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实践路径探析
2024-10-13黄佑云
[摘 要] 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高职学生当前个人成长及未来职业发展,“应用文写作”课程是信息时代培育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性课程之一。为提升“应用文写作”课程培育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效果,通过调研来自全国70所高职院校共83名相关教师深度了解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及其职业素养培育现状,并针对性地探索了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创设特色实践活动、加强授课教师培训学习和争取学校支持力度等实践路径。
[关 键 词]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5-0113-04
一、引言
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高职学生是未来的职场大军和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高职学生当前个人成长及未来职业发展,而综合职业素养的养成离不开优质的学校教育。作为主要以实用类文体写作为研究学习对象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本身渗透着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等隐性职业素养。因此,“应用文写作”课程是信息时代培育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课程之一,而职业素养培育的效果又依赖于课程改革与实践。
二、“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意义
(一)社会角度的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职业教育的定义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不仅要为从事某一职业以及有效就业做准备,还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以及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做准备。这说明,普通文化课程应当成为职业教育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1]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国内外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职业素养要求进一步提高,而高职学生正是未来的职场大军和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新媒体发展迅速,实用类文体在各行各业的使用频率日益增加,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各界对于政令畅通、规范行文、高效沟通的需求日益强烈。因此,本研究的开展有利于回应社会各行各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关切,为社会培养更合格的公民,进而从整体上推动社会和谐快速发展。
(二)学校角度的意义
2015年7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发挥人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优势,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2]2019年6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3]本研究的开展有利于学校落实国家相关文件精神,提高“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效率,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从而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向社会输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学生角度的意义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4]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曾经指出,信息时代家庭工作的任务是编制计算机程序、写作和远距离监测生产过程。[5]叶圣陶说的“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和托夫勒所讲的“写作”正是区别于文学写作的“应用文写作”。细究“应用文写作”如此获重视的原因,则是现代社会特别是职场中的书面沟通往往正是通过应用文来进行,常常是“未见其人,先见其文”或“已见其人,以文定人”,“应用文”俨然已是每个现代职场人士必备的基本素质,能帮助所有从业人士提高处理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事务的质量和效能。同时,在现阶段,应用文写作也是我国许多省份大部分专业专升本统考科目“大学语文”和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必考内容,是许多学生谋求更高一级发展的必经通道。因此,本研究的开展有利于帮助高职学生针对性地提升综合职业素养,进而提升就业竞争力,助力职业可持续发展。
三、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及其职业素养培育现状
利用当下移动互联网环境的优势,本研究相关调研采取以网络问卷调查为主、线下访谈交流为辅的方法,共有来自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等湖南省外21所高职院校和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湖南省内49所高校共83位教师(其中教学管理人员15人、“应用文写作”相关课程任课教师50人,其他语文类任课教师18人)参与了线上问卷调查,部分教师接受了线下访谈。由相关调查和访谈可知,独立开设“职业素养”课程专项培育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院校偏少,而大部分高职院校则通过开设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规划、创新创业基础、现代礼仪等公共基础课,从不同层面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而“应用文写作”对高职学生个人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及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已成为授课教师普遍的共识,但仍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使得实际教学效果距课程预期目标有较大差距。
(一)课程边缘化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应用文写作”课程类型仍以“公共课”为主,且部分高职院校开设课时偏少,甚至存在未开设单独课程而只在其他语文类课程中设置一个模块教授少数几个常用应用文种或未开设任何与“应用文写作”相关内容的现状,这种课程边缘化现象使得“应用文写作”在授课教师及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免陷入尴尬的处境,难以系统性达成“应用文写作”课程目标,也难以充分发挥其教学和育人功能。
(二)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不浓
一方面,“应用文写作”课程因其课程特殊属性存在知识点多、格式较固定、实操写作训练多、需对接具体任务等客观情况,学生认为“应用文写作”相较其他课程内容枯燥,学习难度大;另一方面,存在学生对课程重要性认知程度不够、学习依赖性重、课后自学投入不够等主观情况,这些都导致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不高。同时,现有课程内容与学生就业及生活需求对接不紧、教材过时、教学资源适用性不强、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传统的通用教材占比大,教学针对性低
目前,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内容与本校开设专业的针对性上做出了一定的努力,或采用了最新国规教材中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或针对本校所设专业自主编写了校本教材,但仍有近一半的高职院校使用的是传统的通用教材。
(四)教学模式陈旧,在线课程资源利用率差
目前,虽然高职院校已逐步重视“应用文写作”课程资源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对接以及信息化教学的探索,部分高职院校针对本校开课专业自主建设或推荐使用了他校建设的“应用文写作”配套在线课程资源,但仍有部分学校一些教师采用传统的“先讲后练”教学模式,授课时只以教材为教学载体,未深入将在线课程资源融入教学,未能巧妙借助学习平台辅助教学等,大大影响了“应用文写作”在线课程资源的利用率。
(五)授课教师对课程内涵与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融合挖掘不够
目前,虽然授课教师能普遍认识到“应用文写作”对高职学生个人综合职业素养的培育及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但同时一方面由于“应用文写作”课程内容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另一方面授课教师参差不齐,教学能力与实践经历有所局限,使得授课教师对“应用文写作”课程内涵与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融合挖掘不够,浮于单一化和表象化。
四、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实践路径
(一)加强课程认知,激发高职学生对课程的内在学习兴趣,强化职业意识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罗杰斯提出,人类本来就具有与生俱来的对学习的渴望和潜能,这种心理倾向会在一定的信赖环境中完全释放出来,也就是说,当学生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自身需要的内容时,最容易激发人体内部的学习兴趣,这种心理安全感环境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努力。[6]可见,加强高职学生对“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认知最容易激发学生对“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内在学习兴趣,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付出对“应用文写作”课程学习的努力,从而帮助学生强化职业意识、坚定职业理想。
首先,积极宣传“应用文写作”在高职学生专升本统考、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等考试中的必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应用文写作是提升学历、谋求更高一级发展的必经之道。其次,详细解说课程内容与高职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岗位间的紧密联系及其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认同感和职业需求感,让学生认识到“应用文写作”课程是提升自我综合职业素养,进行职业准备的重要课程。最后,耐心引导学生认清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增强高职学生自主提高自身综合职业素养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优化课程内容,建设在线课程资源,培养职业能力和塑造职业道德
一方面,以“学岗交融”为导向,打破教材编排,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首先,改变过去所有专业教学相同文种且每次课教学单个文种的模式,如针对职场通用的计划、总结、申请书等事务性文书,公务短信、电子邮件等传播类文书和求职信、简历、述职报告等职业类文书可以设置对应的职业情境系列任务进行“大单元”教学,一次课教授多个文种,设定不同职场角色布置分组任务,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行文和对重难点部分分项目讲解与训练,以达到以一促类、突破重难点的作用,提升教学效率。其次,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文书则可以结合具体专业和班级实情,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应用文种进行区别教学,比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欢迎词、导游词等旅游类应用文就应该有所侧重;而对于方案、活动策划书、经济合同等应用文,营销类专业学生就应重点学习;而对于师范类专业学生,教案、读书笔记、通知、邀请函等应用文就必须加以强调。
另一方面,依托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同步构建高职“应用文写作”在线开放课程。针对高职学生未来常用文种和本校各专业大类对应职业常用的核心专业文种提供微课、案例、范文和题库等资源,这样既能方便所有教师资源共享,根据实情灵活调用教学资源及布置课前、课中及课后任务等,拓宽课程的广度,也能满足部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学起,或满足学生课外自学以进一步提升和拓展自我的需要,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应用写作职业能力。
此外,在选择案例与范文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富含人文意蕴的古代应用文名篇,如《谏太宗十思疏》《出师表》《报任安书》等;或者利用新媒体时代获取资源的便利,选择近期社会各领域热点相关的应用文案例,如政府工作报告、大学毕业生求职竞聘、人工智能、大学生参军入伍等话题等,帮助学生塑造职业道德。
(三)改革教学模式,对接职场任务,强化高职学生职业能力
在现代数字化教育背景下,改变以往陈旧单一的线下“先讲后练”授课方式,转而采用“互联网+课堂”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这既是与时俱进,也是顺势而为。如每个文种写作教学根据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设置“情境任务”“写作指南”“主题讨论”“例文示评”“检测练笔”和“拓展阅读”六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课中教学时,根据具体专业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职场情境、讨论话题、案例分析、范文指导、重难点项目实训以及拓展阅读任务。此外,在课程考核方面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将签到考勤、微课及配套课件学习、课堂线上线下参与情况、课后实训、课外实践活动等纳入形成性考核,形成立体性考评。
这样不仅能遵循应用文写作课程特点和高职学生学习规律,还能尽可能地个性化指导、有效互动、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既提升高职学生通用写作职业技能,又能提升学生资料搜集整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职业能力。
(四)创设特色实践活动,培养职业行为习惯,深化职业道德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实用学科,“文以载道”“知行合一”“文贵实用”这些我国自古以来的写作理论特点,在现代应用文写作上尤为显著。因此,除课内构建开放、民主、灵活的课堂环境外,教师还可以遵循高职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提供丰富、广阔、有针对性的实践机会,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成立“笔杆子训练营”社团,联合学工处、图书馆等部门在校内定期开展各类与“应用文写作”相关的实践活动,打造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沉浸式学习氛围,既能加深高职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内涵理解,又能培养学生遵循规律、深入调研、求真务实、严谨规范的职业行为习惯,深化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
如发起“寻找身边的应用文”海选,让学生留心观察和收藏公共场所宣传栏及各类新闻媒体所公开传播的应用文,激发学生学习、写作及运用应用文的主动性;开展“读书会”,加强语文基础的训练,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表述能力和文化水平;开展“简历制作比赛”和“模拟面试比赛”,提升学生书面求职和现场求职竞争力;以常见应用文为选题对接职场任务开展“笔杆子选拔大赛”,提升学生行文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生实习开展“顶岗实践”或校内文字相关岗位见习、观摩活动,引导学生精通业务知识,熟悉本行业和本部门的工作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做到专业行文。
(五)加强授课教师培训学习,让教师成为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最好“促进者”
常言道:“打铁还需自身硬”。大多数“应用文写作”授课教师是汉语言文学相关专业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他们比较擅长文学创作,但缺乏在党政机关、企业工作的机会,缺少应用文写作的实战经验,在教学中容易使写作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因此,要保障“应用文写作”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确保教师过硬的教育教学素养和应用写作素养是关键。
一方面,学校要定期组织“应用文写作”相关授课教师集体备课磨课,参加校内外教研交流、专项培训等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加大相关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力度,有计划地选派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文字相关岗位和其他行政岗位见习、观摩或顶岗实践,切实提高授课教师自身应对实际工作情境的应用文写作素养,同时更好地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把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六)争取学校支持力度,提升课程地位,为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养成保驾护航
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需要一定的政策和实际支持力度。因此,“应用文写作”授课教师团队除利用现有条件进行课程改革提升课程效果,尽力达到课程目标外,还需通过各种途径争取学校支持力度,以提升课程地位,为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养成保驾护航。
首先,要把握好每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相关会议参会发言的机会,向相关负责领导阐明课程性质及功能,争取选配专业对口、有一定语文类课程甚至“应用文写作”授课经验的教师作为主讲教师。其次,加强课程调研,以省内外其他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及企业需求情况等数据为媒,争取学校领导对“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认同,从整体上为课程目标的落实提供师资力量、科学开设课时、优化教学条件、增加培训学习及企业实践机会等政策保障与条件支持。
五、结束语
“应用文写作”课程是提升高职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重要课程,对高职学生现阶段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及未来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关乎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授课教师,要在充分了解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及其职业素养培育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创设特色实践活动、加强授课教师培训和争取学校支持力度,使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有效增强,从而使“应用文写作”培育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取得实效,为高职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发展培养具备更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DB/OL].(2015-07-27)[2024-04-11].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 tent_2975893.htm.
[3]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DB/OL].(2019-06-05)[2024-04-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906/t20190618_386287.htm.
[4] 周妮,唐丽莉.应用写作[M].北京:北京出版社,2021.
[5] 张建,尹莉.应用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6] 吴海燕.基于企业职业能力需求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策略研究:以HN学院为例[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7.
编辑 武建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