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双减”政策 重塑家长角色
2024-10-16邹吉
摘 要:“双减”政策的实施使更多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的重要作用。家长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去与孩子交流互动,需要加强和学校的交流与合作,从关注孩子的成绩转向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兴趣爱好和全面发展。探讨了“双减”政策的实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了“双减”政策下家长角色、观念的转变以及家庭教育的策略,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双减”政策;家长角色;应对策略
作者简介:邹吉(1984—),男,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学。
一、“双减”政策的实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增强家长责任意识
实施“双减”政策是提升家长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实行“双减”政策使家长认识到自身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其不仅促使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生活给予更多的关心与指导,而且促使家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认识和适应新的教育模式,从而使家长自身的责任意识得以增强。
2.增进亲子关系
“双减”政策的实施促使家长投入更多的时间去与孩子交流互动,使家长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及心理需求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把握,这对建立更加亲密的亲子关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促使家庭氛围更加融洽,也提升了家庭教育的效果。
3.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双减”政策的实施促使更多的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当中去。“双减”政策的实施一方面减轻了学生课业上的负担,使他们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自我发展和兴趣爱好的发掘;另一方面为广大家长指明了方向,使他们对家庭教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促进了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
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双减”政策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既重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又着眼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双减”政策倡导家长关注孩子成长的过程,多鼓励孩子参与体育活动和艺术活动等,使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挖掘自身潜能与才能,促进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挑战
1.部分家长面临较大的家庭教育压力
学校作业和校外培训机构课程的减少,促使家长承担更多家庭教育的责任,如督促孩子学习、为孩子安排额外的课程或活动等。一方面,家长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指导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另一方面,由于不能准确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部分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压力。
2.部分家长产生焦虑情绪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一些家长担心减负会让孩子的成绩和能力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影响他们的升学和就业;一些家长认为减少作业量会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减少,影响孩子学习的质量,从而产生焦虑情绪。因此,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学校要注意对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1]。
3.部分家庭经济压力变大
“双减”政策实施后,部分仍在运营的校外培训机构学费大涨,无形中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加剧了学生之间的竞争,也加重了家庭的经济压力。
4.学生之间成绩两极分化
由于不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不同,不同家长的教育水平存在差异,学生的成绩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作业量的减少,以及部分家长松懈的管理,可能使原本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而对家长的依赖较少、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成绩会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甚至得到提高。
二、“双减”政策下家长角色、观念的转变
(一)从监督施压到引导支持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大部分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与兴趣所在,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学生学习已不再只是为了追求优秀的成绩,还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家长要转变教育理念,给予孩子一定的支持和帮助,以引导者的身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家长要引导孩子平衡发展。家长要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交流关系,认真倾听孩子的看法和诉求,尊重孩子的个性与意愿,增加孩子对自己的信任。特别是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家长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孩子的学习、成长状况,鼓励孩子追求自己的梦想,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提高孩子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使其能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同时,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的学习与生活,通过与孩子交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家长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由督促施压转变为对孩子的支持和关心。家长作为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推动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认识到孩子的心理与生理需求,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从“唯分是从”到“多元评价”
部分家长过分追求孩子在学业上的成绩与名次,这会给孩子带来较大的压力。而“双减”政策的实施促使家长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与个性差异,在反思自己的教育观点与教育方式的同时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重视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双减”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家长提高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使家长在关注孩子的个性差异和兴趣发展的基础上,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多元化的方式评价孩子的成长发展,而不再“唯分是从”。这种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家长增进与孩子之间的良好关系,为孩子的个性发展、身心健康发展、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自身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从“唯分是从”到“多元评价”的观念转换,家庭教育的方式变得更丰富多彩,这不仅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还能促进其全面发展,为其今后的生活和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
家庭作为学生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在学生成长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得到新的定位。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往往处于从属地位,多在学校教育之外做补充和辅导工作。而“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家长提供了更多参与孩子成长的机会,使家长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主动参与者,在学生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双减”政策的实施,使更多家长逐渐认识到孩子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依靠学校教育,还要依靠家庭教育。于是,更多的家长愿意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入手,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对孩子学习的方式的深度关注上,他们积极主动地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与需求,并与孩子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家长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可为家庭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整体而言,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家长角色、观念更多元,更丰富,这有助于家庭教育更好地发挥支持和引导学生成长发展的作用。
三、“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的策略
家长应积极适应新的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双减”政策带来的机遇,不断提升自我,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互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更好地陪伴和引导孩子成长。
(一)适应新的教育方式,提升教育能力
“双减”政策的实施,让家长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子女的教育中。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想要在这一过程中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家长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由仅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转变为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家长需要以更平和、更理性的心态面对孩子的成长,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值和心态;要积极参与孩子的课余生活,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在不同领域进行探索,培养孩子的多元智能。
新的教育方式,对家长综合素质的要求也相应有所提高。首先,其要求家长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认识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与需求;其次,要求家长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技巧;最后,要求家长重视教育信息的更新和改革方向,以适时对自己的教育策略做出相应调整。
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不断更新和升级,因此,家长要跟上时代的脚步,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动,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适应新的教育方式,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做到与外部环境相契合,以最好的状态来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从而促进孩子全面地成长发展。
(二)家校密切合作,加强沟通互动
建立良好的家校协作关系,家长与学校、教师加强互动交流,有助于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家校协作、共同教育需要注意两方面:一是家校双方要共同认识“双减”政策的内涵及目标,充分认识到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及校外培训压力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升的重要意义;二是家校双方要达成共识,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共同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双减”政策下,学校与家长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担负着不同的职责。学校要发挥教育主导作用,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而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兴趣特长及个性发展,给予孩子关爱与支持[2]。
家长需要与学校和教师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的教学工作。家长需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与教师共同协作,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在“双减”政策的引导下,家长与学校通力合作,能更有效地推动学生的整体发展。完善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机制,促进家校协作,既能提高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参与度、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家长要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课外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培养孩子创新实践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3]。
建立良好的家校交流机制,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家长要与学校保持良好的交流和合作关系,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使其学有所成。
(三)关注心理需求,营造良好氛围
“双减”政策背景下,家长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精神需求,为孩子的成长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重视孩子的情绪表现,加强对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的训练,培养孩子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要做孩子情感上的坚强后盾,给予孩子正面的鼓励和肯定,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让孩子在快乐中茁壮成长。
家长要与孩子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主动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从而建立起更加亲密的亲子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要从交流中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及时解决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要重视自身行为对孩子产生的长远影响,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负面情绪,以良好的言行做表率,给予孩子正面的引导和熏陶,以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提高孩子应对问题的能力。
结语
家长唯有顺应“双减”政策的要求,更新教育观念,重塑自我角色,更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更加宽松、自由的环境,科学开展家庭教育,才能提高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陈阳,廖宏宇,周勤婧.“双减”背景下家长“教育焦虑”破解路径[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3,39(1):61-63.
朱毓霞.“双减”背景下初中阶段家校共育的综合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4(2):39-41.
徐梦鑫,马香莲,蔺春利.认知偏差:“双减”政策下家校合作共育的障碍及突破[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7(1):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