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探究

2024-10-16徐贤成

求知导刊 2024年26期

摘 要:作业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巩固与核心素养提升有重要作用。传统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具有单一、重复性高的特点,整体作业设计质量不高。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创新作业设计,考虑学生能力,确保作业具有趣味性、层次性、互动性和实践性,在达成“双减”目标的同时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内驱动力。基于此,对“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进行探究,分别从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意义、不足、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双减”;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创新实践

作者简介:徐贤成(1979—),男,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幕府山初级中学。

数学作业设计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当前教育环境中,数学作业设计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初中数学知识点增多和难度逐步提升,学生面临的挑战也不断增加。在“双减”背景下,家长、学生和教师都需要重新审视作业“减负”的问题。教师作为作业设计的主导者,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研学讨论,积极参与作业设计研究活动,明确“减负”的真正含义,在作业内容、作业形式和作业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努力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层次分明、互动性强、实践性突出的作业任务,使作业真正发挥应有的价值。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创新意义

“双减”背景下,创新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首先,创新作业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数学作业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以便有效吸收并应用知识。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加入一些抽象性较强的题目,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促使他们主动思考,使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其次,创新作业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数学在这一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尤为重要,能为学生未来参与更高难度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1]。同时,数学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学生只有具备缜密的逻辑思维才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优势,真正打开数学的大门,探索数学奥秘。最后,创新作业设计有利于巩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数学运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扎实的运算能力是学生提升数学综合能力的关键。教师设计多层次的数学题,可以帮助学生在多个维度上提高能力。在“双减”政策的支持下,教师为学生布置有效的作业任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能减轻其学习负担,从而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不足之处

(一)教师对作业设计的认识深度不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要积极把握数学教学特点,科学严谨地开展数学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数学能力,设计高质量的数学作业,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其数学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作业设计的认识深度不足,没有意识到数学作业设计创新的重要性。不少教师仍然依赖重复性的计算练习和题海战术。这种做法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还容易导致学生对作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数学兴趣培养。

现行的初中数学教材包含很多实践性内容,例如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核心主题,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性练习,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其多方面的数学能力。然而,部分教师忽略了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原则,依旧采用重复练习和机械记忆的方法布置课后作业,导致数学作业的创新性不足,不仅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也违背了“双减”政策的初衷。

(二)数学作业设计内容较为单一

“双减”背景下,部分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存在内容单一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通常根据自身的教学任务和课堂进度,为学生布置统一的数学作业。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未能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此外,数学作业形式一成不变,学生往往要面对大量重复的作业内容。对于同一个知识点,学生反复进行练习,不仅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还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单调、死板的作业设计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导致作业与实际学习需求背道而驰,难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学生在完成这种作业时缺乏成就感,使得数学作业的价值难以发挥。优质的课后作业除了要确保学生能够达成学习目标,还要能够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综合素养,若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过于依赖规范性书面作业,忽视作业的操作性、实践性,将难以提高作业质量。

(三)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核心,其学习态度和作业完成效率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作业设计中,初中数学教师都应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设计作业。然而,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听取学生对作业的想法和感受,也未采纳学生对作业布置的建议,导致数学作业单一化、模式化,作业设计流于表面。学生在能力提升过程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作业效率低下,难以激发创新活力。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策略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

“双减”背景下,数学作业设计需要满足多元化的要求,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提高作业的质量和价值。为此,教师需要着重提升作业的趣味性,因为只有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进而提升整体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注重教学调研,设计出具有趣味性的数学作业。趣味性作业的设计具有动态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师生互动,从而解决作业任务繁重、枯燥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作业设计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积极完成学习目标,启发其数学思维,建立新的教学起点[2]。在设计过程中,教师需将教情与学情整合,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兴趣方向、学习能力等因素,针对学生的需求和建议,设计出具有趣味性的作业任务,避免单一、枯燥的内容,从心理层面改善学生对数学的态度。

例如,在学习知识点“相交线”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展示相交线,并介绍平行线的知识,举出生活中平行和相交的实例。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课堂作业任务,让学生观察图形,找出与相交线有关的角,并理解角与角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举办知识竞答活动,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以抢答的形式完成作业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参与,使学生在趣味活动中理解数学知识,减轻学习负担。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让学生自行设计游戏性练习题的任务,选出最具趣味性的题目供大家解答。无论设计效果如何,趣味性作业都能带动学生参与集体互动,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设计层次性作业

新时期教育理念强调个性化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实施层次化和个性化教学。数学作业设计应遵循这一原则,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适合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作业任务。如果教师一味地布置统一的习题,对各水平的学生都有可能造成不利影响。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基础知识较为扎实,若让他们完成大量基础性的作业,可能会浪费他们的时间,无法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并且容易引发学习兴趣减退的情况[3]。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如果要求他们完成一些难度较高的作业,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或畏难情绪,不利于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信心的建立。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更加灵活地设计作业,通过分层化作业推动学生共同进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使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分层作业。首先,教师需要在设计分层作业之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测验和作业反馈等方式,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态度,并将学生合理划分为不同层次。针对各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作业内容。其次,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注重多元化,不仅要布置基础性作业,还要设计拓展性作业。基础性作业应着重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拓展性作业应注重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素养。例如,在学习“平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层次化的作业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性作答。巩固基础知识的题目如选择题和填空题可以作为必做题,而制图题、分析题、举例题和操作题则可以作为选做题,要求感兴趣的学生或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教师应在设计这些作业之前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研究,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确保所有学生对“平移”这一概念有全面的理解。

(三)设计探究性作业

初中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作业设计中,通过设计探究性作业,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针对探究性作业的特点,教师在设计探究性作业时要注重题目难度适宜,并采取分阶段布置的方式。每个阶段可以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将教学内容作为核心进行合理的作业设计[4]。教师应及时评价、总结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探究性习题的设计应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并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推理,使他们掌握探究方法,并将这些方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具有探究性的题目:

1.要建一个面积为150 m2的长方形养鸡场,为了节约材料,鸡场的一边靠着原有的一堵墙,墙的长度为a m,另三边用竹篱笆围成,篱笆的总长为35 m。(1)鸡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2)墙的长度a对解题有什么影响?

2.将一条长为20 cm的铁丝剪成两段,并以每段铁丝的长度为周长分别制作一个正方形铁圈。(1)要使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17 cm2,那么这两段铁丝的长度分别是多少?(2)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否可能等于12 cm2?如果可以,求出两段铁丝的长度;如果不可以,请说明理由。

探究性作业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空间,能够帮助他们发散思维,并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设计具身性作业

具身性作业是指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亲身参与到具身化学习活动中。这种作业形式打破了传统以书面作业为主的模式,注重从多感官角度进行作业设计,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完成作业任务。教师可以设计包括阅读、操作、实践、观察、应用、讨论等形式的作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自然地满足“减负”的要求。初中生思维活跃,充满好奇心。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作业,减轻心理压力,并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任务。

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布置多种形式的题目供学生选择,如选择题、计算题和填空题,这样可以突出分层教学理念。教师还可以布置绘制直角坐标系的任务,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出坐标系。此外,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平台,搜集并展示典型案例和巧妙解法,供学生在课余时间探究。具身性作业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可以打破传统作业的局限性,推进作业“减负”[5],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全面推行有效缓解了初中生的学习压力,同时也对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遵循“双减”政策的理念,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与要求,建立全新的教学设计思路,并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设计趣味性作业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层次性作业以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设计探究性作业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设计具身性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能够更好地适应“双减”政策下的教学需求,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参考文献]

李兴东.“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J].数学教学通讯,2023(23):78-80.

何元贤.“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3(11):13-15.

梁海栗.“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23(8):23-25.

任秀娟.基于“双减”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探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17):11-13.

古玲玲.“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三峡学院,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