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师范生卓越培养模式探索
2024-10-14任铭
[摘 要] 地方高校针对未来教师群体的专业技能培育,不仅响应了教育政策的导向,而且满足了与教师资格国家考试的衔接需求,为师范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搭建了桥梁,促使其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的各项要求,与此同时,也推动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聚焦于探讨地方高校中师范生卓越培养模式,目的在于向教育领域的工作者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依据。
[关 键 词] 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7-0153-04
在师范教育体系中,教学技能的精熟与否直接关系到师范生能否成长为优秀教师。然而,在部分教育机构推进教改与转型的过程中,对师范教育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导致教学技能培养被忽视,主要表现在:师范生对教材的掌握不足、基本教学技巧掌握得不牢靠、缺乏教材分析及处理技能、欠缺有效课堂启示与讲解技巧、课堂管理能力不足等。鉴于此,地方高校迫切需要通过变革教育模式,培养一批既能顺利通过教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又能适应基础教育教学需求的应用型教育人才。这对提高师范教育水平,促进师范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与意义
(一)既是贯彻国家政策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与教师资格考试对接的必然需求
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与意义,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国家政策方针的贯彻以及教师资格国家统一考试对接的需求。
国家政策方针作为行政决策和公共治理的依据,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的师范生教育政策,呼唤教师教育模式的创新。据此,地方高校师范生教育模式的改革,不仅是顺应国家发展趋势,更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的必然表现[1]。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应秉持以学为主,注重实践,强调质量的优化原则。如此,可推动师范生具备专业素质,增强职业认同感,具备教学技能和方法的应用能力,最终让他们以更高效的方式投入教学实践中。
教师资格国家统一考试是初级教7ccaa6d78e42964196f68587a86845aeee86e0daeca882c8e1753b49099522ed师进入教育行业的一道重要关口。作为面向未来的教师,师范生必须面对这一挑战,勇于接受严格的选拔。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的改革能够为他们提供一条可行的道路。他们所需的是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整合,是知识的动态掌握,是理论在实践中的检验反馈,更是面对现实压力的从容与决绝。在新的模式下,师范生将得到更加全面的教育,有机会积累更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二)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其更好地适应中小学的教学
改革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和教育技术的高速发展,中小学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如果只依赖传统的教育模式,将难以满足现代教育对教师的高素质、多技能的需求。因此,地方高校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的改革,不仅是适应时代需要的必然选择,还是推进师范生素质教育转型、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师范生的职业素养,必须进行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的改革。教学技能是师范生未来成为优秀教师的关键,也是衡量师范生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深化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增强其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掌握力和教学策略的运用能力,使其在卓越教育的道路上更好地前行[2]。改革教学技能培养模式,对师范生的教学创新能力和自我教育认知具有积极推动作用。通过对教学技能的深度培养和模式创新,可以激发师范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其在教学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从而提高其教学创新能力。改革模式也可以帮助师范生形成正确的教育认知,如正确理解教学是个体和集体之间的互动过程,而非单向传递知识的过程,以促进其教育视野的拓宽,提升其自我教育意识。
(三)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改革教学技能培训模式可以促进教师掌握现代教学工具。通过融入创新的教学方法、技术整合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师范生可以更好地吸引未来的学生,创造更有活力、更有效的学习环境。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使学生受益,还提高了他们所服务机构的整体教育水平。
其次,通过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可确保师范生做好充分准备,迎接现代课堂的挑战。通过强调实际教学经验、反思性实践和制订持续专业发展的综合培训计划,师范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科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这种准备工作可以培养他们作为教师的信心。此外,注重高质量的教学技能培训可以使其走上工作岗位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并为相关教育机构赢得更积极的声誉。归根结底,改革教学技能培训模式是确保师范生有能力提供高质量教育的重要一步,而高质量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进步与发展的根本。
(四)优化课程设置
首先,优化课程设置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确保所教授的内容具有针对性、与时俱进,并且符合当前的教育标准和实践。优化的课程为未来的教师打下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全面基础。通过整合当代教育理论和最新的技术,师范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课堂,这种相关性和适用性不仅能提高未来教师的教育质量,还能确保他们能有效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其次,优化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促进了更加全面的师范教育。教师可以将跨学科课程、实践教学经验和反思性实践融为一体的结构合理的课程,这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教师队伍,这些教师不仅精通本学科领域的知识,还熟练掌握课堂管理、学生评估和教育心理学,这样的课程能培养教师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适应能力,而这些正是当今瞬息万变的教育环境中教师的重要特质。此外,优化的课程设置还能鼓励终身学习,从而促进教师持续专业发展。通过在教学技能培训模式改革中优先优化课程,地方高校可以确保其毕业生是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进而促进教育系统的整体改善。
(五)满足社会需求
首先,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改革培训模式以满足这些需求,可确保师范生掌握有效教育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这就需要将当代教学技术、数字扫盲和全纳实践融入课程。这样,师范生就能为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将技术融入教学以及创造全纳课堂环境做好准备,这种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的做法不仅能提高教育质量,还能确保其为教育部门做出积极贡献。
其次,通过改革教学技能培训模式满足社会需求,对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塑造年轻人的思想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师范生的培训必须体现社会优先考虑的价值观。此外,让师范生掌握这些技能有助于缩小教育差距,因为训练有素的教师可以更好地支持多样化的学生群体。反过来,这又会带来一个更有教养、更有能力的社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通过改革教学技能培训模式以满足社会需求,地方高校可以为其社会的整体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确保教育系统保持稳健,顺应世界不断变化的需求。
二、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途径
(一)加大实践课程比重,强化教学技能训练
在完成地方高校师资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中,适当加大实践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是对教学技能训练重视度提升的体现与践行。实践课程作为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的桥梁,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具有不可替代的培养价值,是坚实打造未来教师群体的基石。加大实践课程比重,应致力于让师范生通过深度参与,理解并掌握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可以从调整课程设计、优化课程内容等方面调适实践课程的比重。课程设计阶段,将会按照实际教学需求对课程进行设置,生动且实用;课程内容方面,深入挖掘实践环节中的理论知识,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衔接,提升了实践课程内涵的丰富性。
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强化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使其在应对课堂教学中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挑战时,能以高水平技能去应对,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优化。具体方案是:处于入门阶段的师范生通过简单的教学任务,可以锻炼并提升其基本的教学技能;处于进阶阶段的师范生则通过层层递进、巧妙设计的任务,掌握更为复杂的教学技能。强化教学技能训练也离不开深度反思机制的建设[3]。教学反思,本质上是师范生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深入、全面地分析和评价,是提高教学技能的关键环节。深度反思机制是指师范生在完成教学任务后仔细透析所遇到的问题,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案,而后再次让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形成“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反馈循环。
(二)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和考核,提升师范生的教学基本技能
地方高校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改革中应当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和考核,以提升师范生的教学基本技能。高校需要设计系统、全面的基本功训练计划,确保师范生能够扎实掌握教学中的基本技能,如课堂管理、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这一训练计划应当具有阶段性和渐进性,循序渐进地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基本功的训练需要结合实践操作,通过模拟教学环境或实际课堂实践,让师范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教学过程中的挑战和压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教学情境。高校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功考核机制,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手段,全面评估师范生的教学基本功水平。这包括书面考核、口头答辩、教学实践评估等多种形式,以确保考核的全面性和客观性[4]。基本功的训练和考核不应止步于校内,高校还应该积极与各级教育部门、教育实践基地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践,让师范生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接受考验,不断提高教学基本功水平。通过以上措施,地方高校能够有效地提升师范生的教学基本技能,为其未来成为优秀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教学技能竞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与训练的积极性
在地方高校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中,开展教学技能竞赛可以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技能提升的有效途径,其重要性不容忽视。该过程不仅涉及对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还涉及激发其内在潜能、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高校应依据教育教学的核心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设计具有挑战性和针对性的竞赛项目。这些项目应覆盖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育技术应用、学生评估等多个方面,确保能全面检验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与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竞赛,师范生能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实现知行合一。
教学技能竞赛的设计与实施应注重过程的科学性与公正性。高校可以邀请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评审,确保评价标准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竞赛过程进行全程记录,不仅保证了评价的透明性,还能为师范生提供反思和复盘的机会,促进其不断进步。竞赛的组织与实施还应提供跨学科、跨校区乃至国际化的合作平台。通过模拟真实的多元文化教学环境,师范生能够在跨文化交流中磨炼自身的教学技能,提高应对不同教育情境的能力。这种跨界的交流合作,不仅拓宽了师范生的国际视野,还为其未来的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校应当重视竞赛后的成果转化与应用,将优秀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案例纳入教师教育课程,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库,为所有师范生提供学习与借鉴的机会。高校应鼓励师范生将竞赛中的成果与创新应用到实习和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
(四)改革教学实践环节,在实践中提升教学能力
改革教学实践环节对提升教学能力有重要作用。以实践为基础,理论才能赋予外在形式,深化理解,提高教育质量,明确教师的职责与角色。实践教学旨在通过身体力行和个人经验的整合,以最有效的方式应用教学理论。基于师范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关注实践环节,有助于师范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建立自信,树立清晰的教师角色定位。实践环节应该考虑到师范生在动态教学环境中所需要的策略与技能,包括沟通技巧、课堂管理技巧、评价学生表现的能力等,这些都是在实际教学中获得的,能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调整。强调实践环节的重要性,也与当代教育的创新理念密切相连。承认学习的社会性和合作性,意味着教学是在相关的环境中进行的,师范生不仅需要具备理论知识,更应具备应对现实教学情境的能力[5]。因此,加强实践环节能够让师范生参与到更丰富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意见交流、批判性思考和自我反思。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以师范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例如,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教学等方式,引导师范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改革实践环节的独特价值在于它为师范生提供了直接的反馈和及时的指导。这种立即的评价厘清了师范生的困惑,帮助他们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五)聘请“校外导师”,为师范生的技能训练提供示范和指导
首先,确立校外导师的选拔标准至关重要。这些导师应当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能够引领师范生深入理解教育教学的本质。导师的实践经验中应包含多样化教学场景的处理能力,以便于师范生面对复杂的教育问题时,能够灵活应对。搭建有效的沟通桥梁,实现校外导师与师范生之间的有效交流。通过定期组织研讨会、工作坊等形式,让师范生有机会直接向校外导师学习,同时校外导师也能及时掌握师范生在教学技能上的需求和不足,促进教与学的相互适应。其次,制订个性化的指导计划。鉴于师范生的基础与需求存在差异,校外导师应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包括教学观摩、场景模拟、一对一辅导等多种形式,以实现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全方位提升。再次,加强校外导师的绩效评估机制。通过定期的绩效回顾,不仅可以确保校外导师贡献的可见度,还可以不断优化导师团队的结构和指导方法,提高指导质量。最后,建立反馈和迭代的机制。师范生在接受校外导师指导后,应提供及时的反馈,包括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导师指导的有效性等,以便于学校和导师团队根据反馈调整指导策略,实现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的不断优化和提升。
(六)借助网络平台,拓宽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渠道
在当前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养模式改革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以开阔视野,丰富培训资源。高校应构建与教学技能训练密切相关的网络学习平台,此平台包容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模拟环境,使师范生能在模拟真实的教学场景中进行练习,从而提升教学反思及应对多变教学情境的能力。针对网络平台的内容构建,需整合优质资源,如引入优秀的教学案例、前沿教育理论讲座以及实时互动的工作坊,以此激发师范生的创新思维与教学热情。网络平台能为师范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通过数据分析跟踪学习进程,自动化推荐适合其发展阶段的学习材料,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地方高校还需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跨区域协作教学,突破地域限制。这种协作不仅扩大了学习资源和环境的边界,还促进了师范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有助于培养师范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确保网络平台的有效运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样不容忽视。高校应定期组织教师技能提升研讨会和培训,强化教师对网络教学工具的掌握,确保其能准确引导师范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有效学习。高校应持续监测和评估网络平台的教学成效,贯通反馈调整教学策略。通过建立全面的评估体系,不断优化网络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地方高校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持续提升,以适应未来教育的需求。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地方高校能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上实现质的飞跃,为教育事业的创新与发展贡献力量。
三、结束语
未来地方高校的师范生培养工作应继续坚持教育改革的发展路径,创新培养体系,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师范生对教育工作的投入感和教学职业的热情,使每位师范生都能在学识与人格的养成上达到全面发展。依托网络信息技术的强大推动力,开发独具特色的教学资源和平台,为师范生创造一个互动性强的虚拟教学环境。这样的努力将进一步优化师范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实现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的持续优化,培育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工作者,以适应教育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 陈海俊,赵冠华,史淑惠,等.地方高校师范生科普技能培养策略研究[J].邯郸学院学报,2022,32(3):107-111.
[2] 戴亮.地方本科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8(3):108-112.
[3] 杜芬娥,赵欣.地方高校师范生融合教育素养现状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22,42(4):110-114.
[4] 欧阳宇,凌鸿雁,陈凤琼,等.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卓越化学教师“双循环”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湖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卓越教师班培养实践为例[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3(2):107-112.
[5] 李艳灵,刘毅玮.卓越教师培养模型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24(5):102-107.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