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4-10-14李烨孙力杨王华谢辉蔡继峰黄静静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27期

[摘 要] 医学院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应适应社会与科技快速发展需求,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医学基础、精湛法医学技能、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首先对医学院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阐述,分析了医学院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随后针对性地提出构建“一联合、两突出、三结合、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加强政府支持与资金倾斜的策略,力求对医学院法医学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进行创新,以期培养出能够应对未来挑战、推动法医学进步的专业人才。

[关 键 词] 法医学;医学院;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7-0033-0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法医学作为连接医学与法学的桥梁学科,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法医学不仅在侦破犯罪、维护司法公正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在灾害鉴定、保险理赔、亲子鉴定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价值。然而,当前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学科交叉性强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深厚的医学知识,还需具备一定的法学、心理学、物证技术等多学科素养,这对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理论与实践脱节、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法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如DNA技术、数字取证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对法医学教育内容和方法也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培养高质量的法医学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多元化的需求,成为医学院校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一、医学院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

一是多学科融合性,法医学是一门高度交叉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还需要学习法学、心理学、生物学、毒理学、物证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以适应复杂的司法鉴定工作需求。二是实践导向性,由于法医学专业的应用性极强,实践教学是其人才培养中的关键环节。这通常包括尸体解剖、现场勘查、实验室检验技术、模拟法庭辩论等,旨在通过实战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复杂案例的能力[1]。三是具有严格的资质要求,法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往往需要通过特定的资格考试才能成为执业法医,因此,专业教育特别强调达到国家或国际认可的专业标准,确保毕业生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四是注重伦理与法律教育,鉴于法医学工作的特殊性,涉及人权、隐私保护、证据合法性等敏感问题,专业人才培养中会加强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的教育,确保学生在工作中能正确处理法律与伦理的界限。五是特色化与差异化培养,不同医学院校根据自身优势与地域特色,可能会有不同的培养侧重点,如有的院校侧重法医病理学,有的院校则可能偏重法医毒理学或法医物证学等,形成各自的特色专业方向。

二、医学院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伴随着国家法治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与对司法鉴定技术工作的日益重视,未来数年全国范围内对法医学专业毕业生需求量旺盛。在此背景下,高等医学院校纷纷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法医学课程体系,也认识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在部分院校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也缺乏足够的实践案例与高质量的实践平台,学生难以获得充分的个性化指导与小班化教学,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深度学习体验。医学院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法医学专业课程更新较为滞后

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飞速发展,法医学检测手段与分析技术不断革新。然而,部分院校的课程内容未能及时融入这些最新科技的应用,如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遗传标记分析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在法医图像识别和数据分析中的作用等,导致学生无法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再加上法医学的跨学科特性要求课程设置应充分融合医学、法学、信息技术、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但是实际情况是部分法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并未随着各学科最新进展而深化整合,限制了学生在交叉学科领域的视野和能力培养。并且法律环境与社会伦理观念也随时间变化而发展,如数据保护法规的更新、隐私权的界定、新型犯罪形式的出现等,这些都对法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若课程中关于法律条款、伦理准则的内容没有及时调整,将会导致学生在今后工作中难以准确把握法律边界和道德准则。

(二)法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不足

一是实践教学比例偏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分配不均衡,实践教学课时相对较少,不能充分满足法医学专业对实践能力的高要求。实践教学内容也过于简化或陈旧,未能紧跟法医学领域的最新技术、方法和法律要求,学生毕业后难以迅速适应工作需要。二是实践基地不足、质量不高,合作的实习基地数量有限,现有基地条件也不足以提供丰富、多样化的实践机会,如法医鉴定中心、医院太平间、法庭等,导致学生无法接触到足够多的实际案例和操作经验。三是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不善,实习安排混乱,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过程随意性大。负责实践教学的教师也缺乏足够的实际工作经验,难以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复杂案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医学院法医学专业资源配置不均

首先,地区差异显著,经济发达地区的医学院校通常拥有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先进的实验设施、充足的科研经费和广泛的国际交流机会,而经济欠发达或偏远地区的医学院校在这些方面则明显不足,导致学生的学习条件和实践机会存在巨大差异。其次,城乡差别,城市医学院校往往能够吸引到更多优秀的师资力量,提供更为多样化的课程和实践平台,而农村或小城镇的医学院校则可能面临师资短缺、教学资源有限的问题[2],影响法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再次,公私机构差异,公立医院附属的医学院校相比私立医学院校,在资金支持、政策倾斜、临床实践基地等方面可能享有更多优势,这可能导致私立医学院校在法医学专业教育资源配置上处于不利地位。最后,重点与非重点学科问题,在部分医学院校内部,资源向传统强势学科或热门专业倾斜,而法医学等相对小众的专业可能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影响到专业实验室建设、教学设备更新和科研项目的资助。

三、医学院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法医学专业“一联合、两突出、三结合、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一种综合性、创新性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既有深厚专业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法医学人才。

(一)一联合:公安—院校联合办学

医学院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等司法机关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参与法医学人才培养过程。首先,联合制订培养方案,根据公安工作需求,双方共同制订课程体系,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增设公安业务、侦查技术、法律法规等课程。其次,双方共同建立法医学教学实验室、模拟犯罪现场、法庭科学实验室等,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提供真实的法医鉴定环境。还要合作开发适合联合培养模式的课程和教材,融入最新的法医学理论与技术以及公安实战案例,提升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时效性。再次,医学院向公安院校派遣法医学专业教师,讲解医学专业知识;公安院校则派出有实战经验的法医专家,教授法律程序、案件分析等内容。同时,鼓励双方教师参与对方学校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定期举办法医学与法学交叉领域的学术会议、研讨会、短期培训班,邀请国内外专家开展讲座,提升师生的专业素养和国际视野。最后,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医学院学生可在公安部门的法医鉴定中心、侦查部门等进行实习,参与实际案件的处理,公安院校学生则可以在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实验室接受医学训练。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法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法律素养和职业竞争力,还能加强医学院与公安院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法医学教育与公安实战需求的紧密对接。

(二)两突出:突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一方面,强化实践教学。其一,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与地方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以及第三方鉴定机构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现场勘查、尸体检验、物证分析等实践活动的机会。还要完善校内实验室建设,投资升级法医学实验室,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如DNA测序仪、质谱仪等,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开展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理学、法医物证学等实验教学。其二,利用高科技模拟设施,如虚拟现实(VR)技术,创建逼真的犯罪现场、法医实验室等模拟环境,让学生在安全可控的条件下进行实践操作和决策训练。还要开设案例分析课程,通过分析经典和当代法医学案例,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证据分析和法6678dbc4c06f76785af2012c745072520822bf906e6cb890d2bcb6b49fe7abce律适用能力;设计一系列技能实训课程,如模拟犯罪现场重建、法医摄影、法庭作证技巧等,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应对能力。其三,应实行“工学交替”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交替进行,如在理论学习阶段后,安排集中实习期,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再回到课堂深化理论学习,形成良性循环[3]。

另一方面,培养创新能力。如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法医学相关的创新竞赛,譬如法医技术挑战赛、创新项目设计大赛等,设置奖学金、科研经费等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的创新热情;鼓励学生早介入科研活动,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独立开展小型创新研究,如法医新技术的开发、法医鉴定方法的改进等。通过科研实践,学生能直接面对科学问题,锻炼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学术研讨会、工作坊,增加与国内外学者的交流机会,开阔视野,吸收创新理念等。

(三)三结合:教学、科研、鉴定相结合

首先,实现教学与科研融合。一是在课程设计中融入科研元素,不仅传授基础理论和技能,还介绍法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鼓励学生关注并思考学科热点问题。二是鼓励教师将自身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通过实例讲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展现科研过程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三是将科研实验室向本科医学生开放,提供实验资源和技术支持,让学生有机会使用先进的科研设备,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其次,鉴定实践融入教学。如定期举办工作坊,邀请资深法医专家现场演示和讲解最新的鉴定技术、方法,如DNA分析、毒物检测、痕迹比对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开设鉴定技能课程,设计专门的鉴定技能课程,如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理学、法医物证学等,结合实验室操作,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学习并熟练掌握各种鉴定技术;在实践教学中融入法医鉴定伦理教育,强调鉴定工作的法律、道德和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专业操守和人文关怀。

最后,科研支撑鉴定。如建立高水平的法医学科研平台,包括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毒理学、形态学等实验室,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为科研提供硬件支持;鼓励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吸纳医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专家,促进多领域技术融合,创新鉴定方法[4];加强法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如人体损伤机理、死亡机制、毒物代谢动力学等,为鉴定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建立高效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确保科研成果能够快速应用于鉴定实践,如通过产学研合作、技术转让、专利授权等方式;加强科研伦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确保科研活动合规,鉴定结果合法、有效,保护当事人权益。

(四)四位一体:专业、学科、团队、平台一体化建设

一是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确保知识结构完整且与时俱进。例如,设计连贯性课程体系,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过渡到法医学专业课程,确保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根据法医学专业特点,将课程体系分为基础医学模块、法医学核心模块、法学与法律程序模块、技术与方法模块、跨学科选修模块等,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职业规划灵活选择课程;定期评估课程内容,及时更新以反映学科最新进展,如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法医毒理学等领域的新技术[5];引入国际法医学教育资源,开设全英文或双语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和海外实习,了解国际法医鉴定标准和前沿研究;建立课程评价和反馈机制,定期评估课程体系的有效性,根据学生反馈、行业需求变化和科技进步,不断调整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是推动法医学及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强学科梯队建设,提升学科整体水平。例如,构建涵盖医学、法学、生物学、化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课程体系,确保学生具备宽广的知识结构。例如,除了医学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病理学)和法医学核心课程(如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理学),还应加入法学理论、法庭科学、生物信息学等课程;与法律学院、工学院、信息学院等院系建立合作关系,实施双学位或联合学位项目,让学生在两个或多个专业领域深造,获取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等。

三是组建跨学科、多层次的教学科研团队,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合作。首先,明确团队建设的目标,旨在集合医学、法学、生物学、信息技术、心理学、统计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形成互补优势,共同推动法医学教学和科研的进步。其次,根据教学需求,选拔具有深厚专业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且有跨学科合作意愿的教师加入团队;定期组织跨学科教学法、新兴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团队成员的综合教学能力;根据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与研究方向,在团队中进行合理分工,如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理学、法庭科学、生物信息学等不同方向的负责人,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覆盖和深度挖掘。再次,建立定期的教学研讨会和反馈机制,团队成员分享教学经验,讨论教学难点,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最后,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政策,为跨学科教学团队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如科研经费、教学设施、国际合作机会等,并设立奖励机制,表彰在跨学科教学和科研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

四是平台建设,构建现代化的教学实验室、科研平台,为教学、科研、鉴定提供硬件支撑。一是开发并整合丰富的电子教材、在线课程、视频讲座、互动多媒体资料等数字化教学资源,覆盖法医学eBvcx8g55Vz2IAHVbnBPrw==基础理论、案例分析、技术方法等方面,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复习;开发或利用现有的智能学习管理系统,如Moodle、Blackboard等[6],集成课程管理、在线测验、作业提交、成绩跟踪等功能,实现教学管理的自动化和个性化。二是保证教学平台支持多种终端访问,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同时兼容主流操作系统和浏览器,提升用户体验。还要利用视频会议、在线讨论区、协作编辑工具等,支持师生间及学生间的远程交流和团队合作。三是提供专业的法医学软件(如DNA序列分析软件、毒物数据库查询系统)的使用培训和访问权限,以及专业数据库的订阅,支持学生的科研和学习需求。并且建立教学平台的持续更新机制,紧跟法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技术趋势,定期评估平台功能和资源的适用性,及时进行优化升级。

(五)加强政府支持与资金倾斜

高等医学院应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说明法医学专业在社会安全、司法公正中的重要性,倡导制定有利于法医学发展的政策;深入研究政府发布的各类教育、科研、公共卫生等领域的专项基金指南[7],针对性地准备申请材料,争取资金支持;并且设立专门的项目组,负责追踪国内外资金动态,编写高质量的项目提案,特别是针对法医学教育基础设施升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高端人才培养等项目。还要争取政府对法医学教育领域的税收减免政策,如对捐赠给法医学教育项目的资金给予税收优惠;为学生提供助学金、奖学金或贷款补贴,尤其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报考。

四、结束语

医学院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应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优化方案,以确保培养出的法医学人才不仅能满足当前社会需求,更能预见并引领未来法医学领域的发展。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法医学教育能够在促进司法公正、保障公共安全、提升国民健康水平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健,何育欣,宋桂芹,等.法医学专业建设重构研究与实践:以川北医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23,9(21):66-69.

[2] 严江伟,孙俊红,王红星,等.法医学“一联合、两突出、三结合、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J].法医学杂志,2023,39(2):193-199.

[3] 肖世维,董晓爱,梁伟波.基于双导师制的法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探索[J].医学教育管理,2022,8(6):662-665.

[4] 李明杰,林李顺,杨菊,等.校-警-企联合培养法医学专业人才的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22,8(2):89-91.

[5] 李淑瑾,马春玲,丛斌.基于OBE理念构建一流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法医学杂志,2021,36(6):638-642.

[6] 朱彬彬,王进步,林旭东.法医学专业实行警务化管理研究:以某医学院法医学专业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8):87-88,90.

[7] 张自伟,洪亮.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法医毒物分析”课程为例[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3):154-157.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