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跨学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品质课堂构建

2024-10-15陆晓明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4年10期

[摘 要]《课程标准》强调对核心素养培养,并以此为核心来提炼和概括课程目标。文章以学科融合为核心,在数学教学基础上探索“学科+”的跨学科融合教学范式,为开展跨学科教学提供切入口和具体抓手,帮助教师深度促进各学科内容、方法、思想等要素的真正融合,推动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有效融合。

[关键词]跨学科;品质课堂;“数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29-0097-03

当前,在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阶段,跨学科教学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该教学模式旨在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整合,以促进学生在掌握单一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更广泛的知识体系。因此,在跨学科主题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推动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式发展,构建小学数学品质课堂,有效提高学科融合发展水平。

一、跨学科教学内涵

跨学科教学能够跳出学科界限,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和学生需求,有效弥合分科教学造成的人为知识壁垒,促进深度学习,带领学生回归学科本质,使学生以更全面和整体的视角理解与掌握学习内容,从而显著提升其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基于“为什么跨”“跨什么”“怎么跨”“跨得怎么样”四个核心问题,围绕某一主题,展开跨学科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从突出生长点、聚焦融合点、关注立足点、瞄准延伸点等角度出发,以某一课程内容为主干,将学习内容系统化,综合运用并整合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和方法,构建系统性的课程体系,通过多学科的融合,为学生打造高质量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完善知识结构。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全文简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实施,跨学科教学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程构建方面的重要内容。跨学科教学强调指向问题解决、加强教学研究、突出课堂实践、立足学科基础、强化融合发展等重点。跨学科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的生长,落实学科的育人功能。基于对跨学科教学的常态性追求,实现学科无界限“跨”有所成,融合促发展,帮助学生学有所得。

跨学科整合涉及学科能力要求、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抑或是特定学科在特定年级的学习任务。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要链接生活经验,确立组织核心,深入挖掘问题本质,确保内容符合逻辑,阐明宏观概念,并构建知识体系。针对《课程标准》中的“跨学科学习、协同育人”,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案为媒介,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设计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构建高效课堂和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坚实基础。基于学校实际情况,依据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单元设计、目标分析、学情分析和任务驱动,运用跨学科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减负提质增效”赋能。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学习品格,逐步创造一个全员参与、任务驱动的跨学科课堂环境,提出对教学变革的思考,促进教育从“学科本位”向“育人本位”转变。

总之,促进跨学科的教育,既是培养能解决真实问题的综合型人才,也是促进未来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更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必备技能。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基本点出发,在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和准确把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案,发掘课堂中的创新亮点,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验。基于学生实际状况进行教学活动,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跨学科教学策略

(一)落实《课程标准》要求,促进教学方式变革

《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旨在通过跨学科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科之间的融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有效促进教学方式变革。教师应以循循善诱的方式传授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将生活经验和知识相结合,并有效地应用于课堂学习中。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启发性的指导,使思考、发现和探究的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通过交流和小组合作练习等方式,促进学生合作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不变和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以苏教版教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为例,教师可以从调查问卷、查阅资料、科学讲座等形式出发,先引导学生回顾前期参与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初步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随后,让学生在市场中走访调查,以获得“第一手数据”。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了解到蔬菜种类、营养价值、种植时间和生长周期等信息,体会到合理规划和数据统计的重要性,学会绘制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这样的教学过程有效整合了学科内容,将自然学科、劳动教育等与数学教学有效融合,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真正通过跨学科学习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自主绘制出功能更强、排版更美观、内容更有趣的统计表。学生根据个人喜好风格完成各式各样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每一张统计图和统计表都体现着他们对自己的严谨要求、对生活中数学的喜爱。在这个跨学科学习活动中,学生学会了用复式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发现并提出了有意义的问题,获得了相应的结论。此外,学生还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完整过程,学会从多个角度对统计表和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

(二)开展跨学科专项教研,推进综合学习

跨学科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分析问题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其难点在于根据各种实际问题的独特性,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策略的特性和价值。通过探索数学与美育、科学、体育、劳动教育等领域的结合点,使数学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传统教学不同,跨学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程要求教师特别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还要增进他们对其他学科的理解,以达成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以苏教版教材“图形与几何”为例,通过“数学+美术=?”教学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中的平面图形及其特征,结合美术中的城堡结构与装饰,将数学与美术学科联系起来,理解城堡的结构与图形之间的关系。在动手实践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感受“面在体上”,从而提升自己的空间想象力,把立体的城堡用平面图形表现出来,利用平面图形组合成其他事物,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教学过程中,设置驱动性问题:现在要征集建筑平面图,小小设计师们,你们能利用所学的知识绘制一幅童话城堡的平面图吗?子问题1:这些立体图形,你全都认识吗?子问题2:你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子问题3:它们有什么特征?你能想办法把立体图形身上平平的面“请”下来吗?通过驱动性问题推动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真正将跨学科学习进行到底。

(三)加强不同学段衔接,实现一体化发展

跨学科教学的核心在于促进教育的一体化发展,其目标不仅在于实现不同学科间的融合,还包括不同学段的整合。可以说,跨学科学习的过程即是学生全面成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整合各学科知识,在知识的融合中成长,实现个人的全面提升。

数学知识的形成离不开动手操作。例如,教学苏教版教材“多边形的面积”时,将探究多边形面积公式的实践作业设计为以动手操作为主题,让学生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剪、拼、折等操作,学生在游戏中轻松快乐地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玩中有学,学中有玩,一举两得。又如,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笔者引导学生自由组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教室地面进行适当的改造,优化教室环境。学生先对教室地面进行了观察与测量,然后结合数学、美术、科学等学科的知识开展深入的实践研究,紧接着设计密铺方案、制定购买预算。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查阅相关信息,了解地砖形状并探索什么样的图形能密铺,最后制定教室环境大改造计划。这样的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跨学科教学、实际教学、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跨学科教学强调淡化学科界限,为学生打开了思维之窗,能有效促进小学数学实践与应用课堂的开展,为学生综合应用学科知识提供有利途径。

(四)发挥教师专业优势,搭建各学科桥梁

跨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在进行跨学科主题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应确保以下几点:首先,确立教学目标,并深入挖掘各学科间的联系;其次,依据真实性、开放性、探索性原则,审慎选择主题;最后,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特点,并明确学习设计的框架。教师在大单元前的设计是关键,学生在单元中的学习和单元后的收获、反思则是教学的目标。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单元教学模式,旨在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数学,实现寓教于乐。因此,跨学科融合教学并非简单的学科堆砌,也不是单纯为了“跨”而“跨”,其目的在于通过基于问题的研究和理论的学习,激发教育的多种可能性,并揭示数学跨学科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经历提出问题、制定调查方案、实施调查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过程,感受多学科融合的必要性。在这样的跨学科主题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悟思想方法,让他们在实际的数学学习中积极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实施跨学科教学时,制定单元目标应确保单元核心概念在每个目标中的体现,并通过单元核心概念来整合碎片化的知识点。基于跨学科教学的视角,构建思维的桥梁,正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跨学科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的视野。在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能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教学本身也因视角的多样性而展现出不同的面貌。

综上所述,跨学科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时期教师发展的必备素质和教学的努力方向。跨学科教学旨在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增强师生跨学科学习意识和综合思维能力,助力教师更好地把握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的方向。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数学小课堂,放眼跨学科大课堂,引导学生以全新观察视角学习数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和感受,从而构建小学数学品质课堂。

[ 参 考 文 献 ]

[1] 李运华,赖可欣.小学数学学习品质课堂评价量规的构建[J].嘉应学院学报,2022,40(3):108-112.

[2] 许妙丽.构建课堂文化,助力高品质的小学数学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16):125-127.

[3] 邹润甜.实践性作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小学数学“品质课堂”实践性作业的模式与构建[J].亚太教育,2022(11):148-150.

[4] 陈金兰.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品质课堂[J].新课程,2022(1):172.

[5] 康美玉.浅析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品质课堂[J].课程教学研究,2021(12):48-51.

[6] 杨秀琴.基于新课程背景探讨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的品质课堂[J].新课程,2021(24):70.

(责编 梁桂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