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P-TECH模式下职普融通的实践模式及启示

2024-10-12段世飞吴倩

职业技术教育 2024年28期

摘 要 美国P-TECH模式在职普融通实践路径上通过融合中学、大学和职场“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使学生具备学术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双重优势。在P-TECH模式下,美国实施了全方位的职业教育职普融通实践路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设置“六年一贯制”课程;采用“中学—大学—职场”三位一体教学方式;构建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我国职业教育虽然发展迅速,但是职普融通发展仍面临很大的现实困境。基于美国P-TECH模式的实践经验,我国应转变观念,从职普分流向职普融通转变;政策倾斜,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倾斜;优化课程,由单一化课程向融通式课程过渡;多方协作,由产教分离向产教融合发展。

关键词 美国“P-TECH”模式;职普融通;职业教育;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 G719.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28-0072-09

2022年5月,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取消了“职普分流”相关表述,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1]。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职普融通”也成为职业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对我国教育体系以及职业教育发展都有深刻影响。职普融通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职普融合、职普沟通和职普衔接[2]。“P-TECH”的全称是“Pathways in Technology Early College High School”,即“职业技术学院高中预备学校”,由美国商业和科技巨头IMB和政府联合创办,旨在通过“中学—大学—职场”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打通从中学到大学再到职场的上升通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并为他们提供顺利进入职场的机会,从而为实现职普融通创新路径。美国教育部委托美国人力资源研究公司(Manpower Demonstration Research Corporation, MDRC),从实际效果和相关反馈对7家纽约的P-TECH进行了评估。2020年5月,MDRC发布题为《连接学校到工作——纽约P-TECH 9-14年级学校项目实施的评估、影响和发现》的报告显示,P-TECH模式在美国取得了显著成功[3]。美国职普融通P-TECH模式对我国推进教育职普融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探讨美国P-TECH模式的提出背景,以及美国P-TECH模式下职普融通实践模式的具体要素,由此分析我国职普融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美国P-TECH模式提出的背景

(一)美国“制造业回归”战略实施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的制造业逐渐遭受冲击,导致失业率上升,岗位技能需求的改变也使很多人陷入技能断层的困境。据美国劳工部统计,2005-2009年,美国制造业就业规模大幅缩减,制造业就业人数4年间累计减少235万。2009年,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为1188万,仅占不到总就业人数13092万的10%[4]。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政府逐渐意识到制造业的重要性,为了促进本土制造业的发展,美国政府提出了“制造业回归美国”的国策,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促进制造业复苏。2009 年美国政府颁布《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同年美国参议院通过了《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案》。2010年美国政府又将《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正式签署为法律,实施“制造业回归”战略[5]。这一战略旨在吸引制造业企业回流美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但也面临着制造业技能人才短缺的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美国IBM联合纽约市政府,于2011年提出了P-TECH模式,旨在为学生提供从高中开始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制造业领域就业[6]。这一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普通高中教育,还与企业合作开设相关的职业技能课程,使学生在获得高中文凭的同时也能获得相关行业认证。P-TECH模式下,学生从九年级开始,通常需要花费六年的时间完成高中和大学早期教育和与之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学生在高中阶段不仅获得了坚实的学术基础,还获得了与之相关的职业技能认证,为他们进入制造业等领域提供了更多机会。在这一模式的推动下,学生、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促进了技能人才的培养,为解决制造业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提供了创新性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路径,也为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技能危机问题突出

在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浪潮下,高度复杂的技术和先进的生产方法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然而,面对这一转变,美国社会出现了技能短缺问题,这导致许多人无法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技能型人才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技能鸿沟”不断加深[7]。美国技能人才占比较低,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工程和技术人才缺口较大,限制了企业发展,这不仅导致个体和家庭的经济不稳定,还影响了国家竞争力。此外,随着自动化、人工智能和其他新兴技术的崛起,传统的工作岗位正在被取代,这加剧了技能危机。技能危机问题引起美国政府高度关注,美国社会迫切需要一种创新性的教育模式,以培养适应未来工作1bd532801b70514afe1cecc1d3acd35279f1b4ea60bdc6fab3db4caddcb71503环境所需技能的人才。在此背景下,美国P-TECH模式应运而生。P-TECH模式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种教育创新的尝试,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与日益复杂的职业要求相匹配的技能和知识。它将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条从高中到大学再到职场的无缝衔接的道路[8]。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传统学科知识,还可以接触到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技能。美国P-TECH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更加贴近实际职业需求的学习体验,通过培养具备适应性、创新性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为缓解美国技能危机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不仅有助于个体成长,也为美国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美国职业教育变革

鉴于技能危机的严重性以及“制造业回归”带来的就业机会,美国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并推动教育体系的变革。美国职业教育变革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以更好地满足现代职场的需求。美国P-TECH模式的提出背景之一正是为了应对职业教育的变革需求。美国中学阶段职业教育(在美国统称为生涯与技术教育,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CTE),主要是指课程设计为学生进入特定职业领域或相关的中学后教育及培训做准备的教育。美国中等职业教育机构主要是指以下三种机构:综合高中、全日制CTE学校、地区或区域CTE中心[9]。20世纪以来,职业教育在美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忽视和质疑,许多人认为大学教育是唯一的成功路径,职业教育被视为“次选”甚至是“失败”的选择,是没有上进心、存在行为问题或在学业上存在困难学生的教育[10]。这导致许多年轻人追求高等教育,而忽视了技术和职业技能的重要性,从而出现技能短缺、失业率上升以及职业发展机会有限等问题。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使得市场上出现了大量持有本科学位的待业者,同时由于技能短缺,很多就业岗位无法找到合适的人才填补。为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开始进行职业教育的变革,P-TECH模式则成为了一个积极的尝试。其通过将高中课程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试图打破传统中等职业教育的局限,连接中学到大学再到职场的上升通道,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机会。P-TECH模式通过与当地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实习和导师指导等方式,能够更好地理解职业环境和要求。因此,P-TECH模式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其政府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变革。这种积极的职业教育变革不仅有助于解决技能短缺问题,还能够促进社会的职业多样性和平衡发展。

二、美国P-TECH模式下职普融通实践模式的要素

(一)价值理念:聚焦技能与知识融通型人才培养

美国P-TECH模式是由IBM创建的一个开创性的教育改革计划,旨在培养年轻人21世纪工作和持续教育所需的学术、技术和专业技能。21世纪以来,美国政府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以立法形式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发展,培养技能与知识融通型人才。2006年通过的《帕金斯法案IV》规定了从高中到中等后教育进修过渡的“生涯通道”教育项目,并从九年级开始开设一系列具有连续性的学术与职业课程,学生毕业后能同时获得准学士学位和企业认可的证书或从业资格[11]。2006年后,美国政府发布《美国竞争力计划》,STEM教育迎来快速发展期。美国STEM教育战略计划强调了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性,提倡将学科知识与职业技能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12]。2018年7月3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加强21世纪的职业与技术教育法》(Strengthening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Act),该法案强调了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学校采用创新方法,打通教育与产业之间壁垒,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劳动力市场所需的合格人才[13]。P-TECH模式最早由IBM与纽约市政府合作创立,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明确了P-TECH模式的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法。2012年,IBM公司编写了《STEM-PCC学校:发展指南》,为新办学模式提供全方位指导,详细说明了学生需要学习的学科知识和职业技能,以及如何将它们融合在教学中培养技能与知识融通的人才[14]。美国P-TECH通过将实践技能与学术教育相融合,培养学生具备解决问题、创新和适应变化的综合能力,以满足不断发展的职业需求。这一目标的提出不仅源于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反思,也是对未来职场需求的深刻理解。P-TECH模式培养了大量STEM领域所急需的技能型人才,这些人才必须具有高中毕业证书、应用学科副学士(Associate of Applied Science,AAS)学位证书,具备必要技术和工作技能以紧密贴合岗位需求,以更好地为职业做准备[15]。以纽约布鲁克林早期大学高中为例,培养的学生既需要具有相应的学术知识,也需要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16]。纽约布鲁克林早期大学高中学生能力培养要求见图1。

图1 纽约布鲁克林早期大学高中学生能力培养要求

资料来源:P-TECH. P-TECH 9-14 School Model Development: Skills Mapping Process Guide[EB/OL].http://www.ptechnyc.org/cms/lib6/NY01001829/Centricity/Domain/43/Skills Mapping Process Final.pdf.

(二)实践路径:实施全方位的职普融通机制

在P-TECH模式下,美国实施了全方位的职普融通实践路径。

第一,设置“六年一贯制”课程。美国P-TECH模式创新之处在于采用“六年一贯制”课程,即在高中完成4年学习后再衔接2年大学课程学习。从九年级到十四年级,“六年一贯制”的课程内容包括高中课程、大学课程、职业课程三个部分,整体的课程设计以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为核心。学生完成学业后即可获得企业认可的副学士学位证书,并且具备符合相关行业初级岗位从业能力标准的相关岗位技能。这样的设置将学术和职业教育紧密结合,使学生更早地接触到实际工作技能和职场需求。“六年一贯制”课程设置的实施涉及多个方面,从教学内容到学生管理,都需要有系统性的规划和协调。首先,在课程内容方面,P-TECH模式的“六年一贯制”课程由中学教师、大学教师、职场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建设,以确保课程的连贯性与一致性[17]。学生在六年内完成学业后便可获得高中文凭、应用学科副学士学位。P-TECH模式课程体系以“3R”为特征,即严谨(Rigor)、实用(Relevance)和联系(Relationship)[18]。这种渐进式和一贯制的课程设计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综合素质,同时逐渐接触到实际岗位需求。其次,学生管理和支持也是“六年一贯制”课程设置的关键。P-TECH模式通过建立完善的学生跟踪和辅导体系,帮助学生在学习和职业规划方面取得成功。学生在不同学年会面临不同的课程和挑战,学校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配备企业指导教师,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职业发展需求[19]。此外,学校会邀请企业代表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为学生提供实际项目、实习和导师指导等机会,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领域,培养实际技能。因此,美国P-TECH“六年一贯制”课程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实现培养目标,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提供坚实基础。

第二,采用“中学—大学—职场”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在P-TECH模式下,中学、大学和职场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学—大学—职场”三位一体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职业成功奠定坚实基础[20]。学生在校园里学习学术课程的同时,能够有机会与合作企业建立联系,参与实习和职场体验,并获得实际工作经验。P-TECH模式中的中学阶段起始于高中,是学生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的起点。学生将在中学阶段接受学科知识教育,包括语文、数学、科学、社会科学等。但与传统的高中课程不同的是,除了学术课程外,学生还将接受与职业相关的技术课程,这些课程可以根据当地经济需求和合作企业的专业领域进行选择。技术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掌握实际操作和应用技能,并为他们未来胜任职场工作奠定基础。在大学阶段,P-TECH模式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深造。在这个阶段,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选择相应的专业领域继续扩展和深化他们的学术知识。学生可以选择从事科学、工程、商务管理等不同的学科领域,并系统地学习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此外,学生还将接受更加专业化的职业技能培训。这些培训将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合作企业的需求进行定制,以确保学生具备未来职场中所需的实际技能。学校将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职场实践相结合。P-TECH模式的独特之处在于连通职场。在大学阶段完成后,学生将进入合作企业进行实习或实际工作,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他们也将接受导师或上级的指导和培训,通过工作经验积累、继续学习深造和参加相关职业认证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实现个人的职业目标。在美国P-TECH模式“中学—大学—职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中,学生能够在校园学习、实习和职场中相互补充,全面发展自己的学术和职业能力。P-TECH整合六年制进程的创新教育模式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提供了更贴近实际职场需求的教育体验,为学生的职业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见表1。

第三,构建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在P-TECH模式下,政府、社区、企业及学校之间的合作,构成了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培养体系。2010年,IBM 公司“P-TECH”项目组、纽约市教育局、纽约市立大学中等教育辅助机构三方共同组建了“P-TECH”建校委员会,协同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模式[21]。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监管,促进各个主体之间的协调合作,致力于推动教育改革,鼓励学校和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机会。社区作为学生成长的基础,积极参与育人过程,提供支持和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地考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和行业的需求。在P-TECH模式下职普融通的实践过程中,美国社区教育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州以社区为依托,优化生涯与技术教育举措,通过将学术性课程与职业课程相结合,为高中阶段学生进入大学打下基础,并且发挥社区学院功能,使职普融通教育进一步延伸到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22]。此外,在P-TECH模式下,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是多元协同育人模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学校作为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的核心,与政府、社区和企业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和培养机会。在P-TECH模式中,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学校根据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方式培养具备实际工作技能的学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IBM在P-TECH筹备期间便与纽约中学和纽约城市学院成立委员会,承担P-TECH管理过程中的一些企业可以提供实际职场经验,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项目合作等[23]。因此,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是一个涉及政府、社区、企业和学校的全方位合作体系。通过各个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学生能够获得更全面的教育和职业准备,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也有助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三)保障机制:构建强有力的职普融通支持体系

美国P-TECH模式的成功在于构建了强有力的职普融通支持体系,包括政策保障、经费保障和运行保障。见图2。

首先,政策保障是P-TECH模式职普融通获得成功的关键。在教育政策的制定上,美国州政府享有独立的教育管理权,并制定相关政策为P-TECH的建立和运行提供保障。州政府将具体的实施权力下放到各州教育部门及地方学区中的教育董事会,在多个层面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和准则,明确了学校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案和合作要求,确保P-TECH学校在法律框架内运行。州一级的政策和法规包括:国家学习标准,包括课程框架;基础高中文凭要求,包括对学生评估的期望;特殊高中文凭称号的标准,例如高级或荣誉称号、CTE等;残疾学生的标准和准入;新高中的运营要求;学生数据收集;问责措施,包括计算四年毕业率;教师执照和认证;为高中生和社区学院提供国家援助,包括双录取或同时入学;职业道路的指定;副学士学位途径的批准[24]。

其次,经费保障是P-TECH模式运行与发展的基础。P-TECH模式既包含有公共高中教育,还承诺免费为学生提供副学士学位教育。因此,学校通过各种机制获得资助,主要包括州政府、地方学区的拨款、高校的资助以及职业生涯与应用技术教育资金和慈善机构赞助[25]。P-TECH 的大部分运营费用由当地学区的资金支付。许多学区根据人均公式为每个学生分配一定数额的资金。通常这些资金将用于支付高中大部分教职员工的工资,包括校长、教师、辅导员和辅助人员。另外,职业技术教育经费也是支持P-TECH的重要来源。各州和地方学区根据《卡尔-D-帕金斯法案》从美国教育部获得资金,用于支持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州教育部门通常会决定帕金斯法案资金以及其他州资金的分配方法,以支持P-TECH的实施。此外,关于大学课程相关的费用,P-TECH各参与主体通力合作,为这些费用寻找资金来源。如有些州政府针对双学分课程计划(Dual Enrollment Transition Program),向为高中生提供学分课程的学院提供资金支持。部分州和地区的学院承诺减免P-TECH模式中大学课程的费用。此外,当地慈善机构也会为P-TECH提供资金资助。

再次,运行保障是P-TECH模式由点及面发展壮大的核心。首先,为有效协调学生、教师和企业以发挥最大合力,纽约市P-TECH创造性地开发了名为“3S”学校管理模式——人员配置(Staffing)、教学计划(Scheduling)、数据与监控的策略性使用(Strategic Use of Date and Monitoring)[26]。在人员配置上,P-TECH模式下高中教师需要有卓越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及与其他领域合作的成功经历。大学教师则要求具有使用基于项目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能力。在教学计划上,P-TECH通过延长学习时间和创造性地利用时间,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学校把每天的教学分为10个时段,包括5个课时、若干个课前准备和职业能力训练时间。表2为纽约市P-TECH一日作息安排表[27]。在数据与监控的策略性使用上,学校通过模拟考试、案例分析等数据监控系统获得教育教学工作的最新动态,学生也可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学习计划。P-TECH引入了导师制度,每位学生都会被分配一个行业专业人士作为导师,为他们提供指导和支持[28]。导师与学生建立密切的联系,并分享他们的实际经验和行业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职业领域的需求。P-TECH为学生提供职业导向的个性化辅导和咨询服务。学生可以得到专业的职业规划建议,了解不同职业领域的就业前景和要求。此外,P-TECH与政府、企业、社区和教育机构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学校的运行。政府通过监管和评估机制,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职业准备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企业与相关行业深度参与,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工作机会;社区学院整合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支持和机会。这种综合性的运行保障机制为学校提供了稳定的运行环境和资源支持,也为学生的学习和职业准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我国推进职普融通的现实困境

(一)观念阻滞:“重普轻职”观念削弱职业教育地位提升

“重普轻职”观念对职业教育地位提升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首先,固有观念根深蒂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人们普遍认为学术教育更能通向成功[29]。根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我国中职在校生规模高于普通高中在校生,但是21世纪以来,由于“重普轻职”观念的转变,普高在校生数反超中职,两者的差距不断拉大,中等职业教育地位不断下降[30]。其次,学历歧视问题不容忽视。许多家庭和学生都倾向于追求高中毕业文凭,而忽视了中等职业教育的价值,中等职业教育被视为“备选”或次要选择。由于普遍观念认为高中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更有竞争力,许多学生和家长更愿意选择就读普通高中,而忽视了职业教育所能提供的实用技能和就业机会。这导致虽然中等职业教育的回报率高于普高,但普高的期望回报率在不断提高,两者差距不断拉大。此外,中职毕业生职业发展空间受限,这进一步减弱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31]。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重新认识和重视职业教育,在培养实用人才、满足社会需求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政策桎梏:宏观政策配套不足影响多元主体参与职普融通推进

职普融通是指将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有机结合,以提供更广泛的教育选择和培养更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普通高中教育已逐渐普及。然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存在着资源短缺、政策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在推进职普融通过程中,政策层面的限制是一个重要因素。首先,教育投入分配不均衡。这种不均衡既包括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之间投入的不平衡,也包括不同地区之间教育投入的不平衡。在师资力量、校园建设等方面,职业教育投入力度明显不如普通高中教育;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投入力度也存在明显差距[32]。其次,政策落实方面尚存在困难。在职普融通推进中,多元主体包括学校、家长、学生、行业等多方面。然而,由于宏观政策配套不足,多元主体参与面临困境。很多学校难以积极融入职普融通体系;家长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的普通高中教育;学生则可能面临资源匮乏和选择困难;行业也难以有效参与职业教育发展。资源分配不均衡使得职普融通面临严峻挑战,中等职业教育难以提供吸引学生的条件,影响了融通的实际效果。

(三)融通瓶颈:纵横融合难以深入阻碍职普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一直以来,我国在高中阶段教育实行双轨制。虽然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由于固有观念和中等职业教育升学通道狭窄等原因,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后会优先选择进入普通高中接受教育,达不到普高分数要求才会选择中等职业教育,这必然导致职普双轨界限壁垒分明。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横向融合和纵向贯通是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从职普分流到职普融通,打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间的壁垒是发展必然趋势。然而,在职普融通发展过程中,纵向和横向融合的不深入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障碍[33]。所谓横向融合,指的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如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相互渗透。职业教育的知识结构和职业导向与普通高中有所不同,传统的普通高中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强调理论与学术方面的培养,而中职学校则注重学生就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要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需要建立适应多元需求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并提供必要的人才培养支持。而纵向贯通则指的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交错衔接,如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一直被看作是人才培养的顶级阶段,职业教育则常常被认为是低层次、低水平的教育,这就导致了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断裂。在职普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中,横向融合难以深入,纵向融合缺乏有机衔接,使得学生在融通过程中难以顺利过渡。多种问题交织在一起,制约了职普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四)校企割裂:产教分离阻0+LaU8trKqLRgZ0doPs9csC/rfT3CaROuPG5tvOzBO0=滞学生职业技能提升

深刻理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 应牢牢把握住三大融合:一是“产业”和“教育”相融合;二是“企业”和“学校”相融合;三是“生产”和“教学”相融合。然而,审视目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状,产教分离问题仍然比较突出[34]。校企割裂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在教育培训方向、内容及方式方面的脱节现象,导致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受阻。校企割裂与产教分离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职普融通的发展。首先,校企之间缺乏紧密的合作与沟通。学校和企业作为两个独立的实体,在教育培训方向、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对接与合作机制。学生在校期间仅停留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导致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出现脱节。其次,职业教育中的实践环节不足。由于与企业缺乏密切合作,学校很少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实践机会和实训环节。这使得学生在毕业后面临职业技能与实际工作要求不匹配的情况,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由于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企业更愿意选择有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的人才。这使中职学校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和困难,同时削弱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动力,影响了职普融通的顺利实施。

四、美国P-TECH模式对我国职普融通的启示

(一)观念转变:职普分流向职普融通转变

职普融通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适应多样化社会需求的重要途径,亟须在观念和模式上进行转变。在我国,传统的高中阶段教育普遍采用职普分流的模式,即学生在中学阶段根据兴趣和成绩选择普通教育或职业教育,两者在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上存在较大差异。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需求,但也造成了一些问题。而P-TECH模式则强调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将普通中学教育、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融为一体,形成“中学—大学—职场”的一体化模式。

要实现职普融通的观念转变,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首先,优化制度设计,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建立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优化职普融通的顶层制度,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壁垒,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增强其吸引力。充分利用高职扩招、职业教育本科试点、职教高考、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扩招等政策,积极引导学生选择中等职业教育;统筹安排中职、高职与职业教育本科的升学通路,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多接受高层次职业教育的机会。其次,转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看法,打破固化观念。职业教育不应被简单地视为“低人一等”的边缘化教育,而应被看作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重要路径,应正确引导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积极态度,并提升其社会地位和价值。另外,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充分肯定职业教育的成果和价值,为学生提供展示和证明自己能力的平台。这不仅可以改变社会观念,让职业教育被认可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路径,也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去追求职业技能的提升。

(二)政策倾斜: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倾斜

在当前全球经济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实用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美国政府加强宏观政策把控,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倾向于职业教育,以推动职普融通的深入发展,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影响力。借鉴美国P-TECH模式,我国可以考虑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职普融通。

第一,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提升职业教育地位。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政府应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投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改善设施条件。此外,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经费、制定相关奖励政策等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职业教育。第二,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拓宽职业教育升学途径。一方面,建立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良性衔接机制,拓展职业教育毕业生取得高等教育学历的路径,进一步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选课时将职业技能培训纳入考虑范围,同时为职业教育学生提供更多升学机会。第三,建立职普之间的沟通机制,打破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二元对立局面。学校可以鼓励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交叉学习,提供普通教育学生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学习的机会,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职业教育学生也可以学习普通教育的课程,拓宽知识面和发展途径。第四,完善职普融通及其配套政策供给,确保政策有效实施。一要加强职业教育课程的规划与设置,并及时更新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二要建立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三要各级政府、学校和企业等多方合作,形成良好的职普融通发展机制。通过将教育政策在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之间进行重新平衡,促进职普融通的深入发展,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三)课程优化:单一化课程向融通式课程过渡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职业领域的需求不断变化,传统的单一化课程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的需要。P-TECH模式通过将学术课程与实际职业技能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综合的教育体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多变的职业环境。借鉴P-TECH模式,我国可以考虑进行课程改革,逐步从单一化课程向融通式课程过渡。

构建职普融通课程体系,一方面普通高中要加强职业课程建设,另一方面中职学校要提高基础课程质量[35]。首先,加强学科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学校在课程设置时,不仅要加强学科建设,也要注重专业课程建设。学校设置课程时可加强与企业合作,让企业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将实际工作技能融入课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够掌握实际应用技能。学校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性的项目研究,让他们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这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或者设立实践基地来实现。其次,开发跨学科融合的课程。学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关注某一特定学科,而是将多个学科进行有机结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领域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四)多方协作:产教分离向产教融合发展

P-TECH模式中强调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性,通过为学生提供实际项目、实习机会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实践教育,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可以借鉴P-TECH的经验,加强多方协作,深化中等教育的改革。

首先,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带头作用构建多元办学模式。政府致力于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校企合作搭建更加稳固的桥梁,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与企业接轨的教育资源。需求导向、产学结合和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要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全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职普融通发展;出台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校企合作办学;汇聚整合社会资源,为校企合作提供更好的支持,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有机结合。其次,加强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紧密合作的校企联盟。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所培养的人才更符合市场需求,增强就业竞争力。学校可以邀请行业专家、技术大师来校授课,为学生提供更实际、实用的职业培训。企业也可以参与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并在学习最后阶段为学生提供实际项目、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最后,积极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升级[36]。“双师型”教师指不仅要具备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还要理解所教专业(群)与产业的关系,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建立一支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备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深化校企合作,加速产教融合。

参 考 文 献

[1]丁关东,问清泓.从“分流”走向“融通”:职普协调发展的路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2(19):48-54.

[2]马延伟.论普职融通的价值导向与制度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3(4):24-30.

[3]MDRC. Bridging the school-to-work divide interim implementation and impact findings from New York city’s P-TECH 9-14 schools[EB/OL].(2020-05-11)[2024-06-15].https://www.mdrc.org/sites/default/files/P-TECH_Report_2020.pdf.

[4]刘戒骄.美国再工业化及其思考[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2):41-46.

[5]OBAMA, H B. Remarks on signing the United States manufacturing enhancement act of 2010[J].Daily Compilation of Presidential Documents, 2010:1-4.

[6]P-TECH. Learn about P-TECH’s history[EB/OL].[2024-06-10].http://ptech.org/about/his tory/.

[7]Institute for a Competitive Workforce & The U.S Chamber of Commerce. Help Wanted 2012: Addressing the Skills Gap[R].Washington DC: IWC, 2012.

[8]Obama, H B. Remarks at pathways in technology early college high school in New York city[J].Daily Compilation of Presidential Documents, 2013:1-6.

[9]孙翠香.美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特点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5(19):68-73.

[10]Zirkle C,苑大勇.美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30年:基于积极变化的定性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8(7):72-79.

[11]李薪茹,茹宁.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绩效机制评析及启示——基于《帕金斯生涯与技术教育法案》(2007-2013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4):79-84.

[12]范文翔,赵瑞斌,张一春.美国STEAM教育的发展脉络、特点与主要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2018(6):17-26.

[13]TRUMP J D. Statement on congressional passage of the strengthening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Act[J].Daily Compilation of Presidential Documents, 2018.

[14][23][27]IBM. STEM pathways to college and careers schools: a development guide[R].Washtington, D.C:IBM, 2012:21-36.

[15][26]高林琳.美国P-TECH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14-18.

[16]P-TECH. P-TECH 9-14 School Model Development: Skills Mapping Process Guide[EB/OL].[2024-06-05].http://www.ptechnyc.org/cms/lib6/NY01001829/Centricity/Domain/43/Skills Mapping Process Final.pdf.

[17]P-TECH model resource.How to ensure curriculum alignment at a P-TECH 9-14 school[EB/OL].(2018-11-02)[2024-06-28].https://www.ptech.org/wpcontent/uploads/2018/11/Curriculum-Alignment-PTECH-lkGcjtL96SVNHoNHTbVql5X6A9uyOdFpF4S+FnCyh0I=School.pdf.

[18]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Pathways to Prosperity:Meeting the Challenge of Preparing Young Americans for the 21st Century[R].Cambridge, MA:2011.

[19]姜欢,周俊华.美国P-TECH创新模式研究及启示——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国际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70-76.

[20]MDRC. An overview of the NYC PTECH grades 9-14 model[EB/OL].(2018-12-10)[2024-06-20].https://files.eric.ed.gov/fulltext/ED595264.pdf.

[21]王辉,刘冬.美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首席品牌”——“一贯制科技高中”办学模式之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4(8):57-62.

[22]陈中润.基于社区教育体系的美国普职融合贯通培养举措及其借鉴[J].当代教育论坛,2023(3):72-81.

[24]P-TECH. How it works: Government Partner[EB/OL].[2024-06-20].https://www.ptech.org/how-it-works/partners/state-partners/.

[25]李思琦.美国“高中-学院一贯制技术学校”(P-TECH)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8:61-63.

[28]胡天助.美国社区学院STEM教育P-TECH模式探究[J].高等理科教育,2023(2):105-114.

[29]朱忠琴.我国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实践、困境与出路[J].职教通讯,2014(4):5-7+12.

[30][33]郑筱婷,孙志颖,汪鲸.选择普通高中教育还是中等职业教育——高中阶段不同类型教育期望回报率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23(1):103-117.

[31]许译心,沈亚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普职融通的困境与破解[J].教育与职业,2015(10):9-13.

[32]侯亚平.普职融通的内涵价值、掣肘因素与突破路径[J].机械职业教育,2023(2):18-21.

[34]陈志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本质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8(5):35-41.

[35]郝云亮.新职业教育法背景下普职融通的必要性、现实意义和实现路径[J].当代职业教育,2022(3):4-7.

[36]顾志祥.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9(2):99-102.

The Practical Models and Enlightenments of Integrating Gener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P-TECH Model in the USA

Duan Shifei, Wu Qian

Abstract In the practice of integrating gener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P-TECH model in the USA adopts a “trinity” teaching approach that combines secondary school, university and workplace, enabling students to possess both academic knowledge and vocational skills. Under the P-TECH model, the United States has implemented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integrate gener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upper secondary education, which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ree aspects: establishing a “six-year continuous” curriculum; employing a “middle school-university-workplace” trinity teaching method; and constructing a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l with multiple participants. Although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has developed rapidly, the integration of gener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still faces significant practical challenges. The P-TECH model in the USA, as a revolution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l,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gener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transform mindset, shifting from division of vocational and general education to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and general education; tilt policy, shifting from general education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optimize the curriculum, transitioning from a single course to an integrated course; strengthen multi-party collaboration, shifting from the sepa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Key words “P-TECH” model in the USA; integration of gener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uthor Duan Shifei,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ollege of Education in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Wu Qian, master student of College of Education in Zhejiang University

作者简介

段世飞(1993- ),男,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比较教育(杭州,310058);吴倩(1993- ),女,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数字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虚拟国际化的机制创新与路径优化研究”(CIA230322),主持人:段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