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常见的口腔健康误区
2024-10-14戴春霞
误区1:每个人都需要定期洗牙
通常认为牙结石是引发牙周疾病的主要原因,而“洗牙”能有效去除牙石。牙齿上的细菌数量众多,因此清除牙石对预防牙周病至关重要。但专家指出,并非每个人都需要洗牙。由于饮食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的差异,口腔健康状况各不相同。有人多年未洗牙却牙齿干净,有人半年后牙龈就积累大量污垢。因此,并非每个人都需要按时洗牙,即“定期洗牙”。另外,也有部分人群并不适合洗牙,比如患有出血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患有牙龈部恶性肿瘤的人群。但专家提醒,应定期到正规口腔医院进行牙科检查,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洗牙,并及早发现龋齿以便治疗。为避免错误认识,应倡导经常性的口腔健康检测,而非简单强调“定期洗牙”。
误区2:尽量避免拔牙
对于牙周疾病,尽可能保存牙齿是基本目标。然而,当病情严重并满足拔牙指征时,坚持保留可能对身心有害。适时拔牙有利于牙周卫生,特别是对于牙周袋深的糖尿病人,若牙周治疗无效且牙齿松动明显,应尽早拔除以免牙周袋加深。严重牙槽嵴吸收时,难以清洁的牙周袋易导致炎症和牙槽嵴进一步降低,影响修复体固位。医生建议,出现这些症状且牙齿适合拔除时,应及早行动。延迟拔除不仅影响口腔健康,还可能引发其他疾病如呼吸系统和胃肠问题。研究显示,心脏病患者若有牙周炎,必要时应拔除牙齿。
误区3:用漱口水代替刷牙
口腔疾病高发与不良牙科卫生习惯有关。有人认为漱口能清洁口腔,就用漱口水代替牙膏,但仅漱口只能清除表面碎屑,无法彻底清洁隐藏部位,牙间隙和牙龈沟细菌仍会迅速繁殖,因此不建议以漱口水替代刷牙。另外,有的漱口水药物成分超牙膏,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口腔微生物失衡和疾病;部分漱口水会使牙齿舌苔变色,影响味觉。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漱口水,且不宜长期使用,用后需清水漱口以避免药物残留。
误区4:频繁使用药物牙膏效果佳
市面上有许多昂贵的药用牙膏宣称能预防口腔疾病。许多人相信这些牙膏能在较长时间内起到预防作用。专家表示,虽然药膏成分较漱口水少,但长时间使用也可能导致菌群失衡。过量钙质牙膏则可能增加牙齿中钙离子含量,导致牙结石形成。在挑选牙膏时,医生建议使用细管或单独使用。对于牙齿敏感患者,可选择脱敏牙膏。刷牙后要用清水漱口,以降低化学成分对身体的危害。高血压患者应谨慎使用含盐分的牙膏。若患有龋齿或已治愈,可使用含氟药膏预防未来问题。药膏可用于口腔清洁、减轻炎症和安抚黏膜。但对于已经发生的牙周炎等疾病,仅依靠药膏效果有限,应尽早就医治疗。
通过了解这些常见的口腔健康误区并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牙齿和牙龈,维持口腔健康。记得定期访问牙医进行专业检查和获得个性化的口腔护理建议,使用适合自己情况的口腔卫生产品,同时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