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聊聊血脂的这些事
2024-10-14白红梅
近30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生活节奏加快,罹患代谢性疾病的人群明显增多,血脂异常及动脉硬化患病年轻化。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35.6%,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由于缺乏对血脂异常健康知识的了解,对血脂异常的危害及防治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许多人并不知道如何做好血脂管理。下面就为大家普及相关健康知识,希望能让大家充分了解血脂相关医学知识,做好对自身血脂的管理,预防发生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防止早发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1.血脂究竟是什么?
血脂包括两大部分: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甘油三酯大部分由食物摄取,少部分由机体合成。
胆固醇60%~80%由机体合成,食物来源仅占少数。简单分为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
2.所有血脂成分高对身体都不好?
不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轻度升高对身体有益。其他成分的升高是有害的,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动脉血管粥样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
3.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把“坏血脂”降下来呢?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为主的如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等是我国城乡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而高胆固醇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长期血脂升高可以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血流流速变慢,聚集在心脑动脉血管表现为脂质沉积,继而形成粥样斑块,当粥样斑块过大阻塞动脉后易影响心肌、脑细胞的氧供、血供,出现供血、供氧不足,斑块破裂后还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脑梗死等不良事件严重威胁个体生命安全。而在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常被称为“坏胆固醇”。
粥样斑块有“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降胆固醇治疗可使不稳定斑块变得稳定,减少斑块破裂风险,从而防止急性心肌梗死、猝死、急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生。
4.如何发现血脂升高?
最简单的方法是去医院做血脂筛查。
重点人群: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有早发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者(指男性一级直系亲属在55岁前或女性一级直系亲属在65岁前患缺血性心血管病);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及跟腱增厚者。 其他可考虑作为血脂检查的对象包括40岁以上男性及绝经期后女性。
检测项目:基本项目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此外,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完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C)、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
注意事项:空腹12小时以上晨间取血;取血前的最后一餐忌用高脂食物,不饮酒;生理和病理状态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化验;避免药物影响血脂检查结果,如避孕药、β受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激素类药物等。
5.血脂升高如何治疗?
血脂异常的治疗首先要强调个体化调脂理念,切忌人云亦云。要由专业医生按照有无冠心病及其危症,有无高血压及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多少,结合血脂水平综合评估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之后再进行危险分层,开展有针对性的调脂治疗。
血脂异常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因血脂异常明显受饮食及生活方式的影响,无论是否进行药物治疗,高脂血症患者都必须坚持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
具体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调节、运动锻炼和戒烟限酒。体重正常的人群,要保持能量摄入和消耗平衡,预防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人群,通过改善膳食结构和增加运动,实现体重减少10%以上。
(1)饮食方面,要合理控制每天摄入的总能量,在保证日常必需营养的同时限制总脂肪、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脂肪摄入量以占总能量20%~25%为宜,高甘油三酯血症者更应尽可能减少每日脂肪摄入总量。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5%~20%,食物多样化,少盐少糖,每天摄入25g~30g的膳食纤维,并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2)运动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降脂、降压、降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高脂血症人群,除部分不宜进行运动人群外,无论是否肥胖,建议每周5~7次体育锻炼或适当有氧运动,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包括快走、慢跑、游泳、爬山和球类运动等,每天锻炼至少消耗200kcal。运动锻炼前要先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及运动量,老年人可以选用强度轻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或者打太极拳等;中青年人应以中等强度的运动方式为主,也可根据身体状况选择强度较重的运动方式。运动锻炼采取循序渐进,运动量由小到大的原则,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还要防止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
(3)要戒烟限酒,劳逸结合,睡眠充足,作息规律,培养健康生活习惯,这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并改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如果以上方式无效或收效甚微,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调脂药。根据其作用,调脂药可分为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和主要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
(1)主要降胆固醇药物: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肝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增加肝细胞调脂能力,减少肠道内胆固醇吸收,或加速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代谢。包括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海博麦布)、PCSK9抑制剂(目前获批上市的有依洛尤单抗和阿利西尤单抗)、普罗布考、胆酸螯合剂(考来烯胺、考来替泊等)及其他调脂药(脂必泰、多廿烷醇)等。其中,他汀类药物是调脂药物的基石,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目前国内临床上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等。在使用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时应该注意,首次用药1个月后注意复查血脂、肝肾功能、血糖、肌酸激酶(CK)等;用药过程中极少数人会发生转氨酶升高及肌肉并发症的不良反应,发生与患者合并多种疾病和/或使用多种药物治疗,或使用大剂量他汀有关,用药初期若出现肌肉疼痛或无力,伴有或不伴肌酸激酶升高要及时就医。
(2)主要降甘油三酯药物:包括贝特类药物、高纯度ω-3脂肪酸、烟酸类药物。此外还有新型调脂药物,包括贝派地酸、依维苏单抗等。
调脂治疗应该坚持以下原则:在开始使用药物调脂治疗前先积极与医生沟通,了解自己应达标的胆固醇水平是多少,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调脂药,必要时进行调脂药物的联合使用。对于已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者更应该积极进行降胆固醇治疗,长期控制血脂达标。血胆固醇达标后千万不要随便自行停药。因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慢性代谢异常,如果停药,多数患者在1~2周后血脂又会回升到治疗前水平。降胆固醇治疗的目的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只有长期服用降胆固醇药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因此,胆固醇水平达标后,应与医生沟通,遵医嘱用药,而非自行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