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年前的“封面女兵”找到了!

2024-10-16隋以进

青岛画报 2024年9期

人物:新华社解放军分社高级记者查春明

回放:1992年,查春明接到去青岛采访原海军401医院副院长苏肇琇的任务。采访过程很顺利,在拍照片时,单位又选派了4名优秀的女兵一起配合拍照。查春明采访结束回到北京后,他的这次采访拍摄的照片被广泛采用,分别发表在报纸和杂志上。

退休后,查春明在家整理曾经发表过的新闻图片,发现自己拍的照片被杂志和画报用做封面的竟达500多个,于是萌发了寻找“封面人物”的念头。

从哪开始呢?查春明想,自己是从青岛海军基地调到新华社的,所以就计划从青岛开始,就从1992年的这次采访开始。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苏肇琇在2007年执行任务途中因公殉职了。这个意外促使他想进一步了解情况,可是当年一起拍照的女兵都没有留姓名,更没有留下电话,给联系增加了难度。

毕竟过去30多年了,人的相貌变了,工作也肯定有了变动,寻找难度可想而知。凭着一名新闻人的执着和坚韧,经多方联系,终于在今年收到了好消息。

前不久,在老战友的热心联络和精心安排下,他们终于见面了!4名女兵分别是梁涛、李原、赵淑兰和赵辉。交谈中得知,梁涛,1996年转业到地方,后又辞职与朋友合伙开了公司,目前在城阳设有工厂。

李原,二级调研员,2006年转业后至青岛市市南区政府后,曾在区文化、科技、总工会等多个部门工作任职。赵淑兰,2O12年在原401医院干部病房担任护士长。退休后仍然坚持在一线从事护理管理工作。

赵辉,成为一名正师职,职称副高职护士长。共获得科技进步奖8项,发表论文20余篇。现已退役,继续从事健康行业。

交流中,大家得以详细地了解苏肇琇的事迹。

苏肇琇,女,上海市人,毕业于上海同德医学院,中共党员。1925年5月出生,1951年7月入伍。曾任主治军医、主任医师、副院长等职,与丈夫潘达德同在401医院任副院长。2次荣立二等功,5次荣立三等功。先后被评为全军先进工作者、海军保健工作先进标兵、海军先进老干部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军后勤先进工作者、青岛市“十佳”文明医务工作者,获得“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荣誉称号;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妇女第三次、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

退休后,应广大患者的请求,医院专门为其设立“苏肇琇诊室",继续为官兵和群众服务。2007年在执行任务途中,因劳累过度突发疾病,因公牺牲。

2007年5月8日,苏肇琇和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诊室给病人看病。上午10点多,医院政治处打来的电话,通知她下午出发到外地参加一个报告会。原计划是第二天出发,提前了一天。放下电话,苏肇琇也没有多想,继续耐心地为患者做完检查。直到中午12点多,苏肇琇才回家匆匆吃了几口饭,抓紧收拾好行李,便坐车去了火车站。

临走前,苏肇琇不忘在诊室门口贴上留言条,写道:“5月8日下午,去河南150医院出差两周,门诊暂停——苏肇琇启”。10多天过去,诊室来了一批又一批的病人,他们四处打听苏肇琇什么时候回来。当听说苏肇琇在执行任务中因突发疾病牺牲,他们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白纸黑字竟然成了永别的“留言”。

在青岛,“苏氏检查法”是出了名的。苏肇琇给人看病,从不轻易让病人做CT、核磁共振、彩超等检查,而是先采用传统的“望、闻、问、切”,她一边轻声细语地询问病史,一边仔细查看病人的舌苔、嗅口味、叩心肺、按腹部、摸血管、捏脚掌……每个病人,她都要从头检查到脚,问问这儿酸不酸,那儿疼不疼,并俯下身子看看腿肿不肿。有人说,都什么年代了,有那么多先进医疗检查设备不用,何苦费这么大劲?苏肇琇却语重心长地说:“医生多一份麻烦、多一份细心,患者就多一份放心、少一份担心;医生多一些动手,患者就少一些费用。”医院医务处的一份统计显示,几十年来,苏肇琇看过的病人没有出现一例误诊,经她看过的患者,检查费用也很少。

在苏肇琇诊台右边的抽屉里,有4摞用细皮筋捆扎整齐的挂号单据。密密匝匝数下来有1476张,最早的一张是2005年11月8日,最后一张是2007年5月8日,正是她外出执行任务的日子。按医院规定,像苏肇琇这样被返聘的专家,每张挂号单据可提成2.7元,每个月结算一次,过月作废,这1476张累加起来可以提成3985.20元。从二楼诊室到一楼结算处领取提成,近在咫尺,苏肇琇从没有领过一次。

“把钱看重了,做人气节就会轻了,还是做人做事胜于金。”在苏肇琇留下的讲话稿中,这句话下面划了一道粗粗的红线。苏肇琇从医56年,以“医之大者”的风范,矢志为兵为民,潜心医治疾患,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2007年12月,原济南军区授予苏肇琇生前工作的诊室为“苏肇琇诊室”荣誉称号。

缅怀先模激励后人,要分别时,查春明把刚出版的纪实文学作品集《走向大洋》和事先准备好的封面照片送给大家,每个人都在照片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以作纪念。

※ 查春明简介

查春明,新华社解放军分社高级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海洋摄影家协会副会长、新华社“十佳记者”。专业技术五级,海军大校军衔,青岛教育学院汉语言专业大专毕业,解放军南京政院新闻本科学历。

1976年12月,查春明在青岛加入海军,曾任舰艇电工、电影放映员、电影组长、俱乐部主任,从事美术创作宣传工作。1985年10月,查春明在海军青岛基地政治部从事新闻摄影工作。1990年4月,调入北京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任军事摄影记者。

查春明已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摄影作品20000余幅,200余幅作品在全国性摄影评比中获得奖牌。曾多次获全国新闻摄影作品评选金、银、铜奖,三次荣获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奖,两次荣获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摄影艺术奖,六次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1991年获得“中国抗洪救灾优秀摄影记者”称号,2009年同时获得“中国航天摄影飞天奖”、“2008抗震救灾优秀摄影家”和“全国抗震救灾优秀新闻摄影记者”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

查春明曾20多次赴南沙、西沙群岛采访,成为乘海军舰载直升机完成航拍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第一人。他参加过89青岛黄岛油库大火,91、94、98中国南方大抗洪,97长江三峡大截流,97香港回归、99澳门回归,99烟台海难大营救,2001中美撞机事件,2008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神舟”载人飞船系列发射,新中国成立50周年、60周年世纪大阅兵,9·3胜利日大阅兵,海军成立60周年海上大阅兵,海军黄海大阅兵,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辽宁舰”入列海军,歼-15舰载机首次在航母上成功起降,中国民航客机首次降落南沙永暑礁机场,建军90周年朱日和沙场大阅兵等重大事件采访。

已出版和发行《瞬间》《跨越大洋看世界》《新世纪航程》《请祖国检阅》《铁甲雄风》《卡拉奇亮剑》《情洒亚非》等14本摄影作品集和《走向深蓝的航迹》《热血军魂》《走向大洋》纪实文学作品集。

多幅摄影作品被中央档案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海军博物馆、海军档案馆、雷锋纪念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