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技并修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2024-10-13胡晓娟
[摘 要] 伴随建筑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国家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凸显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和精细化新特点,急需“懂技术、会BIM、精造价、善管理”的德技并重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本校工程造价专业主要负责人,通过课题“四川建院工程管理类专业发展与价值理念研究”,全面梳理本校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各项举措,提出德技并修机制下的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和方法,夯实学生专业技能,强化德育和综合能力培养,经过多年实践,人才培养效果良好。
[关 键 词] 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德技并修;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5-0057-04
全国现有800多所高职院校开设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包括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管理、建筑经济信息化管理、建设工程监理4个专业),在校学生约40万人,是高职热门专业。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在校学生规模达到3 000人,人才培养任务艰巨。为了更好地应对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笔者于2015年立项院级课题“四川建院工程管理类专业发展与价值理念研究”,对专业发展历史、办学经验、行业发展形势、专业建设方向、人才培养措施进行了整理、总结和研究,并将成果应用于本校并不断创新。
一、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叠加城镇化的高速推进,建筑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行业发展及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需求呈现以下变化。
(一)行业处于重大变革期
1.行业新技术不断涌现。建筑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凸显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和精细化新特点,BIM技术、智能建筑、智慧工地等技术在建设工程中逐步运用。
2.建设项目管理发生重大变革。工程总承包和造价全过程管理大力推行,工程造价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工程领域法治建设持续深化。行业的重大变革急需“懂技术、会BIM、精造价、善管理”的德技并重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人才要求更高
1.对教师要求更高。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教师要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先进技术、高尚品德的传播者,才能更好地承担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培养出德技并重的高素质人才。
2.对从业人员要求更高。毕业生大多从事造价确定与成本控制、项目管理等重要工作,涉及国家、集体、个人的经济利益,法规多、政策性强,与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分包单位、供应商等联系紧密,随着全过程项目管理的不断推进,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求具备很强的责任心、法纪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建设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较成熟,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设置合理,学生专业技能较扎实,动手能力较强,但人才培养需要与时俱进,强化德技并修。
其一,教师队伍需要提升职业能力和素养。随着职业教育蓬勃发展,需要培养大量年轻教师;新知识不断涌现,教学观念需要更新,老教师也需要持续学习提升。
其二,要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品德教育。综合能力既包括专业技能,也包括执行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这些能力是专业技能发挥和提升的基础。近年来,毕业生流动更加频繁,诚信意识、法治意识比较淡薄,需要加强品德教育,良好品德是学生持续发展的保证。
其三,教学内容和形式需要更新。新材料、新技术、新标准、新规定的大量涌现,教学内容需要更新;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终身学习意识的普及,教学资源需要信息化建设,方便学习和更新。
其四,育人主体间的协同要加强。辅导员专职化和专任教师不坐班等现状,导致专任教师与辅导员联系不紧密,甚至出现责任推诿现象;辅导员带班多,家长对大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关注度不高,家校联系很少甚至没有;企业在就业环节介入多,很少参与教育教学过程,育人主体各方没有很好的协同,教育合力不够。
三、德技并修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一)构建“德技双馨”的“双师型”教师发展路径
1.明确教师“德技双馨”的发展目标。根据专业特点,重点突出“守法、敬业、诚信、爱生”的师德目标,“知识丰厚、技能娴熟、教法得当”的技能目标。
2.多措并举搭建教师发展路径。一是差异化培养。将教师划分为新教师、熟练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五个发展阶段,分类管理,差异化要求,个性化培训。二是三年制的“老带新”。强化并拓展了学院一年制“老带新”制度,制定三年制“老带新”制度,对引进的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进行“老带新”加强培养。三是专项培训。统筹教师业务培训内容,开展BIM技术应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与计量、课程思政、辅导员业务能力等培训,系统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四是企业实践。制定《专业教师企业实践考核办法》,要求专业教师每年企业实践不少于1个月,完成实践报告,系部抽查。五是研修访学。依托尹贻林大师工作室,安排骨干教师访学提升;依托四川省工程造价“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对骨干教师、熟练教师开展研学提升。六是分类组团建设。组建了牵头人负责制的课程教学团队、能力互补的科研团队、跨学科组合的社会服务团队、资源库建设的课程团队、老中青搭配的竞赛团队等,分类组团,共同成长。七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制定了《师德标兵评选办法》和《师德失范认定与处理办法》等制度,划定讲台红线,严肃学术纪律,明确师德一票否决,倡导优良师风,杜绝失德失范行为。这些措施形成了教师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见图1。
这些措施形成了教师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该路径目标明确、路径明晰,有效地帮助教师提升职业能力和素养,团队“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88%,36%以上的教师参与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并获奖,2020年成功申报了四川省首批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二)构建“德技并修”的学生培养路径
1.明确学生“德技并重”的成长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根据行业特点,突出“敬业、诚信、守法”的德育目标,“技能扎实、执行高效、善于沟通、持续学习”的技能目标。
2.全方位搭建学生培养路径。一是夯实专业技能。持续做好专业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企业实习,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动手能力。二是建立多层级的竞赛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系级、院级和校外各项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三是丰富课外活动。兼顾专业拓展、美育发展、文体活动、创新创业培养等多方面,形成了“工管论坛”“工管运动会”“工管辩论赛”“工管摄影赛”等系列有特色、有品质的活动,形成特色鲜明的课外实践体系。四是加强文化渲染。以走廊文化、《工管荟萃》、微信公众号、系部官网为载体,展示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的荣誉表彰,优秀校友的典型事迹、竞赛和活动的精彩集锦,真实可信、触手可及,使学生产生“我也可以做到”,见贤思齐,并努力付诸行动。五是建立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业、课外实践、德育表现等予以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选班级综合素质标兵以及“校优”“系秀”评选的重要依据,并依托学院团委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对学生参加院系课外活动进行全面考核,学生在第四学期后积分达到40分,就可以获得1个学分,纳入学业考核。成熟的第一课堂和丰富的第二课堂形成学生成长路径,见图2。
该路径目标清晰、路径明确可行,有效帮助了学生成长。近几年,学生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文体比赛等各方面均取得优异成绩,见表1。
(三)建设优质教学资源
1.强化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提升德育建设水平。从2017年起,遴选特色专业课程进行德育改革试点,再从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和考核标准入手,围绕敬业、诚信、守法等德育目标,把真实故事、行业典型、优秀校友风采等有温度的案例融入教学。如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在“收集计量与计价依据”模块中培养尊重依据的求实精神、合理决策的科学精神;在“工程量计算”模块中融入“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编制招标工程量清单”模块中融入“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招标控制价编制”模块中融入“客观、公正、公平”价值观;在“投标报价编制”模块中融入“守法、诚信”价值观;在“综合案例”模块中融入“分析研判与举一反三”的学习意识;在“计算机辅助计量与计价”模块中融入“创新精神”等,将空洞的德育说教,化为有血有肉的立体演示,让学生可感知、愿接触,提升专业课程德育亲和力。
2.开展教材建设,夯实教学基础。融入行业新技术、新标准和“诚信、敬业、守法”的职业道德内容,强化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和课程思政,开展教材新编和改版,校企合作更新内容和加强德育元素,为教学提供良好的基础,《装配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项目招标与合同管理》(第四版)、《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第二版)等17本教材入选四川省“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工程结算》(第3版)、《工程造价实训》(第2版)、《工程项目管理实务》(第4版)等7本教材入选国家“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3.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促进教学改革。完成了《建筑装饰工程预算》《Revit建模基础》等7个工程造价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子项目的建设任务,承担了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子项目的建设任务,将专业课课堂教学素材进行数字化升级,建成《工程量清单计价》《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一大批院级在线课程。
4.开展实训基地建设,提升专业技能培养。一是加强实训基地硬件建设。扩建BIM实训室,更新专业软件,中澳共建装配式建筑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开拓了实习基地。二是加强实践管理。严格实践教学督导,改革实践成绩评定,加强过程和德育考核,拓展暑期实习,推进1+X证书制度。良好的硬件条件、严格的过程管理、全面的考核制度,有效地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以上创新和实践,建设了一批优质教学资源,有效地解决了专业教学内容滞后、德育内容薄弱的问题。
(四)形成“德技并修”育人的协同机制
1.强化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机制。一是建立岗位渗透制度。要求新入职的专业教师5年内必须承担一届辅导员工作,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必须担任班导师工作,专业教学和学生管理岗位直接衔接。二是建立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双向联系制度。创新与改进《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双向联系卡》,明确了辅导员主动联系任课教师,以及任课教师反馈教学情况,深度参与学生评奖、评优、资助、就业等工作机制。三是畅通沟通渠道。每学期举行教育教学座谈会和师生座谈会,学生、辅导员、专业教师、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党政领导共同参与,现场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讨,形成共识。制度保障、渠道畅通的内部协同,有效解决了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联系不紧密的问题。
2.强化校企协同机制。一是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与中建一局深度开展“钢筋翻样工程师”订单班合作,共同组建师资队伍,持续修订课程设置,完善考核评价办法,顺利完成七届193名学生的订单培养。二是共建实训项目基地。与宏业斯维尔软件公司合作建成BIM实训中心和中澳共建装配式建筑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广联达数字工程管理产业学院,共同推动1+X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职业等级证书考核与应用。三是提升企业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参与度。邀请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行业前沿动态讲座;企业捐助设立“同心”奖学金,对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核,奖励品学兼优的“优秀之星”,帮助自强不息的“励志之星”;企业暑假选拔学生实习、优先招聘毕业生,强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参与度和人才与岗位的适配度。
3.强化家校协同机制。一是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制作《家长联系卡》《新生指南》等,将学生工作者联系方式、家长常见问题解答等随录取通知书邮寄给学生;使用“筑点点”“今日校园”等学工服务平台,新生入校前提前注册,尽早完善数据,多项举措搭建好家校共育平台。二是提升家校沟通能力。鼓励建立家长群,把与家长联系和沟通作为辅导员必须掌握的岗位技能予以培训和检查。三是建立家校反馈机制。对于学生疾病、获奖、违纪、就业等重点反馈内容,要求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反馈并记录,明确家校双方育人权责,形成育人合力。以上措施,形成了切实可行的“德技并修”育人协同机制,见图3。
四、结束语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四川建筑职业学院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和实践工程管理类专业德技并修育人机制,构建了“德技双馨”的“双师型”教师发展路径,构建了“德技并修”的学生培养路径,建成了一批“德技并重”的教学资源,形成了“德技并修”育人协同机制,提升了教师职业素养,明确了学生德育目标,建成了一批“德技并重”的优质资源,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紧密联系形成育人合力,专业建设水平得到整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持续向好,继工程造价专业2010年成为国家示范专业,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和建筑经济信息化管理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骨干专业,工程造价专业2021年成为四川省“双高”建设专业,学生毕业率持续保持95%以上,社会满意率保持90%以上。
参考文献:
[1] 叶华.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教育思想渊源与育人机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175-178.
[2] 范如君.基于“1+X”BIM证书制度的高职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1(10):29-31.
[3] 刘晓君,高志坚,郭振宇.构建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建设区域联合体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高等职业教育,2022(15):43-45.
编辑 尹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