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与防控措施

2024-10-12刘英财

新农民 2024年26期

摘要: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我国在各个领域内取得的成就都是非常显著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畜牧养殖业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这就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多机会,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由于畜牧养殖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这就使得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动物疾病问题。本文将对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防控措施。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畜牧业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产业之一。因此,畜牧养殖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畜牧养殖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畜牧养殖户不断提高自己的养殖技术,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但是,由于一些养殖户没有掌握养殖技术,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动物疾病问题。因此,对于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分析

1.1 环境因素

由于畜牧养殖的动物都是经过人工的繁育而成的,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这些动物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如动物吃食、生活环境等方面。这些因素都会给动物带来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得动物产生一些疾病。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环境因素是导致动物出现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进行畜牧业养殖时,如果养殖户对养殖场进行不干净的消毒,就会导致养殖场内细菌含量过高,给动物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1.2 遗传因素

在畜牧养殖领域,动物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养殖业的效益和产品质量。遗传性疾病也是影响动物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遗传性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会直接影响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例如,一些猪种可能携带有生长激素缺乏的基因,这就导致其在生长过程中生长缓慢,影响养殖效益。此外,即使是同一品种的动物,由于遗传背景的差异,对同一疾病的易感性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对动物进行个体化的管理,根据其遗传背景和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饲养和预防措施。

1.3 管理因素

在畜牧养殖行业中,不当的管理和饲养方式对动物的健康状况有着直接且深远的影响。密度过大、暴力对待、卫生条件差等问题,不仅会导致动物生活质量的下降,还会引起动物压力的增大,免疫力下降,从而诱发或加重疾病。

2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防控措施

2.1 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在畜牧养殖领域,疾病的传入和传播是养殖户面临的一大挑战。为了有效防控疾病,必须从源头入手,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这是防止疾病传入和传播的第一道防线。首先,对于入场动物,必须进行严格的隔离检疫。这是因为外来动物可能携带有当地尚未出现的疾病,如果不进行隔离检疫,就有可能将这些疾病带入养殖场,从而威胁到其他动物的健康。隔离检疫期间,应该对动物进行详细的体检,确保它们没有携带任何病原体。其次,饲料、水源和运输工具的卫生也是必须关注的重要环节。病原体可以通过这些途径传播,因此,必须确保它们始终保持清洁和卫生。饲料方面,应该选择高质量的饲料,并确保其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卫生;水源方面,应该定期检测其质量,确保其不受污染;运输工具方面,应该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以消除潜在的病原体[1]。最后,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也是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养殖环境的消毒可以有效杀灭病原体,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应该定期对养殖舍、设备、饲料和水源等进行消毒,以确保养殖环境的卫生。总之,生物安全措施是防止疾病传入和传播的第一道防线,必须严格执行。通过对外来动物进行隔离检疫,确保饲料、水源和运输工具的卫生,以及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传播速度,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2.2 科学的饲养管理

在畜牧养殖中,合理的饲养密度、良好的通风系统和适宜的温度控制是确保动物健康的关键因素。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还能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效率。首先,合理的饲养密度对动物的健康至关重要。如果饲养密度过高,动物之间的接触过于频繁,容易导致疾病的传播。因此,应该根据动物的种类和体型大小,以及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适当的饲养密度可以减少动物之间的压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其次,良好的通风系统对于养殖场的健康环境同样重要。通风系统可以有效地将新鲜空气引入养殖舍,排出有害气体,保持空气的新鲜和干燥。良好的通风可以降低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2]。同时,通风还有助于调节温度,保持养殖环境的舒适度。再次,适宜的温度控制对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也有着直接影响。不同的动物对温度的需求有所不同,因此,应该根据动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适时调整温度。适宜的温度可以提高动物的食欲,促进生长,减少疾病的发生。最后,提供均衡的饲料和充足的营养,以及确保动物有足够的运动空间,也是增强动物免疫力的重要措施。均衡的饲料可以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促进身体健康和生长;充足的运动空间可以让动物进行适量的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综上所述,合理的饲养密度、良好的通风系统和适宜的温度控制,以及均衡的饲料和充足的运动空间,都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为动物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促进畜牧养殖业的生产和发展。

2.3 定期的健康监测和兽医服务

在畜牧养殖业中,定期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是确保动物福利和生产效率的关键措施。通过这些检查,养殖户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防止疾病恶化。首先,健康检查应该成为养殖户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养殖户识别动物外观上的异常,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等,这些都是疾病的前兆。通过定期的健康检查,养殖户可以及时发现这些异常,并采取措施进行诊断和治疗。其次,建立一个全面的兽医服务系统对于养殖户来说至关重要。这个系统应该能够提供及时的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建议。兽医不仅能够在疾病发生时提供治疗,还能够在疾病发生前提供预防措施,如疫苗接种、营养指导等[3]。最后,兽医服务系统还应该包括定期的培训和教育活动,以提高养殖户的疾病识别和管理能力。通过这些培训,养殖户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疾病流行情况、治疗方法和管理技巧,从而提高他们自己的养殖水平。总之,定期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和建立兽医服务系统是畜牧养殖中不可或缺的措施。它们可以帮助养殖户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减少经济损失,并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有效的疫苗接种计划

在畜牧养殖领域,疾病的防控是确保动物健康和养殖效益的关键。为此,养殖户必须根据当地的疫病情况,制定并执行有效的疫苗接种计划,以提高动物对特定疾病的免疫力。首先,了解当地疫病情况是制定疫苗接种计划的基础。养殖户应与当地的兽医机构、养殖协会和其他养殖户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当地流行的疫病种类、传播途径和疫情发展趋势[4]。这有助于确定哪些疫苗是必须的,以及何时进行接种。其次,选择合适的疫苗至关重要。根据当地流行的疫病,养殖户应选择针对性强的疫苗。在选择疫苗时,应咨询兽医或专家,以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此外,还应关注疫苗的保质期、存储条件和接种方法等细节。再次,制定详细的疫苗接种时间表。根据疾病的高发季节和疫病传播规律,合理安排疫苗接种时间。例如,对于一些季节性疫病,应在疾病传播前的几个月完成疫苗接种。确保在疫苗接种期间动物的健康状况良好,无不良反应。同时,保持详细的疫苗接种记录,包括疫苗接种的日期、疫苗种类、生产批号、接种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等信息。这些记录对于追踪疫苗接种情况和疫病防控非常重要。最后,定期评估和更新疫苗接种计划。随着时间的推移,疫病的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疫苗接种计划应定期评估和更新。这可能涉及疫苗种类的调整、接种时间的变动或其他相关措施。总之,根据当地的疫病情况制定并执行有效的疫苗接种计划是保障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通过遵循上述步骤,养殖户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从而确保养殖效益。

2.5 合理的用药管理

在畜牧养殖业中,兽药的使用是一个敏感且重要的议题。遵守兽药使用规定,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是确保动物健康、减少抗药性发展以及保障人类健康的关键。首先,了解并遵守兽药使用规定。养殖户应熟悉国家及地方关于兽药使用的法律法规,包括哪些药物可以使用、哪些药物禁止使用、使用剂量和频率等。遵守这些规定,不仅可以避免法律风险,还有助于保障动物的健康和福利[4]。其次,合理选择兽药。在使用兽药时,应根据动物的实际病情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以免造成抗药性的发展。在选择兽药时,应咨询兽医或专家的意见,以确保药物的选择恰当、有效。再次,遵循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剂量。养殖户应严格按照兽药说明书或兽医的建议,给动物使用药物。不要随意增加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以免造成药物残留和抗药性。另外,加强养殖环境的生物安全措施。良好的养殖环境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兽药的使用。养殖户应定期对养殖舍进行清洁和消毒,合理控制饲养密度,提供充足的通风和光照,以及保证饲料和水源的质量。最后,开展兽药使用培训和宣传教育。养殖户应积极参加兽药使用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自身对兽药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兽药。总之,遵守兽药使用规定,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是畜牧养殖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遵循上述建议和措施,养殖户可以减少抗药性的发展,保护动物健康,同时也保障了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

2.6 疫情监测和快速反应

在畜牧养殖领域,疾病的暴发对动物福利和养殖户的经济利益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为了有效地应对这一挑战,建立一个完善的疫情监测系统至关重要。这样的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疫情,使得养殖户能够迅速采取隔离、封锁和消毒等措施,以控制疾病的传播[5]。首先,养殖户需要与当地的兽医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定期参加由兽医部门举办的培训和研讨会,养殖户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疫病信息和防控技术。同时,兽医部门也应鼓励养殖户主动报告可疑病例,以便及时进行诊断和处理。其次,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测机制。养殖户应定期观察动物的健康状况,包括外观、行为、食欲和繁殖状况等。对于一些重点疫病,如口蹄疫、禽流感等,应定期进行病原检测,以确保及时发现潜在的疫情。当发现疫情时,养殖户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应立即隔离受感染的动物,避免疫情进一步传播。接下来,应封锁养殖场,限制人员、动物和物资的流动。对养殖场进行彻底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针对疫病病原体进行彻底杀灭。养殖户应与兽医部门密切合作,遵循兽医部门的指导进行疫情处理。这可能包括对受感染动物进行治疗、对接触者进行监测,以及对受影响区域进行封锁等措施。为了避免疫情的暴发,疫苗接种是一个重要的预防措施。养殖户应根据当地的疫病情况,为动物接种疫苗,以提高其免疫力。同时,定期进行免疫监测,以确保动物免疫系统对疫病病原体有足够的抵抗力。最后,养殖户应参与有关疫情监测和防控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自身的防控能力。这有助于更好地识别和应对疫情,减少疫情对养殖业的影响。总之,建立一个有效的疫情监测系统,能够在疫情发生时迅速采取隔离、封锁、消毒等措施,是畜牧养殖领域防控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通过遵循上述建议,养殖户可以更好地保护动物健康,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3 结语

在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防控是非常重要的,这将直接影响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从目前动物疾病防控情况来看,很多养殖户对动物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视度不够,也没有掌握足够的动物疾病防控技术,导致在养殖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养殖户应该加大对动物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并掌握有效的动物疾病防控技术。

参考文献

[1] 钱坤.在动物疾病防控中干扰素的研究与应用[J].肉类工业,2020(9):53-57.

[2] 徐毅.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分析与防控措施[J].畜禽业,2020,31(9):84+86.

[3] 范延伟.浅谈兽医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误区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20,40(2):146-147.

[4] 夏燕明.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分析[J].农村科学实验,2021(18):163-164.

[5] 杜长岭.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分析[J].兽医导刊,2020(18):57.