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全要素 提升服务力

2024-10-16刘闻

产权导刊 2024年9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深刻阐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彰显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重大问题,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决定》进一步部署了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改革举措。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而要素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的基础。《决定》对“全要素”有了更加完备的阐述,指出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这对产权市场推动要素市场培育发展和资源市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国有企业和产权交易机构,我们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把三中全会确定的原则、明确的举措、提出的要求学习领会好,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

一、规范科学监管,确保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不偏航见成效

(一)完善监管制度,强调战略协同。三中全会提出了“放得活”“管得住”这一关键词,突出了监管的重要性。《决定》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国资国企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强调的就是战略协同,意在通过通盘考虑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与协同性,加强顶层设计,构建顶层统筹、权责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国有经济管理体系,避免管理的碎片化和部门之间的不协调,从而为国资国企改革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向管理要生产力,形成“战斗力”。

(二)健全考核机制,强调激发活力。科学公正的考核评价制度是激发企业员工内在潜能和企业活力、促进发挥企业最大效能的有效手段。《决定》提出“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绩效评价制度”等要求,意在通过建立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更好地衡量国有企业在国家战略实施中的表现和贡献。通过完善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根据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特点和目标进行更精准、科学的考核,引导其健康发展,催生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能。企业可以尝试党建考核与业绩考核融合的模式,建立合理的考核目标“摸高”机制,深入开展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质量提升行动,在符合条件的子企业实施超额利润分配和国有科技型岗位分红等中长期激励机制。

(三)重视人才与文化,强调凝心聚力。人才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决定》中“深化人才发展机制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提出,凸显出对人才和文化的重视。国有企业作为国家建设的基础性、支撑性力量,推进组织人事机制改革是企业关键任务之一。面对内外部复杂多变的环境,国有企业必须抓住人力资源管理趋势,主动求变,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制订科学的人才培育计划,充分发挥企业家“头雁”效应,注重人才治企兴企能力和干事创业担当意识的培养,做好高端人才管理,用活员工职业发展多通道,用足人才经费预算,推动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引育工作取得新成效,进一步释放人才活力。同时,要营造积极向上正能量满满的企业文化,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家教、廉洁文化等方面的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有营养有意义的文体文化活动,以文化建设促修养,提能力,增价值,不断凝心聚力,让所有企业员工成为有觉悟、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国企建设中坚力量。

二、明确功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一)明确功能定位,强调责任担当。《决定》提出:“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完善主责主业管理,明确国有资本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等领域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这些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和完善主责主业管理,有利于国有企业明确自身的发展重点和战略方向。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集中,体现了国有经济在保障国家安全、支撑国民经济命脉、服务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了国有资本的战略引领和公共服务属性。国有企业改革要突出做强做专,绝不盲目求大,关键是要围绕党和政府赋予企业的任务和使命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好着力点,守好“责任田”。产权交易机构只有立足并深耕产权交易市场和资源要素交易市场这个主业,围绕服务国资国企改革重要任务,深入推进全国统一产权交易资本市场建设,打造区域统一的要素交易平台,推动公共资源与非公共资源交易融合发展,才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和做强做优做大之道。

(二)坚持守正创新,强调科学发展。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深化高校、科研院所收入分配改革,以及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以创新创造为导向,在科研人员中开展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是《决定》对科技和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做出的部署,透射出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国有企业应制订并完善以创新创造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如实施股权、期权、分红等中长期激励措施,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和积极性;应加大对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机会,吸引和留住优秀科研人才;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提高创新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引入竞争机制,强调危机意识。《决定》提出:“推进能源、铁路、电信、水利、公用事业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健全监管体制机制。”预示着未来国家对以往如能源、铁路、电信、水利、公用事业等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垄断性行业的逐渐放开。针对此类服务性业务,首先将在现有基础上引入市场化机制,开展市场化经营;后续则会逐步放开社会化资本的进入限制,在竞争性领域实现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共同发展。这些制度性安排,是对国资国企功能定位的再明确,国有企业就是要专心去做国家命脉产业,集中力量办大事,一些民营企业适合干、能干好的行业,要给民营企业留出充分的市场空间。引入公平的竞争机制,这就意味着,如果没有忧患和危机意识,一些发挥“三大作用”、增强“四大功能”成效不明显的企业,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三、服务改革大局,推动产权市场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走深走实

(一)加强平台建设,强调阳光透明。统一规范的交易平台体系有助于消除地域和行业差异带来的交易壁垒,形成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决定》提出:“建立健全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招标投标和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实现项目全流程公开管理。”这一举措对于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增强政府公信力和社会满意度,将发挥积极且深远的作用。全国各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建设早已铺开,但仍存在监管不足、‌专业队伍建设不足、‌交易规则不统一、‌电子平台应用不足等短板。这意味着,在平台建设方面,我们必须锚定“高水平”的目标,在“统一规范”“数字化应用”“公平公正透明”等方面下“硬功夫”。

(二)促进要素流通,强调未雨绸缪。《决定》提出:“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产权市场体系的服务范围已经深入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多个关键领域,‌对实体经济发展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推动了先进生产力发展,‌提升了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水平,‌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在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中,主要提出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五大要素,此次《决定》中增加了“知识”和“管理”,变成了七大要素,后面还加了“等”,这就意味着,在推动全国统一要素和资源大市场建设中,‌产权市场也需要不断突破原有交易范畴的局限,‌在原来的建设国有资产流转平台的基础上,‌探索和创新以要素市场化配置为核心的全要素、‌全资源交易业务。

(三)构建统一市场,强调一体协同。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决定》进一步部署了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改革举措,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包括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招标投标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等。”近年来,产权市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产权市场的高质量发展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加快健全,一些行业领域的瓶颈性难点堵点问题逐步得到破解,行业互联互通不断加强,要素资源流动更加顺畅,市场规模效应日益显现。但是,一些交易机构还存在业务市场分割、信息化重复建设、关键信息资源不共享、不比服务比价格等问题。加快高水平市场体系建设,需要我们有“大格局”“大视野”“大抱负”,谋定而后动,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全面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实现全要素全资源市场一体化发展,朝着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产权交易资本市场体系的目标昂首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