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策略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4-10-14池嘉莉
[摘 要] 目的:评估记忆策略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效果。方法:使用方便抽样法与调查问卷法,选取宁德师范学院2021级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全日制护理共108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73人,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75人,采用基于“记忆三级加工模型”的记忆策略教学法。对学生学业成绩和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为(66.7±7.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3.2±7.5)分,其中P=0.0065<0.05,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学生整体满意度较高,各项结果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引用的基于“记忆三级加工模型”的记忆策略教学方法,对于促进护生知识内化、优化知识记忆成效、激发护生学习思维活力有着显著效果,并且该教学方法能够适用于流程式、高相似度、易混淆的课程,具备一定的实践价值。
[关 键 词] 记忆策略;儿科护理学;教学应用;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7-0145-04
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教育的要求。特别是在儿科护理学专业课程中,如何帮助护生有效记忆和理解复杂的医学知识,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研究旨在探讨记忆策略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医学教育模式的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记忆策略教学法,是新型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教学法强调通过特定的记忆技巧和策略,帮助护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儿科护理学涉及的医学知识繁杂且抽象,护生往往难以记忆和理解。因此,研究记忆策略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研究通过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对比,分析记忆策略教学法在提高护生学习成绩、促进知识理解和应用方面的优势。同时,本研究还将深入探讨记忆策略教学法在提高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等方面的作用,以期为医学教育模式的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以本校2021级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全日制护理共108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为便于对记忆策略教学法效果进行分析,将护生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73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63人,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0.2±0.9)岁,儿科护理学2021学年分数64~90分,平均分(78.9±10.7)分。
实验组:75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60人,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0.3±0.8)岁,儿科护理学2021学年分数57~87分,平均分(75.1±6.8)分。两组护生年龄、学业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结果(P>0.5),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1.教学内容
对照组与实验组护生教学过程中均采用同一教材版本(崔焱主编 《儿科护理学》)。该课程学分设置为3.5学分,总授课时长为72h。教材内容涵盖儿童保健、住院儿童的护理,以及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等多个方面。内容主要包括生长发育、儿童保健、住院儿童的护理、儿童营养、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等。课时安排、内容教学均相同,由同一教授教学。
2.对照组教学方法
对照组的教学方法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进行讲授,同时辅以多媒体资源和儿科实操训练,以确保知识的全面传递与技能的实践应用。在课前阶段,教师会为护生安排预习任务,帮助护生提前明确课程内容中的要点与难点。课中实施阶段,护生将积极吸收儿科知识,而教师则会随机检查护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及时解答护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惑。课后,教师会布置相应的作业和测验,以巩固护生的学习成果,并通过定期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检验护生的学习效果。
3.实验组教学方法
实验组采用记忆三级加工模型为主要策略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根据阿特杰森和希福林提出的理论,将记忆过程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并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感觉记忆阶段,教师可利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材料帮助护生快速接收并感知信息,形成初步的印象;在短时记忆阶段,教师会通过各种互动活动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护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复述和整理,促进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的巩固和转化;在长时记忆阶段,教师会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通过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等方式帮助护生将所学内容纳入长时记忆中,形成稳定的知识结构。
具体实施过程:
(1)课前阶段:教师首先明确每章节的学习目标,使护生了解将要学习的关键知识点和需要达到的记忆水平。随后,教师根据记忆三级加工模型,设计预习材料,如通过图表、图片或简短的视频帮助护生形成初步的感觉记忆。
(2)课中实施:①感觉记忆阶段:在该阶段,教师首先需要将儿童生长发育的复杂知识进行细分,将其拆分成若干个易于理解和记忆的部分。随后,运用教学技巧将细化后的知识点进行重构和串联,形成一系列有趣且富有逻辑性的歌谣、口诀和顺口溜,以此直观地展现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使护生能够轻松获取并记忆相关知识。②短时记忆强化:在护生完成课堂学习后,教师需要求其及时回顾所学内容,对感官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复述和巩固。该过程中,教师可鼓励护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互动学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③长时记忆构建:为进一步深化护生的记忆效果,教师可引导护生创作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数字故事、记忆歌谣等作品。可以为儿歌、故事或顺口溜,也可以是护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深入解读。通过创意记忆知识点,护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还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和整合,形成稳定的长时记忆。
(3)课末评价阶段:要求护生提交课程作业,并采用匿名编号形式进行评审,同时结合同学间的相互评价以及教师的专业评审,以确保评审的公正性。对于脱颖而出的优秀作品,将在教学公众号进行展示,并对作品的创作者给予表彰和相应的奖励。
(三)记忆策略教学法效果评价
1.护生成绩
在学期末,针对两组护生进行综合性评估,考核内容包含主观论述与客观测试(总分100分)。客观部分着重填空(30分)、判断(10分)和选择(60分)题型,旨在全面衡量护生的记忆深度、知识掌握情况、知识应用及综合分析能力。本研究以客观题部分的得分作为主要指标,评估护生在记忆策略教学法下的学习成效。
2.效果评价
问卷调查:设计“儿科护理学记忆策略教学法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涉及记忆策略教学法的相关问题共20道,内容主要涉及记忆策略的方法、实施效果、记忆持久性、思维培养等。
(四)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08份,回收108份,有效回收率100%。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归档,使用 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均为 α=0.05。
二、结果
(一)护生学业成绩对比结果
通过统计两组护生学年期末成绩,结果汇总如下表1。
从表中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实验组护生的期末考试成绩(66.7±7.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3.2±7.5分)。该结果表明,实验组通过采用记忆策略教学法进行学习,其学业成绩得到显著提升。
进一步分析,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得到t值为2.763,对应的P值为0.0065,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学业成绩上的差异是显著的,并且该差异不是由随机误差造成的,而是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所致。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儿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中,记忆策略教学法对护生的学业成绩具有积极的优化作用,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生满意度
表2为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汇总,总体上,护生满意度结果在4.13~4.77之间,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记忆策略教学法的有效性
从“您认为记忆策略教学法在课堂上是否有效促进了学习”问题来看,实验组(2组)的均值(4.62)高于对照组(1组)的均值(4.41),且t值(1.979)对应的P值(0.0496)小于0.05,说明实验组护生对记忆策略教学法促进学习的效果评价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
2.学习轻松度
在“使用记忆策略后,您是否觉得学习变得更轻松了”问题上,实验组(2组)的均值(4.61)高于对照组(1组)的均值(4.31),t值(2.247)对应的P值(0.0261)小于0.05,表明实验组护生认为使用记忆策略后学习变得更加轻松。
3.理解和应用记忆策略
在课堂上及时理解和应用所学记忆策略方面,实验组(2组)的均值(4.43)高于对照组(1组)的均值(4.14),t值(2.573)对应的P值(0.011)小于0.05,说明实验组护生在课堂上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更强。
4.长期记忆效果
实验组(2组)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您是否仍能回忆起课堂上学习的记忆策略”以及“您认为记忆策略教学法是否有助于您长期记忆儿科护理学知识”两个问题上的均值均高于对照组,且P值均小于0.05,表明实验组护生在长期记忆方面表现得更好。
5.记忆策略的应用与满意度
实验组(2组)在“您是否会主动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些记忆策略”“您认为记忆策略教学法是否促进了您的思维能力”以及“您是否能将记忆策略应用到其他课程或学科中”三个问题上的均值均高于对照组,且P值均小于0.05,这显示出实验组护生对记忆策略的应用意愿、对思维能力促进的认可以及跨课程应用能力的评价更高。
6.整体满意度
在“您对儿科护理学记忆策略教学法课堂实施的整体满意度如何?”这一问题上,实验组(2组)的均值(4.59)高于对照组(1组)的均值(4.32),t值(2.36)对应的P值(0.0196)小于0.05,说明实验组护生对记忆策略教学法的整体满意度更高。
三、讨论
(一)记忆策略教学促进护生知识内化
在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实施记忆策略教学法显著促进了护生的知识内化过程。通过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学业成绩和满意度方面的差异,可以看到记忆策略教学法在促进护生知识内化方面的积极效果。
一方面,实验组护生期末考试成绩的显著提高表明记忆策略教学法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具有积极影响。记忆策略,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还激发了护生主动探索和应用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儿科护理学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另一方面,实验组护生对记忆策略教学法的满意度普遍较高,表明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记忆策略带来的好处。护生认为记忆策略教学法在课堂上有效促进了学习,使其觉得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有趣。这种积极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记忆策略教学优化知识记忆成效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观察到护生在记忆复杂且高度专业化的知识时面临困难。传统的教学方法倾向于单向的理论知识传授,缺乏对护生记忆过程的专业优化和策略性指导。为应对该挑战,本次研究引入基于“记忆三级加工模型”的记忆策略教学法,以全新的视角改善护生的学习体验。记忆策略教学法首先将心理学中的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理论融入教学实践。护生通过听觉、视觉和口头表达(听、看、讲)捕获感觉记忆。接着,通过课后复习和作业的完成,护生将新知识巩固为短时记忆,并初步将其与已有知识体系相结合。该教学法鼓励护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创作数字串联、歌谣、口诀等记忆辅助工具,将复杂难记的信息转化为易于记忆和理解的形式。实验数据表明,采用记忆策略教学法的护生在儿科护理学考核中成绩取得了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护生普遍反馈该教学方法显著提高了其记忆效率和记忆强度,使其能够更长时间地保留所学知识。该结果充分验证了记忆策略教学法在优化知识记忆效果方面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三)记忆策略教学激发护生学习思维活力
从儿科护理学课程建设角度来看,该课程在重视科学的基础上,也兼重人文性。但是,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却忽略护生的个体差异和临床工作的实际需求,致使护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受到一定制约。为此,本次研究通过引入记忆策略教学法,目的在于激发护生的学习思维。
记忆策略教学法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通过引导护生自主规划学习任务,并鼓励其进行主动思考和深入探索,从而实现对儿科护理学知识的有效分析和系统整理。该教学模式不仅让护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还能促进其形成符合自身学习特点的个性化学习策略。在记忆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通过采用数字串联、口诀等创新形式,对复杂难记的护理知识进行编码和加工,使信息更加易于记忆和理解。该策略的实施,使得护生进一步提高了记忆效率与准确性,同时也为护生强化其他知识的记忆打开全新思路,激发护生对记忆方法的深入探索和实践,进一步提升其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记忆策略教学法的革新与教学启示
记忆策略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育领域的引入,聚焦于护生的主体地位,摒弃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模式,依据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为护生提供全新的学习路径。通过该模型,护生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信息编码、存储和提取,从而显著增强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经过深入的调查问卷调研发现记忆策略教学法对护生的学习思考能力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护生不仅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分析和整理知识,还能将所学内容与实际临床护理工作相结合,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应用。
在推广记忆策略教学法时,需要充分考虑护生的个体差异和护理学课程的特点。通过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和辅导等方式,确保每位护生都能够充分理解和运用记忆策略教学法,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四、结束语
记忆策略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表现卓越,有效促进护生对知识的深度掌握,并显著提升其主动学习与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增强记忆效果。本研究成果为护理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记忆策略教学法更适用于记忆性知识较多的章节或课程,对于其在其他领域的泛化应用需持谨慎态度。未来的研究应紧密结合学科特性,不断优化和完善记忆策略教学法的课堂应用,进一步提升其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烨.生态教育理念背景下小学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J].环境工程,2023,41(7):336.
[2] 王香菊.智慧课堂在儿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4(3):170-172.
[3] 郭蕾,陈艳,岳容兆.基于记忆—遗忘规律的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9,16(2):119-122.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