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驱动的粮食行业人才培养模式融通研究

2024-10-16曹川解鹏

粮食问题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技能竞赛成绩是学生技能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指标,本文从粮食行业人才培养发展趋势及举措两方面对职业技能竞赛与粮食食品类专业课程的融合进行研究,以粮油质量检验课程中粮食入库质量把控这一教学任务为例进行分析,开展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设计,总结经验,以职业技能竞赛为驱动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满足粮食、食品类企业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培养要求。

关键词:竞赛 技能 粮食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2022年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教学创新团队(项目编号:2022cxtd076);2023年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AZCJ2023049),2023年全国食品产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项目编号SHK2023001)。

作者简介:曹川(1988—),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粮油质量检测。

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是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助推器,是提升学生技能水平的重要方式,是促进粮食类院校以及粮食相关企业提高粮食检验和粮食保管职业技能的有效激励措施。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粮油检验和保管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提升食品与粮食类专业的办学质量与水平。基于职业技能竞赛驱动,将粮油检测,粮油储藏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新技术与技能操作难点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解决储粮中的检验和储藏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提升食品与粮食类专业学生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一、行业人才培养发展趋势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能动主体,产教融合趋势下迫切需要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人工智能、AI、Kimi智能助手等新质生产力应用于产业,优化了生产流程,提高决策质量,推动产业的智能化升级。粮食安全管理的研究涉及信息、食品、生物等多个学科,因此传统的培养模式俨然难以适应产业智能化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因此职业院校要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专业体系,根据粮油食品类企业对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将最新粮油检测和储藏中的新技术应用于检验和保管技能人才全过程培养中,通过职业技能竞赛为驱动[1],将技能竞赛引入教学,将竞赛项目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融入理实一体的课堂,培养学生能够根据行业相关标准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满足粮食、食品类企业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培养要求。

二、行业人才培养举措

(一)聚焦培养模式改革,建设产教融合育人载体

构建“双主体·三融合·四贯通”粮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构筑真实工作环境,学生基于真实项目完成轮岗训练、定岗训练、综合训练等实践活动[2]。同时学生利用假期、工学交替等方式到企业进一步巩固专项技能与综合能力,最终以员工身份进入合作企业工作。通过基于企业真实项目的轮岗学习交叉融合,服务于合作企业生产检测全过程,提高师生的社会服务能力;将创新创业能力融入到实践教学中,提升学生在工作中的技术技能创新应用能力。

(二)聚焦职业培养路径,分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依据教育部关于粮食专业简介和专业标准制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规范,基于粮食专业的职业培养路径制定“粮油质量控制”“粮油产品加工与研发”“绿色储藏”“粮食销售管理及其他”4种职业培养路径,每种职业培养路径都鼓励开展课程模式和课程形态创新,大力推行模块化课程教学和信息化教学[3-4]。

(三)聚焦职业技能竞赛,四阶贯通提升技能人才培养

通过技能比武,以赛促练提升学生的实操技能,提炼“组、训、赛、剖”四阶竞赛模式,为粮食行业培养技能人才。学院教师仔细研读竞赛项目细则,组建参赛团队,根据学生基础不同制定对应的培训方案,邀请大赛专家进行专项指导,全方位赴赛和通过赛后交流竞赛经验,分析与总结,形成闭环的粮食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5]。

组:根据赛项的比赛模块制订指导细则,按专业背景分模块指定负责老师,分工合作。确定学生参赛选拔指标,对粮食工程技术与管理,粮食储运与质量安全等专业进行专业覆盖、层层选拔。通过选拔比赛普及粮食安全知识以及竞赛训练的内容和资源,培养学生“学粮、懂粮、事粮”的实际操作能力,选出参赛选手。

训:指导参赛选手的训练,除了各赛项的模块的针对性训练外,注重锻炼身体素质和意志力的锻炼,安排适当的体育运动以及每周进行阶段性比赛,及时发现不足动态调整指导方案。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师和生活辅导员的关注及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克服训练中的高强度的压力[6]。

赛:赛出风格,赛出水平,检验训练结果,精心赴赛。做好准备工作,调整状态,以最佳的风貌,全面展示在赛场上。

剖:赛后剖析。师生共同总结比赛失利,“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将比赛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应用于日常教学中,同时将相关难题在科研项目的专项研究进行探讨,沉淀比赛经验,构建良性的指导和参赛循环过程。

三、职业技能竞赛构建原则

将粮食行业技能竞赛的考点融入粮油质量检验和粮油仓储管理等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本着“学生为主,教师主导”原则,在课程实践中,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依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教学方法进行课堂竞赛设计,通过精心设计课堂内小组竞赛,以人才培养、课程标准和行业竞赛的考点要求为指南,以学生为核心,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调动课堂的活跃度,将课堂变成竞赛场所,提高教学质量。课堂竞赛过程中,教师从旁给予指导,纠正学生的技能操作,顺利完成竞赛任务。在完成任务后,对学生实践过程和实验结果给予分析点评,使学生发现竞赛过程中技能操作存在的问题,公平公正地评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实现过程评价[7-8]。

四、以粮油质量检验课程中库存粮食质量监控为例

库存粮食质量监控所涉及粮食行业竞赛内容中小麦的验质定等和库存粮温异常点的查找等赛项内容,结合学情和教学内容分析,对接粮油质量检验员职业标准、创设真实情境,优化教学资源,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实现库存粮食质量监控真实项目为主线,以学生学习特征为设计依据[9-10]。采取以下措施完成教学任务:(1)粮情监测仿真软件模拟,提升智慧储粮能力。(2)通过粮库的生产实习了解粮库粮异常点勘察。(3)现场扦样获得检测样品。(4)基于任务驱动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实施任务,以学生实际检测训练,把控粮食质量安全,提升学生专业技术和岗位核心技能。

(一)采用针对性教学策略

策略一:主动学习,通过引入粮食行业劳模和优秀毕业生案例,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策略二:深刻体验,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任务分工了解入库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基于真实环境,以小组为单位实施任务,采取小组之间竞赛的形式,以学生实际检测训练,把控粮食质量安全[11]。

策略三:线上对接,依托超星学习通等线上平台实现针对性辅导,使差异化学习落到实处,利用粮情检测仿真监管系统模拟软件,实行动态化监管。提升学生专业技术和岗位核心技能。解决教学重难点及共性问题[12]。

(二)教学实施过程安排

课程教学实施过程的思路为:课前,通过学习通平台上传本次课程相关资料,发布调查问卷和小测试,学生分组学习,教师根据平台上结果,为课上学习奠定基础;课中,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赛,学以致用;课后,结合全国粮食行业技能竞赛内容融合,更新前沿粮食检测及储藏理技能知识[13]。实施过程设计如下所示。

(三)竞赛驱动的教学改革成效

1.完成教学目标,夯实实操技能,保“粮安”。基于工作过程组织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水平,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岗位核心能力[14],学生的专业考证通过率达90%以上,学生参加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荣获一等奖。能够完成粮食入库质量监控,保障入库粮食质量安全。

2.积极适应岗位需求,履行职能使命,守“粮心”。依据粮油质量检验员岗位要求,将新技术与教学深融合粮食储藏领域的智能化升级、新产品开发和生产线的优化改造,由于粮食行业储藏政策性和特殊性,信息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及时应用存在滞后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粮食行业深度融合,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安全战略[15]。

结 语

教学与竞赛相互融合的技能人才培育模式,将技能竞赛的评分标准与企业人才需求与课程教学技能训练相融合,将课堂与工作岗位对接,同时将粮食行业的相关精神通过技能竞赛比武环节进行传递,技能竞赛的比赛评分标准和课堂的技能训练考核结合,将过程评价、增值评价贯穿全过程,提高育人标准。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更新教学理念,分析竞赛项目,研究行业的新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关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对接赛项,贴近行业企业的发展,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组织活动,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教师能力提升,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

参考文献:

[1]刘静, 马云肖, 曹川.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粮油储藏技术课程改革实践 ——以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23):142-143.

[2]刘福华, 闫景丽.实施实践教学项目化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2):9.

[3]陈昊, 范蔚, 蔡其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课程联盟:框架构建与运行机制[J].重庆高教研究,2023,11(5):92-104.

[4]李震, 李良荣.项目驱动模式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23,26(1):152-154.

[5]贲能军,严国军.“两融双赢”型院校级职业技能竞赛平台的构建与探索[J].科教导刊,2013(27):8,12.

[6]潘瑛瑛.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以温岭市太平高职为例[D]. 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4.

[7] 李隘优.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以网络工程施工与管理课程为例[J].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3):47-49.

[8]杨秀兰, 陈晓光, 刘连, 等.基于"虚拟仿真平台"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上旬刊,2018,15(8):83-84.

[9]王咏,秦臻.高职药物制剂设备课程教学过程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33):110-112.

[10]赵俊峰,周建涛.地方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内蒙古大学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7):99-101.

[11]张文,谭璐.新时代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新内涵、价值及培育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0(7):73-80.

[12]仲召红,梁涛,王海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意义与实施策略[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3):24-26.

[13]顾海娟.教学工厂环境下机械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究[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21.

[14]张蕾,涂欣,冯静.“以赛促教,教赛相融”的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旅游类专业群为例[J].大众文艺,2021(20):160-162,165.

[15]孙勤,赵敬东.“三全育人”视阈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智库时代,2022(32):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