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项目化驱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

2024-10-12陈萍

阅读(教学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整本书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活动,但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方法策略指导较少,整本书阅读对于中段孩子来说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共读《安徒生童话》时,笔者下设若干项活动任务,让阅读与活动相融合,在活动中阅读,实现整本书的深度阅读。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项目化

新课标中,对整本书阅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定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的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然而,很多学生对于整本书阅读无从下手,不懂得运用阅读策略。笔者发现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阅读没有具体计划,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缺乏持久性。为了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笔者采用项目化学习方法,将整本书阅读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

一、明确单元任务,制定单元目标

以项目化驱动整本书阅读教学,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的要求,以及整本书的特征、学情等来进行核心要素的建构,这样才可以实现从低级到高级的认知转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新课标对小学中段的整本书阅读有如下要求:“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安徒生童话》整本书阅读被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与本单元人文主题相契合。笔者发现一至六年级统编版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优秀童话作品。如二下第七单元《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等,二上第八单元《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等,三上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等,三上第四单元《总也到不了的老屋》《小狗学叫》等,四下第八单元《宝葫芦的秘密》《巨人的花园》等。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学生在二上的基础上再次接触童话故事,已经能初步感知童话的特点。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学习则在三上“感受童话奇妙”的基础上增加体会童话人物真善美的形象这一要求。因此,笔者确定如下单元目标:

1.能了解童话的主要内容,对主人公作出评价,体会人物身上善良美好的品质。

2.展开想象,感受童话的奇妙,能够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3.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感悟童话的特点及阅读童话的好处,乐于分享。

4.在习作中,丰富自己的想象,编写童话故事。

二、设计“戏剧演出”项目,走进共读之旅

基于以上目标,笔者以“课内学童话,课外写童话”双线并行模式,让学生沉浸式学习童话,共赴一场童话之旅。

1.创设阅读情境,确立项目主题

笔者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在课堂中,发布核心任务:“童话剧场——《安徒生童话》专场演出”。

驱动性情境为:“学校马上迎来六一儿童节,准备进行一场《安徒生童话》专场演出,你想和小伙伴们一起表演哪个童话故事呢?”由于这一驱动问题较复杂,可将其拆解成若干子任务,在子任务的分解中,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逐级上升,在项目推进中形成螺旋上升的任务链。

2.引导协作阅读,营造阅读氛围

新课标提出了“应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兼顾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的教学建议。所以,整本书阅读的实践可以按照阶段进行实施。

第一阶段: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1“我与童话有个约”,笔者确立《安徒生童话》分阶段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制订符合自身学习实际的阅读计划。

在学习任务2“我和童话见个面”的学习中,体会童话故事的特点,在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学习中,笔者进行方法的指导。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布导读单、共读单等一系列学习单,帮助学生在接下来的整本书阅读中理清思路,同时也为学生的阅读搭建学习支架。

第二阶段:在任务3“我和童话过个节”的场景下,展开小组间研读,小组内分工完成项目活动,进行故事创编、编写剧本、设计服装道具等一系列活动,在“展开想象编童话”环节,教师设置评价表,帮助学生搭建创编支架。

第一个阶段是由学生自己设计的读书计划方案,这个时期笔者给学生足够的校内阅读的机会。

第二个阶段是以小组为载体进行的实践活动。六到八人一组,选定小组展演内容,商议展演形式及组内分工,小组最后得出研究成果。

上述的协作探究,都是以活动作为起点,驱动《安徒生童话》的整本书共读之旅。在阅读活动中,通过对比,联想以及交流等多种方式,了解情节,感受人物身上美好的品质,认知实现从“低阶”到“高阶”的转换。

3.设计阅读手册,提升阅读能力

如何进行有效的整本书阅读,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习得阅读方法,获得更多的阅读收获?这就需要笔者精心设计阅读活动手册,为学生整本书阅读提供抓手。

阅读手册是辅助学生阅读的可视化的工具,是让阅读能够走向有效的一架梯子。如在“火柴的微光”一课中,笔者围绕《卖火柴的小女孩》,设计了这样的阅读手册。

手册中有阅读存折、思维导图、人物的档案等,形式丰富、趣味十足。学生通过阅读活动手册不仅留下了自己阅读的痕迹,也让思维变得立体化。

三、拓展阅读广度,提炼内在联系

《安徒生童话》一书是以故事集形式呈现的。读“故事集”的书,对学生来说有挑战,但在笔者进行故事题目、情节规律、人物类型等方面的阅读方法指导后,学生能够理清童话故事内在的联系,也就大大降低了阅读的难度。

1.“想不到”——儿童视角下的人物

童话故事为何如此吸引学生?研读过程中学生反复用了一个词“想不到”,其实这正是童话人物、情节所具有的特质——想象奇妙。

2.“有滋味”——儿童视角下的故事

童话故事中的一些小细节也能戳中孩子纯真的心灵。比如《小美人鱼》中美人鱼住的海底宫殿到底是什么样?巫婆还会制作些什么呢?这样好玩有趣的情节,学生会反复阅读,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

四、搭建多样平台,分享展示成果

项目核心任务是“童话剧场——《安徒生童话》专场演出”。笔者在项目过程中为学生搭建成果展示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通过展示成果,让学生再次回顾项目历程,内化阅读体验,提升语文素养。

进行个人的成果展示环节,可以是个人的读书笔记和阅读计划,也可是阅读思维导图、童话故事人物大揭秘等。在多种形式的成果展示后,小组成员根据之前创编的故事或是《安徒生童话》中的一个故事进行小组童话剧场表演。由其他小组填写演出评价量表进行打分,评选出“最佳表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团队奖”等。

五、实施多元评价,促进深入学习

新课标指出,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进度。笔者通过整本书阅读的项目化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有机地融合起来,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多种主体参与到评价之中,从而实现评价的量化,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

如在项目化展演环节中,笔者设计“专场演出评价量表”。整个项目化学习结束后,再次进行综合活动评价单。

评价单中主体多样,有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家长评价、老师评价等多种形式,体现评价多样化和多元化特点。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