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面塑教学与地方传统文化融合的策略研究

2024-10-14冯峰

摘 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小学面塑教学与地方传统文化融合的途径与实践意义。通过对面塑教学知识点的系统梳理,结合地方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教学策略和实践活动。强调了面塑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并指出了地方传统文化在面塑教学中的重要价值。文章详细阐述了如何整合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创新面塑教学方式方法,以及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巩固和拓展学生的面塑技艺,旨在让学生在掌握面塑技艺的同时,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这一研究能够为小学面塑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为传承和弘扬地方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关键词:小学美术 面塑教学 传统文化 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9.038

面塑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在小学阶段开展面塑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能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然而,当前小学面塑教学往往局限于技艺的传授,缺乏与地方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因此,探索小学面塑教学与地方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尤为重要。将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面塑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地方传统文化。通过面塑这一载体,学生可以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小学面塑教学与地方传统文化的融合,探索出一种既有创新性又具实效性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小学面塑教学与地方传统文化的融合原则

1.传承性原则

在小学面塑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面塑技艺、工艺特色和文化内涵,使学生能够逐渐掌握地方传统面塑的基本造型技法,如拉面、捏面、压面等。拉面是指利用手掌或手指轻轻拉扯面团,使其变长或变薄,从而塑造出各种形状和线条。学生需要掌握合适的拉面力度和技巧,以及面团的弹性和韧性,才能实现想要的效果。捏面是利用手指或工具在面团表面进行捏合和塑造,创造出各种立体形态。学生需要感受和把握面团的材质和变化,掌握合适的力度和角度,创造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面塑作品。压面是将面团放在平面上,利用手指、工具或模具进行压实和塑形,形成各种图案和纹理。学生需要掌握合适的压力和方式,才能制作出精美的面塑作品。

2.实践性原则

在小学面塑教学中,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抽象的传统文化元素转化为具体的面塑作品,从而更加直观地感受和表达传统文化的内涵。教师在设计面塑教学活动时,可以采用多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向学生展示面塑技法和创作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面塑的基本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面塑作品创作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反复练习和尝试不断提升面塑技能。例如,安排学生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面塑作品,如地方传统节日的吉祥物、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地方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这些实践性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面塑的技巧,还能够深入了解和体验地方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实现面塑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3.整体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传统文化元素的选取和运用,将面塑技艺、民俗文化、审美情趣等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面塑作品或民间传说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图文资料、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地方传统文化背景和故事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面塑作品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情感。例如,安排学生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面塑作品,如地方传统节日的吉祥物、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等,让学生在创作中深入体验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面塑比赛、举办传统文化展览、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小学面塑教学与地方传统文化的融合意义

1.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小学面塑教学与地方传统文化的融合意义在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通过面塑教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以及手工艺术的独特魅力。面塑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通过学习面塑技艺,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还能够通过创作面塑作品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情感,有效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2.拓展教育内容和形式

传统的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课本知识和考试内容,而面塑教学作为一种具有趣味性和创造性的艺术形式,能够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新的内容和形式。通过面塑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传统文化知识,还能够培养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面塑作为一种手工艺术形式,还能够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通过丰富多彩的面塑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这种教学形式不仅丰富了学校的教育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和发挥创造力的机会,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教育界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面塑教学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教育形式,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和价值。通过面塑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传统文化知识,还能够培养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面塑教学还能够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因此,小学面塑教学与地方传统文化的融合能够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三、小学面塑教学与地方传统文化的融合难点

1.面塑技艺的复杂性

面塑技艺作为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制作流程、精细的技艺要求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面塑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呈现出较高的复杂性。首先,面塑制作需要掌握多种技巧,如调色、塑形、刻画等,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手部协调能力和专注力相对较弱,难以充分掌握复杂的面塑技艺。其次,面塑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塑造面塑作品所需要的时间较长,而小学生的注意力持久性较差,容易产生焦虑和厌倦情绪,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此外,面塑技艺的传承往往依赖于口传心授,缺乏系统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也给面塑教学带来了挑战。

2.文化教育融合挑战

地方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民俗、风土人情等元素,要将这些元素融入面塑教学中,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专业知识。然而,部分教师可能对地方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缺乏对地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认识,导致难以准确地将其融入面塑教学中。另外,地方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多样,如民间故事、传说、节日习俗等,如何在面塑教学中选取合适的文化元素,并生动地呈现出来,也是一个挑战。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面塑技艺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创新,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群体的需求。

3.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尽管面塑技艺本身独特而有趣,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掌握的技能。在当前快节奏、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小学生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诱惑和干扰,难以长时间参与面塑制作。现代科技的普及使得学生更倾向于花费时间在电子游戏、社交媒体等数字化娱乐活动上,而面塑制作相比之下可能显得不吸引人。此外,面塑教学往往需要反复练习和实践,对于一些缺乏耐心和毅力的学生来说,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导致学生感到无趣和厌烦。特别是在面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面塑作品时,学生会因为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而感到沮丧,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面塑材料与教学资源的局限性

在小学面塑教学与地方传统文化的融合过程中,面塑材料与教学资源的局限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面塑制作所使用的材料相对特殊,包括面粉、颜料、工具等,这些材料的质量和种类直接影响到面塑作品的成效和品质。然而,在一些地区和学校,由于条件限制,可能难以获取到优质的面塑材料,导致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受到限制,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面塑教学资源的缺乏也是一个挑战。目前,关于小学面塑教学的教材、教辅资料相对较少,且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因此,要克服面塑材料与教学资源的局限性,需要学校和教师积极寻求外部支持和合作,如与相关企业、机构等合作,共同开发优质的面塑材料和教学资源,为小学面塑教学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同时,也需要加强对面塑教学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以更好地促进面塑教学与地方传统文化的融合。

四、小学面塑教学与地方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

1.整合地方传统文化资源

通过将当地传统民俗和传说融入小学面塑创作中,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丰富面塑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以节日中的传统面具作为面塑创作题材,制作各种形态生动的面具。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当地的民间故事中选取人物形象作为面塑创作题材。比如,可以选择《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许仙等传说人物,或者选取《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等历史人物,进行面塑创作。学生可以根据故事中描述的人物形象,塑造出生动、具有特色的面塑作品,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当地传统文化中的民间故事和英雄传说,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2.创新面塑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需要注重面塑教学方式的创新,力求以知识点为核心,构建一个系统而全面的面塑教学体系。首先,教师引入了项目式学习的方法,设计一系列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面塑项目。以“面塑小能手”项目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选择材料开始,通过思考、设计、制作等步骤,最终完成一个完整的面塑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面塑制作的基本知识点,如材料的选取、色彩的搭配、造型的设计等,还通过实际操作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丰富多样的面塑教学课件和视频。通过生动的图像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面塑制作技巧,学生在课后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练习,进一步提升面塑技艺水平。

3.开展美术面塑实践活动

在小学面塑教学中开展面塑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面塑的基本技巧和造型方法。例如,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动物造型,如制作小猫、小狗、小鸟等,向学生介绍动物的基本形态特征,如头部、身体、四肢等,然后逐步演示面塑的基本造型技巧,如捏面、拉面、压面等,让学生动手尝试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动物造型的比例和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植物造型项目,如制作花朵、树木、叶子等,向学生介绍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如花瓣、叶片、树枝等,然后引导学生运用面塑技巧进行造型。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面塑项目,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同时,结合地方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创作具有当地特色的面塑作品,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建立面塑融合评价体系

建立面塑融合评价体系有助于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进一步促进面塑教学与地方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评价内容应包括多个方面,首先是评估学生面塑作品的技术水平,涉及学生在面塑制作过程中所展现的技巧和手艺,包括拉面、捏面、压面等技法的掌握程度,以及作品的整体完成度和精细程度。通过评价技术水平,可以客观了解学生的面塑制作能力。其次,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评估学生作品的原创性、设计性和表现力,看是否能够通过面塑作品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通过评价创意表达,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其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此外,评价还应关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可以评价学生作品中是否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色和精神内涵,以及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

总之,通过本文的探索与研究,能够深刻认识到小学面塑教学与地方传统文化融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面塑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提升了学生的面塑技艺水平,更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创新的面塑教学方式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面塑技艺。而多样化的美术面塑实践活动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建立面塑融合评价体系,教师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与进步情况。展望未来,教师需要继续深化小学面塑教学与地方传统文化的融合研究,探索更多有效的融合路径与策略,为培养更多具有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杨延虎《浅谈面塑在校本课程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现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5期。

[2] 陈艳《面塑艺术与小学美术核心素养融合》,《美术教育研究》2018年第22期。

[3] 陈林《“做中学”理念下小学美术泥塑教学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20年第2期。

(冯峰,1981年生,女,汉族,山东淄博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