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棘林下种植苍术技术研究

2024-10-12赵旭吕琳连俊文尹跃虎

新农民 2024年26期

摘要:沙棘和苍术是东北地区两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本文探讨了‘欧亚一号’大果沙棘和苍术林药间作模式的关键技术,包括选地整地、苗木选择与处理、种植技术、抚育管理和采收等环节。通过标准化种植和精细化管理,沙棘林下种植苍术可以充分利用林下土地,提高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共赢,本研究对于东北地区发展林下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沙棘;苍术;林药复合;间作模式;东北地区

林药间作是一种提高林地生产力和使用效率的种植模式。通过在林下种植药材,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林木和药材可以实现生态协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在我国,林下种植药材已有悠久历史,但由于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的种植管理技术,林药间作模式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

发挥[1]。沙棘和苍术是我国北方地区两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沙棘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等特点,是一种优良的生态经济林树种。苍术是名贵中药材,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将二者进行复合种植,构建林药复合系统,可以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和产出最大化。然而,沙棘林下种植苍术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的技术标准和规程。本文拟探讨‘欧亚一号’大果沙棘和苍术林药间作模式的关键技术,包括合理选地、科学整地、优质苗木选择与处理、适宜种植密度和方式、精细抚育管理和适时采收等,以期为北方地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可借鉴的技术模式。

1 相关概述

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和森林资源为依托,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营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我国幅员辽阔,林地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林下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种植、养殖、采集等多种形式,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带动山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一些地区的林下经济发展还存在着产业规模小、经营粗放、生态脆弱等问题,亟需从政策、市场、技术等方面加以规范和引导[2]。

沙棘和苍术是北方地区两种重要的经济林药资源。沙棘属小乔木或灌木,具有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的特点。我国是世界上沙棘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尤其是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种植面积广泛。近年来,各地大力开发沙棘食品、药品和保健品,带动了沙棘产业的快速发展。苍术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入药,具有健脾、燥湿、化气、止痛的功效,是临床常用中药材。然而,由于野生资源日渐枯竭,人工种植势在必行。将苍术引入沙棘林下种植,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两种作物优势互补,有利于实现多元增收。国内外学者对沙棘标准化种植进行了广泛研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展沙棘种植研究,先后选育了多个优良品种[3],建立了一批高产示范园,为沙棘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沙棘标准化种植,相继颁布了沙棘种苗、栽培技术等标准,有力推动了沙棘产业规范化发展。与此同时,苍术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各地围绕苍术优良种源选育、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开展了大量工作,促进了苍术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迈进。总的来看,沙棘和苍术种植已具备一定基础,但是两者复合经营的林药互作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仍需在品种配置、林药密度、管理措施等方面加强研究,这对于促进北方地区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栽培技术分析

2.1 选地及整地

选地和整地是沙棘林下种植苍术的关键环节。在选择种植地时,应优先考虑平坡或坡度在25°以内的沙地、退耕还林地,土壤以棕色针叶林土、草甸土、灰色森林土、沙土、黑钙土等为宜。土壤要求疏松,pH在6.0~8.5,含水量小于15%~60%,不积水,含沙量20%~40%,通透性好。选定合适土地后,应在造林前一年秋季进行整地,这有利于土壤熟化、蓄水保墒,效果最佳。整地方式需根据坡度情况而定:坡度在5°以下时,可采用全面整地或带状整地,整地深度应在20 cm以上;坡度在5°~10°时,宜采用水平沟整地法;坡度大于10°时,则应采用大鱼鳞坑整地,生土筑埂,表土填坑,整地规格为60 cm×60 cm×40 cm。对于荒山栽植,应提前一年割草挖穴,经过一个夏天的雨水浸泡、腐熟,使生冷土变成热土,然后在当年秋天或第二年春天进行栽植。整地完成后,还需用0.01‰多菌灵或0.3%~0.5‰高锰酸钾喷洒土壤进行灭菌处理。

2.2 苗木选择及处理

苗木选择和处理是沙棘林下种植苍术成败的关键。选择优质苗木可以显著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为未来的高产奠定基础。沙棘苗木以1~2年生扦插苗为佳,苗高应在35 cm以上,地径达0.3 cm以上,分支3个以上且充分木质化,主根长20 cm以上,枝条健壮、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相比之下,1年生苗成活率更高。选定合适苗木后,需要对其进行妥善处理[4]。首先,在造林前将沙棘苗放入清水中,加入生根剂和百菌清,浸泡整株2/3处24~48 h,使其充分吸水。捞出后放在编织袋内,避免风吹日晒。栽植前,将苗根修剪至15~20 cm,再次放入池中浸泡,注意不要让根部窝曲。通过一系列处理,可以增强沙棘苗木的抗逆性和成活率,为其在林下良好生长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苍术种植也需要优质种源和适宜的处理方式。选择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优质种子至关重要。播种前,要去除种子表面的毛茸,然后拌入杀虫剂和恶毒灵进行消毒,每50 kg种子拌1.5 kg水剂。经过精心挑选和处理的苍术种子,出苗率和幼苗健壮度可以大幅提高,为后期生长发育打下良好基础。

2.3 种植技术

种植技术是实现沙棘林下种植苍术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首先,种植时间的选择十分重要。沙棘苗移栽可在春秋两季进行,一般春季在4月下旬—5月上旬,秋季在10月中旬—11月上旬,树木落叶后、土壤结冻前进行。在呼伦贝尔等寒冷地区,春季栽植可获得更高的成活率。苍术播种时间则为

4月20日—6月20日。其次,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生产力。沙棘种植密度以83株/667m2(株行距4 m×2 m)为宜,便于经营管理和机械化采收,雌雄比例应为10∶1。沙棘苗木栽植穴规格一般为40 cm×40 cm,穴深30~35 cm。第三,苗木和种子的处理可提高成活率和出苗率。沙棘苗木在移栽前需用生根剂浸泡24 h,浸泡部位为整个苗木的2/3处,处理后及时栽植。苍术种子播种前需去除种皮毛茸,拌入杀虫剂和恶毒灵进行消毒处理,用量为每50 kg种子拌1.5 kg药剂。最后,科学的种植方式可促进沙棘和苍术的健康生长。采用南北向起垄种植,垄高30 cm,宽2 m。沙棘株行距2 m×6 m,两垄沙棘中间种植3垄苍术,每垄苍术机播3排,排距20 cm。种植前用除草剂喷洒两次,清除杂草。沙棘苗移栽时,根系平铺于穴内,覆土至20 cm后踩实,再覆10 cm松土,防止干裂透风。苍术播种覆土1 cm,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

2.4 抚育管理

抚育管理是沙棘林下种植苍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科学的抚育管理措施可以促进沙棘和苍术的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首先,水肥管理是保证沙棘和苍术生长发育的基础。沙棘苗木移栽后需浇透水,春季栽植的苗木在生长期需浇水2~3次,入冬前再浇水1次;秋季栽植的苗木在次年春季萌芽期、生长期和入冬前分别浇水1~2次。在贫瘠土地上,可在6月中旬追施尿素,第二年春季追施二胺和钾肥,促进苗木快速生长。苍术播种出苗后视土壤湿度情况浇水,出苗一周后喷施叶面肥和杀菌剂。其次,除草是减少养分和水分竞争、防止病虫害传播的重要措施。沙棘苗木可在4月中旬和7月中旬喷洒除草剂或人工除草,每年至少除草两次,达到“地净草没”的效果。苍术苗期间需除草4次,播种后10 d、出苗后、雨季后和立秋时分别采取化学或人工除草[5]。再次,培土、整形修剪和平茬复壮是促进沙棘生长、提高产量的关键措施。沙棘定植后及时培土,呈梯形,增加光照面积。沙棘进入结果期后,在早春或冬季进行整形修剪,剪除病枝、枯枝、徒长枝等,防止风倒和病虫害。沙棘树12~15年后进行平茬复壮,此后每隔10年左右平茬一次。最后,病虫害防治是保障沙棘和苍术健康生长的必要手段。沙棘主要防治木蠹蛾、卷叶蛾、天幕毛虫和甲壳虫等,可采用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苍术需重点防治根叶立枯病,在种子处理、除草等环节及时喷施杀菌剂。

2.5 采收

采收是沙棘林下种植苍术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产量和品质。沙棘果实采收的最佳时间是11月下旬—12月上旬,此时正值隆冬季节,气温在零下20℃左右。采收时,可在地面铺设收集布,敲打树干,成熟的果实会自然脱落,既不损伤树干,又能保证果实的整洁度。对于大面积种植的沙棘林,可采用机械化采收方式,如利用摇车机布袋环绕果树,通过震荡使果实脱落并收集。采收后的沙棘果实需按照国家标准GB/T 23234进行分级,以保证产品质量。苍术的采收时间因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三年生苍术可采收种子,五年生以上的苍术可进行整株采收。总之,沙棘和苍术的采收需把握最佳时机,采用适宜的采收方式,并注重采后分级和处理,以实现林药复合系统的高产、优质和高效。

3 沙棘林下种植苍术效益分析

沙棘林下种植苍术是一种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林药复合模式。通过标准化种植和精细化管理,沙棘和苍术可以实现良性互补,充分利用林下土地,提高综合产出。

(1)在经济效益方面,示范基地每年需要大量劳动力从事抚育管理和采收工作,可带动当地大量就业。同时,沙棘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其加工产品涵盖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如沙棘汁、沙棘油、沙棘茶、沙棘果醋、沙棘果酒、沙棘啤酒、黄酮口服液、沙棘果冻、沙棘奶油、沙棘化妆品以及用沙棘叶制成的茶等,市场前景广阔。苍术作为名贵中药材,三年即可采收种子,五年即可整株采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沙棘和苍术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可以带动当地更多人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

(2)在生态效益方面,沙棘林可以保护和改良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并为苍术提供良好的庇荫环境。同时,林药间作模式有利于保护野生资源,扩大珍稀物种的人工培育规模,维持生物多样性。在国家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背景下,一些地区的退耕还林农地急需开发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替代型产业。利用此次退耕还林契机,在退耕荒山荒地大面积推广沙棘新品系,既可保护生态,又能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可谓一举多得。

(3)在社会效益方面,沙棘林下种植苍术可以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培养专业人才,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通过林药结合科学培育,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实现品牌效益,对于转变传统林业经营理念,拓宽产业渠道,维护林区稳定都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建设集科研、示范、推广、观光于一体的生态产业园区,把原生态健康理念培育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沙棘和苍术及其深加工产品打造成区域特色产业和城市名片,提升当地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的来讲,沙棘林下种植苍术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林下经济模式,通过因地制宜、科学规范的经营管理,可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多赢局面。未来,还需在品种选育、智能化管理、产品加工和市场开发等方面深化研究,进一步提升沙棘和苍术林药复合系统的综合效益,为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4 结语

沙棘林下种植苍术是一种立体化种植模式,通过优化林地空间配置,可以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综合效益。本研究系统总结了沙棘和苍术林药间作模式的关键技术,包括合理选地、科学整地、优质苗木选择与处理、适宜种植密度和方式、精细抚育管理和适时采收等,为东北地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技术模式。未来,还需在品种选育、智能化管理、产品加工和市场开发等方面深化研究,进一步提升沙棘和苍术林药复合系统的综合效益,促进东北地区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晓,毕银丽,王义,等.沙棘林密度和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对林下植物和土壤性状的影响[J].林业科学,2023,59(10):138-149.

[2] 曾月娥,秦富仓,岳永杰.准格尔旗砒砂岩区沙棘林下草本植物组成及多样性分析[J].北方园艺,2013(22):98-101.

[3] 夏静芳.沙棘人工林水土保持功能与植被配置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4] 祁心,梁力丹,雷慧.干旱胁迫对北苍术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中国种业,2024(5):113-117.

[5] 王梦羽,沈洁,刘杰,等.苍术酮对肥胖斑马鱼的降脂作用[J].中成药,2024,46(4):1360-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