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治疗,打破疼痛的枷锁

2024-10-14霍佳轩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10期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康复治疗逐渐成为改善疼痛、恢复健康、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且有效的康复治疗,人们能够从疼痛中解脱出来,重新找回生活的活力与乐趣。

慢性疼痛有多种“面孔”

慢性疼痛,是一种持续时间超过正常愈合期限(通常为3个月以上)的疼痛,或者反复发作且病程超过1个月的疼痛反应。根据疼痛的性质和来源,慢性疼痛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慢性头痛:主要包括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表现为搏动性疼痛、头部紧束感、钝痛感等。

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包括颈肩痛、腰腿痛等,患者颈部、腰部等会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钝痛,并伴有肌肉紧张。

慢性内脏痛:起源于心脏、胃肠道等内脏器官,以腹痛、心绞痛等为主,通常伴有恶心、呕吐、大汗等症状。

慢性颌面痛:多由牙齿及牙周疾病、关节功能紊乱等引起,可导致剧烈的颌面部疼痛,开口或咀嚼时疼痛加剧。

慢性神经痛:多因神经炎症或损伤所致,会沿病灶神经分布产生麻木、烧灼感等表现,包括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

慢性术后或创伤后疼痛:患者在受伤或手术后会产生疼痛,可能由韧带损伤、手术切口等原因引起。

慢性癌痛:与肿瘤压迫、浸润或治疗过程如放化疗、手术等密切相关,此类疼痛通常持续存在,不会自行缓解。

长期疼痛不是小事

慢性疼痛的危害不容忽视。长期受其困扰,患者的身体机能会逐渐衰退,表现为关节僵硬等症状。此外,疼痛还会严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如行走、坐卧等基本活动,从而大大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疼痛的折磨下,患者往往会出现食欲不振和睡眠障碍。这不仅影响营养的摄入,降低免疫力,还让患者感到疲惫不堪,精神萎靡。同时,疼痛还会引发一系列负面情绪,如烦躁、郁闷、恐惧等,甚至让部分患者产生无助、绝望的感觉,对生活失去信心。这种情绪上的困扰无疑进一步侵蚀了患者的心理健康。

除了身体和心理的影响,慢性疼痛还可能导致患者在社会角色上的失能。他们可能无法胜任原本的工作,也无法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与亲朋好友的交流减少,人际关系受损,使得患者失去归属感,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的境地,进一步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因此,对于慢性疼痛的患者来说,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康复治疗,解锁无痛生活

康复治疗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手段,在慢性疼痛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根据患者痛因、性质、程度等,予以患者个体化、合理化康复治疗手段,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理和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药物治疗

在康复治疗中,药物疗法是最常用的镇痛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

(1)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等,这些药物通过降低体内炎性因子水平来发挥抗炎和镇痛作用。然而,长期使用抗炎药可能会引起胃溃疡、胃出血等胃肠道副作用,因此必须严格遵医嘱用药。

(2)镇痛药,如吗啡、哌替啶等,这些药物能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具有强大的止痛效果。然而,这些药物具有成瘾性,常用于术后疼痛、癌痛等中重度慢性疼痛治疗。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及周期。

(3)肌肉松弛剂,如替扎尼定、乙哌立松等,这些药物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控作用,缓解肌肉紧张、痉挛引起的疼痛。肌肉松弛剂可能会引起乏力、嗜睡等不良反应,医生应提前告知患者,确保用药安全。

2.物理治疗

即通过将物理因子如温度、电流等作用于人体,以发挥消炎、镇痛作用,该疗法不仅能直接作用于疼痛源,有效缓痛症状,且长期应用还能提高患者的耐痛能力,减轻疼痛造成的负面影响。常用的物理疗法包括:

(1)热敷,即通过产生的热效应,加快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常用于关节炎、肌肉劳损等疾病治疗。热敷时,可采用热毛巾、热水袋、热敷包等敷于疼痛部位,注意控制好温度,一般在40~50℃,避免烫伤皮肤, 10~20分/次,2~3次/天。若患者有循环障碍或皮肤敏感,应慎用热敷。

(2)冷敷,即通过冷刺激促进血管收缩,使受损处血流量减少,进而减轻局部肿胀,适用于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治疗。冷敷时,准备好冰袋、冷凝胶垫,并用毛巾包裹好,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以防发生冻伤,10~20分/次,2~3次/天。需注意的是,疼痛部位有组织损伤、化脓病灶者,应禁止冷敷。

(3)电疗,即利用电流刺激局部肌肉,以加速组织修复,进而缓解疼痛。具体应用时,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低频、中频、高频等电流频率。其中,低频电疗通过刺激神经末梢促进肌肉收缩,常用于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治疗;中频电疗穿透力较强,能促进关节炎症吸收,适用于腰椎病、颈椎病等治疗;高频电流主要通过电磁波作用于人体,来改善组织代谢,适用于肩周炎、腱鞘炎等治疗。

(4)按摩,即选择腧穴后通过揉、推、按、拿等手法对其进行刺激,以缓解肌肉紧张,是治疗背痛、关节痛的常用方法。

(5)牵引,即通过利用机械力对关节、脊柱等进行牵拉,来缓解局部压力,常用于关节炎、颈椎病等治疗。

3.心理干预

慢性疼痛患者往往伴随着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暗示法、想象疗法、放松训练法等心理干预措施,能帮助患者调节情绪状态,降低其对疼痛的敏感度,从而提升其整体生活品质。

4.生活方式调整

为避免疼痛复发,患者还要对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调整。

(1)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睡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及摄入刺激性饮品,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良好的睡眠不仅能恢复体力,还能提升情绪稳定性,减轻疼痛感知。

(2)尼古丁会收缩血管,减少组织氧供;酒精则会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影响疼痛信号的传导。因此,戒烟限酒是避免疼痛复发的重要措施之一。

(3)均衡饮食,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这些食物有助于减轻炎症、增强免疫力,从而减少疼痛发作的可能性。

(4)很多人认为在疼痛时需要静养,但实际上适当的运动对于疼痛管理是非常有益的。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肌肉和关节保持灵活性,减少僵硬感。同时,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支撑关节,减轻因肌肉无力导致的额外负担。重要的是,患者应根据自身的疼痛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需要注意的是,慢性疼痛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疼痛问题,需要患者、家庭、医生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