期阶段,属地街道坚持党建引领。联合设计团队开展了细致入微的公众参与工作,访谈并调研了园区旁边的国际竹藤组织等机构、周边企业、产权单位、商圈商户、社区居民对于阜园的建设看法、相关建议和未来愿景,且对邻近居住社区进行居民沟通和民意征集工作,分析潜在问题和内在需求,引导居民积极参与设计和建设,最终以“政府+ 单位+ 社会+ 居民”四方共建的形式,实现了街区、商区、园区和社区互相融合的良性互动。此外,阜园紧邻的国际竹藤组织是首个将总部设在中国的独立性、非营利性政府间国际组织,该组织发挥了其产品优势作用,在园区建设过程中成立项目专班,与设计单位共同研判和处理设计方案中的施工材质和产品工艺,推进低碳材料的运用及建设后的低维护效果,确保全面实现项目的环保性、实用性、整体性和创新性。

3.3 营造场所特质,打造彰显环境风貌的特色主题景观

朝阳区及望京街道领导高度重视该区域的改造,多次进行现场调研。结合设计团队对场地进行深入考察后的多轮汇报,多方最终达成共识:打造一处以“竹”和“藤”为主题的服务城市综合功能片区的口袋公园,在设计上形成“前厅后园,一林一廊”的空间结构,并打造六大诗意景点,“山阜水丰”“晴翠待雨”“青竹傲雪”“紫藤胜春”“丹心与共”和“望舒孤影”,分别为山形水幕入口形象、阳光活力草坪、幽幽竹林、紫藤长廊、同心广场和生态雨水花园,使市民和游客在游览过程中驻足体会生活的意境和美好(图2—图6)。

3.4 最大程度利用现状条件,因地制宜建设生态口袋公园

一是地形上尊重场地原貌,尽量减少对土壤的扰动和水文的破坏,减少土方开挖和运输,有利于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缩短建设工期;二是在景观上充分利用现状植物,丰富多层次种植,打造三季有花的美丽花园,以生态低干扰手法进行林下地被空间微更新,现状乔灌木231 棵被全部保留,地被宿根花卉由原有的20 种,补充提升到79 种,乡土植物占比50%,最大化提升小微公园的物种多样性,增加园区植物科普性,并种植各类竹子8,000 多株,打造阜园特色景观;三是优先选择生态环保材料,助力双碳理念,减少不可再生材料的使用,入口铺装选择矸石回用的PC 仿石材砖,保证广场的平整度,满足老人、儿童活动需求,同时园路采用露骨料透水混凝土,让地面具有呼吸性,突出海绵城市理念,打造真正绿色生态的街心公园。此外,现场拆除的废旧石材,进行艺术加工利旧回用,打造微型山水景观,点缀雨水花园。

3.5 艺术设计高度融合环境与功能,植入文化元素打造人文口袋公园

园区在主视觉形象上,运用水幕雕塑与紫藤长廊奠定园区的艺术调性,配合竹元素在导视形象、园区篦子与草坪景观灯等细节上的设计,强化主题的表现,并与入口正对的望京小街时尚商圈形成呼应。

此外,选取与竹相关的五言古诗共计42 首,或置于廊架,或置于地面,形成诗文化公园的整体意境,并在城市社区公园绿地尝试设置昆虫旅馆,为昆虫提供栖息地,丰富生物的多样性,目前已经为蜻蜓、七星瓢虫、蜜蜂、蝴蝶等益虫昆虫提供不同类型的“房间”。

3.6 重视人文关怀,引领性建设全开放性无障碍口袋公园

园区拆除四周的边界围墙,打造开放宜人、市民友好的街心公园,综合考虑周边人群需求,完善公园休闲服务和游览体验功能,并在遵循地形和充分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公园进行无障碍改造,以地形缓坡替代阶梯,使市民可以自由地穿梭于两大生活商圈之间,成为全龄友好以及周边居民和残疾人通达的乐园。

2023北京城市更新优秀实践

项目类型:公共空间类更新

项目位置:朝阳区望京街道阜通东大街

项目规模:占地面积约1.0hm2

实施主体: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街道办事处

设计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外建华诚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中机建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